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雷帕库溴铵 (Rapacuronium ,Org9487,RPAC)是继罗库溴铵(rocuronium ,ROC)之后推向临床的又一种新型非去极化肌松药 ,也是第一种同时兼有快速起效和中 短持续时间的药物。它是维库溴铵 (vecuronium ,VEC)的 1 6 N 丙酰基、1 7 β 丙酸盐类似物 ,其化学结构如图 1所示。它的Ⅰ期临床研究报道始于 90年代初 ,近年已进入Ⅲ期临床实验[1 ,2 ] 。CO雷帕库溴铵  OCH3 CONN CH2CHCH2OCH2 CH3OCOH3 CNOCO维库溴铵     CH3N CH3图 1 雷帕库溴铵和维库溴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时不同给药顺序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80例ASAⅠ-Ⅱ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诱导采用芬太尼4μ g/ kg、咪唑安定0.05mg/ kg、丙泊芬1.5mg/ kg、维库溴铵0.15mg/ kg;Ⅱ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 kg、芬太尼4μg/ kg、丙泊芬1.5mg/ kg、维库溴铵0.15mg/ kg;Ⅲ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 kg、丙泊芬1.5mg/ kg、芬太尼4μg/ kg、维库溴铵0.15mg/ kg;Ⅳ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 kg、丙泊芬1.5mg/ kg、维库溴铵0.15mg/ kg、芬太尼4μg/ kg.观察各组呛咳发生率和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结果与Ⅳ组相比,Ⅲ组呛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与Ⅳ组相比, Ⅰ组、Ⅱ组呛咳发生率有特别明显差异(P<0.01).结论 全麻诱导期,按顺序静注咪唑安定、丙泊芬、维库溴铵、芬太尼,可有效消除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3.
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对兔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对气管平滑肌的直接影响。方法 :用电刺激兔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的直接影响。结果 :发现略高于临床浓度的维库溴铵 (3× 10 - 6 mol/ L)和阿曲库铵 (10 - 5 m ol/ L)对气管平滑肌张力无显著影响 (P>0 .0 5 ) ;更高浓度的维库溴铵 (3× 10 - 4 mol/ L )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力持续增加 (P<0 .0 5 ) ;而高浓度的阿曲库铵 (10 - 3mol/ L )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力先一过性增加 ,随后降低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在离体条件下 ,临床剂量范围内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不增加气管平滑肌张力 ,但应避免大剂量快速使用。  相似文献   

4.
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及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及阿曲溴铵的肌松效应。方法  30例ASAⅠ~Ⅱ级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各组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注入相当于 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 (0 .6mg/Kg)、维库溴铵 (0 .1mg/Kg)及阿曲库锭铵 (0 .4mg/Kg) ,观察各药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及术毕恢复指数。结果 :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为 (1.6± 0 .7)min ,明显快于阿曲库铵的 (2 .1± 1.2 )min及维库溴铵 (3.6± 1.7)min ,罗库溴铵的临床作用时间及恢复指数为 (36 .2± 16 .2 )min与 (12 .7± 5 .2 )min ,与维库溴铵相近似。结论 :罗库溴铵具有起效快、中时效、副作用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依据临床指征拔除气管导管后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肌松残留情况。方法 :6 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维库溴铵 (VEC)、罗库溴铵 (ROC)及阿曲库铵 (ATR)三组 ,每组 2 0例。静吸复合麻醉。肌松药首量 :VEC组 12 0 μg/kg ;ROC组 6 0 0 μg/kg ;ATR组 5 0 0 μ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 (TOF)监测肌松 ,当其值 (TOFR)至 0 .1时追加肌松药 1×ED 95。结果 :维库溴铵末次给药作用时间长于罗库溴铵 (P <0 .0 1)和阿曲库铵 (P <0 .0 5 ) ;拔管时各组TOFR及TOFR <0 .75的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阿曲库铵残留时间短于维库溴铵 (P <0 .0 1)和罗库溴铵 (P <0 .0 5 )。结论 :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一样 ,用药后若依据临床指征拔除气管导管都有发生术后肌松残留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不同给药顺序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时不同给药顺序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Ⅰ组诱导采用芬太尼4μg/kg、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芬1.5mg/kg、维库溴铵0.15mg/kg;Ⅱ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芬1.5mg/kg、维库溴铵0.15mg/kg;Ⅲ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芬1.5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5mg/kg;Ⅳ组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芬1.5mg/kg、维库溴铵0.15mg/kg、芬太尼4μg/kg。观察各组呛咳发生率和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与Ⅳ组相比,Ⅲ组呛咳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与Ⅳ组相比,Ⅰ组、Ⅱ组呛咳发生率有特别明显差异(P〈0.01)。结论全麻诱导期,按顺序静注咪唑安定、丙泊芬、维库溴铵、芬太尼,可有效消除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起效及麻醉维持时间的比较.方法 选择3~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组(B组)维库溴铵组.每组各30例,以芬太尼和丙泊酚与其诱导及维持,观察患者肌肉松弛起效及完善插管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结果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稍慢,肌松恢复时间较维库溴铵短.结论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全麻诱导起效时间较维库溴铵稍慢,维持肌松时效短,而且不经肝肾代谢,更适合于短小手术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γ-环糊精及其两种衍生物与两种肌松药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了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了γ-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奥美克松钠Aom0498-16(HS-7)、舒更葡糖(Sugammadex)与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热力学常数及结合常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γ-环糊精与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的包合比与结合常数,并采用核磁共振谱二维相关谱和氢谱表征了γ-环糊精及其两种衍生物与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的结合力大小。结果 Sugammadex与HS-7均以1:1结合肌松药,γ-环糊精以2:1结合肌松药,HS-7与罗库溴铵的结合常数k=(3.44±2.18)×107 L/mol、与维库溴铵的结合常数k=(5.80±1.83)×106 L/mol、Sugammadex与罗库溴铵的结合常数k=(1.04±3.41)×107 L/mol、与维库溴铵的结合常数k=(2.53±1.07)×106 L/mol、γ-环糊精与罗库溴铵的结合常数k=6.93×104 L/mol、与维库溴铵的结合常数k=5.17×104 L/mol。结论 HS-7包合肌松药的能力大于Sugammadex及γ-环糊精,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能互相佐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维库溴铵后神经肌肉传递阻滞的药效学变化. 方法 选择年龄在18~60岁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组)和非烧伤患者(对照组)各30例,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诱导后,注射单次剂量维库溴铵(0.18或0.24 mg/kg,每组不同剂量亚组各15例).应用肌松监测仪4个成串刺激,观察维库溴铵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恢复时间的变化. 结果 烧伤组的维库溴铵作用的开始时间及从药物注射到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均显著长于维库溴铵同剂量对照组(P值均<0.05),对照组维库溴铵不同剂量亚组间维库溴铵作用的开始时间和从药物注射到气管插管所需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烧伤组0.24 mg/kg维库溴铵亚组维库溴铵作用的开始时间和从药物注射到气管插管所需时间较0.18 mg/kg维库溴铵亚组显著缩短(P<0.05).烧伤组的维库溴铵维持和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维库溴铵同剂量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0.24 mg/kg维库溴铵亚组的维持时间和恢复时间均较0.18 mg/kg维库溴铵亚组显著延长(P值均<0.05). 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效能显著降低,增加肌肉松弛药的剂量可以对抗这种效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过程中琥珀胆碱对后续罗库溴铵剂量效应关系的影响.方法 48例ASA I ~ II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年龄16 ~ 65岁,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各24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后静注罗库溴铵,处理组采用琥珀胆碱1.5 mg/kg插管,待肌松作用消失5 min后静注罗库溴铵.各组再分为4个亚组(n=6)分别静注罗库溴铵150、200、250、300 μg/kg,观察4个成串刺激(TOF)的第1次反应(Th)的抑制程度.罗库溴铵剂量对数转换,Th抑制百分比概率单位转换后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求得罗库溴铵量效关系曲线.结果对照组罗库溴铵有效剂量ED50和ED95为(193±69)、(367±73 )μg/kg,处理组分别为(158±35)、(317±80) μg/kg.处理组罗库溴铵量效关系曲线向左移动,有效剂量降低约15%(P<0.05).结论琥珀胆碱肌松作用消失5 min后,仍使后续使用的罗库溴铵肌松效力增强约15%,可适当减少罗库溴铵的剂量.  相似文献   

11.
利多卡因对维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择期五官科经鼻内窥镜手术患者60例,ASA级Ⅰ-Ⅲ,随机分为4组:ED95维库溴铵组(A组)、ED95维库溴铵 利多卡因组(B组)、2倍ED95维库溴铵组(C组)、2倍ED95维库溴铵 利多卡因组(D组)。用4个成串刺激监测4组病人静注维库溴铵后的时效关系。【结果】维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T1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维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而临床作用时间、T175%恢复时间较A组明显延长(P<0.05),恢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常用剂量利多卡因对维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衰患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美维松和罗库溴铵的药效。方法:46例作肾移植术的终末期肾衰患和53例肾功能正常的患分别给予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美维松和罗库溴铵。用四个成串刺刺激尺神经,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结果:肾衰组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和美维松的起效增快或有增快趋势,罗库溴铵的起效在两组间无显性差异。阿曲库铵的无反应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和恢复在两组间无差异。美维松的作用持续时间和恢复在两组间无显性差异,但是肾衰组美维松的无反应期显延长。肾衰组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初量的无反应期和作用持续时间与肾功能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然而,多次间断追加后,肾衰组维库溴铵箩库溴铵的无反应期和作用持续时间随追加次数增多而延长或有逐渐延长的趋势。结论:本研究的四个肌松均能安全地运用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长期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患肌松药的起效时间可能缩短,美维松的无反应期延长。终末期肾衰患多次追加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后,其时效延长,而阿曲库铵的时效和恢复均未见延长。  相似文献   

13.
朱敦 《河北医学》2016,(5):745-747
目的::对比观察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对咳嗽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需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对比观察全麻诱导期咳嗽反应及临床情况。结果:罗库溴铵组咳嗽反应明显较轻,气管插管即刻咳嗽较少,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相比维库溴铵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均能有效抑制咳嗽反应,但罗库溴铵抑制效果更为理想,且起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顺式阿曲库铵与维库溴铵复合剂量用于眼科手术小儿患者时神经肌肉阻滞的时效.方法 18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行眼科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组和维库溴铵组,每组90例.麻醉诱导:两组分别静脉注射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或0.1 mg/kg维库溴铵.麻醉维持:T1恢复至25%时两组分别静脉注射0.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0.02 mg/kg维库溴铵.予首次剂量后2 min评估插管条件.采用ToF-Guard肌松监测仪对尺神经行连续4个成串(TOF)刺激,监测拇内收肌肌颤搐变化.记录首次给药后肌松持续时间(首次给药到T1恢复至25%的时间),重复给药后的肌松持续时间(重复给药到T1恢复至25%的时间)、最后给药的肌松持续时间(最后给药到T1恢复至25%的时间),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最后给药到T4/T1=0.8的时间)和肌松恢复指数(自T1恢复至25%到T4/T1=0.8的时间).结果 顺式阿曲库铵组首次给药后肌松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维库溴铵组(P<0.01),两组重复给药后的肌松持续时间、最后剂量的肌松持续时间、肌松恢复指数、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顺式阿曲库铵组≤12个月的患儿首次给药后肌松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维库溴铵组(P<0.01);顺式阿曲库铵组≤12个月的患儿肌松恢复指数显著短于维库溴铵组(P<0.01).两种药物都提供了良好的插管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顺式阿曲库铵的恢复指数明显短于维库溴铵,更适合小儿,尤其是<12个月的行眼科手术的患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40~55岁,体质量45~80kg。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30例。S组吸入8%的七氟烷,氧气流量为6L/min,采用肺活量吸入法诱导,P组静脉推注异丙酚2mg/kg诱导。两组患者入睡后,均给予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4μg/kg,行气管插管。S组吸入2%~3%七氟烷维持麻醉,P组微量泵泵注异丙酚4~8mg/(kg.h)维持麻醉,间断静注芬太尼。用TOF-WatchSX进行全程肌松监测。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患者入睡时间、清醒时间、维库溴铵起效时间、作用时间、维库溴铵的平均用量、诱导期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P组入睡时间、维库溴铵作用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1)。S组清醒时间、维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快于P组(P<0.01),维库溴铵平均用量少于P组(P<0.01)。插管前即刻S组心率下降明显(P<0.05),P组平均动脉压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术中、术毕心率、平均动脉压均维持稳定。两组诱导时均无呛咳、屏气、喉痉挛、呼吸抑制,拔管时均无恶心、呕吐、躁动,均能正确回答问题,无任何不适。结论七氟烷能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减少维库溴铵用量。  相似文献   

16.
维库溴铵 (vecuronium)是一理想的非去极化类甾族中效神经肌肉阻滞药 ,因其无组胺释放等作用而广泛使用于临床。国产维库溴铵由南京药科大学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仙居制药厂共同研制 ,本研究旨在比较国产与进口维库溴铵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心肺功能正常、无神经肌肉系统疾患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成人全麻手术患者 10 0例 ,随机分成国产维库溴铵组 (Ⅰ组 ) 5 0例 ,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48.1± 9.5 )岁 ,体重 (5 5 .9± 8.7)kg ;进口维库溴铵组 (Ⅱ组 ) 5 0例 ,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 (46 .8±  相似文献   

17.
董桂祥 《医学争鸣》2006,27(13):1191-1192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和血流动力学效应. 方法:择期全麻患者40例,在安定、依托咪酯和芬太尼麻醉下,应用罗库溴铵,观察在心脏病手术患者和非心脏病手术患者的肌松效应,插管条件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罗库溴铵0.7 mg/kg和琥珀胆碱1 mg/kg的气管插管优良率均为100%,无差异,起效时间分别是68 s和74 s,无显著差异(P》0.05). 罗库溴铵(iv)在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无反应期分别是28.7和26.8 min,无明显差异(P》0.05). 罗库溴铵(iv)后,心脏病和非心脏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常规插管剂量(2倍ED95量:0.7 mg/kg)罗库溴铵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可安全地用于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阿曲库铵组和罗库溴铵组。用60%NO2-O2-硫喷妥钠-芬太尼维持麻醉。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TOF刺激方式,以T1抑制的百分比为指标。用累计给药方法建立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结果: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的作用强度比率为1∶1.2,两药的ED50、ED90和ED95均有明显差别。应用等效剂量(1.5×ED95)后,两药的高峰时间、临床肌松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具有明显差别,但恢复时间则无差别。结论: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均是弱效能的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阿曲库铵比罗库溴铵的作用强度高20%,且作用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维库溴铵、阿曲库铵肌松时效的影响.方法45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全麻惠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10例,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2×ED95);Ⅲ组10例,静注阿曲库铵0.5mg/kg(2×ED95);心率超过基础值的30%时,Ⅱ组15例,Ⅳ组10例,均给予艾司洛尔2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10秒左右静注,1min后分别静注与Ⅰ组、Ⅲ组同等剂量的维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用Biometer加速度仪监测肌松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维库溴铵T190%恢复时间(min)分别为49.9±12.2和60.6±8.8,Ⅱ组明显延长(P<0.05);Ⅲ组与Ⅳ组阿曲库铵T190%恢复时间(min)分别为54.8±6.5和66.3±14.2,Ⅳ组明显延长(P<0.05),两组恢复指数(min)分别为10.6±2.3和17.9±7.0,Ⅳ组明显延长(P<0.01),其余各指标Ⅰ组与Ⅱ组相比,Ⅲ组与Ⅳ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洛尔能延长维库溴铵、阿曲库铵T190%恢复时间以及阿曲库铵的恢复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维库溴铵不同输注方法用于维持全麻肌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ASAⅠ-Ⅱ级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在常规进行快诱导及气管插管后5min内,首次静注维库溴铵0.08mg/kg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维库溴铵持续泵注06-1.0mg/(kg·h);B组根据手术需要间断推注维库溴铵0.03-0.05mg/kg。原则上以维持肌松程度恒定。A组于手术结束前25min停止给药,两组麻醉维持以异氟醚吸入及芬太尼间断静注,均待患者自主呼吸自然恢复。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种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维库溴铵平均总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肌松恢复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时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结束前体动的例数A组少于B组(P0.05);需要追加镇静或镇痛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泵注维库溴铵用于维持全麻肌松是一种较为方便并易于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