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光斑飞点扫描主动眼球跟踪准分子激光行LASIK术治疗近视的优点所在。方法  2 0 0 1 12— 2 0 0 2 12采用鹰式ALLEGRETTOWAVELIGHT准分子激光扫描仪及法国MO RIA -2 ( 13 0 )角膜切削刀对 464例 ( 92 8眼 )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结果 术前屈光度低于 -6 0D的患者术后一个月 ,裸眼视力 (UCVA) 96 4%达到 1 0 ,86 0 %达到 1 2以上 ;术后 3个月 ,裸眼视力 (UCVA) 98 5 %达到 1 0 ,94 6%达到 1 2以上术前屈光度高于 -6 0D的患者术后一个月 ,裸眼视力 (UCVA) 93 3 %达到 1 0 ,78 1%达到 1 2以上 ;术后 3个月 ,裸眼视力 (UCVA )90 8%达到 1 0 ,89 7%达到 1 2以上。术后随访 1~ 6个月单区切削中 ,屈光度低于 -6 0D的患者有 0 6%患者出现屈光回退 ( >-1 0D) ,屈光度介于 -6 0D~ -9 0D的患者 2 3 2 %出现屈光回退 ;屈光度介于 -9 2 5D~ -14 0D的患者 12 2 %出现屈光回退。主要的并发症为 :不完全角膜瓣 1例 ( 1眼 ) ;术后上皮剥脱 6例 ( 11眼 ) ;术后弥散性层间角膜炎 1例 ( 2眼 ) ;角膜皱折 1例 ( 1眼 )。无术后夜间视力下降、眩光、光晕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联合眼球跟踪系统准分子激光行LASIK术治疗近视 ,安全可靠 ,因其光斑小 ,频率快 ,大大减少了术后角膜皱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831例(1637眼),其中第1组:屈光度-1.00D至-6.00D,共574例(1140眼),平均屈光度-3.73D;第2组:屈光度-6.25D至-10.00D,共210(414眼),平均屈光度-7.34D;第3组-10.25D至-18.00D,共47例(83眼),平均屈光度-12.03D。结果术后总眼数中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者1617眼(98.82%),总眼数中裸跟视力大于或等于1.0者1407眼(85.94%)。约有接近1/3病例在术后可以超过术前矫正视力l到2行。结论飞点扫描准分产激光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为个性化LASIK治疗近视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跃国  朱秀安 《眼科》1997,6(1):7-9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方法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中低度近视(等值球镜-2.00D~6.00D,平均-4.61±0.98D)41例74只眼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术后自觉症状轻微,无角膜雾状混浊及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即可获良好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在术后1个月基本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达94.6%,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达89.2%.在±0.50D以内的达62.2%,所有术眼的矫正视力均≥1.0。结论LASIK对于治疗中低度近视有很好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对于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仪和自动报层角膜刀对332例628只眼近视及散光患者行PRK或Lasik手术,术前球镜屈光度-1.00~-23.00D(-6.12±4.05D),柱镜屈光度0~-5.00D,角膜屈光力43.35±1.31,术后随访一年。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0.8占90.76%,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测矫正度绝对值差在±1.50D范围内达91%,术后半年角膜屈光力38.14±2.63。结论该手术具有安全、准确、可预测性强、矫正近视范围大等优点,低中度近视可选PRK手术,高度近视尤为-8.00D以上者,应选择Lasik手术,强调长期观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术后近视回退和欠矫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原因,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院近视中心准分子激光术后发生屈光回退并行二次手术的45例70眼,按〈-6.00D为Ⅰ组,〉-6.00D度为Ⅱ组,将两组患者两次治疗前后屈光度、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术式、切削光斑直径、角膜切削量及残留厚度等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未手术时屈光度差别显著(P〈0.05)。屈光回退后两组屈光度差别无意义(P〉0.05)。Ⅰ,Ⅱ两组首次激光术后6mo内,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有明显差别(P〈0.05)。二次手术后,1wk内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差别明显(P〈0.05),1~3mo无差别(P〉0.05);Ⅰ组于6mo时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出现差别(P〈0.05),Ⅱ组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激光切削光斑的直径及角膜切削量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术后,屈光度回退程度与术前屈光状态无关。不同屈光度屈光回退程度相同。高度近视、LASIK多区切削和切削光斑直径小是发生屈光回退和欠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对近视性角膜切削术欠矫的疗效。方法对23例(30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欠矫而采用光学性角膜切削术,术前平均屈光度为-8.888D(-3.5—-15.5D),其中4眼为中度近视(-3.25~-6.00D),8眼为高度近视(-6.25~-9.00D),18眼为超高度近视(≥-9.25D)。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4月表明,70%的裸眼视力≥1.0。0.5≤9眼(30%)的裸眼视力<1.0,平均屈光度-0.333±0.603D。角膜混浊与一次术后相近。结论 准分子激光二次切削治疗近视性角膜切削术后欠矫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NIDEKEC—5000型)治疗24D以下.伴或不件5D以内散光的近视眼。214只治疗眼随诊6个月以上。结果随诊1年以上的病例显示术后3个月屈光度及视力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时,在等值球镜度低于6D的治疗眼中,裸眼视力≥1.0者占92.04%,≥0.5为100%,80.53%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9.12%的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数的±1.00D以内。低于10D的高度近视眼也有近似的疗效。214只治疗眼中操眼视力≥1.0者占78.97%,≥0.5为90.65%,72.43%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8.32%的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数的±1.00D以内。6只眼(2.80%)最佳矫正视力减少2行以上,有Ⅱ级以上Haze的有7眼间(3.27%)。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具有很高程度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10D的近视眼中更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远期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施行PRK手术随访10年近视156例(308眼)。根据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分为A、B两组,A组屈光度-1.50D~-6.00D者224眼,B组-6.12D--10.00D者84眼。术后随访视力、屈光度、眼前段及眼底表现,眼压、角膜地形图等。6个月后每年复查1次,以1、5、10年检查情况为准。结果PRK术后随访10年,裸眼视力达预期矫正视力A组为91.96%、B组为76.19%,屈光度±0.75D正视范围内比率A组为90.18%,B组为75.00%。近视屈光回退-1.00D以上在5年和10年时A组为7.14%和6.70%,B组为22.62%和23.81%,屈光回退率相比,相同时间两组间P〈0.01,同一组5年和10年相比P〉0.05。随时间延长haze逐渐吸收,无角膜感染、角膜扩张及变性样角膜病变等发生。结论PRK矫正近视远期效果稳定,预测性、安全性好,中低度近视优于高度近视。随时间延长haze逐渐吸收,回退的屈光度稳定。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193nm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139例近视、屈光度为-2.25~-9.00D的257只眼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1年随访时,低中度组(≥-6.00D)81.25%的屈光度在±1.00D以内;高度组(>-6.00D)则为69.57%。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者,低中度组为97.5%和77.5%;高度组为100%和73.3%。术后无3级及其以上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角膜上皮下混浊。看来,PRK为目前矫正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博士伦2172100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860例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324眼,按屈光度分成低中度近视组614眼(屈光度按照等效球镜〈-6.0D1及高度近视组710眼(屈光度按照等效球镜≥-6.0D),使用博士伦2172100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联合博士伦xp旋转角膜板层刀行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30d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屈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0d,低中度近视组裸眼视力≥1.0者为96.42%,高度近视组裸眼视力≥1.0者为93.66%,所有患者目标屈光度残留均〈1.00D,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博士伦2172100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不同屈光度近视眼行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haef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situ keralcmileusis,LANK)治疗近视眼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64例328眼,按手术方法,近视屈光度分为两组,一组行PRK手术,屈光度-1.25DS~-7.00DS,二组行LASIK手术,屈光度-2.50DS~一12.00DS,对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后1~6年患者的视力、并发症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眼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5.0),PRK组为75%(114眼),LASIK组为78.4%(138眼),角膜下基质混浊,影响视力,PRK组6%,LASIK组未见角膜混浊,眼压平均12mmHg。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大部分远期疗效较好,PRK组个别患者发生角膜混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小光斑LASIK治疗高度近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197(3 86眼 )按术前屈光度分成 2组 ,A组 :-6.2 5D~ 10 .0D ,2 89眼 ;B组 :-10 .2 5D~ -2 7.5D ,97眼。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偏中心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 3月 ,两组的裸眼视力达 0 .5以上者分别为 99.3 1%、84.5 4% ;1 0以上者分别为95 .85 %、70 .10 %。两组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者分别为 1.3 8%、6.19%。平均屈光度A组 (-0 .13± 0 .5 7)D ,B组 (-3 .77±1.2 2 )D ,其中≤± 0 .5D的分别是 86.16% ,42 .2 7%。切削区均匀 ,偏离中心 0~ 0 .71mm ,平均 (0 .2 0± 0 .19)mm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的LASIK治疗高度近视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中预防性使用丝裂霉素C(MMC)矫治角膜较薄的近视的作用。方法角膜较薄的近视(-2.00D--0.00D)128例(243眼)采用PRK+MM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128例(243眼)均未出现2级或2级以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206眼(84.77%),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8者216眼(88.89%),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33眼(95.88%)。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屈光状态相比无回退。使用MMC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角膜较薄的近视治疗采用PRK+MMC,在术后减少haze、预防屈光回退及改善视力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五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流芝  明萍  梁勇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85-985
患者男,26岁。因右眼被螺丝刀刺伤后伴眼痛、流泪、视物模糊半小时于2002年11月12日以“右眼角膜板层裂伤”收入院。既往患者因近视于1997年9月12日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右眼裸眼视力0.06,矫正视力1.0,近视屈光度数-6.00D,角膜厚度为161μm;术后裸眼视力为1.0。本次就诊全身体检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视力为1.0,双眼眼压18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行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zpi-LASIK)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对106例(212只眼)近视眼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中低度组(-1.50D~-6.00D)、高度组(-6.25D~-9.00D)、超高度组(-9.25D~-12.75D)进行手术和临床对比观察,全部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平均3.29个月,观察视力、屈光度、术后眼疼程度、并发症、疗效,并探讨手术方法和术后用药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第1天92%患者无眼疼或仅轻微眼不适,能良好配合视力和裂隙灯检查。3个月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占79.77%,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占15.50%,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的占4.65%。该手术少见并发症有术中瓣裂孔、瓣游离,分别为0.94%、0.47%;术后并发症主要是Haze,占11.32%。结论Epi-LASIK术后视力恢复满意,手术安全,适应症宽,是目前减少和避免屈光手术并发症特别是与角膜瓣有关并发症的安全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采用UV2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83例(330眼)—6.00D以上近视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随诊1a以上的患者进行观察。术前等值球面镜屈光度为—6.00~—26.00D(—10.27±—3.87D),按屈光度分为3组:A组—600~—10.00D,199眼;B组—10.00~—15.00D,87眼;C组>—15.00D,44眼。结果术后1a时裸眼视力>0.5者276眼,占83.64%,M1.0者144眼,占43.64%;术后类固醇高眼压37眼,占11.21%;23眼(6.97%)的患眼有严重的角膜混浊,发生视网膜脱离3眼,眼底出血2眼。角膜曲率和中央角膜厚度在术后各时期无明显变化。结论PRK手术对高度近视是有效的.安全的。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大部分患者可明显减轻眼镜度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将79例150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三组,Ⅰ组-0.50~-6.00D,Ⅱ组-6.25~-10.00D,Ⅲ组-10.25~-14.00D,对LASIK术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偏中心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时,三组的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达1.0或以上者分别为83.1%、79.6%、50.0%,1.2或以上者分别为48.3%、38.8%、8.3%,有27眼(18%)的术后裸视和40眼(26.7%)的术后最好矫正视力分别大于术前最好矫正视力.三组术后屈光度在预期矫正度±1.0D以内者分别为100%、95.9%、91.7%,±0.5D以内者分别为88.8%、86.5%、83.3%,平均实际切削区直径为(7.35±0.33)mm,平均偏中心(0.22±0.21)mm.结论使用小光斑高速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的LASIK治疗近视的初期临床结果较好,较大的切削光区和良好的中心定位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小光斑飞点扫描联合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矫正近视的治疗效果及优越性。方法采用鹰视Allegretto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及MORIA-2角膜切削刀(130μm刀头)对415例(815眼)近视眼患者行LASIK治疗。按术前屈光度将患者分为4组I组-1.25~-3.00D(105眼),II组-3.25~-6.00D(446眼),III组-6.25~-10.00D(233眼),IV组-10.25~-14.00D(31眼)。术后追踪观察6~12mo。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均达到0.6以上,其中97.7%达到1.0,84.2%达到1.2,38.8%达到1.5,6.7%达到2.0。110眼(13.5%)的术后裸眼视力和150眼(18.4%)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在预期矫正度±1.0D以内者为91.6%,在预期矫正度±0.5D以内者为85.2%。结论准分子激光小光斑飞点扫描联合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矫正近视的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SchwindKeratomF准分子激光机对1995眼不同程度近视(-0.75~15.50D)行PRK治疗。按屈光度分三组:组Ⅰ≤-6.00D,873眼;组Ⅱ-6.25D—-10.00D,774眼;组Ⅲ>-10.00D,348眼。术后12个月,对三组术后的视力、屈光度及Haze进行随访比较。结果:术后12个月Ⅰ、Ⅱ、Ⅲ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986%,94.2%和60.04%;≥1.0者分别为85.5%,71.3%和25.9%;屈光度在±1.00D以内分别为90.5%,68.8%和29.3%。角膜雾状混浊(Haze)≥2级者分别为0.8%,11.5%和13.7%。结论: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疗效较好,对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由于术后Haze和屈光度回退发生率增高,疗效受到明显影响,有待进一步完善手术方法和术后用药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VISX Stars 4准分子激光设备和Intralase飞秒激光仪,对屈光不正512例(1016眼)施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角膜及角膜屈光改变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的屈光状态,(等效球镜)为(1.00D~+1.25D),平均为(-0.25±0.75D)。923眼(90.85%)的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1002眼(98.62%)的裸眼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与术后结果行t检验显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并发症有结膜下出血57眼(5.61%),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是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