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收集41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分析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1)41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321例(77.9%),幽门螺杆菌阴性者91例(22.1%)。(2)慢性胃炎患者证型以脾胃湿热(30.1%)和脾胃气虚(29.4%)最为常见,约占60%;其余依次为湿浊中阻(16.3%)、肝胃不和(8.7%)、肝胃郁热(8.5%)、胃阴虚(4.3%)、胃络瘀血(2.7%)。(3)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中医证型占比最高者为脾胃湿热型(32.7%),而阴性患者中医证型占比最高者为脾胃气虚型(45.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脾胃湿热和脾胃气虚;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用药频次分析总结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中医病因病机和用药特点,以探讨该综合症中药治疗规律。方法通过对1985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诊治IBS-D的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分析所选文献中的治法和药物,总结各病因病机和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 IBS-D病因病机共有4种,其中脾虚肝郁为最常见,占81.47%;用药共209味,按功能归为36类,进一步合并为18大类,其中补虚药、解表药、理气药和利水渗湿药排名前四,使用频次共占60.67%。结论中药治疗IBS-D有一定规律可循,本研究可为今后该病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型肠病之一,发病率高,治愈难度大,目前对其研究主要围绕临床和实验两方面。中医经方在IBS-D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文整理并总结其疗效及机制的最新进展,为中医药防治IBS-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属中医学郁证,泄泻,腹痛的范畴,现代医家认为肝郁脾虚是IBS-D的主要病机。中医复方在治疗IBS-D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却一直缺乏对分子机制的阐释。2013年通过2期临床实验的新药eluxadoline能有效减轻IBS-D患者的腹痛和腹泻症状,该药同时具有μ-受体激动剂以及δ-受体拮抗剂的作用。这一报道也为深入探究IBS-D的靶点信息和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充分利用μ受体和δ受体的结构信息,分别构建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模型,针对中药活性数据库进行筛选,寻找对μ受体和δ受体有活性的中药成分,并通过分析化合物的中药来源和功效主治等特征,阐释中医复方治疗IBS-D的分子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筛选得到的中药活性成分中,有六种化合物分别来源于党参、防风、白及和甘草四味中药,而这四味药是疏肝健脾方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肝郁脾虚证为临床常见证型的IBS-D有较好的疗效。此外本研究中筛选得到48个IBS-Dμ受体和δ受体双靶点中药活性分子,有望开发得到同时具有降低毒副反应和耐受性的IBS-D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些年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概述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药物治疗。目前,该病在中药治疗、针刺、中药不同剂型等方面获得了肯定疗效,但在证候的辨证分型上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需要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深圳市中医院2011~2019年门诊治疗的IBS-D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和用药频次。【结果】(1)共纳入相关病例1 726例,其中20~3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943例,54.63%)。(2)中医证型12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为脾虚湿盛(569 次,32.29%)、肝郁脾虚(552 次,31.33%)、脾胃虚寒(325次,18.44%)。(3)病位证素6 个,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脾(1 552次,59.67%)、肝(582 次,22.38%)、胃(367 次,14.11%);病性证素 6 个,频次前 3 位的分别为气虚(1 129次,65.40%)、湿(681次,39.50%)、气滞(582次,23.88%)。(4)涉及中药224味,频次较高的依次为白术(1 488次,86.21%)、茯苓(1 414次,81.92%)、陈皮(1 404次,81.34%)等。【结论】 脾虚湿盛为IBS-D的始动因素,肝郁为其发展过程的核心病机,中后期易夹杂阴虚、阳虚等复杂证候表现。治疗上常以健脾祛湿、疏肝为原则,祛邪不忘固本,常根据病情发展及寒热虚实辨证运用祛湿药、疏肝药并配伍涩肠药、安神药、健脾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总结病例资料,分析并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辨证分型与体质分类的相关性,为IBS腹泻型(IBS-D)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IBS-D患者的一般资料,研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医体质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00例中,脾胃湿热42例,脾虚湿盛18例,肝郁脾虚32例,脾肾阳虚2例,寒热错杂6例;本病的发生与体质有一定的联系,在IBS-D各体质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结论体质与证型关系密切,证型的形成易受到体质的影响。湿热质、气郁质为IBS-D常见体质,湿热质男性多,气郁质中女性居多;痰湿质、湿热质与脾胃湿热证密切相关,气郁质及阴虚质与肝郁脾虚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的中医证型及中医治疗本病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IDA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分析,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Gephi实现数据可视化。结果: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共纳入31篇文献、36个方剂,涉及15个证型、104味中药。分析结果显示,IDA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胃气虚证(22.22%)、脾肾两虚证(19.44%);最常用的药物是白术(6.08%)、黄芪(6.08%)、当归(5.57%);常用药对为白术—黄芪、当归—黄芪、白术—当归。结论:中医治疗IDA健脾补气是大法,同时需要补肾补血、消食化积。  相似文献   

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中医外治法如脐疗、针刺、灸法、中药灌肠、推拿、耳穴刺激等治疗IBS-D的临床实验研究。分析表明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IBS-D,具有起效快、效果好、费用低、安全度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然而,目前的研究多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具体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还需更多基础系统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IBSD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温阳法在其治疗中凸显出了重要作用,临床灵活运用本法,辨证准确,遣方用药得当,可明显提高疗效。对温阳法治疗IBS-D的临证思路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近年来,中医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肝肾两经阴阳平衡失调是高血压病发病的中心环节,"阴虚阳亢证"为高血压病最常见证型得到普遍认同,而血瘀证可作为一个兼证,亦可作为独立证型存在,并且血瘀贯穿于高血压病的始终。因此,作者认为阴虚阳亢、瘀血阻滞证乃为高血压病中医优势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IBS-D相关的中医证治方面文献,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之后构建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用药规律。结果:此次研究一共纳入处方186份,涉及到的中药142味,用药频数最高的前10味药依次是白术、白芍、甘草、茯苓、陈皮、防风、党参、柴胡、木香、山药。中药治疗IBS-D的药物四气分类以温性最多,五味以苦味最多,其次为辛、甘;药物主归脾、胃、肺、肝、大肠经。得到了治疗IBS-D的核心药物为茯苓、白术、党参、白芍、陈皮、防风、甘草,核心组合10个,并推演出新处方5首。结论:通过文献挖掘及归纳分析,提示健脾化湿、疏肝解郁、温补脾肾是治疗IBS-D的核心治法,总结出了核心药对和新处方,对IBS-D的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计量诊断学的角度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构建IBS-D中医证候的判别函数,以降低IBS-D中医证候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主观因素干扰。方法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信息采集表》对439例IBS-D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运用聚类分析获取初始证候,以四诊信息和患者血清脑肠肽为变量,运用逐步判别法进行分析。结果聚类为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和寒湿困脾证,其中肝郁脾虚证最多,有效百分比为34.2%,寒湿困脾证最少,有效百分比为5.5%;逐步法所得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及脾胃湿热证5个判别函数,回顾性误判概率4.1%(16/390),交叉验证误判率为15.4%(60/390)。结论建立的判别函数,对ISB-D的中医证候的客观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郭耀晨  董筠 《四川中医》2013,(2):131-13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尤以腹泻型(IBS-D)多见,中医药治疗IBS通过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具有特色和优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结合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方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IBS-D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总结施奠邦教授临证经验。方法:将IBS-D患者24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肾阳虚型5组,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进行治疗,疗程8周,随访6个月。结果: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41%,其中肝郁脾虚型为91.76%,肝郁气滞型88.64%,脾胃虚弱型90.70%,脾胃湿热型92.11%,脾肾阳虚型86.67%;证候积分比较:各组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间无差异;各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主要单项症状,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IBS-D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在"四四固本颗粒"治疗IBS-D脾肾阳虚型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临床护理。比较2组患者综合治疗护理后中医证候积分、IBS-QOL、SAS、SDS积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BS-QOL、SAS、SDS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9.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中医临床护理应用在"四四固本颗粒"治疗IBS-D脾肾阳虚型的综合治疗护理中,能提高临床疗效和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梦茜  陈启兰 《新中医》2019,51(12):21-23
简版:冠心病临床上多表现为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气虚血瘀型是该病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作者总结分析近年来传统中药汤剂、中成药、中医外治法及其他中医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痛心绞痛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发现传统中药汤剂、中成药以及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痛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216例劳务工晕厥病例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劳务工发生晕厥的原因,中医对晕厥的辨证论治。方法对216例劳务工晕厥进行西医分类、中医辩证分型,急性期先用相应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后用中药常规剂型调治。结果晕厥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常见证型有气厥实证、气厥虚证、血厥实证、血厥虚证、痰厥、暑厥等;先予中药注射剂,后用常规剂型调治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劳务工晕厥发病有其特殊性,中药注射剂配合中药常规剂型治疗,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6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 4 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2.7%(24/33),对照组为46.7%(14/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具有较好疗效,其疗效优于参苓白术散加减。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范畴,临床上的症状多表现为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是该病临床常见证型之一。作者总结分析近年来传统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中医外治法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发现中医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绞痛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