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神经元激活期间慢性癫瘸大鼠和人类离体海马中的代谢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随访筛查:新生动脉瘤和已有动脉瘤增大的发生频率和决定因素;海马结构形状和位置的分析:一项对部分性癫痫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MRI研究;标准化的灌注MRI用于鉴别基底神经节疏忽患者共同的异常区域;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CACNA1A基因钙通道修饰中的PolyQ重复变异对发病年龄的影响;与甘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台成酶突变相关的疾病衰型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语言重建的动力学;与进行性失语和言语失用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自发性虚构的发病机制:“策略性取回”假说;纯运动或感觉运动性腔隙综合征患者对指尖力量的预期控制能力受损;组织蛋白酶D缺乏导致人类先天性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着症;脊延髓肌萎缩(SBMA)的自然病史:一项针对223例日本患者的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头头脑脑意义大 从古至今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头颅或头脑的捕述。古人作“头颅”亦作“头卢”,《战同策·秦策四》中写道:“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汉书·武五子传赞》中:“暴骨长城之下,头卢相属于道。”这是以头颅和肢体布满战场和道路的情景来揭示战争的残酷性。清阎尔梅《题剑阁》涛:“遍地头颅生鬼火,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是否是检测脑脊液成分的新窗口;视神经炎后的视皮质选择性磁化传递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疾病与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和记忆力的下降,丘脑梗死导致前庭皮质活动特有面的抑制,偏头痛患者后循环区域的梗死:基于人群的MRI CAMERA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脑保护和脑复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的第三位致死因素 ,其中缺血性脑疾病占5 6 .6 %~ 80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及老龄化程度加重 ,其发病呈上升趋势。脑缺血患者不仅要渡过急性期的各种并发症 ,还有可能要面对未来长期病残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和经济负担。因而对脑缺血进行积极有效的脑保护和脑复苏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脑保护 (brainprotecting)是指在发生脑损害前采取的保护性方法。脑复苏 (cerebralresuscitation)是指脑受缺血缺氧损害后 ,减轻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措施。实验研究表明 ,对脑缺血进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氧是人体及其它众多生物体新陈代谢和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氧的运输、代谢和利用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脑红蛋白与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是人体及其它众多生物体新陈代谢和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氧的运输、代谢和利用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人们仅仅知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机体氧的转运与储存、线粒体耗氧产能以及清除多余氧等过程中的关键物质。由于脑的能量利用率极高而能量储备又极为有限,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存在着类似于Hh和Mb的其它携氧蛋白,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脑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很多科学领域。脑电场和脑磁场是反应脑活动的重要信息来源。人们可通过脑电分析和脑磁场(神经磁场)的研究来认识脑活动和有关的疾病诊断。前者主要关键是如何从含丰富信息的脑电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后者的主要进展是高温超导体的发展和闭合循环致冷机如何用于脑磁图的记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促进了脑电场和脑磁场数据重建电位分布像、电流分布像以及三维重建显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脑部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壁发生病变,再加上血流缓慢,或血液成分改变,粘度增加所致。致使脑动脉血管发生闭塞,大脑皮质层细胞营养相应地供给不足,因而发生该区大脑皮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脑复苏     
前言五十年代提出近代吸呼复苏术称之为复苏第一阶段,六十年代提出近代循环复苏术称之第二阶段。这些医学的重大成就在于为垂死者和临床死亡者建立有效的动脉氧输送,使垂死者恢复心跳和呼吸。这是心肺复苏(C.P.R)。心肺复术后患者能否存活,还要决定于脑功能能否恢复。据报道心肺复术后只有30%的病人可恢复至能自理正常生活的程度,其余大部分病人早期死亡,另一部分病人则变成植  相似文献   

12.
脑复苏     
心跳骤停后的复苏虽已取得进展,但心脏复苏成功后,约有20~40%,有时甚至高达50%的病人,遗有神经的永久性损害。因此,脑复苏便成了目前复苏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脑移植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消息:由于最先研究脑移植(一种治疗脑变性疾病、痴呆、脊髓损伤的可能途径)使瑞典的三名科学家赢得了荣誉。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Lars Olson和隆德大学的Anders Bjorklund及Ulf Stenevi在杜克大学专题讨论会上接受了  相似文献   

14.
脑屏障     
血脑屏障早在1885年就被Ehrlich描述过,他由静脉注入酸性苯胺染料Coerulein后,发现动物所有器官和组织均被该染料染色,唯独脑例外。但血脑屏障这个概念于1909年Goldman首先提出,他报道了两个经典实验:第一个实验即从静脉注射台盼兰(Trypanblue),发现动物全身组织,包括脑里面的脉络丛都染上兰色,只有脑组织不着色,动物也没有中毒症状出现。第二个实验,直接将台盼兰入蛛网膜下腔内,发现脑组织也被染上兰色,并且动物出现中毒症状(惊厥)不久则死亡。于是Goldman认为:一定有一道屏障阻挡血循环中的染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5.
林达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0,24(2):157-159,161
<正>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常起于继发性的脑损伤,影响预后[1,2]。Kassell等[3]认为脑血管痉  相似文献   

16.
脑复苏     
谢柏樟 《中级医刊》1989,24(5):2-5,19
  相似文献   

17.
脑保护     
长期以来,只要是讲复苏技术,人们常常把心、肺、脑三者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专家书上讲的只是心、肺复苏技术,而没有标准的权威的脑复苏论述。就现阶段而言,还没有一种确切有效和标准的技术、程序使脑受损的出现意识障碍的病人很快苏醒。因此,本人认为,不如把心、肺、脑复苏称做心、肺复苏和脑保护。  相似文献   

18.
脑老化     
<正> 随着年龄的逐年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和脏器都将在生命的进程中逐渐老化,这是一切生物的自然现象和必然规律。脑老化是整体老化的一部分,当然也不能逃脱这个规律。但脑老化在整体老化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这是由于大脑对全身各器官具有支配和控制的地位,无论在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上,或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业已确知,脑老化对于整个  相似文献   

19.
脑鸣     
正编辑同志:我今年70岁,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吃药控制得不错,现在最让我烦恼的是脑鸣,头里面老是轰轰作响,有蝉鸣声,特别是夜间醒后,响得更厉害。请问,该如何治疗?赤峰童××童读者:脑鸣如果发生在年龄比较大或有高血压的病人,多数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病人主要表现为脑鸣、头晕和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V S)在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已引起人们的注意,30多年来虽经多方研究,但对其发病机制,病态尚未能完全阐明,治疗方面也无确实有效的方法。V S在脑外伤、高血压、脑底动脉环附近的手术、脑膜炎等时均能发生,以脑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