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比探讨复方丹参滴丸与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含片和消心痛治疗急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中的相关文献,根据修改的Jadad量表评分后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别对比复方丹参滴丸与速效救心丸等三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3篇文献符合纳入和剔除标准,但Jadad评分均不超过2分。经Meta分析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在总体上优于对照组药物。结论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治疗急性心绞痛总体上优于对照组药物,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该结论。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远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20例心肌炎患者经常常规治疗1个月以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1日3咨吸取地照给予地奥心血康胶囊,每次200mg,1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6个月。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临床有效率93%;地奥心血康组有效率73%。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地奥心血康。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63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地奥心血康胶囊与复方丹参片治疗。结果显示地奥心血康治疗组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显效与改善率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组(p<0.05)。由于两种中药制剂组方、功效的差别,体现了治疗作用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护心康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心康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护心康片、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其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检测值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护心康片对改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略优于地奥心血康胶囊,护心康片尚能明显改善血脂状况。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护心康片比地奥心血康胶囊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胶囊.结果 治疗组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胶囊是一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的抗心绞痛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花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参花胶囊,地奥心血康,疗程4周。结果复方丹参滴丸与鲁南欣康联合应用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2.31%。结论两药合用,相互协调,弥补药物的耐药性,有利于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缓解期的疗效。方法:选择74例心绞痛缓解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或舌下含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地奥心血康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均给予含服硝酸甘油等西药治疗)。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6%。P〈0.05,二者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是治疗心绞痛的较为理想的临床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20例心肌炎患经常规治疗1个月以后,随机分为两组。复方丹参滴丸组60例。给复方丹参滴丸10粒,po,tid,对照组地奥心血康60例。给予地奥心血康200mg,po,tid。2组疗程均为2-6mo。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左心射血分数上升,心律失常改善ST段及T波改善达89-93%,临床有效率93%。地奥心血康组有效率73%。两组比较显差异,P<0.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远期疗效显,优于地奥心血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对照,观察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观察其疗前疗后临床症状和内皮功能变化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93.3%、73.3%.在中医症状疗效方面,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可以改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血瘀型心绞痛丰次症表现,内皮功能方面,疗后两组ET水平均较前降低,与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新剂型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是一种能够较好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缓解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缓解期的疗效。方法:选择74例心绞痛缓解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或舌下含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地奥心血康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均给予含服硝酸甘油等西药治疗)。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6%。P<0.05,二者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是治疗心绞痛的较为理想的临床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效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对国内、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有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急性期应用更昔洛韦与传统抗病毒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应用更昔洛韦提高IM治疗有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更昔洛韦、IM为主题词,通过电子检索Medline(1963—2007.12)、OVID数据库(1993-2007.12)、Springer数据库(1994—2007.12)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7.12)等,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包括会议资料和学位论文。尽可能全面收集IM急性期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RCT,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4.2.8统计软件,对文献结果进行合并统计分析,计算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显效率的优势比(OR),评价应用更昔洛韦是否能提高IM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评价中共纳入8篇RCT。在IM急性期治疗中。更昔洛韦与病毒唑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16,95%CI:0.09~0.26,提示更昔洛韦治疗的有效率高于病毒唑治疗(P〈0.01)。更昔洛韦与干扰素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34.95%CI:0.21~0.57,提示更昔洛韦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干扰素治疗(P〈0.01)。结论:急性期应用更昔洛韦有能够提高IM治疗有效率的趋势。可靠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灯盏花制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灯盏花治疗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度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19项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显示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OR=3.61,95%CI为(2.93,4.44)。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灯盏花制剂有改善脑梗死患者全血流变指标及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且其安全范围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小。由于灯盏花治疗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存在潜在的临床异质性及发表性偏倚,以及待评价研究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因此本系统评价尚不能肯定证明灯盏花制剂对于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性评价瑞舒伐他汀(RSV)与阿托伐他汀(ATV)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VIP、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关于RSV与ATV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2003—2013年。根据Jadad评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5软件。结果共纳入10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L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99,95%CI-9.341.37,P>0.05);(2)H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95%CI 1.741.37,P>0.05);(2)H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95%CI 1.741.86,P<0.01);(3)TG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31,95%CI-3.741.86,P<0.01);(3)TG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31,95%CI-3.7422.37,P>0.05);(4)T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2.3922.37,P>0.05);(4)T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2.399.95,P>0.05);(5)不良事件(AE)发生率: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09.95,P>0.05);(5)不良事件(AE)发生率: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01.29,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LDL-C、TG、TC的疗效和AE发生率方面无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秦高博  ;夏荣松 《医学综述》2014,(11):2052-2055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联合三种常用胃动力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10年12月的相关数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758例患者。9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奥美拉唑单用)相比,试验组(奥美拉唑联合胃动力药)对RE症状应答更显著[OR=0.18,95%CI 0.120.29,P<0.00001];对内镜下炎症应答更显著[OR=0.19,95%CI 0.090.29,P<0.00001];对内镜下炎症应答更显著[OR=0.19,95%CI 0.090.43,P<0.0001]。结论本系统评价,奥美拉唑联合胃动力药治疗RE相对于单用奥美拉唑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综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利用Jadad计分表及CONSORT for TCM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纳入的文献按不同治疗策略进行分层,评价其临床结果。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0篇。其中2篇有纳入标准,4篇有排除标准,无1篇文献对样本量估算以及随机化相关细节进行说明,无1篇文献应用盲法设计。仅报道2例与痰热清注射液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①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存在未充分说明随机方法、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未进行样本量估算及盲法设计等不足,尚不能对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提供确切的循证依据。②痰热清注射液有可能引发变态反应的风险,需加以防范,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网片固定与不固定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网片固定与不固定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ly、EMBASE、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公开发表与研究目的相关的临床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的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Meta分析软件用RevMan5.0。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血清肿、疼痛和住院费用。结果6个随机对照试验(562例患者)纳入分析,网片不固定组284例,网片固定组278例。Meta分析显示:网片不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3.07,95%可信区间(-6.94,0.80)],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加权均数差-0.13,95%可信区间(-0.45,0.19)],血清肿[比值比0.86,95%可信区间(0.32,2.35)],疼痛评分[加权均数差-0.16,95%可信区间(-0.38,0.06)]和慢性疼痛[比值比1.62,95%可信区间(0.41,6.39)]方面和网片固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住院时间[标准化均数差值-0.55,95%可信区间(-0.88,-0.22)]和住院费用[标准化均数差值-1.41,95%可信区间(-2.54,-0.28)1方面优于网片固定组。结论目前证据显示,网片不固定的全腹膜外疝修补术降低了手术费用,减少了术后住院时间。在手术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血清肿和疼痛等方面与网片固定相似。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中药被广泛地应用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但对其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评价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检索策略: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3期)、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万方数据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0年10月15日。纳入标准:纳入比较中药与西药或安慰剂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于中药联用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也予以纳入。资料提取与分析:由两名系统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17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局的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或均数差,均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结果:共计纳入52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88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在临床症状总体改善方面,中药与西药对比(RR:1.36;95%CI:1.24~1.49)、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对比(RR:1.38;95%CI:1.30~1.46),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泪腺功能改善方面,中药与西药对比(RR:2.12;95%CI:1.06~3.18)、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对比(RR:1.90;95%CI:0.99~2.8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实验室指标检测方面,中药改善血沉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与西药对比RR:-9.63;95%CI:-15.73~-3.52。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对比RR:-8.42;95%CI:-14.71~-2.13);其他指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gG、IgA、IgM)的改善,两组未见显著差异。中药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但西药对照组的不良反应高于中药组。结论: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改善症状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及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从心肝火盛、热毒内生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制定高敏感检索策略,全面检索截至2009年10月从心肝火盛、热毒内生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药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电子检索数据库包括:①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②Pubmed;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④中国期刊网;⑤维普数据库;⑥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17种中医药期刊。利用Rev Man4.2.2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最终10项研究纳入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96例。有2项试验得分为3分,属高质量文献,其余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降压疗效评价合并效应量RR(fixed)及95%可信区间(CI)为1.19(1.10,1.29),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合并效应量RR(fixed)及95%可信区间(CI)为1.27(1.14,1.41),安全性评价合并效应量RR(fixed)及95%可信区间(CI)为0.24(0.09,0.6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恶心,发生率为2.352%。结论:清肝宁心、清热解毒方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安全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按照以方测证原则分析,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心肝火盛、热毒内生的病机学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与传统开腹手术(con-ventional open distal gastrectomy,CODG)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CCTR)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原始数据,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经筛选有8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共734例患者纳入系统评价。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63.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95%CI)[57.96,68.74];P〈0.00001)。出血量少(WMD:-127.95;95%CI[-147.97,-107.93];P〈0.00001)。清扫淋巴结数量少(WMD:-4.21;95%CI[-6.10,-2.31];P〈0.0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WMD:-0.43;95%CI[-0.61,-0.24];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29;95%CI[-1.76,-0.83];P〈0.0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0;95%CI[0.46,1.06];P=0.09)。结论早期胃癌LADG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但却增加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淋巴结的清扫数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的RCT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的医药期刊库和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手工检索针灸专业类杂志等,纳入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制定的6项标准评价纳人文献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Versio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3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抑郁:评测方式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HAM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一5.83,95%CI(一8.61,一3.05),P〈0.0001]。SDS: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4.42,95%CI(-6.44,-2.39),P〈0.0001]。②精神症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2,95%CI(0.02,0.65),P=0.01]。③睡眠障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4,95%CI(0.00,0.29),P=0.002]。④消化道症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7,0.33),P〈0.00001]。⑤生活自理能力:评测方式包括Webster量表和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Ⅱ。Webster量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5,95%CI(0.29,0.68),P=0.0001]。UPDRSⅡ总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4.24,95%c,(-5.08,-3.39),P〈0.00001]。UPDRSⅡ差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3.51,95%CI (1.64,5.38),P=0.0002]。结论:针灸治疗对PD某些非运动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更多的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另外,全面系统的非运动症状疗效的评估标准尚待进一步制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