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选择不同供血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择收治的79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缺损形式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进行修复:5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45例)与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13例),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感觉重建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7例前踝、外踝、后踝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6例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及穿支供血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45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者有5例出现部分坏死,换药处理之后均全部成活;其余行皮瓣修复术者均全部成活;8例行感觉重建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者,感觉测定S0、S1;所有患者的移植皮瓣成活良好,行走功能正常。结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程度、大小、位置以及周围血管应是确定皮瓣选取的综合考量因素,以此选择安全性最高、操作最简单、损伤最小的皮瓣修复缺损部位,既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健康机体的损伤程度,也可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的血液循环特征及其逆向转移修复足踝创面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2005-2009年共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向修复足踝创面术27例,术前根据伤病认知的心理反应特点,将患者分为敏感型和迟钝型,分别进行心理护理;术后观测皮瓣的血循特征(颜色、温度、肿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4项),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根据不同心理反应特点进行术前护理指导,患者的术后依从性好;皮瓣肿胀程度是反映术后静脉回流障碍最敏感和最客观的指标;对出现张力水疱的皮瓣,必须寻找原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本组27例皮瓣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静脉回流问题,经严密观测、处理,均完全成活。结论远端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优点突出,临床效果优良,配合积极的围手术期观测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蒂腓血管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后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在对大量皮瓣修复术后围手术期康复护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带腓动脉蒂小腿逆行岛状皮瓣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12例,包括术前肢体及心理康复指导,术后皮瓣血液循环观察、适宜病房环境指导、心理护理及肢体康复指导等.结果 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修复创面良好,术后所有患者术区邻近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心态良好,满意度高.结论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可良好促进腓动脉蒂小腿逆行岛状皮瓣的存活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足踝部皮肤较薄,皮下软组织少,损伤后易导致骨骼和肌腱外露,形成Ⅳ°创面,游离皮片移植不能成活,需要带蒂皮瓣移植修复。采用交腿皮瓣、游离皮瓣或其他岛状皮瓣移植,均存在某些缺陷。1992年法国Masquelet首次报道了腓肠神经血管轴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之后国内王和驹等报道了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在此基础上,作者自2000年3月至2007年5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Ⅳ°创面19例,2005年后其中5例仅以腓动脉穿支血管为蒂,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2例。创面缺损面积约为3cm×5cm~11cm×17cm,皮瓣切取面积约为5cm×7cm~13cm×25cm。结果所有的皮瓣都完全成活并得到了满意的临床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良好,功能佳。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操作相对简单且外观良好。所以胫后动脉皮瓣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1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带蒂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修复。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皮瓣血液循环观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皮瓣皮肤开窗、皮下肝素浸润行维持皮瓣渗血是防治术后静脉危象、促进皮瓣成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22例接受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缺损患者的术后护理.这种手术方式在皮瓣切取时需完全分离显露穿支,蒂部细小,易受牵拉或压迫等刺激,行逆行转位修复,外形较为狭长,且有部分筋膜暴露点,术后保证踝关节的有效制动、皮瓣蒂部的松弛,持续皮瓣按摩,保持皮瓣筋膜部分的湿润,后期适当应用弹力绷带.本组出现1例血管危象,予及时处理.本组全部皮瓣存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腿后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腓动脉吻合支为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2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 皮瓣能修复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易取,是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和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25例皮瓣存活,色泽、质地良好,小腿、踝关节活动好,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术后3例发生静脉危象,2例发生动脉危象,经及时处理皮瓣均存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术是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笔者对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cm×4cm~21cm×16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结果其中27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有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研究.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血管分布规律,为临床足部损伤修复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骨科.对象3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解放军南京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血管来源和小隐静脉深交通支.主要观察指标①远端蒂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②远端蒂小隐静脉的营养血管.③远端蒂小隐静脉的浅深交通支.结果远端蒂部的营养血管有2~5支来自跟外侧动脉穿支、腓动脉终末穿支外径分别为(0.6±0.2),(0.8±0.2)mm,距外踝尖上分别为(1.0±1.3),(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分别为(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分别为(5.3±2.1),(6.8±2.8)和(7.0±4.0)cm.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有两种类型,①神经-静脉营养血管;②静脉-神经营养血管.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汇入腓静脉.结论跟外侧动脉穿支、腓动脉终末穿支及腓动脉肌间隔穿支发出深筋膜支、皮支、神经及静脉营养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血管链,深、浅筋膜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汇入腓静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交腿腓肠神经营养支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踝周皮肤缺损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采取包括皮瓣修复术前有效心理干预、饮食护理、感染护理、VSD护理;术后体位护理、皮瓣血运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断蒂后功能康复的指导等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出现1例皮瓣远端1/3坏死,经二次手术修复创面后,本组患者全部皮瓣存活。结论术前术后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老年患者踝周皮肤缺损修复术预后良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明道行走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对10例小腿及足部创伤患者采用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皮瓣修复,皮瓣蒂部筋膜面植中厚皮片,采用腓肠神经逆行营养血管、穿支节断血管、筋膜蒂、皮下组织、真皮下血管网混合蒂及皮瓣蒂筋膜面植皮等供血系统,蒂部明道行走。结果 10例患者术后3周皮蒂部夹蒂试验血运无影响后,5例在院内断蒂,5例出院后6~8周来院断蒂。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7例患者获1~3年随访无慢性溃疡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3例失访。结论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明道行走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操作方便,是一种可选用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1/3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术式。方法:①选取2002-06/2006-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其中车祸引起小腿中下端软组织缺损5例,外伤后瘢痕溃疡2例,均可见胫腓骨外露。缺损面积3.2cm×4.5cm~5.7cm×6.8cm。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内踝及胫前部缺损4例,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桥式转位修复胫前缺损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内踝部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外踝足跟部缺损1例。皮瓣面积为5.0cm×8.0cm~7.0cm×9.0cm。③设计要点:依据创面部位、形状选择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小腿后正中线中点向外踝与跟腱中点之连线,轴心点为外踝上方5.0cm。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腓骨小头前缘与外踝尖前缘连线,轴心点为外踝上方5.0cm。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隐神经、大隐静脉走向相同,轴心点为内踝上3.0~5.0cm。④以轴心线为中心于小腿中近部置入定向柱形扩张器(200~250mL)。隔天开绐微量泵持续冲水,0.5~1.0mL/h,以观察皮瓣无明显苍白为准,一般需14~21d。完成扩张行皮瓣转位时,将神经断端与创面附近皮神经显微镜下作端侧吻合。置冲洗管及负压引流管于皮瓣下,术中及术后冲洗管内滴入地塞米松及有效抗菌药物。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引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1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全部完成1年随访,中途无脱落。①术后皮瓣血运、引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皮瓣血运良好,均未出现肤色青紫现象,苍白改变,无皮瓣异常肿胀,皮纹消失。术后负压引流通畅,2周后待引流液低于10mL/d且无明显感染时拨管。创面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裂开,供区留下线形瘢痕。②随访1年结果:皮瓣外观不臃肿,有弹性,色泽接近正常,创面无破溃。拆除内固定钢板后骨折已愈合,未出现继发性感染。两点辨别觉为2.0~3.0cm。能负重步行、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供区线形瘢痕不明显。结论:微量泵持续预扩张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软组织缺损,在改善骨折及深部组织愈合的同时能够重建皮瓣感觉功能,兼顾供区修复符合现代创伤修复理念,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交腿转移修复对侧足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相交通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临床应用 21例,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8例、足跟软组织缺损 4例、足底软组织缺损 2例,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 3例及对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4例.皮瓣最大面积 15cm× 9.5cm,除 2例远侧皮缘部分坏死,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及足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探讨小隐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前臂神经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采用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前臂神经损伤30例,术前进行必要准备及心理支持等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血管危象及低血容量休克,积极康复锻炼.30例患者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3.3%.小隐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修复前臂神经缺损疗效满意,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支持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小血管吻合修复面部瘢痕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2010年2~12月,我科在对大量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修复面部瘢痕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额部扩张皮瓣带蒂转移小血管吻合修复半侧面部瘢痕4例,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注水期的护理、病室环境指导、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皮瓣的观察及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4例皮瓣二期均成活,4周后成功断蒂,患者心态良好,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围手术期的周密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腓动脉、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41例.皮瓣面积6 cm×5 cm~23 cm×16cm.结果:术后39例皮瓣Ⅰ期存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痊愈;1例出现皮瓣下脂肪液化,经Ⅱ期清创再缝合后痊愈.随访1~12个月,1例足跟皮瓣由于负重出现缝合处瘢痕愈合,其余40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辫具有血液供应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是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perforator pedicled propeller flap,PPPF)修复小腿下段创面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方法观察我科应用PPPF修复小腿下段创面16例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分析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 16例术后10 d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皮瓣坏死,仅蒂部成活。8例予交腿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4例予健侧游离胫前外侧皮瓣修复,2例予长期换药处理,2例因无法忍受长期治疗行截肢术。结论循环障碍是PPPF修复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去除穿支血管周围纤维束,使血管蒂游离长度≥3 cm、旋转≤180°,可增加术后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8年5月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9例.切取的皮瓣面积应大于创面15%,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0~7 cm任意一点处,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5 cm左右,将蒂部保留1 cm左右宽的皮条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创面彻底清创,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影响皮瓣成活.结果:术后3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 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