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治疗早期乳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对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施行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术(MAD组)59例,Halsted根治术(HRM组)73例,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MAD组和HR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6.3%,差异无显著意义。MAD组局部复发率为7.6%,HRM组为5.5%;MAD组远处转移率为15.3%,HRM组为13.7%,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除术与Halsted根治术在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远期疗效与Halsted根治术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MAD)与根治术(RM)对Ⅰ、Ⅱ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将96例Ⅰ、Ⅱ期乳腺癌随机分两组:MAD组48例;RM组48例。MAD组淋巴结清除范围是腋中下淋巴结;RM组采用Halsted或仿根治Ⅱ式。结果:MAD组和RM组十年生存率分别为80.4%和81.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6.7%和79.3%。局部复发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23%。患侧上肢肿胀率:MAD组和RM组分别为3.2%和7.9%。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MAD的疗效与RM相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勇  孔白泉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211-213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乳组:35例实施肿块局部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改良根治组:37例施行改良根治术,两组术后均予以辅助放疗和全身化疗。结果保乳组术后1、3及5a的复发率分别为0%、2.86%、8.57%,生存率分别为100%、97.14%、94.29%;改良根治组术后1、3及5a的复发率分别为0%、2.70%、5.41%,生存率分别为100%、97.30%、94.59%。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整形效果满意,生活质量良好。结论保乳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和全身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肯定,美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358例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我区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对1977~1990年358例乳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全组5、10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54.0%和44.8%。乳腺肿块最大径和腋淋巴结转移率与生存率呈负相关。病理组织学分型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病程和职业亦影响生存率。肿块切除活检占全组39.6%,且约半数在切检后2周以上行手术治疗。结论:全组生存率略低于国内水平。应提高诊断水平,重视术后伤口处理。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根治性放疗的治疗原则,观察近期疗效。方法:2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了肿瘤切除和腋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2 ̄4周接受放疗。外照射用对穿切线野照射全乳腺50Gy/5周,瘤床部位组织间插值^192Ir针管,一次性放疗8Gy/1.0 ̄1.5cm,或用电子束2Gy/次,共8次。如患者乳房肿瘤位于乳房乳晕区或腋淋巴结阳性,则内乳淋巴结及锁骨区接受放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结果:20例患  相似文献   

6.
166例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66例乳腺癌病人(Ⅱ期90例,Ⅲ期76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及化疗加放疗等辅助治疗。结果: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1%(46/90)、22.4%(17/76)。术后放疗组、术后放疗加化疗局部复发率(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复发)均低于术后单纯化疗组(P<0.05);术后化疗组及术后放疗加化疗组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术后单纯放疗组(P<0.05);术后放疗加化疗组10年生存率较术后单纯化疗及单纯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Ⅱ、Ⅲ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术后化疗可以减少远处转移率,术后放疗加化疗可以明显提高10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施行选择性D3清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来诊治的各部位胃癌183例,其中行D3清除术122例,D2术33例,D1术2例,姑息性切除14例,未能切除12例。其中行D3清除术者取第二、三站淋巴结作病理学检查,共检获第二、三站淋巴结总数为1632枚,平均每例检获13.4枚。分析第二、三站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与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本组122例D3清除术中,低分化~未分化癌62例,中一高分化癌60例,第二、三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67.7%(42/62)和46.7%(28/60),两者比较P〈0.01;转移度分别为52.2%(485/930)和47.6%(334/702),转移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深度不同时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T1期0(0/26),12期35.3%(178/504),T3期56.3%(401/712),T4期61.5%(240/390),浸润深度间经多个率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病灶大小按〈3cm、3—5cm、〉5cm分类,其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54.4%(245/450)、50%(310/620)、47%(264/562),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深度越深,其胃周第二、三站淋巴结转移度越高,而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不肯定。由于国人胃癌患者就诊时以Ⅱ-Ⅳ期居多,因此,对分化程度低和/或浸润深度深者不管病灶大小,建议行D3淋巴结清除术,而非D2清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外科手术并获得术后随访的单侧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371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244例,未化疗127例,平均随访13.17年,对两组病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人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82.25%,75.58%,71.66%,64.87%。术后辅助化疗与未化疗病人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O.05),术后辅助化疗病人总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化疗病人(P<O.001),年龄≤50岁、绝经前、非特殊类型癌、组织学Ⅱ或Ⅱ级病人术后辅助化疗后生存率明显提高(P<o.05),年龄>50岁、绝经后、早期及特殊类型癌、组织学Ⅰ级病人术后辅助化疗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O.05)。结论:术后辅助化疗对大多数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是有利的,但对年龄>50岁、绝经后、早期及特殊类型癌、组织学Ⅰ级病人,若肿瘤最大直径≤2cm还应根据其他生物学特征来决定是否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9.
马其彬  向敏峰 《广西医学》2009,31(11):1643-1644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预后情况。结果65例中浸润性非特殊癌占83.1%,浸润性特殊型癌占10.87%,非浸润性癌占6.0%,63.1%患者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3个占33.8%,3年和5年生存率为84.6%和70.8%。结论青年乳腺癌早期容易误诊,淋巴结转移率高,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保乳手术应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术后规范的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病程晚,平均10.8个月;临床Ⅱ、Ⅲ期患者占91.8%(90/98);病理分型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淋巴结转移率65.31%(64/98);肿瘤〈3.0cm67例,〉3.0cm31例;均行手术治疗。98例乳腺癌手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67.35%(66/98)。结论本组乳腺癌病例有中晚期多见的特点,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生存差。强调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自1985年至1989年5月,为6例乳癌患者作根治术的同时,一期作带血管神经肌蒂背阔肌岛状肌皮瓣移位重建乳房,全部取得成功。较详细讨论几个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了1例乳腺的罕见肿瘤,在作了系统的巨检、镜检、组织化学观察及复习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乳腺的腺血管脂肪瘤一说。此瘤发生于1岁女婴,有薄层纤维包膜,由腺体、血管及脂肪组织三种成分构成。本瘤性质与错构瘤相符,同时具备肿瘤与畸形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前进行保乳手术切缘的训练.以保证在行保乳手术时尽可能减少切缘阳性的发生和保持乳腺的美观。方法利用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术中先行乳腺肿块切除病理活检的机会,按照正规保乳手术肿块切除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通过保乳手术切缘训练,达到了减少肿块切缘阳性和重塑乳房美观的要求。为开展保乳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保乳手术开展前进行保乳手术切缘训练,有助于保乳手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钙化的大小、形态、数目、分布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乳腺钙化的 X线平片 ,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在111例乳腺钙化中良性病变显示为 78例 ,恶性病变显示为 33例。其结论是乳腺微粒钙化不可认为是乳腺癌的特异性征象 ,也可较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如在成簇的微粒钙化中出现多种形态或不规则钙化 ,则提示有恶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213例患者,共239个乳腺病变,均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ABVS和常规超声对IDP的诊断效力。结果 239个病变中,病理证实良性154个,恶性85个,其中IDP病变26个。ABVS共发现41个(17.2%)病灶符合IDP诊断标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5%、91.5%、56.1%、98.5%、91.2%。常规超声共发现32个(13.4%)可疑IDP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3.1%、93.9%、59.4%、96.6%、91.6%。结论ABVS冠状面成像可以更好地显示乳腺导管结构,提高对IDP的诊断敏感性,为ID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李广丽  陈继红  刘校瑾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224-1224,1283
目的本研究选取青年(≤35岁)及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病例资料206例,对比分析青年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在2006年1月-2009年9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青年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共20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206例中两组的病理类型均以浸润型导管癌为主,但青年组组织学分级明显高于绝经后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ER、PR、C-erb-2)检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乳腺癌较绝经后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组织学分极高),生物学性质恶劣。  相似文献   

17.
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Ku80、DNA-PKcs和ATM)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3种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Ku80、DNA-PKcs和AT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u80、DNA-PKcs和ATM蛋白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54.5%和52.7%,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92.9%和71.4%;DNA-PKcs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χ2=6.975,P=0.008),而Ku80和ATM的表达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亦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ATM和DNA-PKcs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肿块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u80的表达与患者的肿块大小和临床分期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在55例乳腺癌患者中,Ku80与DNA-PKcs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08);Ku80与ATM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325,P=0.015).结论 DNA-PKcs蛋白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u80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Ku80与DNA-PKcs及ATM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立今  陈剑秋 《医学综述》2007,13(7):516-518
乳腺囊性增生过去曾有许多名称,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取消了这些病名,采用各种病变单独命名的方案。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而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乳腺囊性增生一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