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TNF-α、IL-6和IL-8,检测用培养上清ELISA法。结果显示:M-CSF单独刺激单核细胞产生的TNF-α效价较低,而与LPS+TPA联合刺激则产生高效价的TNF-α,动态观察中,1~7天有渐降的趋势。M-CSF对IL-6、IL-8的诱生在1~4天的动态观察中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茶叶,蚕豆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IL—8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茶叶和蚕豆等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增殖和合成、分泌IL-8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技术、^3H-TdR掺入法MTT法观察苛叶和蚕豆等对hMC增殖的抑制作用。用ELISA夹心法测定IL_1、肿瘤坏死因子(TNF)刺激hMC的培养上IL-8和IL-6的含量,并观察茶叶、蚕豆对hMC分泌IL-6和IL-8的抑制作用。结果和结论:茶叶和蚕豆等对体外2的HMC的增殖有抑制作用,IL-1、TNF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肿瘤患外周血单核细胞对IL-2的刺激反应,同时比较荷瘤与非荷瘤患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和ELISA定量检测法。结果:肿瘤患血清TNFα与IL-1α高于正常对照,体外刺激PBMC分泌TNFα与IL-1α的能力低于正常人,但荷瘤与非荷瘤患之间无差异。结论肿瘤患PMC对IL-2的应激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瘤与非荷瘤患之间无差异。结论:肿瘤患PMC对IL的应激反应低于正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表明,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6与IL-8水平升高不明显。提示,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TNFα起了重要病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庆文  汤斌 《广东医学》1997,18(8):506-508
利用ELISA实验研究了消化道肿瘤人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在术前显著高于正常人,术后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CMP对HPBL的促诱生IL—6效应及IL—6中间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后经PHA或ConA刺激的促诱生组IL-6效价,结果比无CMP的PHA或ConA刺激的常规诱生组高0.5-0.8倍,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IL-6效果最中达生物制剂的药用标准,经临床试验验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DV(+)重型肝炎外周血中TNF、IL-1及IL-6变化状况。方法 分离16例HDV(+)/HBV(+)重型肝炎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EIA法则TNF,IL-1参照Mizel法,IL-6参与OkudaMuraguchi,以21例HDV(-)/HBV(+)重型肝炎为疾病对照,20例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 两且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及PBMC上清中TNF、IL-1及IL-6均非常显著升高,与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肠源性INFα和IL-6表达的规律并探讨介导肠源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因素。方法:采用RT-PCR和RIA的方法检测了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小肠组织TNFα和IL6mRNA表达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并测定组织丙二醛(DMA)含量及肠静脉血浆LPS浓度。结果:正常情况下小肠TNFα和IL-6mRNA令有少量表达,肠缺血1h ̄1.5h,表达已开始增加,再灌流0.5 ̄1h,表达至  相似文献   

9.
手术创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 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Ⅱ、Ⅱ期胃癌(A组)、低于直肠癌(B组)各13例和食管贲门癌(C组)11例,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10例)为择期小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1d、术后2h、1d、6d取血,测定血浆IL-6、IL-8和TNF-α含量,及体外内毒素(LPS)刺激全血释放IL-6、IL-8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A、B、C三组患者术后2hIL-6、IL-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幽门螺杆菌(Hp)与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而CagA基因被认为是幽门螺杆菌的毒力标志。探讨CagA基因型幽门螺杆菌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方法(1)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18例胃十二指肠患者的胃粘膜进行CagA基因检测。(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胃粘膜培养上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结果67例Hp感染患者中50例检出CagA基因。其中1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全部检出CagA基因,10例胃溃疡患者中8例检出CagA基因,42例慢性胃炎中27例检出CagA基因。Hp阳性组的胃粘膜培养上清中TNF-α、IL-8、IL-6的含量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1),CagA+Hp组胃粘膜培养上清中IL-8的浓度显著高于CagAHp组(P<0.01)。TNF-α与IL-8、IL-6呈正相关。TNF-α、IL-8、IL-6的浓度在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组织学表明,CagA+Hp与胃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有关,而与肠化生、腺体萎缩,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肠缺血再灌注时大鼠肺及血清中IL-6、IL-8及TNFα的影响。方法:制作幼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用L-氨酸酸进行实验性预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含量,ELISA法测定IL-6,IL-8水平。结果:S组IL-6水平显著高于IR组及L-精氨酸组(P〈0.01),IL-8和TNFα在各组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精氨酸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血清和肺中炎症介质IL-6,8及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α,IL—6,TNF—α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α、IL、TNF-α的含量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1α、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α与IL-6呈正相关,IL-1α、TNF-α与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P〈0.05),慢性肝炎者IL-6含量高(P〈0.01)。提示IL-1α、IL-6、TNF-α。对其临床病情观察和疗效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和IL-10对DC内IL-12p40和DC-CK1转录的影响。方法:通过GM-CSF、IL-4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DC,IL-120p40和DC衍生的趋化因子1(DC-CK1)转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结果:通过GM-CSF、IL-4和TNFα体培养体系可以获得成熟功能性DC,雷公藤多甙和IL-10能抑制DC内IL-12p40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甘草甜素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用强力宁(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对18例CAH患者PBMC产生IL-6、TNF-α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强力宁可使PBMC产生IL-6、TNF-α的能力减弱;而且PBMC产生IL-6、TNF-α的能力降至最低(接近正常)时所需的剂量在CAH活动期明显低于稳定期(P<0.01)。提示用强力宁治疗CAH时应根据不同病程调节剂量。研究尚发现强力宁可能具有诱生PBMC膜产生可溶性IL-6受体的作用,从而中和了培养上清液中的IL-6。上述结果可部分解释其治疗CAH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8和β2-MG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TNF-α、IL-8和β2-MG的浓度。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NF-α、IL-8和β2-MG明显升高。TNF-α、IL-8与血清GPT呈正相关,提示TNF-α、IL-8在肝碍化时参与了肝细胞损害过程;β2-MG与血清GPT呈正相关,提示β2-MG可间接反映肝病活动程度;TNF-α与IL-8呈正相关,提示TNF-α诱导了IL-8的产生。结论 炎症因子TNF-α、IL-参与了肝细胞损害过程,β2-MG可间接反映肝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及APAAP法对38例初治A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的G-CSF、IL-6、TNFα、IFNα及IL-8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及HLA-DR表达。结果:AA患者外周血CD4减低,CD8增高,CD4/CD8减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G-CSF与CD4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呈负相关,TNFα与CD8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及HLA-DR呈负相关,证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8细胞可以抑制造血,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因子紊乱最终引发AA。  相似文献   

17.
董琳  陈小芳 《浙江医学》1999,21(2):65-66,98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46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显示,IL-6,IL-8,TNF-α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但在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重症患儿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中症患儿,表明RSV毛支患儿体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它们可能其免疫发病过程和气道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64例慢性肝炎患者和28例正常人血清ICAM1、IL6、IL8、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CAM1及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且病情越重其升高越明显。慢性肝炎重度>中度>轻度(P<005~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CAM1及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可用于判断病情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及IL-6)水平与HBV前C区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及3‘-碱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对43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TNF,IL-6含量及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检测。结果:HBV前C区突变株,检出率为48.8%,突变株感染组TNFα、IL-6水平明显主于野生株感染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及IL-6水平与HBV前C区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敏 《铁道医学》2000,28(1):27-28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与肝脏炎症及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89,同时测定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酶,并与血清TNF-α,IL-8水平作相关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TNF-α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