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存在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关系人类对疾病的易感性.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和民族以及很多疾病有关,不同民族其基因多态性表现特点也常常不同.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597和-572位点在西藏藏族人群的分布,为藏族群体遗传学和高原人群免疫背景提供基础资料.设计随机抽查.单位锦州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对象于2003-10和2004-07分别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那曲牧区进行样本采集.选择108名藏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名,女48名,年龄14~21 岁.纳入标准父母均为藏族并经过严格体格检查确定健康.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抽取108名藏族青少年的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盐析法提取人的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IL-6启动子包含-597和-572片断,对扩增片断进行限制酶切后取不同条带进行克隆后测序.主要观察指标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启动子多态性分布情况,以及和中国汉族和其他民族比较结果.结果纳入的108名藏族青少年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性别人群IL-6启动子-572C/G位点多态性分布-597位点108个样本中都没有发现GA和AA基因型,仅发现GG基因型.-5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63,0.35,0.02;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0.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②不同种族间IL-6基因-597G/A与-572C/G多态性分布英法白种人群中-597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0和0.40,明显不同于本实验中西藏藏族人群位点多态性分布;而日本人群中-597位点也不存在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接近(P>0.05).③不同条带基因分型,DNA序列测定结果-597位点仅发现有GG基因型(不含酶切位点,酶切后为1条片段,长度仍为PCR扩增产物),未见GA和AA基因型.-5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64,0.35,0.01;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C,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0.81,0.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性别差异.不同种族人群间IL-6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分布的比较,西藏藏族和我国汉族人接近,而与欧美西方白种人比较,差异明显.结论IL-6基因-597和-572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西藏藏族人群可能不存在-597多态性;其-572位点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与欧美白种人相比-57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我国汉族和日本人接近,这种差异可能是与高原人特有的遗传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6—572C/G和-174G/C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对血浆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运用PCR—RFLP检测了104例精神分裂症组和101例对照组的IL-6—572和-17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用ELISA测定72例精神分裂症组和77例对照组血浆IL-6浓度。结果在精神分裂症组中IL-6—572位点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42.3%和7.7%;对照组中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4%,33.7%和4.9%。IL-6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80,P〉0.05;Х^2=2.7,P〉0.05)。IL-6—174位点在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全部为GG基因型。血浆IL-6水平在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基因启动子区-572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存在多态性,而IL-6基因启动子区-174住点在本研究人群中不存在该多态性。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不存在关联,IL-6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中发病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IL-6基因-572C/G和-174G/C多态性与血浆IL-6水平无关,其在精神分裂症血浆IL-6水平增高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和-174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响。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168名体检健康者和120例RA患者的IL-6基因启动子-572和-174位点的基因型。结果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存在C→G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R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16.14,P=0.003;等位基因频率:2χ=16.71,P<0.001),其G等位基因在RA患者中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比值比(OR)=0.36,95%可信区间(CI):0.21~0.61];-174位点存在G→C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25.75,P<0.01;等位基因频率:2χ=25.99,P<0.01),其C等位基因在R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6,95%CI:1.91~2.68)。结论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存在-572C/G与-174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且这2个位点多态性与RA有关,其中IL-6-572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对RA有保护作用,而IL-6-174位点等位基因C可能与RA发病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多态位点-634C/G与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过敏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青岛地区479例健康个体和481例过敏性哮喘患者IL-6基因启动子-634C/G多态性进行观察.结果:过敏性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CC、CG和GG基因型以及C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携带GG、CG、CC基因型个体哮喘患病风险依次递增.结论:IL-6基因启动子-634C/G位点多态性与青岛地区人群过敏性哮喘发生无相关性,但携带CC等位基因型的个体过敏性哮喘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和-174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响。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168名体检健康者和120例RA患者的IL-6基因启动子-572和-174位点的基因型。结果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存在C→G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R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16.14,P=0.003;等位基因频率:2χ=16.71,P〈0.001),其G等位基因在RA患者中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比值比(OR)=0.36,95%可信区间(CI):0.21-0.61];-174位点存在G→C的突变,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2χ=25.75,P〈0.01;等位基因频率:2χ=25.99,P〈0.01),其C等位基因在R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6,95%CI:1.91-2.68)。结论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启动子存在-572C/G与-174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且这2个位点多态性与RA有关,其中IL-6-572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对RA有保护作用,而IL-6-174位点等位基因C可能与RA发病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苏宿迁地区汉族人群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97例CHD患者及202例健康对照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选取部分DNA进行测序,以验证其基因型;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IL-6-572C/G基因频率在CHD组和健康对照组中均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健康对照组和CHD组CC、CG、GG基因型分布分别为53.5%、41.1%、5.4%和36.6%、49.7%、13.7%,C,G等位基因频率则分别为74.0%、26.0%和61.4%,38.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IL-6-572C/G的CG+GG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χ~2=11.53,P=0.007);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6-572G等位基因增加了CHD患病风险(OR=1.79,95%CI:1.32~2.42,P=0.000)。在CHD组中,血糖血脂水平在IL-6-572CC、CG和GG 3种基因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冠心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CG+GG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χ~2=5.52,P=0.019),且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χ~2=6.01,P=0.014);但早发冠心病与晚发冠心病比较,所有基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572G等位基因与江苏宿迁地区汉族人群CHD的发病密切相关,与早发CHD易感性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均有循环中炎症介质持续升高的表现。观察北京市区健康人循环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并评价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03/2004-03筛选中国北京地区30岁以上自我评价健康的汉族居民662人,男365人,女297人。通过身体检查及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测,了解调查对象健康状况;测定入选人群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循环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662人。①入选健康成人662人,174位均为GG型,未发现GC和CC型;597位GG型占99.24%,仅有5人为GA型,未发现CC型;572位存在GG,CC,GC3种基因型,G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和0.7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②G等位基因(GG+GC型)携带者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犤(2.91±2.21)ng/L,(2.43±2.31)mg/L,(3.05±0.71)g/L;(2.44±1.47)ng/L,(1.41±1.57)mg/L,(2.70±0.64)g/L,P=0.03,0.01,0.01犦。③中国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的基因型分布与日本、韩国亚裔人群相似(174位和597位几乎均为GG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0.23,0.25,P>0.05),而明显不同于德国、瑞典高加索人群(174位存在GG,GC,CC,597位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0.93,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亚裔人群不存在174(G/C),597(G/A)基因多态性,572位基因型频率也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群。572(G/C)位存在基因多态性并影响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炎症状态,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其携带者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C型个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1例心绞痛患者及140例对照者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同时用ELISA法检测心绞痛和对照者血清IL-6水平。结果心绞痛组IL-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基因启动子-572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心绞痛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65倍(OR=1.665,95%CI:1.089~2.544);结论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与心绞痛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肖海清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6):2924-2926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基因启动子区G1181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110例长沙地区MHD患者和OPG基因G1181C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1)湖南长沙地区汉族MHD人群OPG基因G1181C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2)G1181C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在不同性别、原发病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3)湖南长沙地区MHD患者OPG基因G1181C多态性位点GG基因型发生频率最高(53.5%),基因型GC频率次之(30.4%),CC基因型频率最低(16.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欧洲人群有一定差异,与日本及上海地区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南长沙地区MHD患者OPG基因G1181C多态性频率分布可能存在性别、原发病及种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刘永超  段宗明  张明娟 《临床荟萃》2011,26(14):1200-120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因启动子区-174G/C、-572C/G和-634C/G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易感性.方法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CHD患者126例(CHD组)及健康对照组150例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olymorphism,Restriction Fragment,PCR-RFLP)技术检测-174 G/C、-572 C/G和-634 C/G 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HaploView4.0及SPSS11.5软件分析各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组间差异.结果 -572C/G位点及-634C/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CHD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572C/G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634C/G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连锁不平衡检验结果显示,IL-6基因这3个位点处于不连锁状态,D'<0.5.结论 IL-6基因-174G/C和-572C/G多态性可能与CHD有关,携带有-572C/G和-634C/G多态性位点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CHD.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均有循环中炎症介质持续升高的表现。观察北京市区健康人循环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并评价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03/2004—03筛选中国北京地区30岁以上自我评价健康的汉族居民662人,男365人,女297人。通过身体检查及血液学及血生化学检测,了解调查对象健康状况;测定入选人群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循环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人结果分析662人。①人选健康成人662人.174位均为GG型,未发现GC和CC型;597位GG型占99.24%,仅有5人为GA型,未发现CC型;572位存在GG。CC,GC3种基因型。G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和0.7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②G等位基因(GG+GC型)携带者循环中自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2.91&;#177;2.21)ng/L,(2.43&;#177;2.31)mg/L,(3.05&;#177;0.71)g/L;(2.44&;#177;1.47)ng/L.(1.41&;#177;1.57)mg/L,(2.70&;#177;0.64)g/L,P=0.03,0.01,0.01]。③中国北京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的基因型分布与日本、韩国亚裔人群相似(174位和597位几乎均为GG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0.23,0.25,P&;gt;0.05)。而明显不同于德国、瑞典高加索人群(174位存在GG。GC,CC,597位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572位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5,0.93,P&;lt;0.01)。结论: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区174(G/C),597(G/A),572(G/C)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亚裔人群不存在174(G/C),597(G/A)基因多态性,572位基因型频率也明显不同于高加索人群。572(G/C)位存在基因多态性并影响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从而影响机体炎症状态。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其携带者白细胞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C型个体。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宿迁地区白 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634C/G .-597G/A 多态性与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 医院2022年1月至9月就诊的248例CHD患者(CHD组)以及126例体检健康人群(健康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各组IL-6基因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采用Logistie 回归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H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检测各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 、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 HbA1c)、IL-6等生化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 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CHD组TG、TC、LDL-C、apoB、Clu、CRP、HbAlc和IL-6水平显著升高( P<0.05),而HDL-C、apoA1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e 回归结果显示,与CC基因型相比, IL-6-634C/G中的CG和GG基因型与CHD的发病风险相关,其校正OR(95%CI)分别为2.068( 1.410~ 3.032)和6.674(2.034~21.900)。CH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9%、39.9%、12.2%和76.2%、21.5% .2.3%,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7%、25.3%和82.9%、17.1%;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发生CHD的风险更高,且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597G/A基因多态性与CHD易感性无关。结论宿迁地区人 群CHD患者风险与IL-6-634C/G 基因多态性相关,而与IL-6-597G/A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傣族和僾尼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运用PCR-测序的方法检测三民族人群IL-18启动子G-137C、C-607A和G-656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基诺族人群G-137C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其他两民族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2)C-607A与G-656T完全连锁,C-607A(G-656T),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三民族人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IL-18启动子G-137C、C-607A和G656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具有民族、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汉族人群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选择素(P-selectin)C-2123G、T-1817C、G-1969A、Thr715Pro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比较种族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200名健康者P-selectin基因C-2123G、T-1817C、G-1969A、Thr715Pro的基因型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中国汉族人群P-selectin C-2123G位点基因型以GG型频率最高,CG型次之,CC型最少,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德国和英国比较,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01)。P-selectin G-1969A位点基因型以GG型频率最高,GA型次之,未检测到AA型,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德国和英国比较,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01)。P-selectin T-1817C位点基因型以TT型频率最高,TC型次之,CC型最少,男女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英国比较,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本次实验中未检测到Thr715Pro基因多态性。结论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存在P-selectin启动子区C-2123G、G-1969A、T-1817C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在同种族男女间无差异,在种族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不存在Thr715Pro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rs1800797(-597 GA)、rs1800796(-572 CG)、rs1800795(-174 G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启动区rs1800629(-238GA)、rs361525(-308 G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乳腺癌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NA测序方法检测136例乳腺癌患者及150例正常女性IL-6基因启动区-597 GA、-572 GC、-174 GC及TNF-α基因-238GA、-308 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应用χ2检验法分析乳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风险(OR)比及95%可信区间(95%CI),评估各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IL-6基因启动子-572 CG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乳腺癌组和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携带CG基因型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CC基因型的人群(OR=1.841,95%CI:1.115~3.040,P=0.017)。结论 IL-6基因启动子-572 GC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携带CG基因型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 基因启动子区基因-572位点和-634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5例冠心病(冠心病组)患者和170名健康人(对照组) 的IL-6基因型;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L-6基因-634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52倍[相对比值比(OR)=1.652,95%可信区间(CI):1.137~2.401],携带G等位基因的冠心病个体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是冠心病重要的遗传标记;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患者200例及健康对照者197例IL-18启动子区-607 C/A 、-137G/C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 检验。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结核患者IL-18启动子区-607位点A/A纯合子、A/C杂合子、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5%、55.0%、25.5% ;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0%、53.0%。健康对照者A/A纯合子、A/C杂合子、C/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8%、46.7%、30.5%;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2%、53.8%。两组人群-607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肺结核患者IL-18启动子区-137G/C位点C/C纯合子、C/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5%、18.5%、77.0%;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8%、86.2%。健康对照者C/C纯合子、C/G杂合子、G/G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25.9%、68.5%;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5%、81.5%。两组人群-137位点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18启动子区-607、-13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IL-6基因启动子区-597G/A、-572G/C多态性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采用1对引物,2对荧光标记探针,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和熔点曲线分析技术,检测IL-6基因启动子区-572G/C,-597G/A2个位点多态性。结果用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23名健康查体者进行检测,发现中国汉族人IL-6基因启动子区-572位点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GG,GC,CC型;-597位点仅发现4名为GA型,其余均为GG型,尚未发现从型。结论双重实时荧光PCR法简便快速,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准确、经济的特点,适合临床基因快速分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启动子区C-2123G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广东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240名该地区汉族人P-选择素基因C-2123G的基因型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P-选择素C-2123G基因型以GG型发生频率最高,各位点各基因型频率:CC型8.33%,CG型42.5%,GG型49.17%;C,G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58%,70.42%,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德国、英国和泰国人群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P-选择素C-2123G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和P<0.05);而与中国成都和湖北地区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P-选择素启动子区C-2123G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35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的IL-6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IL-6基因-572CC,CG,GG基因型人数分别为212,129,17;血清IL-6水平分别为(61.32±16.98)pg/mL,(64.98±15.19)pg/mL和(92.18±25.36)pg/mL,血清IL-6水平在CC,CG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血清IL-6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具有功能性,572GG基因型分泌IL-6能力可能较CC及CG基因型强,IL-6基因572GG基因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