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笔者在门诊输液工作中,发现在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等.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疼痛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旨在比较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和多指按压方法的拔针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血肿和瘀血发生率的影响,以选择最佳按压方法。方法:实验组200例采血后采用棉签竖行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对照组200例采血后按传统方法只按压皮肤穿刺点。结果:实验组局部血肿或瘀血6例,占3.0%;对照组局部血肿或瘀血39例,占19.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血后采用棉签竖行,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的按压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血肿或瘀血。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拔针速度快与慢,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大小和按乐力度不均匀。而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种抬高手臂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方法:对300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按2种方法拔针,观察组拔针时尽量提高患者输液手,拔针后放回患者舒适位置继续按压,对照组拔针时尽量提高患者输液手,拔针按压4min后放回患者舒适位置,观察拔针后皮下淤血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皮下淤血及出血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拔针后按压力远大于静脉压,按压后可以将患者的手放回继续按压,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轻静脉拔针后疼痛,减少拔针后出血.方法 通过横向小面积按压法、横向大面积按压法、缓慢拔针无菌敷贴按压法,按压后上举手臂法,止血贴按压法.结果 合理按压减轻疼痛,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拔针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静脉给药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静脉给药的操作不只是输液扎针,还包括用药后拔针。临床中拔针一直采用的方法是输液完毕,轻揭胶布,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拔针时按压不可用力过  相似文献   

7.
从药液配制、排气中气泡残留问题、静脉准备及穿刺方法、无痛拔针及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等方面综述了静脉输液中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静脉给药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静脉给药的操作不只是输液扎针,还包括用药后拔针。临床中拔针一直采用的方法是输液完毕,轻揭胶布,用干棉签或小纱布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相似文献   

9.
献血采血过程主要包括静脉穿刺、拔针、按压针眼、留取血样标本、热合血袋导管、处理采血针头等多项操作的运行过程.血源性污染是指采血过程中,稍有不慎可发生针刺伤出血、血液外溢、血液飞溅等,造成人和物以及地面被血液污染,是采血过程中最常见的污染,也是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存在的主要风险.近年来我们经过对发生血源性污染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改进管理措施,使以往采血过程中常见的各种大小不等的血源性污染减少到目前只是个案发生.以下是笔者的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给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而拔针后疼痛、皮下淤血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门诊输液患者拔针后多要回家或单位进行工作,若拔针及按压不当,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精神上的负担,同时影响患者输液穿刺部位静脉的完整性,影响下一次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引起护患纠纷。笔者对2006年1—3月在本院门诊输液而发生拔针后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关闭调节器拔针及拔针后曲肘按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5月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病人分别采用输液后不关闭调节器,捏闭头皮针细管拔针,拔针后让患者曲肘按压(观察组)和常规拔针方法(对照纽)。结果: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为2例(1.6%),常规拔针为11例(9.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发生疼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关闭调节器拔针及拔针后曲肘按压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笔者借鉴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技巧方法,通过自身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出了在静脉输液操作,包括配药、排气、选血管、拔针与按压等环节中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导致老年患者输液后发生皮下淤血操作中的主要因素:拔针方法、按压手法、按压面积、按压时间、拔针后体位、操作者因素等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文献中的数据,指出相关临床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对这一问题今后临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分析患者资料分组治疗,通过按压时间长短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输液是每个住院病人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我们发现输液后马上离开的患者,尤其是输液后急于小便的患者,在拔针后如不对其宣教拔针后的按压时间及一系列处理措施,会直接影响病人静脉的完好性,造成局部止血不力而出血、渗血,造成不同程度的皮下瘀血,给护士下一次静脉部位的选择增加难度,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此在如何保护静脉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需要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时间与静脉采血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穿刺回血率95.6%,留置针采血成功率97.8%;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穿刺回血率51.1%,留置针采血成功率55.6%。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成功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采血时间以及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短,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静脉穿刺后的拔针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娟娟 《西部中医药》2006,19(11):37-37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出静脉穿刺拔针技巧,如拔针方向、针孔铵压时间和力道以及拔针前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克服静脉穿刺疼痛和拔针后皮下瘀血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真空静脉采血针在静脉输液中的巧用.方法:真空采血针采血后再接静脉输液导管进行输液,采血输液一针完成.结果:使用真空采血针接输液导管操作方法简便,安全准确,省时省力,无菌程度高,患者痛苦小.结论:利用真空静脉采血针进行输液避免了采血与静脉输液二次进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输液中两种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100例住院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贴指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针按压法(称传统法)。结果:观察组疼痛、瘀血面积、针眼红肿、回血、溢液和按压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液贴加纵行棉枝联合按压法,避免了对血管机械性损伤,消除了拔针时的疼痛,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医疗成本低,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各级医院同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乙肝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2种按压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静脉输液的乙肝患者102例,采用自身对照分为A组和B组,A组102例采用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B组102例采用改良纵向大面积按压法,比较2组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B组按压方法明显优于A组按压方法,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纵向大面积按压法效果较好,穿刺点皮下淤血发生少,利于提高再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