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癫痫及抗癫痫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40例儿童癫痫的甲状腺功能,结果发现癫痫本身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而诱导肝酶类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可使T4降低。且随治疗时间的增长降低更明显,T3、TSH无明显改变。丙戊酸钠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提示对癫痫患儿要常规监测甲状腺功能,对同时有甲状腺疾病病史及其他可引起甲状腺功能改变的情况者,丙戊酸钠优于诱导肝酶类的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2.
抗癫痫药物 (AEDs)对丘脑———垂体 -甲状腺轴的影响目前已被证实。虽然各国学者报告不一 ,但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内分泌影响的研究十分重视。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了三种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 (CBZ)、丙戌酸钠(VPA)、苯妥因钠 (PHT)对癫痫患者甲状腺功能 (F  相似文献   

3.
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癫痫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癫痫药物对其影响以及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已确诊的45例未服用过抗癫痫药物的癫痫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再经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三种抗癫痫药物分组单药治疗3个月、6个月、年后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新诊断癫痫患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经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分别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T4、FT4、FT3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TSH无显著性变化。经丙戊酸钠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化疗效之间似无相关性。结论 癫痫的反复发作虽未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已存在FT4水平的降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可明显造成癫痫患者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降低(T4、FT4、FT3下降),丙戊酸钠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疗效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丙戊酸钠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朱谱国,陶新华航天工业部066医院 癫痫、内分泌系统和抗癫痫药物(AEDs)间的相互关系是复杂[1],本文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了一组癫痫病人血清T3、T4、rT3、TSH浓度、并探讨丙戊酸钠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临床资料癫痫组2...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唑尼沙胺(ZNS)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与传统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唑尼沙胺与丙戊酸钠各单药治疗30例未经治疗的癫痫患者,所有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时进行WAIS-CR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唑尼沙胺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语言能力测定分值下降,操作及总智力测定分值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后语言、操作及综合智力测定分值均下降;而丙戊酸钠组患者的语言、操作及综合智测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时、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结论唑尼沙胺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以语言能力的损害最为突出;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年龄及联合用药对癫痫患者奥卡西平(OXC)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110例口服OXC治疗的癫痫患者血浆中OXC活性代谢产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OHC)浓度进行检测。计算患者血浆OHC浓度剂量比(CDR)=OHC浓度/(OXC剂量/体质量)。以CDR表示患者奥卡西平血药浓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口服OXC剂量为300~1500 mg/d,平均(709.13±261.67)mg/d;血浆OHC浓度为1.03~25.38μm/ml,平均(11.64±5.73)μm/ml;CDR为0.06~2.75,平均(0.99±0.54)。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浆OHC浓度与OXC剂量/体质量呈正相关(r=0.461,P0.01);CDR与年龄呈正相关(r=0.548,P0.01);CDR与性别、癫痫发作类型、病程无关(均P0.05)。OXC+肝酶诱导类抗癫痫药物治疗的CDR明显低于OXC单药治疗(均P0.05)。血浆OHC浓度12μm/ml者总有效率(55%)明显低于血浆OHC浓度≥12μm/ml者(90%)(χ2=25.6,P0.01)。结论在300~1500 mg/d剂量范围内,增加OXC给药剂量可增加血浆OHC浓度,提高抗癫痫疗效。低龄、联合肝酶诱导类抗癫痫药物可降低OXC血药浓度,高龄可增高OXC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
早在1961年有人曾指出用苯妥英钠及酰胺咪嗪(CBZ),可使甲状腺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降低,不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血清浓度,且大多数病人在抗癫痫药物治疗期间甲状腺机能是正常的.有人在儿童抗癫痫治疗中,发现用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刺激可引起TSH增加.本文报告两例长期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几种一线抗癫痫药物单一治疗对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方法 我们利用门诊随访的方式,对284名新诊断癫痫患者首次使用单一抗癫痫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多样本率的卡方分割法,对单一抗癫痫药的一年保留率进行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一线抗癫痫药为丙戊酸钠(70例,24.6%),拉莫三嗪(59例,20.7%),卡马西平(56例,19.7%),奥卡西平(48例,16.9%),托吡酯(35例,12.3%).一年保留率依次为拉莫三嗪(93.2%),奥卡西平(72.9%),托吡酯(65.7%),卡马西平(62.5%),丙戊酸钠(65.7%).拉莫三嗪的一年保留率,与奥卡西平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与卡马西平(P=0.00089)、丙戊酸钠(P=0.00027)和托吡酯(P=0.01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药物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15).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最高.深入研究新诊断癫痫患者的首次抗癫痫药物保留率,将对我国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详细、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接受卡马西平(CBZ)、鲁米那(PB)和丙戊酸钠(VPA)单药治疗的成年男性癫(疒间)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63例男性癫(疒间)患者(22例服用CBZ,18例服用PB,23例服用VPA)及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CBZ组TT4、FT4和FT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TT3和TSH水平无变化;PB组的TT4和FT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TT3、FT3和TSH水平无变化;且PB组的TT4、FT4降低程度均较CBZ组轻;VPA组各项指标均无变化.结论 CBZ、PB可通过肝酶诱导等多种途径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二者的作用不完全相同;VPA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有必要对服用抗(疒间)药物,尤其是CBZ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接受卡马西平 (CBZ)、鲁米那 (PB)和丙戊酸钠 (VPA)单药治疗的成年男性癫疒间 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 6 3例男性癫疒间 患者 (2 2例服用CBZ ,18例服用PB ,2 3例服用VPA)及 2 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总甲状腺素 (TT4)、游离甲状腺素 (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结果 CBZ组TT4、FT4和FT3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均P<0 .0 5 ) ,TT3 和TSH水平无变化 ;PB组的TT4和FT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均P <0 .0 5 ) ,TT3 、FT3 和TSH水平无变化 ;且PB组的TT4、FT4降低程度均较CBZ组轻 ;VPA组各项指标均无变化。结论 CBZ、PB可通过肝酶诱导等多种途径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改变 ,二者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VPA对甲状腺功能无影响 ,有必要对服用抗疒间 药物 ,尤其是CBZ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抗癫痫药物造成的认知功能损害及损害程度是癫痫治疗中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综述了苯妥因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及苯巴比妥四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2.
传统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物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手段,抗癫痫药物对认知(coni- tion)功能的损害愈来愈受到临床的重视。目前约75%的癫痫患者需要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EDs)来控制痫性发作,而AEDs对认知功能的损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对药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服用托吡酯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变化,评估托吡酯对于抗癫痫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5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8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托吡酯组40例给予托吡酯治疗,丙戊酸钠组38例给予常规的丙戊酸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2组糖代谢指标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体质量、胰岛素、IR、瘦素及脂联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丙戊酸钠组的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癫痫患者葡萄糖代谢存在异常,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糖代谢存在影响;(2)托吡酯与丙戌酸钠均会导致癫痫患者糖代谢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升高,故两种药物是否可作为理想药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建议临床合理选用抗癫痫药物,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抗癫痫药物、中药以及癫痫发作对甲状腺机能的影响。我们利用RIA法测定了94例接受卡马西品(CBZ)、苯妥因钠(PHT)和丙戊酸钠(VPA)单一治疗或联合治疗的癫痫病人和接受纯中药治疗的5例癫痫病人血清中TSH、TT3、ET3、TT4、FT4的浓...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癫痫早期诊断与治疗均存在较大困难。药物基因组学从基因水平揭示个体差异,通过检测P450酶相关基因、ABCB1基因多态性协助难治性癫痫诊断,通过检测抗癫痫药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指导癫痫治疗,通过检测HLAB*1502基因预测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等抗癫痫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抗癫痫药物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以往常常是在慢性患者与对照之间进行比较。本文是对新诊断为癫痫的患者,研究其单一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及治疗时不同甲状腺指标及血液叶酸值的改变及其意义。全组31例,23例用 CBZ(Carbamazepine)治疗,8例用 VPA(Valproate)治疗。CBZ 组平均年龄35.8岁(17—73岁),平均随访期6.2月(1—12月);VPA组平均年龄27.1岁(16—46岁),平均随访期5.0月(3—10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12月采血测定 T_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4(甲状腺素)、FT_3(游离 T_3)、FT_4(游离 T_4)、rT_3(逆转型 T_3)、TSH(促甲状腺激素)、TBG(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_3树胶吸收及血液叶酸值。结果发现 CBZ 组于治疗1月后 T_4、FT_4及 rT_3持续有意义的减低,3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钠(VPA)脑病是一种少见的抗癫痫药物副反应,其典型表现为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扑翼样震颤、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及EEG弥漫性慢波与癫痫样放电增多。VPA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VPA诱发高血氨症导致脑代谢与功能障碍有关。VPA脑病多数预后良好,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动物模型在抗癫痫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癫痫患者600万,每年新发病患者65—70万,其中约75%通过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约25%的病人发展为难治性癫痫,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大顽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其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研究癫痫的重要途径。目前人们正积极寻找新的抗癫痫药物(AEDs)。而在研究癫痫的过程中,癫痫动物模型的应用对于AEDs的发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动物模型的痫性发作与人类相似,且这种发作的发生、终止同这种模型相关,才能应用于证实新型药物的抗癫痫作用。目前仅通过较简单的筛选程序证实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有效,而对于其抗癫痫机制究竟是影响了痫性发作的阈值或者是影响了其传播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癫痫样发作的关系,甲状腺激素致癫痫样发作的机制。方法 总结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癫痫样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表现中伴有癫痫样发作,均为全面性发作。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能通过对全身代谢率以及分布的影响而改变了皮质神经元对痫性发作的易感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伴发癫痫样发作。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药制剂内添加抗癫痫西药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癫痫患者仅服用“中药制剂”,但出现某些抗癫痫西药的副反应。因发作控制不佳 ,加用抗癫痫西药治疗极易发生过量及中毒情况。为了探求其原因 ,自 1998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对 10 7名来诊前仅服用“纯中药制剂”的患者 (未服用已知抗癫痫西药 )进行了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4种药物浓度的测定。结果如下 :1 抗癫痫药  10 7例中有 97例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各种不同水平的抗癫痫西药 (共占 90 .7% ) ,不存在抗癫痫西药者 10例 (仅占 9.3% )。其中添加常规抗癫痫药最多的是苯巴比妥 (共 83例 ,占 8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