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分析影响生理和心理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uke-UNC功能性社会支持问卷FSSQ、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424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婚姻、与家人关系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有影响;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希望2个维度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以改善,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冰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375-2377,2384
目的为苏州工业园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科学管理提供思路。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对苏州工业园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社区化服务展开研究,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结果社区化服务可通过充分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帮助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及时了解自身的病情、增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回归社会。结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社区化服务将成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管理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HIV感染者/AIDS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来自参加上海市静安区爱之家关怀活动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和部分来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部的136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基本信息表、SCL-90量表、SDS量表和SAS量表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国内正常人群差,SCL-90总分、总均分及除人际关系因子分之外的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01),阳性症状总检出率超过40.0%;检出率较高的是抑郁、焦虑等症状,SDS总分为(53.73±12.93)分,高于国内常模(P<0.001),有60.3%的调查对象有抑郁症状;SAS总分为(48.79±8.76)分,高于国内常模(P<0.001),有41.9%的调查对象有焦虑症状.结论 针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提出了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增加心理支持的内容,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采用心理学量表进行筛查和评估,并根据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关爱和情感支持;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机构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以便为HIV感染者/AIDS病人提供可及性更好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针对城市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特别是吸毒人群中的HIV/AIDS关怀支持模式,使该人群及其家庭得到适宜的关怀。[策略与方法]营造昆明市社区减少歧视与耻辱,关怀和支持艾滋病病人的环境,提高吸毒人群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的可及性,强化和完善VCT服务;向HIV感染者/AIDS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咨询、社会心理支持、自助互助、生产自救等关怀服务;通过HIV感染者组建的自助小组把关怀活动扩展到更多的社区和其他群体的感染者中。[成效与经验]利用自愿戒毒康复机构这一平台有利于接触目标人群,找到工作切入点;在HIV感染者群体中发挥“角色模范”作用,通过培养和激励目标人群充分参与关怀工作可提高艾滋病关怀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减少危害和戒毒康复工作能有效支持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关怀工作;健全和完善关怀服务转介网络是有效开展艾滋病关怀工作中应给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中缅边境在华外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外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综合服务模式有效性,为制定外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综合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9月—2014年6月,选择云南省瑞丽市开展服务模式探索,根据外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境内居留时间长短、合法性和个人服务意愿等因素分群分层设计跨境婚姻、监管场所、其他人群三类服务模式。项目前后对该市随访到的、年龄≥15岁、可进行有效沟通的所有外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通过比较项目前后综合服务、高危行为信息进行模式评估。结果项目前基线调查151例,项目后评估调查131例。通过综合服务模式探索,外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获得HIV抗体检测咨询告知、随访、CD4+T淋巴细胞检测、抗病毒治疗、结核病检查分别从项目前的74.2%、25.8%、66.9%、44.4%和9.3%上升到项目后的100.0%、99.2%、98.5%、69.5%和87.0%(P均0.05)。与中国人的配偶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从项目前的26.1%(12/46)上升到项目后的50.0%(22/44)(P0.05)。最近6个月与中国人注射吸毒从未共用针具的比例从项目前的1.3%(1/78)上升到项目后的15.5%(9/58)(P0.05)。结论外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综合服务模式促进了外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获得综合服务改变了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家庭的社会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为评估救助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某艾滋病高发区,随机采访了155户有HIV/AIDS家庭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HIV/AIDS 256人。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发病状况、社会心理及社会支持现状。结果HIV/AIDS以有偿献血为主(96.5%),其中55.9%的人认为自己半年来心情不好,83.2%的人回答患病对夫妻感情无影响,有60%以上的人感觉患病前后家人和周围的人对待自己和以前一样。政府和社会在近几年的救助力度在逐年加大。结论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社会的救助措施在减少艾滋病对农村高发地区家庭的社会心理影响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现况,为安徽省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93.2%(204/219)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与家人生活在一起,67.6%(121/179)的人认为夫妻关系和以前一样,从配偶处获得支持和照顾的比例为79.3%(142/179),因而家庭仍是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获得支持的主要来源.调查对象中93.6%(205/219)的有卖血史,剩下的14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没有卖血史,但其配偶均是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提示性传播可能是二代传播HIV的主要途径.结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迫切的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适合农村社区的社会支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6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11.5统计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SAS得分是38.72±3.04,SDS得分是47.36±3.67,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别为t=5.783,t=7.445,P均<0.01);SSS总分是29.69±1.80,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5.301,P<0.01)。性别、婚姻状况、配偶HIV感染状况和社会支持情况是负面情绪的影响因素。结论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应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特征HIV感染者/AIDS病人SCL-90量表各指标。[方法]于2007年5月菏泽市成武县、曹县和牡丹区3个县区选择HIV感染者/AIDS病人为调查对象,并对其进行SCL-90量表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09人,其中HIV感染者占67.89%,AIDS病人占32.11%,平均年龄(42.34±8.23)岁,男女比例均约为50%,已婚者居多,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SCL-90量表9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两个全国常模(P﹤0.001),其心理状况在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间有统计学差异,表现为低年龄组、小学组某些心理症状相对严重,而婚姻状况、性别、疾病类型、CD4+T细胞水平及是否治疗没有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HIV感染者/AIDS病人心理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年龄、文化程度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水群  陆春  韦文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86-3587
艾滋病及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耻辱和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共问题。其中医务人员是影响社会公众心理感受的权威性人群,他们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认识具有社会舆论导向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大众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与行为。工作、教育、医疗卫生和社区4个领域是最有可能发生因艾滋病而导致社会歧视的领域,而医疗卫生或卫生保健领域最为突出,在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歧视会对求医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理、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教育,使医学生树立反歧视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1.
姜润生  田丽春  胡世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207-3207,3211
[目的]了解某艾滋病高流行地区从事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提供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该市2所市级综合性医院4所乡镇中心卫生院753名医护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务人员愿意为HIV阳性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每年接触HIV阳性患者超过10个的医务人员选择“不愿意”的比例最高,对患者健康权认知程度高的医务人员愿意为HIV阳性者提供卫生服务的比例也较高。[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和人权意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两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5年底,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54~76万人)。HIV感染者/AIDS病人在社会中是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艾滋病病毒的折磨,在心理上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其焦虑和抑郁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作者在凉山州和大冶市两地共调查98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分析其抑郁和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自助小组内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需求情况,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性调查方法,通过个人深入访谈获取研究资料,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感染HIV/AIDS后的心理变化、现实困境、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人际关系现状以及对心理辅导的看法。结果感染HIV者对社会支持包括心理干预的需求强烈;除对艾滋病本身的恐惧之外,他们还存在健康状况波动、社会歧视、就医用药等具体问题的困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克服社会歧视和自我歧视、获得自我发展方面尚存在问题。结论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心理需要和生存现状,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的心理,分析减少歧视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作用。[方法]对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选择存在HIV/AIDS患者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村民,调查这部分村民对HIV/AIDS患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124例HIV/AIDS患者中,108人(87.0%)为有偿献血者,46人(37.1%)有过报复社会的想法。48.4%的感染者表示生活中的主要压力为经济困难,43.8%的感染者感受到村民对他们的歧视,79.2%(305/385)的人认为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降低歧视。[结论]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歧视和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从而通过减少歧视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度,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法于2012年4月-2013年4月对22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使用MOS-HIV生存质量表和社会支持度量表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生存质量得分为(68.64±11.76)分,其中HIV感染者(71.31±10.10)分,已达到服药阶段HIV感染者(65.59±13.49)分,AIDS患者(66.52±12.10)分,HIV感染者、已达到服药阶段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得分在社会功能、疼痛、精力和情绪功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得分为(46.32±12.48)分,其中HIV感染者(46.91±12.76)分,已服药HIV感染者(45.12±12.21)分,AIDS患者(46.26±12.32)分。结论随着疾病进展,艾滋病病人的生存质量逐步下降,而社会支持度不因疾病的发展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云南边境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职业、婚姻及家庭关系现状,为预防HIV播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对边境地区12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公职人员4例,务(农)工109例;有配偶82例,独居39例;夫妻双方和孩子都是HIV/AIDS感染者1户3例,夫妻双方均是感染者8户16例,单亲家庭孩子感染者2例。结论已婚男性务(农)工人员是云南边境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主要人群,非婚和婚内性行为感染HIV正在增加,跨国婚姻嫁入国内感染HIV的情况不容忽视,有性行为能力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性对象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是HIV性途径传播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疫情现状和各项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石景山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障碍,探索全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对石景山区部分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CDC)、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志愿者及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等6个人群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结果截止到2014年底石景山区累计有随访状态的HIV/AIDS病人328人,共调查HIV/AIDS病人260名,其平均年龄为(32.04±9.54)岁,以青壮年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户籍地以本市户籍为主,传播途径以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为主。HIV/AIDS病人对于疾控机构的满意度较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满意度不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政府组织参与度有些欠缺;在综合防治工作中,各机构工作衔接不够顺畅,社会各行业参与程度不够。结论石景山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中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各行业各部门合作不足,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应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长效防控机制;采取一站式服务,建立"四位一体"现代综合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HIV/AIDS受到社区相关歧视分析,探讨建立社区关怀和支持体系、减少社会歧视,达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目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社区居民35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58名进行调查,分析城市社区对HIV/AIDS相关歧视现状特征。结果城市社区对HIV/AIDS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31.1%的人认为感染艾滋病与不良道德品质有关;52.9%的人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应该继续工作或学习;16.7%的人对艾滋病持害怕态度;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亲戚朋友继续交往的为40.0%;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共同生活的为15.7%;主张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应该被隔离的为36.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社区艾滋病反歧视的宣传,通过减少社会歧视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社会资本与某戒毒康复社区HIV感染者生命质量之间的统计学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等比抽样法在某少数民族集中戒毒康复社区中抽取400名HIV感染者,问卷调查其人口学特征、生命质量和社会资本现状等;应用SPSS 21.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等。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3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5%。分别有88.9%和82.7%的HIV感染者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生命质量较差;家庭支持状况越好,HIV感染者的生理(ORB1 = 1.334,95%CI:0.956~1.861)和心理领域(ORB1 = 1.649,95%CI:1.158~2.348)生命质量评分等级为“好”的发生率越高;人际支持状况越好,HIV感染者心理领域生命质量评分等级为“好”的发生率越高(ORA1 = 2.408,95%CI:1.556~3.725)。结论 较好的家庭支持对戒毒康复社区HIV感染者的生理和心理领域生命质量均有促进作用;良好的人际支持环境对该群体心理领域生命质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红河州辖区内越南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特征及随访管理情况,为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红河州2001~2011年越南籍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卡、附卡信息和医学随访干预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红河州辖区内共检测报告的越南籍HIV感染者/AIDS病人173例,男性25例,女性14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占90.17%;京族为主,占64.74%;公共场所性商业服务人员占56.65%;异性传播占92.49%,注射毒品传播占6.94%,母婴传播占0.58%;告知、随访干预率为21.97%,CD4检测率4.05%。[结论]越南籍HIV感染者/AIDS病人接受随访干预的人数较少,成为辖区内开展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干预工作的重点难点人群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