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部切口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富春  冯刚  薛洋  格桑耕噶 《四川医学》2003,24(11):1155-1156
传统切口的剖胸手术 ,特别是标准后外侧切口术式 ,切口长 ,损伤重 ,对肺功能影响大。我们在成功开展胸腔镜手术的启发下 ,对胸部切口作了改良 ,为探讨其对肺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 86例肺叶切除病例的术后的肺功能状况作了对比分析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为除外干扰因素 ,我们以单纯作一叶肺切除病例入选作对比研究。 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10月期间入院的肺部肿瘤需手术的病人以掷币方式随机分成小切口组及标准切口组 (对照组 ) ,进行手术 ,若术中因病情需要作了两肺叶以上切除或只作剖胸探查病例 ,均不纳入统计。共完成 8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术的合理路径。方法总结2006年3月-2010年10月作者应用左胸部前外侧小切口,实施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术178例,与同期我院传统切口组242例对照,观察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无差别(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术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由于近年来微创手术观念和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小切口非心肺转流术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对42例冠心病经传统正中切口行非心肺转流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长度、伤口感染情况与住院时间,术后第1、2、3周及术后1、2、3、6月进行随访。结果左胸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出血、心绞痛症状,仅胸骨正中切口组出现1例收口感染,其余无伤口感染裂开。左胸小切口组较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随访半年无绞痛等症状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近期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重症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改进传统的开胸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创伤,探索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保留胸壁肌肉、不切除肋骨的胸部小切口(切口平均长度12.5cm)及胸骨下段小切口(切口长度7cm),对203例胸心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肺癌根治、纵隔肿瘤摘除、脓胸清创、血胸止血清创及纤维板剥离、动脉导管结扎、食管良性疾病等常见胸心外科手术,胸部小切口组与同期传统标准开胸切口手术组203例,作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术后输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等做比较。结果:203例病人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切口小,出血少,输血少,术后恢复快(P<0.001)。结论:由于手术切口小,不切断胸壁肌肉,年轻病人不切除肋骨,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美观;术后术侧上肢活动及肩关节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在胸心外科手术中,运用腋下小切口52例,切口为7~13 cm;运用胸壁侧切口32例,切口为6~12 cm。结果 84例胸心外科行胸部小切口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76±24)min,手术全程未再次输血,术后胸引时间为(4.1±1.3)d,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后即可轻微活动手术上肢,伤口有轻微痛感。52例患者行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术野暴露良好,平均11 cm×15 cm。患者术中出血均少于80 mL,其中37例患者出血量在30 mL以内,开胸时间为8~15 min,关胸时间为14~16 min,开、关胸手术时间均在16 min以内。32例患者胸壁侧切口手术,联合腹腔镜进行辅助手术,有11例患者关胸前充分鼓肺,肺膨胀效果好,未留置胸腔引流。结论胸部小切口手术术野暴露效果好,切口小,便于操作,对神经、血管、肌肉损伤小,瘢痕小,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愈合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微创切口在胸部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陈冠中  梁大昌  邹卫 《广西医学》2000,22(3):462-464
妥善地选择剖胸切口,是减少胸部手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充分良好的术野暴露则是胸科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1997年8月至1998年12月采用了腋下微他切口成功地施行了胸腔手术18例。其中先天性动脉导管结扎8例;纵隔肿瘤切除2例;肺叶切除6例,贲门痉挛2例。全部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康复快,无并发症,痊愈出院。我们认为,这种不损伤胸壁大处肌肉的腋下小切口,术野暴露良好,便于操作,适用于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外侧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施行肺叶切除术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采用胸外侧小切口,对照组46例采用腋下小切口。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有所减少,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侧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确切,具有损伤小、显露好、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切口疤痕小等特点,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保留胸部肌肉的胸部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连续336例肺肿瘤随机分为胸部小切口组(184例)和传统切口组(152例).胸部小切口长度平均12.7cm,比较两组单肺叶切除手术病人的术中术后资料,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等。结果 胸部小切口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1),小切口组病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胸部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切除手术的需要,可作为肺肿瘤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结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1例 ,男 3 8例 ,女 2 3例 ,年龄 2 .5~ 2 7岁 ,平均 ( 7.1± 4.8)岁 ,体质量 11~ 71kg ,平均 ( 2 2 .0± 11.6)kg。肺动脉压中度增高 10例。手术在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 ,皮肤切口沿右侧第 5肋间长 5~ 8cm ,经第 3或第 4肋间入胸 ,距右膈神经前 2 .0cm纵向切开心包 ,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切开右心房 ,经三尖瓣显露和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6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皮肤切口长 ( 6.9± 0 .9)cm。体外循环时间 ( 5 7.4±2 1.8)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 3 6.2± 14 .8)min ,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 ( 8.5± 5 .8)h ,ICU时间 ( 3 3 .6± 16.9)h ,术后住院 ( 8.2± 1.9)d。术后胸腔引流量 ( 2 0 6.1± 15 0 .7)ml。 5 2例 ( 85 % )未输库血。术后随访 3个月至 4年 ,心功能较术前改善 ,残余分流 2例。结论 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技术修补室间隔缺损 ,微创美观 ,安全可靠 ,手术操作简单 ,库血用量小 ,疗效满意。可经三尖瓣修补的室间隔缺损均可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保留胸部肌肉的胸部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连续336例肺肿瘤随机分为胸部小切口组(184例)和传统切口组(152例),胸部小切口长度平均12.7cm,比较两组单肺叶切除手术病人的术中术后资料,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等。结果 胸部小切口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1),小切口组病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胸部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切除手术的需要,可作为肺肿瘤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11.
腋下纵行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减少胸部手术对胸壁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以利于术后康复和满足胸部手术野的显露。方法:采用证纵行切口施行胸内各种手术121例。结果:术中不切断胸大肌及背阔肌,出血少、创伤小,开胸关胸迅速,术后心肌功能扰乱轻且恢复快,刀口小且隐蔽,尤其适用于年轻女性和老年体弱患者。结论:该切口可满足多数胸内手术,尤其是各种肺叶切除和纵隔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1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结果:全组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无封堵器脱落,无输血。术后5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当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天复查彩色多普勒,无残余分流。术后住院(5~6天)随访6~18月,病人均恢复良好,彩色多普勒显示均无残余分流,心功能均正常。结论: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胸部小切口手术的应用.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选择小切口的基本原则:在完全保证达到和常规剖胸切口相同暴露效果和生存率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通过微创切口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胸部正中切口两种术式的效果。方法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82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3例;经胸部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67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重症监护(ICU)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2组均无手术死亡。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的CPB时间(35.2±14.1) min、机械通气时间(6.5±2.5) h、术后住院时间(7.4±1.2) d和切口长度(6.5±0.9) cm均明显小于胸部正中切口手术方式的CPB时间(42.7±11.8) min、机械通气时间(7.9±3.8) h、住院时间(9.0±2.9) d 和切口长度(15.9±1.7) cm(P<0.01),前者术后引流量(237.6±172.5) ml小于后者术后引流量(304.3±192.4) ml(P<0.05)。ICU时间分别为(35.1±16.2) h和(32.3±24.1) h,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畸形矫正效果满意,可靠安全,手术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美容效果好,可取代常规胸部正中切口矫治房间隔缺损及其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胸部微创切口及美容切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胸壁小切口下作一定的肋骨撑开,通过普通器械可以完成肺门结构的解剖和常见手术的处置。我科自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采用改良腋下小切口行剖胸手术52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胸部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8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行经胸部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手术切口长度为8~15cm。结果16例在小切口范围内完成手术,2例因胸腔内粘连紧密,分离时失血多而中转为常规切口手术。术后第1天出现血胸1例,经原切口血块清除 止血术后治愈。出院前胸片复查18例患者,患侧胸部脓腔均消失,肺脏均膨胀良好,无围术期死亡。结论胸部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适合于刚进入慢性阶段的结核性脓胸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胸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右腋下小切口组52例;正中小切口组65例:左腋下小切口组44例;右胸骨旁小切口组5例;均采用胸部小切口微创治疗。结果:各组病儿无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右腋下小切口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4~6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3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8.1h.引流液为30-230ml。正中小切口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4~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4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6h.引流液为50-300ml。左腋下小切口组均拔除气管插管后回病房,术后1~2d拔除胸引管;右胸骨旁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未输血,术后3~5d出院。结论:与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比较,小切口保存了胸骨的完整性或部分完整性,可达到创伤小、疼痛轻、美观的目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断肋骨进胸切口:附100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仇德惠  诸杜明 《上海医学》1995,18(7):373-375
施行肺、食管等胸外科手术的传统进胸切口是肋床切口和肋间切口。肋床切口较肋间切口暴露范围大,但需切除肋骨,手术创伤较大,并因肋骨切除有损肺功能和造成胸壁局部凹陷畸形。作者设计的中断肋骨剖胸切口,已用于各类胸外科手术100例,术野暴露范围与肋床切口相仿但保留肋骨。术后病人咳嗽有力,下床活动早,无胸壁畸形和胸壁局部软化。术后3周X片示中断的肋骨对位好。100例中无一发生术后肺不张和因胸壁切口部出血再次剖  相似文献   

19.
<正>胸外科胸部剖胸手术切口感染全层裂开是胸外科常见术后并发症。从2006—2012年我科对剖胸手术及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全层裂开的7例患者采用清创全层缝合加用负压吸引治疗,患者切口全部达到一期愈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为食管癌三切口前外侧剖胸术后切口感染全层裂开、食管癌标准后外侧切口感染全层裂开4例,胸腹联合刀刺伤剖胸术后切口感染全层裂开1例,胸部开放性损伤剖胸术后切口感染全层裂开1例,肋骨骨折内固  相似文献   

20.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胸腔镜肺切除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作者在311例普通外科手术中,采用改良的后外侧小切口。包括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86例,全肺切除术23倒,食管癌根治术23例等。手术结果证实采用此切口避免切除或切断肋骨;避免大片胸壁肌肉的切断;明显地减少术后胸痛,肩关节活动障碍;减少出血和减少输血;大大缩短开、关胸时间。作者认为这是可行的切口,可以在开胸手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