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TTV DNA阳性者的临床分型和肝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肝组织形态学特征,探讨TTV与肝损伤的关联性,方法:对93例血清TTV DNA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中10例单一TTV笔DNA阳性慢性非甲-瘐型肝炎(HNA-G)的肝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均有一定比例的TTVDNA阳性,以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多见,可呈T TV+HAV,TTV+HBV,TTV+HEV,TTV+HAV,TTV+HBV+HCV,TTV+HBV+HEV,TTV+HBV+HGV重叠感染,与HBV重叠感染可有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之临床类型,半日一TT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存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明显增生,结论:TTV DNA阳性慢性肝炎患者在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明显增生,结论:TTV在肝脏慢性损伤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引起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对南京地区各型肝炎患者TTV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肝炎患者TTV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390例各型肝炎患者进行TTVDNA检测。结果 TTV在154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和236例甲~庚型肝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69%(18/154)和12.71%(30/236);48例TTV阳性者中9例有输注血制品史。结论 TTV感染可能与部分非甲~庚型肝炎有关,TTV感染可能存在输血外的其他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在一例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单链DNA病毒,由于该病毒是从1例发生输血后肝炎的日本患者血清中克隆出来,系输血传播(Transfusion Transmitted,TT),因此该病毒被命名输血传播病毒(TTV)。自此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激起了研究TTV的热潮.大量实验室及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之中,该研究对TTV感染与肝病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地区、人群TTV感染状况及肝病的致病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常州市肝炎患者中TTV的感染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TTV DNA。结果:本市350例肝炎患者TTV DNA的阳性率为19.4%,其中17例甲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5.9%,20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20.5%,3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5.1%.19例戊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0%,70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32.9%。结论:本市肝炎患者中存在水平不等的TTV感染,其中乙型肝炎和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为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者于 1997年底报道了一种与肝功能异常有关的 DNA病毒 ,并将其命名为 TTV病毒。经初步研究表明 ,这种病毒可能是一种新的非甲~非庚型肝炎的致病病原 [1 ] 。 1998年国内学者调查国人人群中也存在 TTV感染 [2 ] 。我们为了解山西地区 TTV感染状况 ,分析 TTV与肝炎临床的关系 ,探讨 TTV在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与地位 ,而对不同人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人群与标本来源 :1非甲~非庚型肝炎病人血清标本收集于我科 1997— 1999年住院及门诊病人。全部病例血清甲、乙、丙、丁、戊及庚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京TTV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对其扩增物序列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有无TT病毒(TTV)感染。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因未明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TTV-DNA,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在14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共检出8例TTVDNA阳性者,对其中一株进行序列测定,该序列与日本TTV部分基因(CLON22)和TTV中国株1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很高,分别达97.65%和98.99%。结论 在中国南京地区的肝炎患者中存在着TTV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原学感染状况,对献血员24例、急性非甲-庚型肝炎31例血清采用 PCR 技术进行输血传播病毒(TTV DNA)检测。结果显示,献血员 TTV DNA 阳性率为12.5%(3/24);急性非甲-庚型肝炎阳性率为41.9%(13/31),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TTV 除导致肝炎外还能以携带方式存在,深入研究 TTV 对肝炎和携带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72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结果72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有18例检出TTV-DNA.TTV感染者病情有轻有重,表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及轻度慢性肝炎.结论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TTV的感染,并可能是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为急性或轻度慢性肝炎,组织学上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增生、汇管区炎症.TTV除血传播外,可能存在其它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肝炎病毒--TTV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璋 《江苏医药》1999,25(12):932-933
继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之后,1997年12月Nishizawa和Okamoto等[1,2]又相继报道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因与输血途径传播相关,故称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迄今为止,研究表明:TTV是单链DNA病毒,全世界均有分布,主要经血液传播,还可经粪-口传播,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鉴于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域,TTV在献血员中检出率为1%~39%;在各型肝炎中检出率较高,常与HBV或HCV重叠或混合感染,单一TTV感染者约占10%~59%;在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也见有报道.如果TTV真是一种嗜肝病毒,那么研究其致病性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重型病毒性肝炎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选择我院1984年4月~1989年5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75例,按南宁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定诊断。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急重肝)7例,恶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53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5例。患者住院治疗死亡4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后死亡10例,共51例,病死率为68%。现将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死亡51例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组14岁以下11例,15~59岁39例,60岁以上1例。51例中急重肝7例,亚重肝33例,慢重肝11例。其中死亡51例中,重甲型病毒性肝炎7例,重乙型病毒性肝炎24例,甲乙型病毒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区TTV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有无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因未明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4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共检出8例TTVDNA阳性者,对其中一株进行序列测定,该序列与日本TTV部分基因(CLON_22)和TTV中国株1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很高,分别达97.65%和98.99%。结论:中国南京地区肝炎患者存在TTV感染。  相似文献   

12.
郭政新  施彪  何岐林 《淮海医药》2004,22(5):395-396
目的 探讨输血相关病毒 (TTV)在肝脏疾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抗 - TTV、抗 -HAV- Ig M、抗 - HBs Ag、抗 - HCV、抗 - HDV- Ig M和抗 - HEV- Ig G及抗 HGV,速率法和重氮法分别检测血清 AL T、TBIL。结果  2 0 7例肝病患者中 TTV阳性率 1 7.87% (37/ 2 0 7)。其中 TTV合并其他肝脏病毒感染阳性率 1 2 .1 4 %(2 1 / 1 73) ,非甲 -庚型肝炎抗 TTV阳性率 4 7.0 6 % (1 6 / 34)。TTV合并感染的其它肝炎病毒主要为 HBV、HCV和HGV。曾接受输血和 /或血制品的肝病患者抗 - TTV阳性率 4 2 .31 % (1 1 / 2 6 )。临床分型可见 TTV感染阳性率在慢性和重型肝炎中较高。单纯 TTV感染和重叠感染的患者血清 AL T及 TBIL 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单纯TTV感染的病人肝损伤较轻。结论 肝病中存在 TTV感染。 EL ISA法检测抗 - TTV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河南省不同人群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 321例正常人群、正常献血员、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进行了抗 -TTVIgG和TTVDNA检测。结果 以上人群TTV感染率分别为 5. 0%、0、11. 25%、17. 24%、26. 42%、34. 18%;混合感染中TTV合并HBV、HCV感染率最高,分别为 32. 20%和 30. 51%。结论 河南省不同人群均有TTV的感染;TTV与各型肝炎均有混合感染;ELISA法检测抗-TTVIgG与PCR法检测TTVDNA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过检测12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元活动度 (PTA)探讨其临床意义。1资料来源与方法患者来源于1993年1月~200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 ,按1995年北京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选择检测了PTA的125例。男102例 ,女23例 ,年龄6~65岁 ,平均35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2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46例 ,慢性重型肝炎77例。按其病原分甲型肝炎2例 ,乙型肝炎96例 ,丙型肝炎1例 ,重叠感染甲乙型18例 ,乙丙型6例 ,乙丁型2例。在住院过程中发生自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肝炎惠者TTV感染情况及TTV感染与肝功能关系.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本院236例住院肝炎惠者中TTV-DNA阳性情况,并检测其肝功能指标.结果在236例肝炎患者中TTV-DNA检出率为5.9%(14/236),其中非甲~庚型肝炎TTV-DNA阳性率为14.3%(5/35),て型肝炎中TTV-DNA阳性率为4.4%(7/140),乙型肝炎中TTV-DNA阳性及TTV-DNA阴性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无差异.结论TTV-DNA在非甲~庚型肝炎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型肝炎,说明TTV可能为部分非甲~庚型肝炎的致病原因,TTV-DNA在乙型肝炎中检出率较低,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影响TTV存在.乙型肝炎合并TTV感染未明显加重病情.重型肝炎中未检测到TTV-DNA.  相似文献   

16.
郑真  朱清  唐永明  王晶  陈仕珠 《江苏医药》2001,27(6):406-40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特点.方法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106例CAG患者的血清TTVDNA,并以54例献血员为对照.结果所有患者HAV、HBV、HCV、HDV、HEV、HGV6种已知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标志均为阴性.106例CAG患者中25例(23.58%)TTVDNA检测阳性,54例献血员中4例(7.41%)TTVDNA阳性(χ2=6.31,P<0.05).CAG患者的TTV感染与胃黏膜损伤率有关(χ2=7.78,P<0.05).6例TTVDNA检测阳性CAG患者肝活检病理检查均见轻度炎症改变.结论CAG患者属于TTV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方式可能属粪-口途径传播,这种感染可能引起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代培珍 《北方药学》2012,9(1):100-100
目的:探究分析60 例未分型肝炎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 年7 月~2010 年7 月共收治入院的60 例未分型肝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经过实验检查包括抗-HAV lgM、抗-HCV、抗-HEV lgM 和乙型肝炎六项检测,以及抗巨细胞病毒及自身免疫抗体的相关检测,排除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胆结石、脂肪肝和血吸虫感染等明确的病因.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系列降酶、护肝、退黄等对症治疗支持,对部分总胆红素TBil 在86.0μmol/L 以上及丙氨酸转氨酶ALT 值在520U/L 以上患者应用肝细胞肽进行治疗之后,60 例未分型肝炎患者病情好转直至康复出院,没有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发生.住院时间为17~86d,平均住院天数为34.5d.结论:诊断过程中,排除明确的病因,对未分型肝炎要考虑目前检测不明确的肝炎,可能是庚型肝炎、输血后肝炎TTV 或目前仍未被发现定型的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炎.  相似文献   

18.
潘修成  魏来  吴文漪 《江苏医药》1999,25(12):899-901
目的:阐明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在血液透析、慢性肝炎病人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致病作用。方法: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TTVDNA。结果:31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TTVDNA阳性,其中6例有血清转氨酶(ALT)水平升高(76~243U/L),但均同时伴有HBsAg或/和抗HCV阳性,2例单纯TTVDNA阳性者血清TTVDNA持续阳性至少8个月,而ALT水平一直处在正常水平。TTVDNA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及慢性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中分别为28.3%(17/60),29.3%(10/41)和31.1%(14/45)。TTVDNA阳性、阴性两组慢性乙、丙型肝炎在年龄、病程及ALT、AST、TBil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14例非甲~戊型、非庚型肝炎患者中13例表现为单项ALT水平轻度升高,临床症状轻微。结论:TTV感染存在慢性携带状态,可能是非甲~成型、非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但其致病性可能较弱。  相似文献   

19.
继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之后,1997年12月Nishizawa和Okamoto等[1,2]又相继报道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因与输血途径传播相关,故称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迄今为止,研究表明:TTV是单链DNA病毒,全世界均有分布,主要经血液传播,还可经粪-口传播,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鉴于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域,TTV在献血员中检出率为1%~39%;在各型肝炎中检出率较高,常与HBV或HCV重叠或混合感染,单一TTV感染者约占10%~59%;在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也见有报道。如果TTV真是一种嗜肝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传播途径。方法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临床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吸毒者、性病患者和献血者人群进行TTV DNA的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非甲-戊型肝炎病人、血透患者和反复输血病人TFVDNA阳性率分别为41.7%、40.5%和35.7%.明显高于甲-丙型肝炎病人(17.7%,P〈0.01);静脉吸毒者中TTV DNA阳性率高达39.3%,明显高于献血者人群(20.4%。P〈0.05):ALT异常献血员中TTV DNA检出率为明显高于无偿献血员人群(P〈0.05);性病患者生殖道分泌物中TTV DNA检测出率为15.8%。2株TTV分离株与TTV标准株(AB008394)同源性在92.5%以上。结论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非甲-度型肝炎的病原之一;TTV除了经血源途径传播外。性传播可能成为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