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珂恩  李超  何永峰  布林 《海南医学》2005,16(7):134-135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脊髓半横断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正常组(C组),24小时每组12只动物取伤段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其余动物第6周、第12周每组8只动物爬坡试验,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 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 、Ca^ 离子浓度升高,K^ 、Mg^2 离子浓度降低。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使损伤神经功能有显著恢复。结论 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对SC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不同时间点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脊髓胶质细胞,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损伤组(单纯打击损伤)36只,COX-2组(手术加COX-2)36只。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用自制A1len打击器2 5gcm致伤力撞击脊髓,制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COX-2组每天肌注帕瑞昔布(5 mg/Kg)直至处死,单纯损伤组仍每天肌注生理盐水0.5 ml直至处死。常规制成脊髓切片,给于Bcl-2检测,TUNEL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Bcl-2蛋白检测:在脊髓损伤后的第1天,脊髓组织即开始较高表达Bcl-2蛋白。单纯损伤组Bcl-2高峰发生在损伤后3天,而COX-2组伤后l天达到高峰,此时Bcl-2蛋白不仅表达在神经细胞中,更多的在胶质细胞中大量表达,且此状态一直维持到伤后14天才开始下降,伤后2l天仅少量表达;(P<0.05)。TUNEL原位标记检测:单纯损伤组24小时已山现不少阳性细胞,以胶质细胞为主,3~8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回落,但2l天时仍有阳性细胞,应用帕瑞昔布治疗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脊髓损伤中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所以SCI后早期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配合其它药物阻止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可能有助于减轻SCI的损害程度,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为SCI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Fas/FasL、Bcl-2基因在急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C组为实验组,结扎胆总管,B组饲养7 d,C组饲养14 d.每组动物处置后观察肝细胞凋亡现象,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电镜观察到B、C组肝细胞有典型的凋亡现象.(2)各组间的肝细胞凋亡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肝细胞中Fas均有阳性表达,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FasL、Bcl-2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C组高于B组.结论 (1)肝细胞凋亡率的升高是导致阻塞性黄疸肝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2)Fas/FasL系统是阻塞性黄疸肝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途径.(3)Bcl-2基因的表达是肝细胞抵制凋亡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马利杰  王红  王相利  刘英杰  王平 《医学争鸣》2005,26(22):2042-2045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神经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 方法:选取2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4只)和损伤组(24只),损伤组再分为六个小组,每组4只. 对照组行开椎板术不压迫脊髓,损伤组开椎板压迫脊髓造成大鼠急性损伤模型,损伤组于伤后 4 h, 8 h, 1 d, 3 d, 7 d和14 d 6个时间点取材,做切片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 Bax, TUNEL检测细胞凋亡,图像分析各时间段检测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统计学分析各待检数据. 结果:大鼠ASCI后4 h即可见脊髓内TUNEL阳性细胞,8 h表达达高峰,此后表达量逐渐下降,14 d时仍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大鼠ASCI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出现表达,1 d时达高峰,14 d时仍有表达. Bcl-2/Bax值4和8 h时较低以后逐渐增大到一定值,Bcl-2/Bax值越小凋亡的细胞越多. 结论:大鼠ASCI后脊髓内存在神经细胞凋亡,bcl-2和bax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神经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分为利拉鲁肽干预组、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大鼠脊髓动脉瘤夹夹伤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给予利拉鲁肽(0.12 mg/kg,0.5 m L)、生理盐水(0.5 m L)。术后2 d应用细胞凋亡技术检测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术后3 d采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技术检测损伤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术后14 d对损伤脊髓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计算损伤空洞面积,术后3 d至28 d定期记录大鼠后肢行为学BBB评分。结果 SCI后利拉鲁肽干预组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空洞面积计算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利拉鲁肽干预组双后肢BBB评分同期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给予利拉鲁肽可降低细胞凋亡及急性炎症反应,有利于后期神经组织修复以及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注射液(Liraglutide)对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损伤后立即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μg/kg)和治疗组(Liraglutide组,损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利拉鲁肽50μg/kg),每组18只,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于损伤后3 d取脊髓组织,Western blot检测LC3-Ⅱ、Caspase-3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神经元自噬表达水平、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于损伤后1 d、3 d、7 d分别进行Basso Beattle Bresnahan (BBB)运动评分。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LC3-Ⅱ、Caspase-3表达、自噬阳性神经细胞数目、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均增多(P<0.01),BBB评分显著降低(P<0.01);Liraglutide组与SCI组相比,LC3-Ⅱ显著增多,Caspase-3表达降低(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示自噬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神经元凋亡双标染色法示神经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BBB评分在3 d与7 d时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自噬,降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45-48+53+封三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确认脊髓损伤导致大脑损害的特点及其在相关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18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模组(Sham 组)和脊髓损伤组(SCI 组),以改良的Allen’s 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常规饲养,分别于8 周取大鼠下丘脑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大鼠下丘脑组织c-Fos 表达,TUNEL 法观察两组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应用ELISA 法检测两组大鼠下丘脑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后8 周,SCI 组较Sham 组下丘脑c-Fos 表达明显增加(P<0.05),同时下丘脑可见明显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胞浆减少,细胞核深染、固缩在一边;SCI 组TUNEL 阳性细胞数比Sham 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 组大鼠下丘脑包括TNF-α、IL-1β、IL-6 等多种炎症因子水平较Sham 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脊髓损伤可对下丘脑造成损害,表现为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明显增加,其可能与c-Fos 表达有关,脊髓损伤后对下丘脑的损害可能是某些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拯  邱有波  包旭  钟明镜  叶晓琳 《重庆医学》2012,41(31):3291-3294,3297,3353,335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54只,采用Allen法在T9造成急性SCI模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和甲泼尼松龙组(C组),每组18只。伤后1、3、7d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分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观察自由基变化;用HE染色进行正常神经元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IL-1β的表达。结果大鼠SCI后3、7dBBB评分和斜板试验A组明显优于B组(P<0.05);大鼠SCI后A组1、3、7dMDA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5)。脊髓损伤后A组GFAP和IL-1β的表达以及正常神经元计数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孟鲁司特,能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和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C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BYHWD组,每组10只大鼠。SCI模型组和BYHWD组建立大鼠SCI模型, BYHWD组大鼠给予BYHWD(20ml/kg)灌胃2周。用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BYHWD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 <0.05)。结论:BYHWD可通过抑制SCI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SCI时脊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和细胞外基质(ECM)凝胶复合移植对损伤脊髓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脊髓半横断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嗅鞘细胞移植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正常组(C组),24h每组8只动物取伤段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其余动物第6周、第12周每组8只动物爬坡试验,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Ca2+离子浓度升高,K+、Mg2+离子浓度降低。嗅鞘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脊髓内移植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使损伤细胞功能有显著恢复。结论:嗅鞘细胞复合细胞外基质凝胶脊髓内移植对SC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