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 I)测定是肢端肥大症诊断和复发监测的重要手段。结合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升高的血糖可以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在正常人,OGTT过程中,生长激素的最低值可被抑制到1μg/L以下(译者注:据北京协和医院资料,正常人在5 0~10 0 gOGTT试验中生长激素最低水平为0 .2~0 .3 μg/L ,一般认为2 μg/L以下属正常)。Freda等报道正常人OGTT中生长激素水平低于0 .14 μg/L。结合OGTT进行的生长激素测定有助于对自主性生长激素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Freda等观察了76例手术治疗后的肢端肥大症患者,这…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初始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联合手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并定期随访的初始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治疗联合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病历资料。结果肢端肥大症患者长效SSA治疗(≥3个月)后生长激素(GH)谷值明显降低(P<0.01),肿瘤体积缩小(P=0.012)。术前生化控制组(GH<0.047 nmol/L)较未控制组(GH≥0.047 nmol/L)肿瘤体积小(P=0.015),术后初次(P=0.002)及末次随访(P=0.018)GH谷值低。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前应用长效SSA治疗可降低术前GH水平、缩小肿瘤体积,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原因之一;术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GH谷值可用于评价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并发症是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尤其是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毒[1,2].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生长激素能显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生存系[3].  相似文献   

4.
垂体外照射是肢端肥大症的标准疗法。经照射的病人中,80%左右在5年后空腹血清生长激素(GH)降至20mU/L 以下。肢端肥大症的死亡率与心血管疾病及病程有关,而与 GH 的绝对浓度无关。照射后血清 GH 下降缓慢,使患者心血管病并不因治疗而延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骨源性激素骨钙素和脂质运转载蛋白2(LCN2)水平变化,及其在肢端肥大症糖代谢异常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确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5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术后患者41例),同期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名。分析骨钙素及LCN2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肢端肥大症患者骨源性激素与糖代谢指标相关性,以及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者相比,肢端肥大症患者骨钙素水平明显升高[(55.45±34.02对19.46±6.69)ng/ml,P<0.01],LCN2水平显著下降[(34.15±9.95对57.50±29.75)ng/ml,P<0.01],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增加(P<0.01),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葡萄糖耐量试验0~120 min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无明显变化(均P>0.05)。手术治疗后,随着血清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术后骨钙素水平显著下降[24.79(18.39,32.59)对43.51(26.73,65.66)ng/ml,P<0.01],LCN2显著升高[(45.15±15.33对37.03±9.73)ng/ml,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肌肉含量与血清LCN2呈独立正相关(β=0.44,P=0.015),血清IGF-1水平与骨钙素呈独立正相关(β=0.512,P<0.01)。骨钙素是HOMA-β独立影响因素(β=0.519,P=0.004)。LCN2(β=-0.398,P=0.017)和骨钙素(β=0.553,P=0.001)是AUCINS的独立影响因素,GH(β=0.294,P=0.029)和IGF-1(β=0.428,P=0.002)是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骨源性激素骨钙素水平升高而LCN2水平下降,术后伴随生长激素水平下降上述异常一定程度恢复。血清骨钙素及LCN2水平与肢端肥大症患者胰岛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肢端肥大症中骨骼参与糖代谢调控增添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通常肢端肥大症是由于垂体腺瘤自主并过量分泌生长激素的结果。但有些研究表明,至少部分肢端肥大症病人其生长激素的分泌为丘脑下部控制。因而提出。肢端肥大症的原发损害可能是丘脑下部失调或是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增加,或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肢端肥大症患者就诊率低,就诊不及时。在美国,其发病率为40/100万~60/100万,且每年新增病例3/100万~4/100万。我国目前尚没有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北京协和医院曾统计了1999—2001年各年的肢端肥大症病例数,分别占当年总病例数的6/100万~18/100万。在已就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得不到期望的合理、系统的诊治。内分泌科、神经外科、肿瘤放疗科和影像科的医生常常各自为战,缺乏跨学科的配合和合作。因而,我国肢端肥大症的诊治亟待规范,正确引导各科医生共同协作,使我国肢端肥大症患者能够得到规范、合理、系统的诊治。“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是2000年5月举行的一次关于肢端肥大症治疗的研讨会,来自全世界68位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外科学者对肢端肥大症的治疗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后起草了这份专家共识“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该指南发表在2002年的The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87(9)4054-4058。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参照“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从2005年初至2006年8月,汇集国内内分泌学、神经外科学、肿瘤放疗学以及影像学等专业的近40位专家,经过多次反复讨论,根据国外相关领域最新的进展和循证医学的经验,结合我国肢端肥大症的治疗经验共同起草。本规范仅是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的草案,并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6年6月召开的全国内分泌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专题研讨会上做大会报告。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率先推出,供广大内科医生参考,并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合理建议,以提高和规范肢端肥大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多数中心治疗肢端肥大症,首选垂体切除术。然而对不适合手术或手术不能提供生长激素(GH)足够控制的患者,需第二线有效的治疗。本文分析用兆伏外照射长期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特别是观察其效果和副作用的结果。 研究27名患者,男12,女15,均有肢端肥大症典型临床特征,在100g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能将GH水平控制到<2mU/l者作为诊断。标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GH。25例在26~30天由12或13次照射靶剂量3600~4000cGy(即每周3次共4周),1例在4周内20次照射用较高的4800cGy;1例在28天内12次照射4320 cGy。照射后5例,垂体切除后2例和死后3  相似文献   

9.

肢端肥大症系一种由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而导致的较为少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上最主要的原因 是生长激素(GH) 瘤。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可影响机体多个组织器官,患者的总体死亡率约为普通人群2 倍, 而平均寿命约减少10 年。目前,为了提高肢端肥大症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美国临床内分 泌医师协会(AACE)、美国内分泌协会(TES) 和欧洲内分泌协会(ESE) 分别发布临床诊疗指南。通过研读与对比三 个指南在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并发症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目标的控制和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合并妊 娠相关诊疗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文章进行详尽解读,以期更好地规范本病的诊疗流程。  相似文献   


10.
胰岛细胞瘤患者伴发肢端肥大症,常常由于产生生长激素的垂体瘤所引起,表现为Ⅰ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因胰岛细胞瘤常可合成多种异位激素,故也可产生生长激素而引起肢端肥大症,本文描述一例胰岛细胞瘤摘除后,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好转,血清生长激素降至正常水平。放射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5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40例(肾癌组),对照组为同期的肾积水患者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标本中IGF-Ⅰ、Ⅱ和IGFBP3、5的水平.结果 肾癌组术前血清IGF-Ⅰ、Ⅱ和IGFBP3、5分别为985.7μg/L、1154.0μg/L和46.6 μg/L、9.6 μg/L,术后分别为431.4μg/L、632.6μg/L和26.7 μg/L、6.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9、0.001、0.002);肾积水组IGF-Ⅰ、Ⅱ和IGFBP3、5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Ⅰ、Ⅱ和IGFBP3、5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血液中呈现高表达,IGF-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s of seru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Ⅰ ,Ⅱ and IGF binding protein (IGFBP) 3, 5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s in patients with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 Method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examine serum expressions of IGF-Ⅰ , Ⅱ and IGFBP 3, 5 in 40 cases with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kidney (renal carcinoma group) and 16 cases with hydronephrosis (control group) from May 2007 to December 2009. Results IGF- Ⅰ , Ⅱ and IGFBP 3,5 in renal carcinoma showed higher expressions before operation (985. 7 μg/L, 1154.0 μg/L,46.6 μg/L and 9.6 μg/L, respectively)than after operation (431.4 μg/L, 632.6 μg/L, 26.7 μg/L, and 6.7 μg/L, respectively, all P<0. 05 ~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ose indexes between pre- and post- operation in control group (P> 0. 05). Conclusions There are high expressions of serum IGF-Ⅰ , Ⅱ and IGFBP 3, 5 in renal carcinoma patients, and IGF- Ⅱ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心肌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测指标。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0例正常人和 6 0例EH患者 (伴心肌肥厚者 35例和不伴心肌肥厚者 2 5例 )血清Ⅰ型前胶原 (PCⅠ )和Ⅲ型前胶原 (PCⅢ )的浓度 ,用M型超声测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用多普勒超声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 (VE 和VA)。结果 ①EH患者血清PCⅠ和PCⅢ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 6 6 5± 11 0 1)μg/Lvs (34 31± 5 91) μg/L ,P <0 0 5和 (146 0 0± 2 9 35 ) μg/Lvs (96 2 4± 2 1 18) μg/L ,P <0 0 1]。②EH非左室肥厚组血清PCⅢ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2 0 6 2± 16 2 3) μg/Lvs(96 2 4± 2 1 18) μg/L ,P <0 0 1],而血清PCⅠ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 [(33 73± 6 83) μg/Lvs (34 31± 5 91) μg/L ,P >0 5 ];EH左室肥厚组血清PCⅢ高于非肥厚组 [(16 4 14±2 2 2 8) μg/Lvs (12 0 6 2± 16 2 3) μ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16 4 14± 2 2 2 8) μg/Lvs (96 2 4± 2 1 18) μg/L ,P <0 0 1];血清PCⅠ亦高于非肥厚组 [(5 5 88± 12 86 ) μg/Lvs(33 73± 6 83) μ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5 5 88±12 86 ) μg/Lvs (34 31± 5 91) μg/L ,P <0 0 1]。③血清PCⅢ与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胃癌及术后随访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 (Ang-2)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158例胃癌、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胃腺瘤息肉、28例慢性胃炎伴胃溃疡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ng-2与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并检测13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年血清Ang-2含量的变化,随访其预后。分析胃癌患者血清Ang-2含量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Ang-2和CEA含量分别为(331.8±64.3)μg/L和(42.6±37.3) μg/L,较正常对照组[(187.4±32.7)μg/L和(4.2±3.1)μg/L]及胃溃疡组[(197.3±35.4) μg/L和(4.5±3.2) μg/L]显著升高(P值均<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Ang-2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而CEA含量无明显变化,胃腺瘤息肉组Ang-2与CE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随访复发组及转移组术前血清Ang-2含量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未复发组术后1个月血清Ang-2含量降至正常范围,随访2年无明显升高。复发组术后1个月Ang-2含量亦降至正常范围,而术后6个月至2年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及正常组(P<0.01)。转移组术后2年Ang-2含量始终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及正常组(P<0.01)。未复发组2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复发组和转移组。胃癌患者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胃癌分化程度、TNM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组织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均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Ang-2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碘营养水平对妊娠期大鼠胎盘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25只(雌鼠165只,雄鼠60只),体质量约80~ 100g.将雌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低碘1组、低碘2组、适碘(对照)组、高碘1组、高碘2组,每组33只.2个低碘组大鼠食用病区粮食,含碘量为13.46 μg/kg,分别饮用含0、5μg/L碘酸钾的去离子水;对照组和2个高碘组大鼠食用普通粮食,含碘量为22.00 μg/kg,分别饮用含50、3000、10000 μg/L碘酸钾的去离子水.饲养3个月,雌鼠与雄鼠合笼交配,于孕早期(5±2)d、孕中期(12±2)d、孕晚期(17±2)d处死母鼠,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HCT)、孕激素.结果 孕晚期大鼠血清HC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P< 0.05);孕晚期低碘1组[(16.08±4.45)U/L]、低碘2组[(17.43±2.70)U/L]较对照组[(13.68±3.52)U/L]显著升高(P均< 0.01).孕中、孕晚期大鼠血清H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9、3.40,P均<0.05);孕中期高碘1组[(70.11±10.97 )μU/L]、孕晚期高碘2组[(74.93±13.22)μU/L]较对照组[(57.14±12.56)、(58.17±8.54) μU/L]显著升高(P均<0.01).低碘1组、对照组大鼠血清孕激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6、4.43,P均<0.05);低碘1组孕晚期[(1462.80±286.48)pmol/L]低于孕旱[(1929.93±158.37)pmol/L,P<0.05]、孕中期[(1856.44±542.08)pmol/L,P<0.05];对照组孕中期[(2046.45±475.67)pmol/L]高于孕早期[(1714.39±461.71 )pmol/L,P< 0.05].结论 妊娠期母体胎盘HCG分泌在缺碘条件下增加,HCT分泌在碘过量条件下增加.孕激素在重度低碘情况下,随孕期增加而分泌下降,与HCG在孕期的变化趋势相反,易造成不良妊娠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控制碘、铁摄入量,造成缺铁、缺碘模型,研究碘、铁缺乏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Sprauge-Dawley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饲料碘含量362.0 μg/kg,铁含量93.3 mg/kg),碘缺乏组(ID组,饲料碘含量61.4 μg/kg,铁含量93.3 mg/kg),铁缺乏...  相似文献   

16.
Glutamine: a precursor of glutathione and its effect on liver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ETHODSTwentymaleWistar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onereceivingstandardparenteralnutrition(STD)andtheothersuppleme...  相似文献   

17.
慢性砷暴露人群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慢性砷暴露人群血清差异表达蛋白,为寻找慢性砷暴露和砷中毒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提供线索.方法 在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特征、饮水砷暴露史、吸烟、饮酒和健康情况等信息.根据饮水水砷浓度分组:低砷组(水砷暴露< 10μg/L)、中砷组(水砷暴露10 ~ 50 μg/L)、高砷组(水砷暴露>50 μg/L)、砷中毒组(过去水砷暴露>50 μg/L,改水后目前水砷<10μg/L),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调查对象,每组30例.砷中毒组诊断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进行.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采集4组人群静脉血,取血清,采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gel electrophoresis,2-D DIGE)筛选不同水砷浓度暴露组及砷中毒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采用质谱进行蛋白鉴定.结果 在6张胶图中平均检测出蛋白点(1299±167)个,其中在5张胶中均出现的蛋白点有688个.在低、中、高砷组,有33个蛋白点存在差异表达(P< 0.01);在低、中、高砷、砷中毒组,有54个蛋白点存在差异表达(P<0.01).对其中的25个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成功的鉴定出13种蛋白.与低砷组比较,载脂蛋白A-Ⅳ、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雌激素受体(下丘脑亚型)在中、高砷组表达下调,补体4A和4B表达上调;与低、中、高砷组比较,β2糖化蛋白Ⅰ、角蛋白1、血红素结合蛋白前体、补体C1r亚单位、纤维凝胶蛋白3在砷中毒组表达下调,色素上皮衍生因子、α1-微球蛋白、羧肽酶N端催化链表达上调.结论 慢性砷暴露对人群血清蛋白产生显著影响,砷中毒人群血清中出现的差异表达蛋白不会在短期内随着饮水砷浓度的下降而全部得到改善,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能否作为慢性砷暴露或砷中毒的血清标志物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及其与血红蛋白(Hb)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的影响. 方法 应用ELISA方法 检测老年肿瘤患者血清Epo,并观察化疗后Epo变化. 结果 (1)老年组Epo为(22.0±15.1)U/L,与对照组(30.4±21.8)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88,P>0.05);Epo水平与Hb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00,P<0.01);(2)55例Hb正常者Epo为(14.7±10.6)U/L,22例轻度贫血者(20.2±9.O)U/L,23例中重度贫血者(42.3±24.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886,P<0.01);(3)化疗4周期和2周期后,贫血组Epo分别为(45.2±39.1)U/L和(25.8±15.9)U/L,与治疗前的(20.2±10.8)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77,PG0.01);Hb分别为(96.8±16.6)g/L和(102.1±19.3)g/L,与治疗前的(111.0±20.5)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071,PG0.01). 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与非老年肿瘤患者比较,E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患者Epo水平明显高于无贫血患者;Epo水平与Hb值呈负相关关系;化疗可以引起部分患者发生贫血,并且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Hb值下降而Epo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小肠细菌生长与降钙素原、胆红素、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本科收治的47例肝硬化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受试者接受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采用自评表形式对肝硬化组患者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在15名健康志愿者中检出1例(6.6%)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而在47例肝硬化患者中检出22例(46.8%)患者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肝硬化患者LHBT集值为(157.81±98.32)ppm,显著高于健康人[(38.87±16.05)ppm,P<0.01],血清胆红素为(93.31±55.15)μ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14.78±8.12)μmol/L,P<0.01],白蛋白为(31.74±10.37)g/L,显著低于健康人[(43.90±7.63) g/L, P<0.01],球蛋白为(39.09±5.07)g/L,高于健康人[(35.94±2.31) g/L,P>0.05],降钙素原为(0.10±0.07)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0.03±0.01) ng/ml,P<0.01];降钙素原、胆红素、血浆白蛋白、球蛋白与LHBT集值具有相关性(r=0.895、P<0.005,r=0.907、P<0.005,r=-0.810、P<0.005,r=0.755,P<0.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肝硬化SIBO患者腹胀及食欲不振更明显。降钙素原、胆红素和球蛋白分别与SIBO呈正相关,血浆白蛋白与SIBO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粒细胞活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表达与重症哮喘的关系,以探索早期预测和辨别重症哮喘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粒细胞活化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protein,ECP)水平,Western-blot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 HDAC2活性,分别比较重症哮喘组、轻中度哮喘组及健康对照组各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重症哮喘组受试者粒细胞活化指标MPO[(102.43±28.19)μg/L]、MMP-9[(992.97±176.44) ng/L]、NE[(9.40±0.99)μg/L]及ECP[(232.85±48.37) μg/L]浓度值均显著高于轻中度哮喘组[MPO、MMP-9、NE及ECP分别为:(48.56±8.78) μg/L、(554.35±99.03) ng/L、(8.01±1.27) μg/L、(105.30±26.93) μg/L,P值均<0.05]和正常对照组[MPO、MMP-9、NE及ECP分别为:(37.46±9.93) μg/L、(374.00±79.08) ng/L、(4.66±0.64) μg/L、(40.87±15.35) μg/L,P<0.05];轻中度哮喘组受试者外周血MMP-9、NE及ECP浓度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中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O浓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症哮喘组PBMCs HDAC2活性(HDAC2/GAPDH:0.19±0.09)较轻中度哮喘组(0.60±0.08)及正常对照组(1.09±0.26)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哮喘组PBMCs HDAC2活性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PO、MMP-9、NE及ECP与FEV1% pred之间呈负相关,双侧Pears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60、-0.75、-0.43和-0.67,P<0.01);与FEV1/FVC之间呈负相关,双侧Pears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2、-0.60、-0.42和-0.50,P<0.05);与ACT之间呈负相关,双侧Pears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69、-0.67、-0.50和-0.70,P<0.01);④HDAC2与FEV1%pred及FEV1/FVC之间呈正相关,双侧Pears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68和0.61,P<0.01);与ACT之间呈正相关,双侧Pears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8,P<0.01).结论 粒细胞活化指标MPO、MMP-9、NE和ECP升高提示重症哮喘患者存在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活化,其程度显著高于轻中度哮喘患者;PBMCs HDAC2在重症哮喘组明显降低提示该类患者的皮质激素敏感性降低,激素治疗的效果可能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