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6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脂水平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通脉颗粒小刺量组、通脉颗粒大刺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饮食(含5%猪油、0.5%胆固醇)喂养12周复制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后两组同时予大小剂量通脉颗粒灌胃,观察各组动物实验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病理形态改变(包括主动脉粥样斑块厚度、斑块覆盖面积和冠状动脉狭窄状况)。结果各模型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上升,但通脉颗粒干预组上升幅度低于模型组,其中大剂量组上升幅度最小。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主动脉、冠状动脉正常,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粥样斑块形成和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斑块厚度、斑块覆盖面积占整条主动脉面积的百分比蜞基狭窄冠状动脉百分比,大小剂量组均比模型组小,而大剂量组最小(P〈0.05)。结论通脉颗粒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这可能是该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与左室肥厚 (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方法检测 93例EH患者与 32例对照组的颈动脉IMT、左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与对照组和EH1级患者比较 ,2、3级EH患者颈动脉IMT增厚 ,在EH患者中 ,4 1例伴有LVH ,其IMT较不伴LVH者增高 ,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0 1,P <0 .0 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 ,与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高脂血症大鼠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及调脂药物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对内皮功能的损伤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及辛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脂变化及NO、VEGF、VCAM-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NO水平较低、VCAM-1表达较强且范围较广,黏附于内皮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组血NO2-/NO3-水平为(29.6±7.2)μmol/L,与正常对照组(38.0±9.9)μ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血NO2-/NO3-水平为(37.4±9.5)μmol/L,高于高脂血症组(P<0.05),VEGF较高脂血症组明显增高(P<0.05);血NO2-/NO3-与VEGF呈正相关(r=0.644,P<0.05).血清NO浓度与VCAM-1表达强度及范围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6、-0.684,均为P<0.05).结论 NO、VCAM-1参与高脂血症血管内皮的损害;辛伐他汀对内皮功能的改善,可能是通过提高NO水平、减少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及促进VEGF的分泌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48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悸、气促 1年半 ,加重并咳嗽、发热 8d ,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既往有口、眼干燥现象 9年 ;手指遇冷后变苍白、紫绀又变红现象 1年 ;无关节红肿、疼痛及皮疹现象。体检 :T 37.4℃ ,P 1 0 6次 /min ,R 2 6次 /min ,BP1 2 0 /90mmHg( 1mmHg =0 .1 33kPa) ,神清 ,慢性病容。颈部背侧、双肘、双膝关节伸面及腹壁皮肤可见色素沉着 ,颈背部皮肤可见色素减退。唇发绀 ,口腔内有多个龋齿 ,唾液明显减少 ,舌面干燥。颈静脉充盈 ,右下肺叩诊呈浊音 ,听诊双下肺呼吸音稍低 ,右肺可闻及细湿音。心尖搏动位于第 5肋…  相似文献   
5.
探讨小剂量β阻滞剂美托洛尔(metoprolol)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ornierAI48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对4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3周前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进行评定,同时以F...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9~14岁儿童血压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儿童血压的影响因素,对长沙市496名9~14岁儿童进行血压调查,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对血压均有影响,尤以身高、体重为著。在此基础上提出9~14岁儿童高血压诊断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时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mRNA表达水平、外周血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特点及降脂治疗的作用, 探讨辛伐他汀逆转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实验包括正常对照组, 另两组通过4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 此后继续高脂喂养, 其中辛伐他汀治疗组在高脂喂养同时喂服辛伐他汀10mg·kg-1·d-1)而高脂血症组不予药物治疗, 第20周检测3组的血脂变化及观察AT1mRNA表达水平、外周血AngⅡ和NO浓度。结果:高脂血症组AT1mRNA表达水平高于、血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ngⅡ和收缩压无显著差异。辛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高脂血症组, 且动脉组织AT1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高脂血症组, 血NO含量高于高脂血症组、但血AngⅡ浓度和收缩压未见显著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 下调AT1mRNA的表达、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 从而逆转内皮功能障碍、阻止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与内皮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流介导性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的测定,探讨心衰病人vWF和FMD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心衰患者35例,冠心病无心衰患者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16例,健康人18例。采用SONOS 5500型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内皮依赖性舒张)及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同日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vWF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心衰组及无心衰组、扩心病心衰组FMD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冠心病心衰组FMD显著低于冠心病无心衰组及扩心病心衰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心衰组及无心衰组、扩心病心衰组vWF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冠心病心衰组vWF显著高于冠心病无心衰组及扩心病心衰组(P〈0.05)。②冠心病心功能越差.FMD降低及vWF增高越明显。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vWF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26,P〈0.002)。肱动脉FMD与LVEF呈正相关(r=0.353,P〈0.05)。【结论】①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②冠心病心衰内皮功能损害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40例非肥胖高血压病患者(NEH)及40例正常人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及外周血红细胞膜基础Ca~(2 )-ATP酶活性.NEH组用卡托普利治疗4周.结果表明NEH胰岛和素释放试验各时限血清胰岛素浓度均显著增高,与血压呈正相关.血清甘油三脂明显增高,与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膜基础Ca~(2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与空腹血胰岛素浓度、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卡托普利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下降,膜基础Ca~(2 )-ATP酶活性增高.说明NEH存在糖耐受不良及膜基础Ca~(2 )-ATP酶活性的变化,高胰岛素血症与血压升高及该酶活性下降有关,卡托普利可逆转这些异常变比.  相似文献   
10.
地奥心血康(成都生物研究所药厂制)是一种新型抗心绞痛药物,系植物提取甾体总皂甙精制而成,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我们用该药治疗56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参照1979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标准”选择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男31例,女25例,年龄46~77岁,平均61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9例。 1.2 给药 47例为每次100mg,9例为200mg,均为每日口服3次,疗程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