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护理程序对全麻开胸病人排痰的护理176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麻后气管纤毛运动速率下降,纤毛清除率降低[1] ,全麻术后有明显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2 ] ,术后伤口疼痛,咳嗽无力,因而容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协助病人有效排痰是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2 0 0 0年3月~2 0 0 2年5月,我们通过对176例全麻开胸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实施针对性的护理[3 ] ,有效地提高了病人咳嗽排痰的能力,避免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年3月~2 0 0 2年5月,我科对全麻开胸患者176例全部按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男138例,女38例,年龄35~76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樊晓娥  张萍香 《护理研究》2007,21(33):3041-3042
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活动受限,加上麻醉刺激和疼痛等影响,术后呼吸道的并发症多,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和肺不张,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分泌增多或有积血,术后滥用止痛剂抑制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或术后剧烈疼痛限制了呼吸运动,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有效通气量减少,使部分肺不张,在此基础上继发感染,发生肺炎[1]。有报道老年病人开胸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术后呼吸道护理是开胸手术的重要护理内容和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目前开胸术后呼吸道护理主要包括吸氧、促…  相似文献   

3.
霍建珊  冯丽钦  陈小妹 《全科护理》2011,(24):2195-2196
[目的]通过对43例清除呼吸道痰液无效病人实施诱导式辅助排痰的干预,探讨有效排痰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观察评估,确定痰液滞留的部位,予以充分气道湿化、摆放好有利于痰液引流的体位、用排痰机叩击震动排痰、腹部呼吸训练增强病人主动咳嗽的力量、手法刺激气管咳嗽等方法促使痰液彻底顺利排出体外。[结果]经2周~4周诱导式辅助排痰干预后,35例病人排痰效果好,4例病人需吸痰机辅助吸痰,4例病人在支气管纤维镜下吸出痰痂,并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静脉输注,肺部感染症状14 d后痊愈。[结论]对清除呼吸道痰液无效病人实施诱导式辅助排痰干预,能控制和减少由于排痰不畅导致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伦雪萍  吴云珊  周海燕  刘艳 《全科护理》2013,11(22):2046-2047
[目的]观察无痛康复护理在开胸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开胸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无痛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72h切口疼痛情况、咳嗽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咳嗽排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病人术后无痛康复护理能减轻开胸术后病人术后切口疼痛,促进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袁静  曹付梅  丁洁 《全科护理》2013,11(19):1774-1775
[目的]观察肺癌术后早期氧气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联合间断叩背排痰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应用氧气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联合间断叩背排痰治疗方法,对照组病人术后第1天行超声雾化吸入和常规叩背排痰。观察两组病人雾化吸入效果。[结果]观察病人发生咽喉部不适、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咳嗽咳痰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病人早期应用氧气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联合间断叩背排痰的治疗方法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和叩背排痰。  相似文献   

6.
开胸术后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常见原因有:胸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活动受限、体力衰弱、惧怕疼痛等因素影响,使气管分泌物积聚[1];术后呼吸道局部黏膜上皮结构发生变化,气管微循环调节的性质和纤毛间液的功能受损,易造成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2],因此开胸手术后协助病人有效排痰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常规给予胸部物理治疗:翻身、叩背、雾化吸入,但效果仍不理想,尚有部分病人排痰困难,需行鼻导管吸痰或纤支镜吸痰,以解除气道梗阻.有的病人甚至术后咳嗽、咳痰至2周以上,影响术后康复.人工叩背或机械叩背,以达到祛痰、预防肺部感染,改善通气的目的.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机械叩背强度均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管肿瘤术后病人围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的效果。[方法]将40例椎管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病人入院时即应用呼吸训练器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用力肺活量和一次性咳嗽有效率。[结果]术后7 d观察组病人用力肺活量高于对照组(t=2.581,P0.05);观察组病人一次咳嗽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肿瘤病人入院时即辅以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病人术后咳嗽排痰,有效改善病人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8.
骆雪英  邬勋莲  李利 《护理研究》2006,20(35):3260-326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血压的影响、呼吸道的刺激及吸痰效果。[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分别采用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两种吸痰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由外向内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的影响、呼吸道的刺激及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由内向外吸痰方法,且吸痰间隔时间长,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将吸痰管以负压插入气管套管由外向内边吸引边顺时针旋转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的血压影响小,对呼吸道的刺激小,吸痰效果更好,间隔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金秀明  曹英 《家庭护士》2009,7(9):759-760
[目的]总结46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护理.[方法]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后,观察病人下呼吸道内是否有痰液潴留,适时正确地深部吸痰,按需进行气道湿化,指导病人有效深呼吸及咳嗽,鼓励咳嗽排痰.[结果]减少不必要气道刺激,见效快,治愈率高,可缩短病程、促进病人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等优点,为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救治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结论]保证气道通畅,预防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术前病人体质虚弱及自主排痰能力减弱、病理生理学改变是胸廓成形术病人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针对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护理措施,包括:充分的术前呼吸道准备、腹式呼吸法训练及鼓励病人主动咳嗽排痰,吸氧,控制呼吸道感染等;术后重视肺部感染的观察及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强调术后镇痛以及气管内吸痰的方法技巧,无创呼吸机的合理使用和营养支持的重要性。结果8例病人中,1例放弃治疗,7例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吸痰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雪英  邬勋莲李利 《护理研究》2006,20(12):3260-326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血压的影响、呼吸道的刺激及吸痰效果。[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分别采用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两种吸痰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由外向内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的影响、呼吸道的刺激及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由内向外吸痰方法,且吸痰间隔时间长,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将吸痰管以负压插入气管套管由外向内边吸引边顺时针旋转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的血压影响小,对呼吸道的刺激小.吸痰效果更好,间隔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李传珍  黄秀英  钟巧玲 《全科护理》2011,9(35):3263-3264
[目的]探讨系统呼吸操对老年肺癌围术期及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肺癌能耐受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前后进行系统呼吸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对比两组病人咳嗽排痰及肺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实验组咳嗽排痰及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呼吸操在老年肺癌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能提高病人锻炼的主动性、加强咳嗽排痰效果、促进肺膨胀、改善肺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陈丽红  解荣云 《全科护理》2014,(31):2946-2947
[目的]总结。[方法]选择21例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在不同时间采取传统方法(对照组)和改良方法(观察组)吸痰,分别记录病人吸痰前后病人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咳嗽剧烈程度。[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一定升高,但观察组血压升高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痰后心率低于对照组,咳嗽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吸痰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病人由于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1],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最常用的护理操作,同时常可引起或加重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2]。对此与厂家联系,研制出一种充氧式吸痰管,临床使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29例腹部术后病人排痰的评估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上腹部手术部位邻近胸腔,术后切口疼痛限制了呼吸深度及咳嗽力度以及全麻气管插管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多,限制了肺的通气功能。而术后肺部并发症又多与术后限制性通气障碍有关。有文献报告腹部术后咳痰大多受麻醉影响,而非手术部位影响。临床护理中也发现,并非所有全麻腹部术后都存在痰多或排痰困难问题。因此,术前评估病人存在排痰困难因素,是指导护理人员正确选择排痰方法,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顾瑾 《护理研究》2012,26(30):2880
呼吸道管理目前已提高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高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是呼吸道护理的重点[1]。由于手术伤口等部位疼痛,病人常常不愿深呼吸和咳嗽,部分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常有肺萎陷和肺膨胀不全,因而多有呼吸道分泌物淤积,易导致肺部感染,应当及时给予处理。吸痰是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操作,有效、快速、无菌吸痰是呼吸道护理的  相似文献   

17.
陈秋宇  刘朝辉  李霞 《护理研究》2011,25(26):2388-2390
[目的]了解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病人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组选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aO2)、潮气量(Vt)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后5 min与吸痰前1 min相比,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较吸痰前有明显变化;观察组病人呼吸参数、血气分析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吸痰效果好、并发症少(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保持呼吸参数及呼吸道压力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吸痰、化痰对开颅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开颅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初期均以甲氧氯普胺10mg肌肉注射,并配合吸氧、心理护理及暗示疗法,对照组在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无效后则予氯丙嗪25mg肌肉注射,观察组经处理后症状无好转时予吸痰,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化痰治疗呼吸道痰多、食物反流引起的呃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术和浅部吸痰对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3例亚低温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吸痰,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术和浅部吸痰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吸痰。[结果]观察组病人2次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别为2.40分±1.52分、3.33分±1.80分,低于对照组的3.14分±1.04分、4.77分±1.93分(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50%,低于对照组的48.84%(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术和浅部吸痰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能较好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呼吸功能,降低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癌病人开胸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肺癌手术病人190例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统计不同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术后排痰效果、痰培养、抗生素预防使用、术后一般情况、病例类型因素分层病人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5.8%,其中年龄≥65岁组高于65岁组(20.8%与10.1%),吸烟组高于非吸烟组(20.3%与8.3%),术后排痰效果良好组低于排痰效果较差组(9.4%与29.0%),预防使用抗生素组低于未预防使用抗生素组(12.0%与24.6%),痰培养阳性组高于阴性组(29.3%与12.1%),术后病人一般情况较差组高于一般情况较好组(38.5%与9.9%)。而男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与14.1%),腺癌组与鳞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与18.2%)。[结论]年龄65岁以上、吸烟、术后排痰效果差、痰细菌培养阳性、未预防使用抗生素、术后一般情况差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