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长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02-570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总结防治该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6.34%),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好转,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一例肺栓塞或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力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97例患者根据脑出血和脑梗死不同瘫痪肢体肌力水平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共有34例发生DVT的早期症状,其余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瘫痪肢体的肌力水平是影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系统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对于早期发生的血栓能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3.
范萍  苗军  张蕾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426-142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脊髓损伤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Waring报道,脊髓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25%。Myllynen胡采用汜125I纤维蛋白原标记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筛查后发现,患者中存在深静脉血栓者几近100%,但其中大部分是小腿静脉丛血栓,无明显临床症状。研究表明,DVT是引发死亡率极高的肺栓塞的高危因素,DVT继发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5%~30%。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率很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介入进行预防或治疗,对降低DVT发生率、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集束化干预策略,包括早期功能锻炼、饮食饮水指导、梯度压力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药物预防四项,分别在术前及术后7d内观察记录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症状,检测术前及术后第5~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仅1例患者股静脉血流滞缓,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力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97例患者根据脑出血和脑梗死不同瘫痪肢体肌力水平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共有34例发生DVT的早期症状,其余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瘫痪肢体的肌力水平是影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系统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对于早期发生的血栓能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原发或者术后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给予患肢护理、疼痛护理、以及药物治疗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DVT患者病程进展及预防血栓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其中有1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由于发现及时,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余无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发生病例。结论:除外科手段干预外,综合的护理措施干预能有效的预防DVT病情进展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型颅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常规护理外,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生活饮食和体位干预、保护下肢静脉、穿弹力长袜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未发生1例LDVT。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能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LDVT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在骨盆骨折预防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方法自2010~2012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通过成立DVT护理管理小组,对34例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来预防DVT并发症发生。结果经过DVT管理小组围术期有效下肢DVT 的预防和精心护理,无1例下肢DV T形成,出院后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下肢DV T症状及临床诊断。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的围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组建DV T管理小组可以起到预防下肢DV T发生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后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针对DVT形成的相关因素,对21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早期预防宣教,术后正确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全髋置换术后DVT发生率明显比文献报道的低.结论 早期预防宣教及早期实施系统功能锻炼,准确应用抗凝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90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DVT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改善下肢血流状况,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预防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267例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级评估,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汶川地震脊柱骨折伤员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后,尚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预防地震脊柱骨折伤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治愈 3例 ,好转 1例 ,死亡 4例 ,自动出院 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DVT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颅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17例颅脑肿瘤术后并发DVT的病人资料。[结果]发生DVT的时间为术后5 d~16 d。发现症状后即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浆D 二聚体检测而早期确诊,予早期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成功治愈16例,好转1例,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DVT是颅脑肿瘤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系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DVT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措施对预防地震髋部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195例地震髋部骨折伤员进行分级评估,并针对性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和体征,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地震髋部骨折伤员应用综合康复措施后,尚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结论:综合康复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地震髋部骨折伤员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我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使用气泵治疗对DVT的预防效果,以及一些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在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预防下,我科脑卒中患者60例中有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 在综合的护理基础上采取气泵预防,可有效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李艳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69-4470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骨科收治的1810例骨科手术患者资料,对发生(DVT)的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DVT)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预见性护理后,发生(DVT)共13例。结论患者行骨科手术后通过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9.
聂微  哈颖 《华西医学》2014,(3):539-54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151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积极的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并与2010年1月-12月同样行宫颈癌手术且实施常规护理的1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观察验证血栓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法对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5例,发生率3.3%;对照组出现下肢血栓样症状者31例,发生率21.0%,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犬咬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下肢犬咬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例患者进行护理,早期预防和发现DVT及肺栓塞症状,同时加强药物治疗监护。结果:3例患者中,1例并发肺栓塞,经抢救及有效监护,3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