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丙酮酸脱羧酶催化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酵母的丙酮酸脱羧酶粗提物催化苯甲醛合成L-苯基乙酰基甲醇(L-PAC),后者为合成L-麻黄素的前体。酶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0℃,pH6.8,时间为5~6h,酶用量7u/ml,乙醇2.0mol/L,苯甲醛150~180mmol/L,丙酮酸150~200mmol/L,转化液中L-PAC浓度可达140mmol/L。  相似文献   

2.
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离6种蛋白质。方法:以线必发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2000)作为筛分介质,150mmol/L Tris-100mmo/L CHES(pH8.7)作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电压20KV。结果:磷酯化酶B、牛血清白蛋白、肌动蛋白、碳酸酐酶、烟草共现毒外壳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达到基线分离。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生物大分子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pH值对川芎嗪在豚鼠心肌电生理-机械特性的影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琴  孔旭黎 《河南医学研究》2000,9(4):298-299,303
目的:观察调节pH至7.4的川芎嗪与不调节pH的川芎嗪对豚鼠心室乳头状肌电生理-机械特性的影响。方法:常规电生理方法,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结果:①调节 pH至 7.4与不调节 pH的低浓度川芎嗪(3.0~ 30μmol)均使豚鼠乳头状肌慢反应电位(SAP)的动作电位幅值(APA),动作电位时程(APD),最大除极速度Vmax及收缩力(F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②调节pH至7.4的高浓度川芎嗪(0.1~3.0 mmol/L)使豚鼠乳头状肌 SAP的 APA、APD、Vmax及FC呈剂量依赖性增强;而不调节pH的高浓度川芎嗪(0.1~3.0 mmol/L)使豚鼠乳头状肌SAP的APA、APD、Vmax及FC呈抑制效应。结论:①川芎嗪对豚鼠心肌电生理-机械特性有双重影响作用,即低浓度抑制,高浓度增强。②川芎嗪本身的酸性影响川芎嗪对豚鼠心肌电生理-机械特性的正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及K细胞ADC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PSP100mg·kg(-1),连续12d,可明显促进小鼠K细胞ADCC活性,PSP组K细胞毒指数(CI)比对照组升高54.7%。在5mg/L~320mg/L浓度范围内,PSP可促进体外培养的C(57)BL/6J小鼠腹腔巨噬细胞ADCC活性,最适浓度为80mg/L其CI值为对照孔的5.14倍。  相似文献   

5.
烧伤早期及丹参对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雄翔  汤朝武  陈璧 《医学争鸣》1999,20(10):S060-S062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患者血清(EBPS)调理的中性普细胞(PM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及丹能的保护作用,并对EBPS和丹参注射液(SM)调理PMN的氧化活性及吞噬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以100mL/LEBPS,100mL|LEBPS加10mLSM及100mL/L正常血清(NHS)分别丐健康人全血PMN孵育不同时间,检测PMN生物化学发光(PMN-CL)。结果:100mLEBPS调理PMN0 ̄15  相似文献   

6.
深红酵母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诱导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L-苯丙氨酸诱导在深红酵母产生高于非诱导培养时6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并加以分离纯化,纯化92.9倍,产率8.98%。纯化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亲和洗脱方式,结果表明:在L-苯丙氨酸-Sepharose4B进行PAL的亲和层析时,用50mmol/L、pH8.8Tris-HCl缓冲液平衡上柱后以D-苯丙氨酸洗脱为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红细胞膜钠-锂逆转换活性(SLCA)与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采用Fujita等的方法,测定了8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人的SLCA,并对其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进行检测,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SLCA(0.361±0.139mmol/L RBC/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0.191±0.083mmol/L·RBC/h)(P<0.01);分别以SLCA和ISI为应变量作逐步回归分析,发现SLCA与ISI、HDL2呈负相关,与TG呈正相关;ISI与HDL2正相关,与TG呈负相关。提示(1)SLCA在Ⅱ型糖尿病升高,(2)SLCA与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及其脂代谢异常有关,并可能作为反映Ⅱ型糖尿病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MRSA PBP2a表达的影响因素及MecA基因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温度,pH,盐浓度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萄(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PBP)表达的影响,以及PBP2a编码基因MecA的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RSA特异性MecA基因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0推荐的琼脂板稀释法(32℃,pH7.2,40g/L,NaCl苯唑西林MIC≥mg/L)筛选MRS  相似文献   

9.
为达到α-淀粉酶(α-AMS)测定的最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最大线性范围及与酶法的可比性,进行了碘-淀粉吸光系数标准化法测定淀粉酶的实验研究。底物浓度改为0.79g/L,底物缓冲液以Tris-HCl(pH7.0,37℃,50mmol/L)为缓冲剂,并加入2.5mmol/L CaCl2和100mmol/L NaCl以保证对α-AMS的激活作用,酶促反应时间选为5min,测定波长选定为700(或800/  相似文献   

10.
将响应曲面方法(RSM)用于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时对pH、乳酸锂、NAD+3因素3水平最佳条件的确定。用自行编制的BASIC程序将实验数据与RSM的数学模型拟合,并制作围线图。结果提示,LDH测定的底物乳酸锂与NAD+最适浓度分别为450mmol/L和2.35mmol/L,pH为9.6~9.8。实验数据与数学模型有较好的拟合,相关系数R2为0.9673,P<0.01。RSM具有实验量小,并可同时测定不同因素间的交互影响与曲面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冠心宝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制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采用C18柱,以甲醇—1%冰醋酸(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原儿茶醛的线性范围在0.05μg~0.87μg间,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4%,RSD=2.23%。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本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祛风止痛片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条件为Luna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16:84),流速: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nm。结果: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分别在0.62~12.40μg·mL^-1(r=0.9997)和0.14~2.80μg·mL^-1(r=0.9997)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9%、97.9%;RSD均小于2.0%。结论:本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冻干粉中原儿茶醛在孕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在清醒无应激条件下,母羊静脉给予不同剂量(5、10、20 mg/kg)丹参冻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母羊静脉给予丹参冻干粉后不同时间(5、30、60、90、120、240 min)血浆中原儿茶醛的浓度,用Bapp6.0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母羊静脉给予不同剂量丹参冻干粉后5、30、60、90 min均可测得母羊血浆中原儿茶醛浓度,且与丹参给药剂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原儿茶醛的血浆半衰期为60 min左右,它在母羊体内吸收很快,达峰时间为5 min,而后以较快速度消除。结论研究丹参在母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可为临床应用丹参防治妊娠期疾患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PCA)对百草枯(PQ)所致胎鼠中脑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胚胎大鼠进行中脑神经细胞分离培养,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Q组及PCA高、低浓度组(100μmol/L和50μmol/L),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PQ和PCA进行配组干预,接种第6天除空白对照组,另四组均加入PQ终浓度为800μmol/L。接种第7天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神经细胞活性,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TH免疫荧光染色比较各组阳性神经元数目及细胞核、轴突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CA组比较,PQ组细胞核固缩、破裂,细胞凋亡率升高;PCA高、低浓度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增加(P〈0.05),细胞轴突损伤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 PCA对PQ诱导的中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有浓度依赖性,提示PCA对胎鼠中脑神经细胞及DA能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BEH ShieLd PR18色谱柱(2.1 mm ×100.0 mm,1.7μm),以甲醇-(体积分数)0.5%冰醋酸水溶液(11:89)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1,检测波长279 nm,柱温30℃。结果: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峰面积与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两种成分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3%和99.22%,RSD值分别为0.08%和0.59%,三批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的含量为1.4599~1.4759 g·L-1,原儿茶醛的含量为0.2290~0.2360 g·L-1。结论:所建立的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快速,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并比较南、北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DiamonsilTMC18(250×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10:90:1);流速:1.0mL.min-1;波长:260 nm。[结果]原儿茶酸在0.11~0.97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三批南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分别为0.10%、0.14%、0.08%,相应炮制品中的含量为0.072%、0.080%、0.054%;北五味子中的含量分别为0.112%、0.051%、0.059%,相应炮制品中的含量0.066%、0.037%、0.026%。[结论]南、北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存在差异,南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高于北五味子。炮制对五味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CA)在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β淀粉样蛋白(Aβ_(1-42))纤维聚体,将Aβ_(1-42)作用于PC12细胞,并于不同时间点(0、3、6、9、12、24 h)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造模条件,并用MTT法检测原儿茶酸对PC12细胞的毒性条件。采用预保护的给药方式,检测不同浓度的原儿茶酸对PC12细胞的干预作用。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以探究原儿茶酸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12、24 h时,Aβ_(1-42)白色团块聚集基本稳定,无明显差异,MTT检测细胞损伤率均达40%,由此确定12 h和24 h均可做为AD的造模条件。原儿茶酸在200~800μmol/L浓度作用24 h的条件下,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原儿茶酸可显著增加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论】原儿茶酸有助于改善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健肾解毒腹膜透析液(Ⅱ)冻干粉末中原儿茶醛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原儿茶醛的含量.以甲醇-水-冰乙酸(体积比10∶9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原儿茶醛在12.64~50.56 μg·m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2.3% (n=6),RSD为1.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健肾解毒腹膜透析液(Ⅱ)冻干粉末有效部位中原儿茶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目前已阐明结构的成分近50种。其有效成分由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性酸类组成。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都证明丹参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药理活性。脂溶性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外,还有类雌激素样、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水溶性部位则具有较强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治带颗粒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19∶80∶1)为流动相,260 nm为波长检测,流速为1.0 mL·min-1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 原儿茶酸在0.0512~0.768 0μg范围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