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临床观察国产长春地辛联合化疗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国产长春地辛联合化疗治疗血液系统疾患52例。结果:47例血液系恶性疾患CR率46.8%,PR率29.8%,有效率76.6%,其中恶性淋巴瘤的有效率85.7%(24/28例),急性白血病50%(6/12例),恶性组织细胞病75%(3/4例)及多发性骨髓瘤100%(3/3例);5例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80%(4/5例)。除注射部位静脉炎之外未见明显其他毒副反应。结论:长春地辛对血液系统疾患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二线药物。  相似文献   

2.
静脉炎在临床中时有发生,以往常以热敷护理,笔者用仙人掌捣烂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0~76岁,输注β-七叶皂甙钠药物引起静脉炎10例,其它药物引起18例,化疗药物引起1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12例。1.2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除外,均以局部静脉发生红、肿疼痛症状时,立即用鲜仙人掌适量去刺洗净加微量食盐捣烂敷于患处外用保鲜膜敷盖,胶布固定.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禁用热敷.可以冰敷后.方…  相似文献   

3.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化学疗法的应用日益广泛,部分化疗患者由于药物强烈刺激和药物外渗可使局部疼痛、红肿、血管变硬,甚至皮肤坏死,发生静脉炎。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添了困难。笔者自2000年2月~2003年2月采用本院花室人工栽培的仙人掌作为原料,外敷治疗化疗药物输注导致静脉炎的肿瘤患者6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部分刺激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和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30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218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212例次。C组: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00例次。结果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29.36%(64/218),B组16,51%(35/212),C组5.50%(11/200),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8.72%(19/218),B组2.36%(5/212),C组1%(2/200),P〈0.01。结论PICC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炎和外渗,应作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穿刺方法。不宜使用PICC的患者,可以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5.
解毒Ⅱ号防治化疗药物血管外渗漏,静脉炎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毒Ⅱ号防治化疗药物血管外渗漏、静脉炎100例疗效观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血液科(410008)皮海珍,周明玉,李红梅,张玉杏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药剂科(410008)曹红斌化疗药物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有效的方法之一,反复多次使用化疗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临床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引起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皮肤损害和化学性静脉炎并不少见,而许多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治疗中多次穿刺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高药物浓度对局部的较强刺激作用,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充血、肿胀、疼痛、血管硬化、机化、阻塞,甚至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从而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我们医院试用湿润烧伤膏(MEBO)配合红外线理疗治疗化疗药物外渗所致皮损及静脉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需要多疗程反复进行,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渗透压高的特性,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栓性静脉炎,溢出血管外可导致组织坏死。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成为减少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的较好方法。但临床上仍然有部分患者选择浅静脉及钢针穿刺,我科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化疗拒绝PICC置管的58名患者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102-1103
<正>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60%~78%的患者会发生化疗性静脉炎,有的甚至高达90%[1]。化疗药所致非外渗性静脉炎会造成局部红肿、疼痛、烧灼感,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护士在静脉治疗操作中带来困难。现将我院采用新型敷料治疗化疗药所致非外渗性静脉炎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林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575-576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能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由于化疗药物有不同的浓度、酸碱度、毒副作用,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及临近组织的损伤。为了使患者能按计划完成化疗,预防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在近5a的临床实践中,对306例次化疗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注重保护血管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未出现药物外渗情况。  相似文献   

10.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采用静脉细胞毒药物者发生渗漏性损伤的可能性为4.65%。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直接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12~2015-12中山市人民医院经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10例,以双盲法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平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 研究组的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发生概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化疗静脉给药途径的常见并发症,是肿瘤化疗科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据报道,化疗药物外渗损伤发生率0.1%~6%[1]。化疗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轻者局部组织红肿、痛疼、静脉炎、重者皮肤坏死、神经损伤及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有效治疗药物外渗是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我科2007年4月~2013年5月对60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封闭后新鲜马铃薯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丽敏  王淑清  吴娜 《吉林医学》2011,(31):6665-6666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实体肿瘤患儿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血液系统实体肿瘤患儿在化疗期间防止药液外渗的护理经验。结果:99例预后好,未出现静脉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例出现静脉炎(为阿霉素外渗后造成),但经过治疗护理1周内缓解,局部留下黑色条索状花纹。结论:化疗期间护理人员正确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药物外渗所致的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继发性血栓性静脉炎疗效观察何淑珍(丹东市职工疗养院)我院3年来收治48例继发性血栓性静脉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8例中男20例,女28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38岁;住院最长1...  相似文献   

15.
防止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诺维本(NVB)又名异长春化碱。目前临床上常用诺维本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及难治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但应用过程中发现静脉炎发生率高,程度严重。作者通过摸索发现,在使用诺维本前后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可以有效地防止诺维本导致的静脉炎,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用诺维本化疗的患者9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6例,难治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3例;男3例,女6例;年龄30~70岁,平均41岁。共静脉滴注诺维本18例次。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化疗的…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②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37例PICC导管为观察组,39例静脉留置针为对照组。记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化疗所致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对照组为97.4%(38/39)(P〉0.05)。观察组中位留置时间为96天,对照组为5天(P〈0.05)。观察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对照组则共有13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④结论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  相似文献   

17.
化疗患者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为使化疗药物外渗得到有效控制,我们要掌握化疗药物的基本知识、穿刺技能以及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64例化疗后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性局部炎症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金黄膏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金黄膏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用PEM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35例中肺鳞癌30例,肺腺癌5例;中央型23例,周围型12例;Ⅲ期10例,Ⅳ期25例;60岁以上18例(5l.4%)。结果:CR2例(5.7%),PR12例(34.3%),总缓解率40%(14/35),缓解期2~8个月。消化道反应与血液毒性绝大多数在Ⅰ~Ⅱ度,仅5.7%为Ⅲ度反应,无肝肾功能受损,全部病例均能完成全疗程化疗。结果提示:PEM方案是一种疗效颇高,毒副反应较小,经费低廉的较理想化疗方案,较为适合老年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刘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180-4182
目的:探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2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75例,采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对照组患者167例,采用传统头皮针行静脉输液。结果①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炎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既可以降低静脉炎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静脉炎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