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先吸入对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预先吸入组(SP组)、丙泊酚静脉组(P组)及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组)。3组患者全麻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3~4μg/kg,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0.8mg/kg,插入双腔管后SP组以七氟烷预先吸入维持麻醉至OLV前,OLV后与P组相同,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烷全程吸入组全程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T1)、OLV开始前(T2)、OLV 30 min(T3)、OLV 60 min(T4)、OLV结束前(T5)及术毕(T6)共6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值,于T1、T3~T6时取右心房血样,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浓度,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与T1时比较,T3~T5(OLV期间),3组Qs/Qt有明显增高(P<0.01),PaO2明显降低(P<0.01),T3~T6时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MDA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与P组、S组相比,SP组在T4时Qs/Qt降低(P<0.05),T5时血清SOD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P<0.05);S组与P组相比,S组在T3时Qs/Qt降低(P<0.05),T5时Qs/Qt增加(P<0.05),T3~T6时血清SOD活性稍降低,MDA浓度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aO2在3组各对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V前用七氟烷预先吸入可降低食管癌患者OLV的肺内分流率,减轻OLV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氧分压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七氟烷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即全凭静脉组(P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吸入30 min后行OLV)、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OLV后吸入七氟烷)、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3组,全程吸入七氟烷)。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OLV前(七氟烷预处理30 min后)(T1)、OLV结束后30 min(七氟烷后处理30 min)(T2)和24 h(T3)采集桡动脉血。在T1和T2时间点同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及活性。结果:在OLV结束后30 min(T2)和24 h(T3),4组患者血清MDA、SOD、LDH、NO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前(T0)和OLV前(T1)高(P<0.05),而七氟烷各组(S1、S2、S3组)的MDA、LDH、NO水平较全凭静脉组(P组)明显降低,SOD水平则明显增高(P<0.05),S1、S2、S3组间无差异(P>0.05)。在OLV结束后30 min(T2),4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DA、SOD、LDH、NO水平均较OLV前(T1)高(P<0.05),但七氟烷各组(S1、S2、S3组)的MDA、LDH、NO水平较全凭静脉组(P组)明显降低,SOD水平则明显增强(P<0.05),S1、S2、S3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间七氟烷处理均能降低单肺通气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DA、LDH和NO含量,增强SOD活性,提示七氟烷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烷或异丙酚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开胸行肺叶切除患者60例,年龄40~65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n=30)和异丙酚组(P组,n=30)。S组采用吸入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七氟烷;P组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异丙酚麻醉维持。下列时间点麻醉诱导后(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和术后12h(T4)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P物质和单肺通气时、肺复张通气时非通气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NCF)。结果两组TNF-α、IL-6、P物质在T2、T3、T4均较T1明显增加,S组T2、T3、T4时间点IL-6、P物质较P组低(P<0.05),而TNF-α在T2、T4较P组低(P<0.01)。S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和NCF水平比P组低(P<0.01)。结论七氟烷胸科手术可降低全身炎性反应,并对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全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LV)中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全麻OLV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OLV开始后,静脉泵注乌司他丁10 000 IU/kg,1 h内注完;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OLV 后1 h(T1)、OLV 后2 h(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5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T0时点的HMGB1、TNF-α、IL-6 、IL-8、IL-10的血清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T1、T2、T3、T4时点与T0比较HMGB1、TNF-α、IL-6 、IL-8、IL-10血清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T1、T2、T3、T4时点HMGB1、TNF-α、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显著增加食管癌根治术OLV患者血清IL-10的浓度,抑制HMGB1、TNF-α、IL-6 、IL-8浓度的升高,在食管癌根治术OLV过程中起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进行麻醉诱导插管,气管插管完成后行机械控制通气。丙泊酚组患者术中采用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3μg/mL;七氟烷组患者术中持续吸入2%~3%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氧流量2 L/min,保持七氟烷浓度≥1.0 MAC。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1),切开皮肤后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及皮质醇的浓度,并于术前1 d及术后24 h、48 h用QoR-40量表进行术后恢复质量评估。结果:与t_1相比,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及皮质醇水平在t_2~t_4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七氟烷组患者相比,丙泊酚麻醉组患者IL-10水平在t_2~t_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患者相比,七氟烷麻醉组患者IL-6、IL-8、TNF-α及皮质醇水平在t_2~t_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丙泊酚组患者QoR-40总评分、身体舒适度评分、情感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丙泊酚组患者QoR-40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评分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更好的减轻应激所致的炎症反应,更有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先吸入对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预先吸入组(SP组)、丙泊酚静脉组(P组)及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组)。3组患者全麻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3~4 μg/kg,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0.8 mg/kg,插入双腔管后SP组以七氟烷预先吸入维持麻醉至OLV前,OLV后与P组相同,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七氟烷全程吸入组全程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T1)、OLV开始前(T2)、OLV 30 min(T3)、OLV 60 min(T4)、OLV结束前(T5)及术毕(T6) 共6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值,于T1、T3~T6时取右心房血样,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浓度,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与T1时比较,T3~T5(OLV期间),3组Qs/Qt有明显增高(P<0.01),PaO2明显降低(P<0.01),T3~T6时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MDA浓度升高(P<0.05);组间比较:与P组、S组相比,SP组在T4时Qs/Qt降低(P<0.05),T5时血清SOD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P<0.05);S组与P组相比,S组在T3时Qs/Qt降低(P<0.05),T5时Qs /Qt增加(P<0.05),T3~T6时血清SOD活性稍降低,MDA浓度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PaO2在3组各对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LV前用七氟烷预先吸入可降低食管癌患者OLV的肺内分流率,减轻OLV的氧化应激反应,对氧分压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程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和全凭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全凭丙泊酚组(P组),每组15例.S组患者从手术切皮开始至手术结束(包括体外循环),全程吸入1%~2%七氟烷复合丙泊酚1.0μg/ml静脉泵入;P组则全程TCI泵入丙泊酚2.0~ 4.0μg/ml.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0)和体外循环停机后20min(T1)、1h(T2)、2h(T3)、6h(T4)和24h(T5)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02)]、呼吸指数(RI),测定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TNF-α水平.结果 与体外循环前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P(A-aD02)和RI、SP-A、TNF-α及PMN水平均有所升高,T3达高峰(P<0.01);与P组比较,S组T2~T5时点P(A-aD02)和RI、SP-A、TNF-α及PMN水平较低(P<0.05或0.01).结论 与单纯丙泊酚比较,全程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能改善体外循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丙泊酚及七氟烷对单肺通气老年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及七氟烷对行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吸入麻醉组(S组),每组各30例.均以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为目标,应用丙泊酚或七氟烷完成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双肺通气(TLV)15 min(T2)、OLV 3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rTLV)15 min(T4)时采集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并按公式计算肺内分流(Qs/Qt)及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CBF/CMRO2),CBF/CMRO2>20或<15宝义为脑氧失衡.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在T2时间点的血氧饱合度(SjvO2)均较同组T.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S组T2、T3、T4时间点的SjvO2均显著高于P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均有患者发生脑氧失衡,S组在T3时间点脑氧失衡的发生率为60%,显著高于P组的30%(P<0.05).两组在T3时间点的Qs/Qt均较同组Tz时间点显著增加(P值均<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同组T2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OLV期间,BIS为40~60,七氟烷并未显著抑制肺血管收缩反应,与丙泊酚相比对机体氧合无显著影响;丙泊酚对脑氧供需匹配良好,优于七氟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烷对单肺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61例,ASA 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n=29),七氟烷组(Ⅱ组,n=32);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气管插管后,I组用全凭静脉维持麻醉,Ⅱ组用七氟烷全程吸入维持麻醉.所有患者分别于插管即刻(T1)、单肺通气90 min(T2)、术毕双肺通气30 min(T3),3个时间点分别测定血浆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动脉血气及测定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T1时比较,T2、T3时各组血浆中IL-8、TNF-α均明显增高(P<0.01),两组在T3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1比较,T2氧合指数明显下降(P<0.05),两组在T3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T1时肺组织AQP1和AQP4表达均差异无显著性;与T1时比较,T2时Ⅰ组AQP1和AQP4表达显著降低(P<0.05),Ⅱ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七氟烷对单肺通气所致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中IL-8和TNF-α水平及上调肺组织中AQP1和AQP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吴言悟  蔡畅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7):1100-1103
目的 探讨不同时程七氟烷吸入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90例按不同时程七氟烷处理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全程吸入组,每组30例。在术前(T0)、结束时(T1)、术后24 h(T2),术后3 d(T3)、术后5 d(T4)、术后8 d(T5)采取患者心静脉血,对其ALT、AST、SOD、MDA、IL-6、IL-10、TNF-α进行检测,并记录阻断次数、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七氟烷预处理组T2、T3、T4、T5各个时间点ALT、AST、IL-6、TNF-α、IL-10及SOD水平较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全程吸入组升高(均P<0.05);七氟烷全程吸入组T2、T3、T4、T5各个时间点ALT、AST、IL-6、TNF-α水平较七氟烷后处理组降低(均P<0.05);七氟烷后处理组T2、T3、T4、T5各个时间点IL-10、SOD水平较七氟烷全程吸入组降低(均P<0.05);七氟烷预处理组T2、T3、T4、T5各个时间点MDA水平较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全程吸入组降低(均P<0.05);七氟烷全程吸入组T2、T3、T4、T5各个时间点MDA水平较七氟烷后处理组降低(均P<0.05)。 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可显著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对IL-6、TNF-α的激活和释放进行抑制,从而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激活和释放IL-10,减少肝脏器官与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徐颖怡  佘守章  张国强  宋兴荣 《广东医学》2012,33(14):2143-214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对电视胸腔镜下钢板植入胸骨抬举术(Nuss手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采用支气管封堵技术单肺通气下行Nuss手术的漏斗胸患儿24例,根据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S组),每组12例。在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单肺通气结束前(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及血气分析,术中监测两组患儿麻醉期间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Narcotrend值、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中心静脉压、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值、P-V环,并根据Narcotrend值的变化调整丙泊酚剂量或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两组患儿Narcotrend值为45±5,观察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及躁动情况,记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P组TNF-α在T3时升高,IL-6在T2时升高、T4时降至基础水平,MMP-9在T3及T4时升高(P<0.05),而IL-10在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NF-α及MMP-9均在T3时升高(P<0.05),IL-10在T4时升高,而IL-6在T0~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S组比较,各炎性因子浓度在T0~T4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的苏醒时间[(54.0±5.1)min]长于S组[(48.2±4.6)min],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于S组[8.3%vs 33.3%,P<0.05]。结论丙泊酚或七氟醚-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麻醉Nuss手术单肺通气患儿炎性因子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丙泊酚麻醉下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低,而七氟醚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七氟烷对大鼠高氧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2)、七氟烷吸入组S组,S组包含5个亚组(n=12)S_0、S_(1.0)、S_(1.5)、S_(2.0)、S_(2.5)。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大鼠采用95%浓度氧气吸入48 h法制作高氧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各亚组大鼠分别吸入浓度为0%、1.0%、1.5%、2.0%、2.5%的七氟烷1 h;C组自由呼吸空气1 h。在完成高氧处理48 h时(T_1)、七氟烷吸入1 h时(T_2)两个时间点,每组各取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6浓度;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取左肺组织测定湿/干比值(W/D)。结果在高氧处理48 h后(T_1):与C组比较,S组PaO_2降低,PaCO_2、TNF-α、IL-8和IL-6浓度、W/D比值升高,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S_0至S_(2.5)组组间两两比较,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经七氟烷处理1 h后(T_2):与C组比较,S组PaO_2降低,PaCO_2、TNF-α、IL-8和IL-6浓度、W/D比值、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七氟烷处理前比较,S_(1.0)至S_(2.5)组PaO_2升高,PaCO_2、TNF-α、IL-8和IL-6浓度、W/D比值、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S_0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经七氟烷处理后,与S_(2.0)组比较,S_(1.0)和S_(1.5)组的PaO_2降低,PaCO_2、TNF-α、IL-8和IL-6浓度、W/D比值、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S_(2.5)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七氟烷可以有效降低大鼠高氧导致的肺损伤程度,以2%浓度七氟烷肺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组静脉泵注丙泊酚,七氟烷组吸入七氟烷,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指标、核转录因子NF-κB DNA活性及白介素-1(IL-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在通气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时间点的P(A-a)O_2水平较气管插管后5 min(T0)时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在T2至恢复至双肺通气时(T5)的氧合指数(OI)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3~T5的呼吸指数(RI)水平较T0时显明显增加(P0.05),丙泊酚组T5、恢复至双肺通气后10 min(T6)、手术结束时(T7)的RI水平明显降低(P0.05),七氟烷组T3、T6、T7时的血浆IL-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丙泊酚组T3、T6、T7的IL-1水平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的T3、T6、T7时NF-κB DNA活性均升高(P0.05),丙泊酚组T1~T7的NF-κB DNA活性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及肺损伤程度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肺叶切除术患者七氟醚预处理对术侧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 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拟行单纯肺叶切除术患者30名,ASA分级Ⅰ~Ⅱ级 ,年龄40~60岁,体质量50~75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S组单肺通气前吸入1%~2%七氟醚30min,模拟七氟醚预处理,P组在此阶段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作为对照。分别于诱导开始前即刻(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2),双肺通气30min(T3)抽取肘静脉血4mL,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浓度。从切除肺叶取小块正常肺组织,测定肺组织HO 1的含量。术后2h抽取桡动脉血1mL,测定肺氧合指数。结果 术侧肺叶组织HO 1浓度S组高于P组(P<0.05),T3时刻血清MDA浓度S组低于P组(P<0.05)。术后2h时肺氧合指数S组高于P组(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通过上调肺组织HO 1的表达水平,减轻单肺通气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产生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丙泊酚与七氟烷对于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影响,为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金华市中医医院普胸外科收治的264例胸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在麻醉中使用丙泊酚(130例),B组使用七氟烷(134例)。实施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检测麻醉诱导前5 min(T0)、OLV后即刻(T1)、OLV后45 min(T2)、OLV后90 min(T3)、手术结束后(T4)的血浆IL-1浓度、NF-κB DNA结合活性、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RI和OI。 结果 在T2、T3、T4时刻,A、B 2组IL-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均较T0、T1时刻升高(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IL-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均分别低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检测值(均P<0.05);在T2、T3、T4时刻,A、B两组PA-aO2和RI均较T0、T1时刻升高(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PA-aO2和RI均分别高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PA-aO2和RI(均P<0.05);在T2、T3、T4时刻,A、B两组OI均较T0、T1时刻下降(均P<0.05),且A组T2、T3、T4时刻的OI均分别高于B组相对应时刻的OI(均P<0.05)。 结论 对于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全醉中使用丙泊酚较七氟烷引发的肺损伤炎症反应更轻,对肺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6.
王明明  胡礼宏  何莲莲 《重庆医学》2023,(10):1525-152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5月在该院行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丙泊酚组(P组),1%七氟烷组(S1),2%七氟烷组(S2),3%七氟烷组(S3),每组15例。P组持续输注丙泊酚6 mg·kg-1·h-1,各七氟烷组在P组基础上于肝门阻断前吸入相应浓度七氟烷30 min(S1组:1%七氟烷,S2组:2%七氟烷,S3组:3%七氟烷),之后纯氧洗脱15 min。于诱导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5 d(T3)、术后7 d(T4)5个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10水平,记录患者年龄、体重、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结果 4组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或后处理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OLV的患者分为4组:全凭静脉组(P组),七氟烷预处理组(S1组),七氟烷后处理组(S2组),七氟烷全程吸入组(S3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T0)、OLV前(T1)即七氟烷预处理30 min后、OLV 30 min(T2)、OLV 60 min(T3)、OLV结束前(T4)、OLV结束后30 min(T5)采集桡动脉及右心房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 OLV期间,4组患者氧分压较双肺通气时明显降低(P<0.05),但4组间的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肺内分流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增加( P<0.05),但S1、S2、S3组的肺内分流较P组低( P<0.05),S1、S2、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后处理全程处理能降低OLV患者肺内分流,但3种处理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也不能明显提高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肺癌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至8月我院胸外科30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S组,n=15,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40~68岁,平均55岁,体质量50~71 kg)和对照组(P组,n=15,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38~69岁,平均52岁,体质量48~73 kg)。2组全麻诱导方法相同,插入双腔管后S组以七氟烷预处理维持麻醉至OLV前,单肺通气时2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wo lung ventilation,TLV)平卧位(T1)、侧卧位(T2)、OLV 30 min(T3)、60 min(T4)、90 min(T5)及术毕(T6)共6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y shunt,Qs/Qt),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 TLV时(T1~T2)2组Qs/Qt与P(O2)差异不显著(P>0.05)。OLV期间(T3~T5)2组Qs/Qt较TLV时明显增高(P<0.05);P(O2)明显降低,(P<0.05)。T3~T5时S组Qs/Qt较P组降低(P<0.05)。结论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相比,七氟烷预处理能降低肺癌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对动脉氧分压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IL-6、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限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或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组)和全肺萎陷单肺通气组(T组)各16例.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及维持麻醉,插入ID 8.0 mm单腔气管导管后,将9Fr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放置,S组将套囊置入目标肺叶支气管入口下方1 cm,T组将套囊置入主支气管入口下方1.5~2 cm.于侧卧位双肺通气15 min(T1)和单肺通气结束15 min(T2)收集动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LISA法测定IL-6、TNF-α的浓度,观察纪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T2 与T1比较,两组患者IL-6、TNF-α的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S组T2时IL-6、TNF-α的浓度均低于T组(P<0.01).结论 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可以减少体内促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在胸科手术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Ⅰ~Ⅱ期肺癌择期行左侧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芬太尼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min(T1),单肺通气40min(T2)、90min(T3)和120min(T4)时取外周静脉血样测TNF-α浓度。结果:单肺通气后两组TNF-α水平均较单肺通气前显著升高(P〈0.05)。单肺通气(OLV)后T3、T4时刻TNF-α水平C组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七氟醚可降低肺癌患者血清TNF-α的浓度,减轻围术期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