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5所高校的613名大学生进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的测评并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得分与健康生活方式的6个因子得分(生活规律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关系行为、压力管理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运动方式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的因子得分相关不显著;高网络游戏成瘾组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显著低于低网络游戏成瘾组。结论: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影响,学校和社会应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这将有效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深圳市初中,高中,中等技校及大学生共4000人进行调查,运用生态学模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伤害行为的发生率大多与性别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害认知得分,利用T检验比较曾发生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的认知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家庭结构与伤害相关行为间关系显著(X2=144.181,p<0.01);亲子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867.890,p<0.01);家庭内聚力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842.637,p<0.01);不同类型的学校伤害相关的发生率不同,各因素行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伤害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X2=24.40,p<0.01);师生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显著相关(X2=487.817,p<0.01);同伴关系与伤害相关行为间关系显著(X2=41.948,p<0.01)。结论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生理因子中的性别因素,心理因子中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家庭内聚力,学校因子中的学校类型、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因子中的同伴认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居民生活方式疾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估。方法 在2个街道的生活社区乖社会单位及中小学随机抽取不同人群进行了行为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疾病进行监测调查,对目标人群开展了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干预后人群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知识有大幅度提高。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多数态度和行为有改善,但也有少数项目无明显变化。表明社区开展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的健康促进对慢性病预防是有效果的。在社区人群中针对生活方式疾病开展综合防治及健康促进对居民生活方式疾病知识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但态度和行为改善不如知识明显,由卫生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结论 生活方式疾病综合干预能够改变整个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生活方式疾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校在校大学生健康问题及相关行为,为对大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依据格林模式的思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生态诊断和管理与政策诊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校大学生存在抵抗力低、睡眠问题、精神状态欠佳和肠胃疾病等亚健康问题,这与其体育运动量少、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部分学生对该问题认识不足。结论应从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着手,通过恰当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等方式进行纠正,从而规范学生个人的行为养成,建立起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教职工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行为状况,为有效促进健康教育行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10名在职教职工就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行为等进行调查。结果教职工存在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膳食不合理等现象较普遍。结论教职工对健康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认识,但还存在不足,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均有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高校教职工健康教育,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保定市城乡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健康素养水平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寻求开展城乡老年人体育健康教育策略及为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对保定市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随机调查.利用SPSS 19.0进行统计描述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68.90%的老年人经常参加锻炼,20.10%的老年人偶尔参加锻炼,从不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占11.00%,且从不参加锻炼老年人中曾经职业为农民的占79.20%,主要从事农事劳动不刻意进行一定形式的体育锻炼,不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的老年人在体育锻炼频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5),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水平、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健康技能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受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影响,提高健康素养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2份,调查问卷参照《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自行设计.[结果]342名中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大学生为177名(51.8%),其中具有基本理念和知识素养的为295名(86.3%),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为320名(93.6%),具有常用养生保健素养的为183名(53.5%),具有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素养的为116名(33.9%).参加中医课程学习和做健康风险评估是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需提高,参加中医课程学习和健康风险评估与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占60%,其它因素仅占40%[1]。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引领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朝向增进安宁、幸福及实现健康潜能的行为。护理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维护及增进自身健康水平,并可承担起专业角色的模范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校护理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为开展护理大学生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按年级采取整群抽样,抽取一至四年级615名大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为1.8%,具备健康知识与观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为15.4%?0.7%?36.7%,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基本上与性别?生源地?父母受教育水平?年级?学业成绩等有关?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下,高校应对健康素养的调查和研究给予充分的重视,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标准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促进政策,有针对地开展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软科学研究方法,对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甘肃省高职院校学生对健康的涵义以及影响健康因素的认知程度较好;有近1/5的大学生经常有孤独和焦虑等心理障碍;1/3的高职大学生有吸烟与饮酒的不良习惯,不能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大学生课余锻炼的自觉性较差,在对体育的认识与行为上存在着一定偏差;自我保护意识差,保健知识缺乏。笔者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多维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企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某企业共5316名员工作为被调查对象,使用《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健康者643人,占12.86%,亚健康者3838人,占76.76%,疾病患者519人,占10.4%。HPLP-II为115.95±21.468分,其中健康人群的HPLP-II为134.23±24.72分,亚健康人群的HPLP-II为114.69±19.25分。健康与亚健康人群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等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98.593,P=0.000)。亚健康人群的HPLP-I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亚健康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相关。其中自我实现、运动锻炼、压力管理与亚健康呈负相关关系,为保护因素。结论亚健康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相关,其中自我实现、运动锻炼、压力管理是影响亚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年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在北京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分别为1 800人和3 001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 结果:与2006年相比较,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分有所下降 [(12.78±1.95) vs. (11.90±2.56), t=12.91, P<0.05],各题知晓率均有所下降。除安全套使用信念外,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自我效能得分均低于2006年。与2006年相比,2016年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金钱(物品)交易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6.53% (16/245) vs. 17.65% (33/187), χ2=13.003, P<0.001],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4.13% (10/242) vs. 15.43% (29/188), χ2=16.356, P<0.001]。与2006年相比,2016年接触色情信息的主要途径由书籍变为网络(41.15%)。2016年大学生安全套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为男性(OR=0.713)、安全套购买自我效能(OR=0.876)、大学前未接受过性教育(OR=0.752)、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OR=1.135)、安全套使用信念(OR=1.775)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OR=1.13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已发生改变,艾滋病健康教育应在当前大学生特点上深入开展,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责任,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谢亚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892+1909
目的:了解大学生高血压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层随机抽取非医学类在校大学生对高血压知识与行为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高校大学生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正确率仅为52.4%,大学生中存在明显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发生率为30.0%。结论:在高校学生中加强高血压知识教育刻不容缓,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影响大学生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为制定适合大学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调查5400名大学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影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气质、院校性质、与不同人群居住、出生地域、性别、自感健康、自感成绩、是否学过健康教育方面课程、年级、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对健康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3202,0.4173,0.2104,0.2247,0.1936,0.0922,0.2013,0.2181,0.162.结论 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激发不同学生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兴趣,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大学生群体网络相关信息获取现状,分析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完善大学生疫情信息服务工作、制定其自我教育与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网络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70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搜寻频率集中在每天1~5次,最关注内容为疫情新闻,主要渠道是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女性、月生活费较高者的搜寻频率较高,行为意图、电子健康信息素养对搜寻频率也有正向影响。结论大学生普遍对COVID-19疫情十分关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是其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微博、微信等平台的COVID-19信息质量监控。另外,COVID-19疫情背景下影响健康信息搜寻的因素相较于一般健康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其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疫情背景的特殊性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和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简式)、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素养问卷,对安徽省某市三所高校的1 783名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为61.11分;健康知识和理念得分为 62.75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为51.98分;健康技能得分为80.80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专业是作用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父母拒绝因子、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和父母过度保护因子无相关性.大学生健康素养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偏低,且其三个维度处于不均衡水平,健康技能水平偏高,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偏低.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则相反.性别、年级、专业、父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朋友支持等因素均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杭州市长江实验小学一到六年级全部在校学生103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标准化版的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检测所有调查对象的行为问题,家庭环境量表对调查对象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对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中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的各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1039名儿童,其中有193名儿童有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8.6%。经多元性回归分析,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呈正相关性,儿童品行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娱乐性、娱乐性和亲密度呈负相关性;儿童多动指数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和母亲惩罚严厉具有正相关性,儿童多动指数与家庭环境的知识性、组织性具有负相关性:儿童学习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成功性、父亲偏爱被试呈正相关性,与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和母亲偏爱被试具有负相关性;儿童身心障碍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性,与亲密度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家庭环境的多种因素会对儿童的行为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应重视这些因素,避免矛盾和争吵,为儿童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高职老年服务专业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了解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湖南省4个城市的5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体得分水平较低,影响因素有入学方式、居住地、自评健康素养,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与过度饮酒、吸烟具有相关性。高职应重视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2009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该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16.5%,其中健康素养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为理论基础,探索影响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上海市静安区189例社区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冠心病患病情况、健康信念模型维度(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性、行为益处、行为障碍和自我效能);通过Morisky量表评价服药依从性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Ⅱ,HPLP-Ⅱ)评价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采用t检验和F检验分析人口学特征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遵医服药行为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遵医服药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189例患者中,男性占38.6%,女性占61.4%,137例大于60岁。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及遵医服药行为均成显著正相关,r值为0.173~0.73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障碍(β=0.190,P=0.021)对健康责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2=0.073,P=0.016),感知易感性(β=0.134,P=0.008)对身体活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2=0.274,P<0.001),感知严重性(β=0.221,P=0.005)和感知益处(β=0.100,P=0.008)对精神成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2=0.423,P<0.001),感知益处(β=0.181,P=0.026)对压力管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2=0.302,P<0.001);感知易感性(β=0.689,P=0.027)、感知严重性(β=0.580,P=0.003)、感知障碍(β=0.689,P=0.002)和自我效能(β=0.417,P=0.023)对遵医服药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2=0.645,P<0.001)。结论 健康信念模型中各维度对冠心病患者的遵医服药行为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影响,可以通过提升患者的健康信念,增强冠心病患者遵医服药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