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qd,同时给予长春西汀3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qd,连用14d;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qd,连用14d.疗效评定标准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8%、72.5%(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和长春西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相关文献,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合计151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比值比(OR)合并值为4.59(95%可信区间为3.33~6.34,P0.000 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3.80(95%可信区间为-4.10~-3.49,P0.000 01)。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由于现有的研究质量不高,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武晓兰 《中外医疗》2012,31(26):17-18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长春西汀30mg、联合奥扎格雷钠80mg,1次/d,连续14d。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钠80mg,1次/d,连续14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84.48%(P〈0.05),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和红花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应用奥扎格雷钠红花注射液;对照组28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维脑路通,疗程均为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6%).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雅萍  贺敏 《当代医学》2010,16(2):15-16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Qd,同时给予长春西汀3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Qd,连用14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奥扎格雷钠。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效果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减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0%、70.8%(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和长春西汀联合治疗ACI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陈德庆 《中外医疗》2013,(33):109-109,111
目的 探讨应用奥扎格雷钠与长春西丁联合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82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奥扎格雷钠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奥扎格雷钠与长春西丁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脑梗死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控制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奥扎格雷钠与长春西丁联合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参芎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和参芎注射液,14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系统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芎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脑梗死病人204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巧灵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56-15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79例,并设对照组66例进行分析,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91%,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辅酶A、酚磺乙胺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辅酶A、酚磺乙胺注射液与氟尿嘧啶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分别于25℃、37℃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氟尿嘧啶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及pH值。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氟尿嘧啶与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pH值和氟尿嘧啶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氟尿嘧啶与辅酶A注射液配伍液在12 h内性状、pH值和氟尿嘧啶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氟尿嘧啶注射液可以与辅酶A配伍应用,但不能与酚磺乙胺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徐慧  朱华  许建国 《吉林医学》2008,29(21):1848-1849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下,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将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观察6h内配伍液的外观,测定pH值,扫描紫外吸收图谱,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的吸收度,计算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含量。结果:6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图谱均无明显变化,依诺沙星和酚磺乙胺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下,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晓伟  钱金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071-107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2)℃]条件下,观察8 h内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系数倍率法、紫外双波长等吸收法分别测定头孢尼西钠与肌苷的含量。结果两药在配伍后8 h内肌苷含量无明显变化、8 h时头孢尼西钠含量〈90%,其余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等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应在6 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6.
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小鼠内眦静脉丛注射与尾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方法对4—6周的BALB/c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操作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小鼠内眦静脉对于刚刚开始操作的实验人员来说更容易上手;小鼠尾静脉注射相比内眦静脉注射难度稍高,且实验之前需多次训练方可熟练操作。结论小鼠内眦静脉注射是一种操更简便,且成功率更高的小鼠静脉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红艳  朱华彭程 《吉林医学》2006,27(11):1338-1339
目的:考察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将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5%GS)中混合,于25℃、37℃放置,在0、1、2、4、6h对混合液进行外观观察、pH值测定、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及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结果:在0 ̄6h内,溶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不变,依诺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在25℃下有所下降,在37℃下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依诺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5%葡萄糖中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艳萍  何开明  黄小艳 《西部医学》2012,24(11):2181-218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直立倾斜试验(TTT)明确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口服美托洛尔,治疗组加黄芪注射液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后观察晕厥再发情况,并再次行TTT试验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程短,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