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早期大鼠模型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ERG)和大鼠视网膜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 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6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低(3.85 g/kg)、中(7.70 g/kg)、高剂量组(15.40 g/kg)及西药组(羟苯磺酸钙胶囊,0.167 g/kg),每组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均灌胃给药20周。测定ERG,检测暗适应眼最大电反应的a、b波振幅及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 OPs)振幅总和。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IOD)、GFAP蛋白及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RG a波、b波和OPs振幅降低(P<0.01), IOD、GFAP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b波和OPs振幅升高, IOD、GFAP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活血解毒方中、高剂量组a波振幅值升高;西药组b波振幅值升高, IOD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西药组与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解毒方可减轻糖尿病早期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损害,对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6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治疗组(中药复方组,265例)、益脉康片对照组(益脉康组,263例)和常规疗法对照组(常规组,258例)。各组患者在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予常规抗炎、止血治疗,术后第2周始,中药复方组、益脉康组分别服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益脉康片,常规组不另服药。3组用药时间均为6周,观察3组患者术后1周(用药前)、术后7周及随访1年后的视力、视网膜电图变化和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结果视力改善情况中药复方组优于益脉康组及常规组(P0.01)。各组用药后及随访1年后与用药前比较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升高(P0.01),中药复方组明适应a波、b波峰时缩短(P0.01)。用药后及随访1年后,中药复方组与益脉康组及常规组比较,暗适应及明适应a、b波振幅升高(P0.01),明适应a波峰时缩短(P0.01)。中药复方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较其他两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够改善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的视力,改善视网膜电图,从而改善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益气明目口服液对光损伤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延东  唐细兰  吴伟  叶成添 《中药材》2005,28(9):805-808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明目口服液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后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实验大鼠均接受1900±106.9 Lux绿色荧光灯24h持续光照射,建立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模型.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于光照前7d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益气明目口服液灌胃给药,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光照后6h、6d、14d各组视网膜电图中a波及b波的变化.结果:阴性对照组大鼠左、右眼ERGa波及b波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大鼠ERGa波及b波的振幅于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后6h及6d均持续降低,至14d时仍无显著恢复;益气明目口服液低、高剂量组对实验大鼠光化学损伤后ERGa波振幅的降低均有保护作用,高剂量组益气明目口服液可有效保护实验大鼠光化学损伤后ERGb波振幅的降低.结论:益气明目口服液对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益气明目口服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明目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高眼压所致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诱发视网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经前房恒压灌注生理盐水60 min,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于造模前7 d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益气明目口服液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7,15 d各组视网膜电图(ERG)中a波及b波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左、右眼(ERG)a波及b波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大鼠ERG a波及b波的振幅均呈持续性、进行性下降;益气明目口服液低、高剂量组对实验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G a波振幅的降低均有保护作用,益气明目口服液高剂量组可有效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G b波振幅的降低。结论益气明目口服液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光明胶囊对光损伤SD大鼠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光明胶囊对SD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60只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通过手术显微镜光源持续照射造模,以形成实验性SD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治疗组以高、中、低不同剂量的复方光明胶囊混悬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2周,并于灌胃前、后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闪光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值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均较模型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剂量组a、b波振幅值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a、b波振幅值较低、中剂量组振幅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光明胶囊对视网膜光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灵杞黄斑颗粒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时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给水组、光损伤给药组。建立光损伤模型,于光照后1 d,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取视网膜组织,测定各组MDA含量及T-SOD、GSH-Px、CAT活性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光损伤给水组ERGa波、b波及Ops总振幅明显降低(P<0.01),视网膜MDA含量增高(P<0.01),T-SOD、GSH-Px、CAT活性降低(P<0.01);与光损伤给水组比较,光损伤给药组ERG a波、b波及Ops总振幅升高(P<0.01),视网膜MDA含量降低(P<0.05),T-SOD、GSH-Px、CAT活性增高(P<0.05)。结论灵杞黄斑颗粒具有干预自由基代谢作用,明显减轻光照引起的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对视网膜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网一号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及中药复方糖网一号对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链尿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A)、糖网一号小剂量组(B)及糖网一号大剂量组(C)(n=12),并设正常对照组(CON).每日灌药1次,6个月后测血流变指标,取视网膜行视网膜血管铺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糖网一号和二甲双胍组血流变检测,两药相比,前者优于后者,糖网一号大剂量疗效优于小剂量用药.糖尿病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的血液有高凝、高粘现象,并出现了影周细胞、周细胞减少、微血管瘤等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其余各组视网膜病变与模型组相比明显较轻,大剂量用药组接近正常.结论大鼠糖尿病早期眼底和视网膜微血管超微结构已有改变,中药糖网一号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脉糖眼明胶囊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及其振荡电位(OPs)的影响。方法DR患者84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43只眼,对照组41只眼,同时收集同年龄健康者40只眼作为空白组。治疗组予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治疗前后3组分别进行F-ERG和OPs振幅、潜时的对比。结果DR患者F-ERG及OPs振幅降低,峰潜时延迟,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OPs波总振幅,F-ERGa、b,OPs前3子波振幅与峰潜时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脉糖眼明胶囊可明显改善DR患者的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糖复康下调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方法]以中药糖复康3.5 kg/d、7.5 kg,d等不同剂量灌喂大鼠,第12周后以代谢笼留取各组大鼠12 h时尿后处死,心脏取血并取双肾固定后备检.[结果]中药糖复康高剂量组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肾皮质ICAM-1水平(P<0.001).[结论]糖复康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时趋化、黏附因素等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网一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糖网一号小剂量组、糖网一号大剂量组,每组12只,并设正常对照组(CON),相应处理各组大鼠。造模后及6个月后,分别测血糖及血液流变指标,并取大鼠眼球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灰度进行计算机图像半定量测定。结果糖网一号组和二甲双胍组的血糖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相比,前者优于后者,而且糖网一号大剂量组的疗效优于小剂量用药。糖网一号大剂量组ICAM-1表达灰度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接近正常组,而二甲双胍组及糖尿病小剂量组则介于二者间。结论中药复方糖网一号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血流变,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对雌性真性性早熟大鼠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HS)、性腺分泌的睾酮(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6日龄雌性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采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方法诱发建立性早熟动物模型,分别用放免法测定血清FSH、T水平。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知柏地黄丸大、中剂量组大鼠血清FSH及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知柏地黄丸可降低性早熟大鼠血清FSH,T水平;小剂量组与大、中剂量组血清FSH,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知柏地黄丸调节性早熟大鼠血清FSH,T水平存在量效关系。结论:知柏地黄丸可抑制NMDA诱发雌性大鼠性早熟的发生及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FSH,T水平的表达。推测知柏地黄丸对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芪止血胶囊(SQZC)对大鼠增生型子宫内膜中凋亡调节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乙烯雌酚(1 mg/kg)给大鼠灌胃,连续10天,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增生模型。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参芪止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60,180,90 mg/kg),连续给药14天。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中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SQZC各剂量组子宫内膜中Ba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QZC各剂量组Bcl-2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SQZC高、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QZC对大鼠子宫内膜Bcl-2和Bax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注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A低剂量组、A中剂量组、A高剂量组及B模型组、B低剂量组、B中剂量组、B高剂量组9组,每组8只,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浊液(ZPS)法造SIRS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及肠毒清口服液各剂量组分别给予NS和不同浓度肠毒清口服液灌胃,连续3天,2次/天,末次给药后第3天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注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A、B各组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略高于正常组;A、B模型组与低、中、高剂量组各炎性因子无统计学意义;B低、中、高剂量组的肺泡灌注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略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的肠毒清口服液可通过减轻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750 mg/kgZPS导致的SI RS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敦煌葆元膏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以了解敦煌葆元膏补肾功能的生理基础点。方法:将40只慢性疲劳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高(4.2g/kg)、中(1.4g/kg)、低(0.7g/kg)剂量组及模型对照组各10只,另设空白对照组10只,灌胃1周后大鼠股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五羟色胺(5-HT)以及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敦煌葆元膏高、中、低剂量组血清CRH、5-HT以及Cort.含量较高,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含量较低。结论:敦煌葆元膏可能通过调节HPA中相关激素含量水平,激发其生理功能,从而发挥补’肾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格达-4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蒙药地格达-4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及血清应激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进行造模,然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普罗宁组和地格达-4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硫普罗宁组以硫普罗宁40 mg/kg,地格达-4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1400、700、350 mg/kg地格达-4灌胃4周后,处死,腹主动脉采血,取肝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指标.结果 地格达-4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地格达-4低剂量组与模型组间只有血清MDA有显著差异(P<0.01),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地格达-4中剂量组与地格达-4高剂量组间肝组织和血清SOD、MDA、GSH-px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地格达-4能显著升高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当中的SOD和CSH-px,同时能显著降低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隋艳波  刘莉  谢宁 《河南中医》2014,34(1):49-51
目的:观察洋参御糖丸对DM大鼠肝脏胰岛素P13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4周龄Wistar大鼠50只,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40只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腹腔注射STZ,做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洋参御糖方高剂量组、洋参御糖方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一次,给药剂量:洋参御糖丸低剂量组1.35g·(kg·d)-1,高剂量组2.7g·(kg·d)-1,二甲双胍组70mg·(kg·d)-1。模型纽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药物干预4周末,进行肝脏取材。血糖仪测定各组大鼠尾静脉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氧化酶法测定肝糖原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洋参御糖丸高、低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血糖及血清胰岛素较模型组不同程度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优于洋参御糖丸高、低剂量组(P〈0.05);②模型组大鼠肝糖原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洋参御糖丸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纽肝糖原含量较模型纽显著升高,(P〈0.05);洋参御糖丸低剂量组肝糖原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大鼠肝脏IRS—1、GLUT-4和P13K—p85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洋参御糖丸高剂量组及双胍组IRS-1、GLUT-4和P13K—p85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而洋参御糖丸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洋参御糖丸可能通过增加DM大鼠肝脏IRS-2、GLUT-4和P13K—p85蛋白表达,增强胰岛素P13K信号转导,抑制肝糖输出,发挥降糖和改善IR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初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52例)、中药组(52例)、穴位按摩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中药组口服催乳汤,1剂/d;穴位按摩组采用乳房和穴位按摩,2次/d;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将中药组、按摩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对照组每日用鲫鱼250 g煮汤随餐食用。治疗5天后,观察4组泌乳量、补授乳量的变化。结果:泌乳量、补授乳量4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与其他治疗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穴位按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可明显提高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湿疹模型大鼠脾脏与胸腺指数及血清INF—γ表达的影响。方法:外用不同浓度DNCB反复刺激脱毛区,建立大鼠湿疹模型,采用藏药十八味欧曲膏低(0.14g/kg)、中(0.21g/kg)、高(0.35g/kg)剂量经皮给药治疗,以冰黄肤乐、凡士林为对照,10天后检测脾脏和胸腺指数,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INFl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胸腺及脾脏指数冰黄肤乐阳性对照组、藏药十八味欧曲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藏药十八味欧曲膏高、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藏药十八味欧曲膏低剂量组与凡士林组无明显差异(P〉0.05),凡士林组与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干预后INF-γ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凡士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可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状况,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中医治未病方法(中药降糖贴穴位贴敷)结合健康管理干预糖尿病前期(IGT)人群,探讨其对糖尿病(DM)发病率的影响以及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的作用。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进行降糖贴穴位贴敷和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对照组单纯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2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干预后DM发病率和IGT逆转率情况。结果:治疗组IGT发展为DM者2例(2.50%),对照组6例(10.91%);治疗组IGT转NGT为50.00%,对照组为27.27%。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有助于其逆转为正常糖耐量,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Hcy、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cy、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血清Hcy、Hs-CRP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5),与SO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72,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着早期预测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