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分析长江流域6城市146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用药现状和趋势。方法:调查6城市146家医院1999-2001年β-内酰胺类抗生互素的用药数据,用金额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1年长江流域6城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用药总金额分别为96354.82、106486.22、114858.30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41%,购药金额逐年增加。其中重庆市2000年较1999年增长18.67%,2001年较2000年增长15.42%;成都市2000年较1999年增长11.38%,2001年较2000年增长-17.18%;杭州市2000年较1999年增长11.58%,2001年较2000年增长12.88%;南京市2000年较1999年增长11.52%,2001年较2000年增长14.30%;上海市2000年较1999年增长6.93%,2001年较2000年增长9.10%;武汉市2000年较1999年增长6.42%,2001年较2000年增长-2.69%。用量排在在第1位的除上海市1999年和2000年为头孢拉定,杭州市2001年为头孢呋辛外,其他城市均是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其用药金额和用量仍将继续增长,但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用药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来我院脑血管病用药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分别为3 618.05、4 675.896、032.02万元;中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神经保护药在3年中所占的金额构成比均较大;用药频度排序阿司匹林连续3年处于第1位,脑蛋白水解物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我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用药品种基本保持稳定,并向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更小的趋势发展,但药物费用偏高,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年抗高血压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建 《中国药业》2003,12(3):62-63
目的:调查本院近3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并预测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本院1999—2001年抗高血压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抗高血压药物占各年总购药金额百分比、抗高血压药物按作用分类所占百分率,并对1999—2001年抗高血压药物金额及DDDs进行排序。结果:抗高血压药物数量及品种逐年增加,钙通道阻滞剂是本院抗高血压用药的主流,其疗效、价格比符合临床要求,部分大规格包装药应改变其包装,以满足临床需求。结论:应加强该类药品的管理,宣传用药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的方法,对某基层医院1999~2001年β-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氨苄西林/舒巴坦在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中均列前位。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品种数,用量及消耗金额均逐年增加。结论:加强此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引进单方β-内酰胺酶抑制药是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口服调节血脂药3年来本院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本院1999-2001年口服调节血脂药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每日药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6种调节血脂药DDDs排序在前的为廉价药物,化学药品购药金额高于中成药。结论:本院口服调节血脂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
康庆伟 《天津药学》2012,24(2):37-39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者用药特点,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儿科住院患者用药采用金额排序法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并随机抽取2011年儿科住院病历100份进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按金额排序,儿科住院患者用药种类前5位依次是中药制剂、抗感染药、呼吸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和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在用药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本院儿科住院患者用药基本合理,但应加强抗菌药的使用管理,儿童使用中药制剂应加强规范,并应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我院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住院患者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持续增长,但占我院全年药品销售比例基本不变,排序第1位的是头孢菌素类;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两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金额和DDDs上升明显。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应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控制细菌耐药率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1~2003年武汉地区21家医院用药状况,掌握本地区药品消费结构与特点。方法:根据HPDIS提供的购药资料,应用金额排序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武汉地区21家不同等级医院用药动态。结果:3年来购药金额增幅明显。14大类药品中,抗感染药、生物制品与生化药品、心血管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影响免疫功能及其他药品,依次位居第1~5位,用药结构有一定变化。国产药购药金额及构成比逐年上升,增幅明显。结论:购药金额结构变化与医保改革、药品招标实施等诸多因素有关。应加强合理用药教育,防止抗感染药物的过度应用。国有企业应继续增强实力,参与国内、国际医药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2001~2007年神经内科门诊脑血管病药物的应用情况,了解脑血管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北京地区医院处方分析》课题抽样日期为准,每月随机抽取3—4d,每年各40d,将处方的一般项目、诊断、用药情况等分别输入计算机,采用FoxPro6.0编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处方数占神经内科总处方数的比例、平均处方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患病年龄在65岁左右,男性就诊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治疗药物以蚓激酶、阿司匹林、银杏叶制剂为主。结论:开展脑血管病患者用药趋势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脑血管病治疗用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6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了解使用合理性和是否滥用等,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12月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进行统计,按照购药金额排序法,列出购药金额排在前20位的抗菌药物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三大类为主。结论除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素使用欠合理外,其他抗菌药物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苏涛  常峰  邵蓉 《中国药事》2010,24(5):431-434
目的通过理论上对药品质量规制的分析,为相关部门提高药品质量提供建议。方法运用博弈论和规制经济学的模型来分析药品生产中的质量激励。结果(1)在药品市场上质量随着市场需求系数的增加而降低;(2)扩大市场容量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3)加大惩罚力度会明显区分质量的优劣。结论政府应在法制的基础上,利用规制手段影响市场因素,从而引导企业选择生产高质量的药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0年12种主要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我院抗高血压用药金额占全年用药总金额的百分比由0.91%上升至1.  相似文献   

13.
1997年~2000年成都市16家医院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都市医院用药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成都市16家医院1997年~2000年购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年、1999年药品费用增长较快 ,2000年的药品费用为1997年的3倍 ;抗感染药物用药金额占全年药品总金额的比例逐渐下降 ,与东部发达城市持平。结论 :用药金额仍将逐年增长 ,但速度可能放慢 ;进口药应用比例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2-2003年急诊科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志强 《中国药业》2004,13(8):53-54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科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药物利用分析法对我院急诊科2002-20∞年所用药物的销售金额、品种及应用频度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3年急诊科用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增长趋势.结论:急诊科用药结构稳定,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1997年~2000年成都市16家医院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成都市医院用药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成都市16家医院1997年~2000年购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年、1999年药品费用增长较快 ,2000年的药品费用为1997年的3倍 ;抗感染药物用药金额占全年药品总金额的比例逐渐下降 ,与东部发达城市持平。结论 :用药金额仍将逐年增长 ,但速度可能放慢 ;进口药应用比例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粪便中灵芝抱子形态与肝吸虫卵形态的鉴别要点.方法 将口服灵芝保健品患者粪便用0.9%氯化钠溶液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灵芝孢子形态与肝吸虫卵形态,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粪便中灵芝抱子与肝吸虫卵形态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但两者还是有各自的特征.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粪便检查查到大量肝吸虫卵样物质时,应掌握两者的形态学特征,询问病史,结合临床,可以通过显微镜下形态学特征鉴别粪便中灵芝孢子与肝吸虫卵.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和药品生产,经营的现状,本文对药品“专营”的法律依据、内容实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临床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介绍药物临床价值评价的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将药物有效性评价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两个方面的临床价值综合评价。结果:对他汀类药物进行了初步临床价值评价。结论:药物临床价值评价方法可行.能够客观的反映药物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PLX)冲洗消毒感染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颗需作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0.1%SPLX冲洗根管并用0.5%SPLX消毒根管;对照组用3%H2O2和生理盐水依次冲洗根管及用甲醛甲酚(Fc)消毒根管。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在治疗疗程、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封药后出现疼痛方面,试验组疼痛出现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PLX可作为根管治疗冲洗及消毒用药。  相似文献   

20.
凌昳  张继稳  陈立兵  林梦  葛卫红  顾景凯 《药学学报》2008,43(11):1140-1146
将银翘解毒丸切割成1/4、 1/8、 1/12和1/16的等分块状颗粒,采用桨法装置,在100 r·min-1下测定其释放度,以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Kalman滤波法对银翘解毒丸物质组进行定量,分别测定整丸及其等剂量按不同切割方式获得的等分块状颗粒的释放度,获得银翘解毒丸的物质组释放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显示银翘解毒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在充分切割时也维持释放达2~4 h;银翘解毒丸的释放速率与切割方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物质组释放度曲线的Weibull分布参数TdT50随着丸剂切割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提示大蜜丸的服用方式可能影响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整丸和等分切割块状颗粒的物质组释放同步性有明显差异,整丸的释放同步性特征明显高于切割后颗粒的释放同步性。本文以物质组释放动力学定量地刻画了传统剂型大蜜丸剂的缓释特征,从释放动力学角度阐释了“丸者缓也”的科学内涵;以取样间隔释放的物质组特征增量等参数为指标,可视化地评价了中药物质组释放同步性特征。中药物质组释放/溶出动力学理论为传统剂型的评价和给药系统设计提供了释放动力学的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