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1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必净干预组,后两组再分为染菌后1、6、12、24、48 h亚组,每组10只大鼠.于大鼠左后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制备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血必净组于染菌后0.5 h腹腔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比值)、TLR4 mRNA表达、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于染菌后6、12、24、48 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必净组24 h、48 h较模型组明显减小(均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在染菌后6、12、24 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必净组6 h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均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F-κB活性在染菌后1、6、12 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必净组1 h、6 h较模型组明显降低,24 h、48 h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均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NF-α于染菌后1、6、12、24 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必净组12 h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TLR4-NF-κB通路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肺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LR4-NF-κB活化,减轻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I/R)后大鼠海马回中脑红蛋白(NGB)与核因子-κappaB p65(NF-κB p65)的表达关系,研究其在再灌注损伤后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30只和I/R组30只.观察I/R后3、6、12、24和48 h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的锥体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锥体细胞中NF-κB p65、NGB的表达.结果 NGB的表达随I/R时间的延长而下调,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O组比较在3、6 h下调不明显(P>0.05),但到12 h降低明显(P<0.01);锥体细胞凋亡率(AP)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与NGB表达呈负相关(r=-0.813,P<0.01);NF-κB p65在胞核中的表达随I/R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各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O组各相应观察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GB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7,P<0.01).结论 随全脑I/R时间的延长,NGB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的表达下调.NGB与抑制NF-κB p65的表达及抗神经元凋亡作用密切相关,因此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V)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以及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其的干预效应。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和VV脓毒症药物干预模型(AA组),使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较低,VV组染菌2h的肝组织NF-κB活性即达到高峰,较NC组明显增高(P<0.05),后肝组织NF-κB活性逐渐减少,但VV组染菌6、9、12、16h肝组织NF-κB活性仍明显高于NC组(P<0.05)。AA组染菌后9、12h肝组织NF-κB活性仍显著高于NC组(P<0.05),后逐渐减低,染菌16h、36h、2周的肝组织NF-κB活性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时间点的VV组相比,AA组染菌9、12、16h的肝组织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创伤弧菌脓毒症早期肝组织NF-κB活性即达高峰,及早使用头孢哌酮钠和乳酸左氧氟沙星可明显减低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1受体阻滞剂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治疗组,每组24只。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 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对照组仅剖腹而不进行CLP。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在关腹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3 mL/100 g;治疗组除皮下补液外,经尾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5 mg/( kg? h)持续静脉泵入,分别于3、6、12、24 h采集标本,在每个时间点每组大鼠均为6只,观察三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在各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cTnI浓度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治疗组在各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cTnI浓度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表达均降低( P<0.05)。结论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NF-κB p65的表达,降低血清促炎介质的产生有关。β1受体阻滞剂能改善脓毒症失控的炎症反应以及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CD14单克隆抗体在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对肺泡巨噬细胞内NF-κB(p65)的影响。方法 15只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g,随机分为3组,Sham组、CLP组和Anti-CD14组,每组5只,选用经典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作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6 h,应用ELISA检测血浆MIP-2、IL-10浓度,左肺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肺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取右肺下叶行HE染色、切片后在光镜下观察肺脏病理形态变化。以Sham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ELISA结果显示:CLP组的血浆MIP-2浓度显著高于Sham组和Anti-CD14组,Anti-CD14组的血浆MIP-2浓度低于CL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血浆IL-10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LP组和Anti-CD14组的NF-κB(p65)表达量高于Sham组(P<0.05),Anti-CD14组的NF-κB(p65)表达量低于CLP组(P<0.05)。HE染色显示:CLP组和Anti-CD14组肺内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增厚、出血,Anti-CD14组肺组织炎性表现较CLP组显著减轻。结论抗CD14单克隆抗体能同脂多糖竞争性地结合肺泡巨噬细胞膜表面受体CD14分子,阻止肺内NF-κB(p65)的核内移位,减少致炎因子生成和释放,抑制炎症细胞浸润,起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检测大鼠小肠组织NF-κB及IκB-α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 实时定量(real time)PCR实验技术,观察海水浸泡伤大鼠小肠组织NF-κB及IκB-α 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63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组,n=7),创伤组(W组,分为12、24、48、72 h四组,每组n=7),创伤+海水浸泡组(W+S组,分为12、24、48、72 h四组,每组n=7).W组采用腹部开放伤模型,W+S组在腹部开放伤的基础上海水浸泡1 h.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三组实验动物小肠组织NF-κB及IκB-α mRNA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和组间比较.结果 与W组相比,W+S组大鼠小肠组织NF-κB mRNA在72 h后出现显著表达水平上调(P<0.01),W组和W+S组大鼠小肠组织IκB-α mRNA在48 h后都出现显著表达水平上调,但W+S组在72 h IκB-α mRNA表达上调更为显著(P<0.01).结论 在海水浸泡伤的后期(>72 h),NF-κB mRNA表达明显上调,促进NF-κB蛋白水平的合成,从而进一步放大NF-κB信号转导途径,诱导炎症反应.同时, IκB-α mRNA表达水平的也明显上调,促使IκB-α蛋白表达增加,以尽量下调细胞核中NF-κB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黄芪注射液对胰腺炎相关性急性肺损伤(PALI)的潜在防治作用.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及黄芪低、高剂量组,各组再分制模后6、9、12 h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PALI大鼠模型.黄芪低、高剂量组在制模前12 h、24 h及制模后即刻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2 ml/kg或4 ml/kg.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和湿/干重(W/D)比值,并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各时间点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和肺W/D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SAP组比较,黄芪低、高剂量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肺W/D比值也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程度也较SAP组明显减轻.黄芪低、高剂量组间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和肺W/D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AP时NF-κB活化并参与了SAP并发肺损伤病理损害的发生发展;黄芪注射液能抑制NF-κB p65蛋白在SAP时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对SAP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小窝蛋白-l(cav-1)及NF-κB p65、IL-8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cav-1在通过对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而导致对肺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大潮气量通气0.5 h组(H-VT0.5h组)和大潮气量通气2 h组(H-VT2h组)。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cav-1的蛋白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 p65的m RNA表达;计算肺湿/干重比值(W/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8的含量,并对cav-1及NF-κB p6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VT2h组肺组织中肺W/D比值、cav-1的蛋白表达、NF-κB p65 m RNA的表达水平及BALF中IL-8的含量均大于H-VT0.5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VT0.5h组肺组织中肺W/D比值、cav-1的蛋白表达、NF-κB p65 m RNA的表达水平以及BALF中IL-8的含量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肺组织cav-1蛋白表达水平与NF-κB p65 m 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820,P<0.01)。结论 cav-1在机械通气导致肺损伤发生中可能起损伤作用。这种损伤作用可能与cav-1经过多种途径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使IL-8等细胞因子释放有关,最终导致炎症的加重和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区NF-κB p65和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2只,建立CFS动物模型,治疗组选择百会、情感1区、感觉区给予电针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下丘脑区NF-κB p65及COX-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和下丘脑区可见NF-κB p65、COX-2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大鼠海马和下丘脑的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降低CFS大鼠海马与下丘脑中NF-κB p65、COX-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11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血必净组.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制备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术后1、6、12、24、48 h活杀10只动物,留取肺组织,检测iNOS活性、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肺组织iNOS活性(U/mg)在染菌后1、6、12、24 h(分别为12.57±3.20、22.17±7.29、19.73±6.23、14.37±3.7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9±1.87,均P<0.01);血必净组6、12、24 h iNOS活性(分别为14.97±3.48、15.15±5.46、10.28±4.13)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肺组织NO含量(μmol/g)在染菌后1、6、12、24、48 h(分别为14.53±3.82、31.52±7.01、41.32±7.28、32.82±5.42、24.82±6.0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4±1.48,均P<0.01);血必净组肺组织NO含量在12 h、24 h(分别为30.93±5.19、25.25±4.67)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调(均P<0.01).模型组肺组织MPO活性(U/g)在染菌后1、6、12、24 h(分别为1.21±0.32、2.11±0.28、2.05±0.24、1.07±0.36)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55±0.18,均P<0.01);血必净组MPO活性在6 h、12 h(分别为1.69±0.47、1.37±0.42)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明显下调(均P<0.01).染菌后24 h,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血必净组大鼠肺损伤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 iNOS和NO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血必净注射液干预治疗能显著下调肺组织iNOS活性及NO生成,减轻创伤弧菌感染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 B/p65(nuclear factor-kappa B/p65,NF-κB/p65)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导致的痛觉敏感中的作用。方法:6~8周SD雌性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骨性关节炎模型组和鞘内给予NF-κB阻滞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模型组(n=30),并于造模前1天和造模后7、14、21、28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痛阈,测定完成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NF-κB/p65在各组大鼠脊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内NF-κB/p6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趋势与其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在大鼠骨性关节炎后期鞘内注射PDTC能够明显改善机械痛敏。结论:NF-κB/p65在骨性关节炎大鼠脊髓内表达量显著增加,抑制脊髓内NF-κB/p65的表达能明显改善骨性关节炎大鼠的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黄附子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SAP-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ALI组、大黄附子汤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再按处死时间点分为术后3、6、12、24 h 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假手术组开腹后翻动胰腺数次,行空肠造瘘;SAP-ALI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入牛磺胆酸钠1 ml/kg制模,行空肠造瘘;大黄附子汤组和血必净组于制模后0.5 h经空肠造瘘管分别注入大黄附子汤或血必净注射液2 ml,其他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在处死大鼠前从心脏取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动态比浊法测定血清内毒素含量.处死大鼠后取肺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肺损伤评分和湿/干重(W/D)比值;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KB p65(NF-KB p65)的表达.结果 SAP-ALI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内毒素,肺损伤评分及W/D比值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大黄附子汤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均<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AP-ALI组TLR4、NF-KB p65表达于术后3 h开始较假手术组升高,12 h达高峰(P均<0.05);大黄附子汤组TLR4于术后3 h、NF-κB p65于术后6 h表达较SAP-ALI组显著降低,12 h达峰值(P均<0.05).结论 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SAP-ALI早期炎症级联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黄附子汤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肺组织TLR4的活化、抑制下游NF-κB p65转导路径,从而减轻SAP-ALI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CD14单克隆抗体(Anti-CD14Mc Ab)治疗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在体部分:18只雄性Wistar大鼠(200~250 g)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和抗CD14治疗组(Anti-CD14组),CLP组和Anti-CD1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Sham组作为对照组,开腹后只翻动盲肠,不进行结扎穿孔。Anti-CD14组术后经股静脉注射Anti-CD14Mc Ab 0.2 ml(1μg/ml),Sham组、CLP组术后经股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2 ml,6 h后经腹主动脉抽血,测定3组大鼠血浆中趋化因子(KC)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表达水平,右肺下叶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改变。离体部分:将培养的NR8383一部分接种于24孔培养板,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脓毒症模型组(Ⅱ组)和Anti-CD14干预组(Ⅲ组)。Ⅰ组加入正常血浆,Ⅱ组加入脓毒症血浆,Ⅲ组加入脓毒症血浆和Anti-CD14Mc Ab共同干预,37℃、5%CO2培养箱孵育1 h,刮取NR8383,采用Western blot测定NR8383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另一部分接种在预先放入适当大小灭菌消毒的盖玻片的24孔板上,分组及干预措施同上,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NR8383内NF-κB(p65)蛋白入核情况。结果在体实验提示:(1)与Sham组[KC:(72.645±19.860)pg/ml;s ICAM-1:(252.766±19.921)pg/ml]相比,CLP组血浆KC、s ICAM-1水平[KC:(490.316±43.403)pg/ml;s ICAM-1:(686.952±36.411)pg/ml]和Anti-CD14组血浆KC、s ICAM-1水平[KC:(348.150±20.924)pg/ml;s ICAM-1:(411.050±47.170)pg/ml]明显升高,而Anti-CD14组KC、s ICAM-1水平明显低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结果提示CLP组肺间质明显增厚、肺间质及肺泡腔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Anti-CD14组症状较CLP组明显减轻,但较Sham组有所增加;细胞实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Ⅱ组(2.190 3±0.119 9)和Ⅲ组(1.365 8±0.101 8)NR8383的NF-κB(p65)入核量高于Ⅰ组(1.012 2±0.078 0),Ⅲ组的NF-κB(p65)入核量低于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CLSM检测结果提示:与Ⅰ组(0.131±0.009)相比,Ⅱ组(0.685±0.037)和Ⅲ组(0.210±0.008)NR8383 NF-κB(p65)蛋白入核明显升高,而Ⅲ组NR8383 NF-κB(p65)蛋白入核低于Ⅱ组(0.685±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i-CD14Mc Ab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时可能调控肺泡巨噬细胞NF-κB(p65)蛋白入核,使其KC表达减少,进而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起到肺保护作用;同时Anti-CD14Mc Ab能抑制内皮细胞表达s ICAM-1,减少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起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肺脏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 大鼠共48只,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LPS 组、LPS+NaHS 低剂量组、LPS+NaHS 中剂量组、LPS+NaHS 高剂量组及LPS+PPG 组.所有大鼠均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浓度的变化,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0、黏附分子-1(ICAM-1)mRNA基因表达变化及肺组织NF-κB p65活性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10浓度,肺组织中IL-1β、IL-10和ICAM-1 mRNA基因表达和NF-κB p65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PS+NaHS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β浓度、肺组织中IL-1βmRNA基因表达和NF-κB p65活性均明显降低;LPS+NaHS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0浓度和IL-10 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ICAM-1 mRNA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LPS组比较,LPS+PPG组血清中IL-1β浓度、肺组织中IL-1β和ICAM-1 mRNA基因表达及NF-κB p65活性均明显升高,血清中IL- 10浓度和肺组织中IL-10 mRNA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H2S对内毒素诱导的ALI大鼠有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2S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中的动态改变与肝脏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及假手术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完成。建模后24h、48h、72 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外周血检测ALT水平,应用TransAM NF-κB p65试剂盒检测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48h肝脏病理示3区出现点状坏死,72h呈灶性坏死,均见核皱缩、碎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各时点渐次升高(P<0.05),各时点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肝损伤,病理出现缺血性肝脏损伤变化,随炎症的持续肝损伤加重,肝脏核因子-κB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F-κB(核因子-κB)与PUMA(P53正向凋亡调节因子)表达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肺损伤(SAP-ALI)的作用及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AP-ALI组、PDTC组,每组18只.各组再按6,12,24 h时间点分为三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假手术组开腹后翻动胰腺数次;SAP-ALI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1 mL/kg)诱导SAP-ALI模型;PDTC组在SAP-ALI组的基础于术前1h给予PDTC(15 mg/kg),各组按时间点处死大鼠.观察胰腺和肺脏病理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NF-κB p65,PUMA表达,采用RT-PCR法测量各组bax,bcl-2和Caspase-3 mRNA,通过荧光检测试剂检测Caspase-3活性.投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TUNEL检测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SAP-ALI模型,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SAP-ALI组肺组织NF-κB p65和PUMA蛋白表达在6h后增加,24 h增加最明显,NF-κB p65与PUMA显著正相关;SAP-ALI组肺组织bax mRNA和Caspase-3mRNA在6 h后增加,24 h增加最明显,bcl-2 mRNA在6 h后下降,24 h下降最明显,Caspase-3活性在24h增加最明显.PDTC组肺组织NF-κB p65和PUM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 mRNA和caspase-3 mRNA表达及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bcl-2 mRNA表达明显增加.假手术组肺组织各组蛋白的表达与PDTC组比无显著改变.PDTC组肺损伤病理组织学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较SAP-ALI组显著降低,PDTC组细胞凋亡指数较SAP-ALI组明显降低.SAP-ALI组24h市泡Ⅱ型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结论 NF-κB活化激活PUMA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NF-κB活化后引起的PUMA表达,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减轻SAP-ALI.  相似文献   

17.
核因子-κB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 ANP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NF-κB p65mRNA在ANP时除肺泡的细胞质内有表达外,出现细胞核内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NF-κB活化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细胞内重要事件,NF-κB与ANP的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兔急性肺损伤(ALI)中核因子-KB(NF-κB)的活化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及乌司他丁的抑制作用.方法 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法复制AU兔模型:9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创伤组(B组)和乌司他丁组(C组).各时相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干质量/湿质量比值(D/W)、血清TNF-α浓度、肺组织内NF-κB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肺大体外观及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 与A组比较,B组PaO2进行性下降,C组Pao2于4 h达到最低值后逐渐上升;B组血清TNF-α含量及肺组织NF-κB p65的表达升高,并均于4 h达到最高峰(P<0.01),C组24 h、48 h时TNF-α含量及NF-κBp65的表达较B组明显降低(P<0.05).C组动物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TNF-α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靶向核转录因子(NF)-κB P65 小干扰RNA(siRNA)对脓毒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健康对照组、脓毒症组、特异干扰组和乱序对照组,后三组每组均设置术后6、12 h两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小鼠;术前1 h特异干扰组尾静脉注射NF-κB P65 siRNA逆转录病毒,乱序对照组注射Scrambled siRNA逆转录病毒,健康对照组及脓毒症组分别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除健康对照组小鼠均行盲肠结扎穿孔(CLP)法构建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模型;于术后6、12 h留取肝组织标本,检测组织病理学改变,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TNF-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脓毒症组和乱序对照组比较,特异干扰组术后6、12 h肝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均降低,肝脏病理损害均减轻;特异干扰组术后6 h肝内TNF-α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靶向NF-κB P65 siRNA抑制NF-κB的表达后,能够抑制脓毒症所致过度炎症反应,减轻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头孢派酮钠联合左氧氟沙星的干预.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A组,n=10)、创伤弧菌脓毒症组(B组,n=40)、抗菌药物干预组(C组,n=40)和抗菌药物对照组(D组,n=10)左后肢皮下注射创伤弧菌构建大鼠脓毒症模型,腹腔注射头孢派酮钠180 mg/kg和左氧氟沙星18 mg/kg干预.观察B、C组大鼠染菌后6、12、24、48 h血清NSE、S-100β,脑组织TNF-α、IL-6、IL-10转录和蛋白水平及光镜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NSE、S-100β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24 h达峰值.与相同时间点B组比较,C组血清NSE、S-100β 12、24、48 h均有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脑组织各时间点TNF-α、IL-6、IL-10转录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TNF-α在6 h即达峰值,而IL-6水平12 h达峰值,IL-10水平在48 h达峰值.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6、12、24 h点C组大鼠脑组织TNF-α水平明显降低,12、24、48 h点脑组织IL-6水平亦明显下调,而脑组织IL-10水平在各时间点均较B组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B组大鼠脑组织间质水肿严重,组织结构紊乱,炎症细胞侵润,血管扩张.C组大鼠脑组织间质水肿减轻,炎症细胞侵润程度降低.结论 NSE、S-100β蛋白的表达随着脑组织炎症的加重逐渐升高,敏感地反应创伤弧菌脓毒症脑损伤的变化.使用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能有效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减低血清NSE、S-100β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