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全面分析急救和护理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上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新生儿20例。通过有效管理新生儿呼吸道,加强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措施。同时在人院后,对新生儿做好护理工作,给予一定的雾化、吸痰、吸氧、营养和环境等支持,并要及时为患儿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结果在治疗20例重症肺炎的新生儿时有效应用急救和护理等方法措施,使20例新生患儿都得到良好的痊愈。结论急救和护理对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采用良好的急救措施,加强住院后的护理水平,对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起到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在该院2011年11月—2012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25例重症肺炎新生儿进行呼吸道管理、呼吸监测、药物、肺出血等抢救措施;入院后给予患儿雾化、吸痰、吸氧、营养、环境等一系列护理以及给予家长心理护理。结果 25例重症肺炎患儿经过一系列的急救以及合适的护理后均得到了痊愈。结论对于新生重症肺炎患儿来说,医生的急救措施和入院后的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文兰 《健康博览》2014,(10):41-41
出生10天的康康因为重症肺炎住进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师告诉家长,宝宝除了重症肺炎以外还可能患有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需要做具体的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4.
陈巧 《现代医院》2011,11(1):106-107
在新生儿病房,多巴胺作为儿科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速心率、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等作用。多巴胺是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休克、重症肺炎、心力衰竭、寒冷损伤综合征等疾病的常用药。但由于多巴胺用时维持时间长,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强,血管局部反应大,新生儿皮肤嫩弱等因素,易引起静脉穿刺局部皮肤苍白、淤斑,甚至坏死等组织损害。从而引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科新生儿病房中合并有糖代谢紊乱的21例危重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4例,女7例,男女比为2:1,足月儿12例,早产儿9例。原发病:硬肿症4例,败血症5例,重症肺炎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Ⅲ°营养不良1例,RDSI例,胎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旋转振动排痰仪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旋转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手动方式排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排痰量、治疗效果和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第1天、第3天、第5天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显效率为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χ2=4.0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15±1.39)天,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30±1.94)天(t=3.05,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的疗过程中使用旋转振动排痰仪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N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主要病理为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重症肺炎等,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病因之一.造成HIE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孕母的全身性疾病、产科疾病以及高龄产妇.(2) 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以及麻醉和催产药的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湖北省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工作的组织模式和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在经抢救的51例急危重患儿中,新生儿窒息占333%、早产低体重儿占220%、吸入综合征占196%、重症肺炎占156%。经全力抢救,治愈42例,好转6例,治愈好转率达941%,获得良好的效果。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是新形势下发展的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得到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全省新生儿急救初诊、现场救治、转诊、确诊、康复的网络程序,将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在该院出生的160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19例和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41例。比较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重症肺炎、呼吸暂停、宫内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医院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及产妇产前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医院感染及产妇产前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重症肺炎、呼吸暂停、宫内感染、机械通气时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动脉导管未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重症肺炎、呼吸暂停、宫内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及动脉导管未闭是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上述方面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旋转振动排痰仪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旋转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手动方式排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排痰量、治疗效果和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第1天、第3天、第5天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显效率为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x^2=4.0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15±1.39)天,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30±1.94)天(t=3.05,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的疗过程中使用旋转振动排痰仪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N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14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彤  林若玲  李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78-1980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14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围生期窒息史儿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及无围生期窒息史儿(P<0.05)。大部分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在生后3天内发病,它的主要病因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肺透明膜病及重症肺炎。结论: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明显减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联合使用维生素K1、凝血酶、西米替丁及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全国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全国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33.07‰,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2.52‰,37.9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4.6%,51.8%.新生儿前4位死亡原因为新生儿窒息、早产、肺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新生儿死亡的65.9%.新生儿死亡率在开展新生儿保健地区明显低于未开展地区.  相似文献   

13.
杨淑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335-3336
新生儿低血糖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容易出现的疾病,该疾病的出现最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又可导致很多合并症的产生(如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同时,由于该疾病在发病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又容易造成和新生儿期的其它疾病相混淆,耽误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该疾病发生之时和反复发作之后,如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会造成多种新生儿合并症的产生(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给这些新生儿未来的健康造成永久性损伤和严重的不良后果。近年来,我们通过对窒息的新生儿、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的早期临床观察和监测血糖变化,来诊断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生儿急救(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水平的日趋成熟,我院至2003年9月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极大地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围生新生儿死亡率。并且与市内多家基层医院产科建立转运网络关系,一年多来已转运危重新生儿1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第六节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致病菌进入血循环并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血培养阳性有助于明确致病菌。本病在新生儿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室息是新生儿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幸存者也常遗留下各种后遗症。我院从1987.1~1990.1共收住新生儿窒息92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存在于肺泡气液交界面上的一种复杂脂蛋白复合物,不仅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避免呼气末肺泡塌陷的作用,而且具有先天性免疫的作用,可以对抗病原体入侵。其先天性或继发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质与量的任一改变是新生儿呼吸系统发病的潜在病因,甚至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症肺炎等致死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患病率和生存率,远期影响了儿童的生命质量,现就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学特性、代谢及其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病的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加深人们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新认识,为临床诊治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8.
实施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999年初开始实施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6年来.新生儿转运工作不断发展完善。2004年1月~2004年12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8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常见。人们都认为感染一定会有发热的症状。其实很多疾病早期都可以有发热的表现,就是因为发热了,引起家长对孩子病情重视。但也有一些病儿即使有严重的感染,却并不表现有发热,这样就容易使家长放松警惕。特别是一些新生儿的疾病,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败血症等,有时不但不发热,反而出现体温不升。对此,临床上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体温的平衡是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来维持的,新生儿的产热和散热特点及适中温度是新生儿体温平衡的主要问题。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皮肤汗腺发育不良,皮下脂肪薄,肌肉不发达,活动力小,产热和散热的能力均较差,故易出现低体温。就引起新生儿低体温的因素,作者对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龙宝分院两年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新生儿低体温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环境温度、感染及喂养等因素的关系,以减少新生儿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