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捻转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SI-PHT)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捻转泻法组(10只)。以足底电击结合噪声刺激方法复制SI-PHT模型。造模期间,每日对捻转泻法组大鼠双侧"太冲""曲池"行针刺捻转泻法操作。实验前1天,第3、5、7、9、11天测量各组大鼠收缩压,并观察行为学变化;以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第3~11天模型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收缩压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第5~11天捻转泻法组大鼠收缩压下降(P0.01);模型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同时伴躁狂等行为学改变,但捻转泻法组较模型组减轻。40条基因在模型组与空白组、捻转泻法组与模型组的比较中表达趋势均相反(P0.05,|FC|≥1.5);其中,Acsm 3、Cgα、CryαB和Tshβ与高血压明显相关(P0.05,|FC|≥1.5);捻转泻法通过激活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通路发挥降压效应。结论:针刺捻转泻法可引起SI-PHT大鼠下丘脑基因Acsm 3、Cgα、CryαB和Tshβ的激活,出现生物学及分子功能的变化,并通过激活AITD通路发挥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从基因芯片层面探讨针刺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下丘脑基因表达的效应差异。方法将20只SHR随机分为人迎组和模型组,另取10只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人迎组每日针刺人迎穴并施以捻转泻法,模型组和空白组不进行针刺干预,并对大鼠每四天测量血压一次,实验共28天。结束后取材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空白组血压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血压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人迎组血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芯片结果显示:不同组别之间显示出基因表达的差异性。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数据分析显示有129个基因上调,243个基因下调;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有167个基因上调,188个基因下调。结论针刺人迎穴对SHR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对大鼠下丘脑的基因表达有一定影响,其机制可能与针灸抗高血压原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降压效果的差异。方法:6只Wistar大鼠为对照组,24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人迎组和非穴组,每组6只。每天固定时间针刺治疗1次,共14d。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量技术检测血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同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增高(P<0.05),太冲组SHR大鼠SBP自第7天开始显著下调(P<0.05),人迎组SHR大鼠自第6天开始显著下调(P<0.05);太冲组和人迎组SHR大鼠DBP和MAP自第6天开始显著下调(P<0.05),降压效果呈时间依赖性。结论:针刺太冲、人迎穴可显著降低SHR大鼠血压,但太冲穴和人迎穴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人迎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10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人迎组每天针刺大鼠"人迎"穴20 min,每6天休息1天,共28天;模型组和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于针刺干预第1、5、9、13、17、21、25和28天测量血压,实验结束后取材下丘脑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并采用PCR技术检测关键基因5-羟色胺1A受体(5-HT1A)与胱硫醚β合成酶(CBS)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在第1、5、9、13、17、21、25、28天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在第5,9,13,21,25,28天收缩压降低(P<0.05或P<0.01)。与本组前一观察点比较,模型组第21、25、28天血压均升高,人迎组仅第21天血压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129个基因上调,243个基因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167个基因上调,188个基因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5-HT1A mRNA、CBS mRNA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5-HT1A mRNA、CBS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针刺"人迎"穴对于降低SHR血压有效,影响下丘脑的基因表达如促进神经递质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等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阴原穴对高血压、低血压动物模型血压的影响,探究足三阴原穴的经穴特异性作用。方法研究分为高血压和低血压部分。两部分均分为足三阴经原穴组、非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除了模型组和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针刺治疗,连续7 d。治疗结束后均进行血压检测,每只大鼠连续测量5次,取平均血压值。结果各治疗组高血压大鼠各时间点血压均高于空白组,但血压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足三阴经原穴具有降压作用。其中太冲与太溪降压效果较太白和非穴显著(P0.05),太冲与太溪降压效果相当(P0.05),太白降压效果与非穴相当(P0.05)。各治疗组低血压大鼠各时间点血压均低于空白组,但血压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足三阴经原穴具有升压作用。其中非穴组升压作用低于各治疗组(P0.05),太白与太溪升压效果相当,但升压作用弱于太冲(P0.05)。结论针刺足三阴经原穴具有双向调控血压的特异性作用,其中太冲穴的双向调节血压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6.
Wang JY  Tang CZ  He ZQ  Zhang J  Hao MF  Ma CM  Yang ZH  Lai XS 《针刺研究》2011,36(1):36-39
目的:以不同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针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太冲"穴,比较其降压效应及对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最佳降压手法参数,同时为针刺手法量学提供有益依据。方法:选用SHR2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轻刺激组、中刺激组和重刺激组(每组均7只),并以同体重正常血压SD大鼠7只作为正常组。3个针刺组分别以不同参数针刺大鼠双侧"太冲"穴,每次针刺5 min,每天1次,在针刺结束后15 min采用BP-6无创血压测量系统对大鼠进行血压测定,针刺到第7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ET-1含量。轻、中、重3种针刺参数捻转角度、频率以及是否穿透足底皮肤分别为:0°、0次/min、穿透足底皮肤,180°、60次/min、不穿透足底皮肤,360°、120次/min、穿透足底皮肤。结果:与轻刺激、重刺激组比较,针后第2天,中刺激组的收缩压显著降低(P<0.01);第6、7天,中刺激组收缩压显著低于模型组和轻、重刺激组(P<0.01)。组内比,中刺激组的收缩压于刺激后第2、5、6、7天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中刺激组血浆ET-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轻刺激和重刺激组的ET-1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冲"穴不同量化参数的针刺降压效应具有差异性,"太冲"穴中等强度刺激可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浆内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电针不同穴位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高血压大鼠不同穴位的降压效果,研究单穴降压的穴位特异性。方法:采用二肾一夹法造成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偏历、合谷、曲池、阳池、消泺、外关共6组,分别行电针治疗20min,记录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前)、治疗后0min、10min、20min的血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曲池、合谷在电针治疗后即刻血压与治疗前血压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5,P<0.01),并与阳池穴在治疗后10~20min使血压下降趋于稳定(P<0.05,P<0.01)。偏历、消泺、外关三穴降压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曲池、合谷、阳池单穴降压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大鼠的行为学干预效应,同时评价其对Notch信号通路标志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及针刺组,各12只。模型组及针刺组大鼠均接受改良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空白组大鼠仅进行血管分离术,术后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每日接受模拟捉拿1次,针刺组大鼠予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连续干预14 d,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行动能力,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Notch1、Hes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并缩小了脑梗死体积;2)针刺可明显改善MCAO术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和结构;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针刺可明显上调大鼠脑组织Notch1、Hes1的蛋白水平。结论:电针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可改善MCAO大鼠行为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Notch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血压前期Dahl盐敏感大鼠模型肾脏Ca M-e NOS-N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7周龄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Dahl salt-sensitive rats,DS)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经非穴组。选择7周龄雄性盐抵抗大鼠(Dahl salt-resistant rats,DR)10只作为空白组。大鼠统一喂养于SPF动物实验中心,在1星期适应性喂养结束后,改为8%Na Cl高盐饲料喂食。其间采用智能无创血压计监测大鼠血压,当12 d后血压值升至120~139/80~89 mm Hg范围时,确定为高血压前期大鼠模型。停止高盐喂养,改为普通饲料。空白组、模型组采取普通固定15 min,不予治疗;针刺组予以双侧曲池、足三里电针治疗;非经非穴组在双侧髂嵴上10~15 mm、后正中线旁开20 mm区段内选择1个固定对照点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6次,连续治疗5星期。取大鼠左肾组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 M、e NOS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对e NOS进行定量和定位检测,Elisa法测定NO含量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a M、e NOS的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e NOS的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NO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Ca M、e NOS的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e NOS的蛋白含量显著增多(P0.05),NO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非经非穴组Ca M表达虽明显增高(P0.05),但是e NOS中m RNA表达、NO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对高血压前期DS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大鼠肾脏Ca M-e NOS-NO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穴对高血压前期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作用,阐释针刺抑制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异常转化机制。方法:将10只雄性盐抵抗大鼠(dahl salt resistant rat,SS)设为正常组,30只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dahl salt sensitive rat,DS)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高盐饲料喂养12 d,当血压升高至120~139/80~89 mm Hg范围时即为造模成功。针刺组予以电针刺激"曲池、足三里"二穴,非经非穴组取双侧髂嵴上10~15 mm、后正中线旁开20 mm区段内选择一个固定对照点为非经非穴点,电针刺激非经非穴点,每日1次,每周6次。治疗5周后取左肾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TGF-β1Smad2 Smad7和α-SMA的mRN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Smad2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2α-SMA mRNA及Smad2 P-Smad2表达量升高(P<0.05),Smad7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TGF-β1Smad2α-SMA mRNA及P-Smad2表达量降低(P<0.05),Smad7mRNA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能与通过调节肾脏组织TGF-β1/Smads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抑制肾脏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相关,发挥保护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73-2176
目的:比较针刺太冲、曲池、风池穴的降压疗效,对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行穴位优选研究。方法: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太冲组、曲池组、风池组,分别针刺相应穴位,疗程2周,观察第一次针刺后即时血压、治疗前后平均血压及总有效率。结果:针刺后3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太冲组、曲池组在即时降压疗效和长期降压疗效方面均优于风池组(P0.05),而太冲组总有效率最高(P0.05)。结论:针刺太冲、曲池、风池均具有降压作用,其中太冲穴降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血压及血管内皮相关因子NPY、Ach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高血压前期血管内皮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只。每日采用足底电击结合噪声刺激方法,制备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动物模型。除正常组外,电针组每日接受与模型组相同的造模刺激。电针组取双侧"太冲穴"直刺1~2 mm,连接电针,刺激强度以大鼠肢体出现微微颤动为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NPY、Ach含量。在实验前1天,以及实验的第3、5、7、9、11天分别测量大鼠收缩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P0.01),至实验结束时,血压值接近临床高血压;电针干预后,血压上升缓慢,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压降低(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NPY含量升高(P0.01),Ach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NPY含量降低(P0.01),Ach含量升高(P0.01)。结论:电针可以降低高血压前期血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内皮因子NPY、Ach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针刺不同穴位组方,观察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血压及血清活性因子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腧穴配伍组方。方法将72只9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即模型组、人迎组、曲池组、足三里组、曲池+足三里组、人迎+足三里组、人迎+曲池组以及三穴配伍组。另设8只Wistar-Kyoto (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干预。每7天测定1次血压值,比较各组的血压变化水平,14周龄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针刺1周后,人迎组、人迎+曲池组、人迎+足三里组和三穴配伍组血压较针刺前下降(P0.05),较模型组下降(P0.05);针刺4周后各针刺组血压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与三穴配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后,各针刺组大鼠血清中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除人迎+曲池组和人迎+足三里组的CGRP外,各针刺组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与三穴配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不同腧穴组方可以降低SHR大鼠血压水平,其中人迎、曲池、足三里的三穴配伍组较其他腧穴组的降压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清中的CGRP、ET-1和AngⅡ含量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对MCAO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观察脑梗死灶周围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各15只。假手术组仅予切开皮肤分剥离神经血管后缝合,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予线栓法进行MCAO模型制备,造模成功后干预组大鼠予针刺曲池穴及足三里穴,1次/d,30 min/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仅模仿捉拿、回笼,连续干预14 d,用Homecage Scan行为学评价大鼠不同时间段运动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I3K、Bax的表达差异,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观察AKT、p-Akt的浓度变化。结果:1)Homecage Scan行为学检测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未见明显异常,造模大鼠出现明显偏瘫,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花费在行走、后肢站立、舔毛3种行为的时间逐渐延长,其中干预组改善得更为明显(P0.05)。2)造模组大鼠脑组织TTC染色出现明显白色梗死区域,干预组大鼠梗死区域明显小于模型组。3)免疫组化显示造模后大鼠PI3K降低,Bax升高,针刺足三里穴及曲池穴可上调PI3K及AKT的磷酸化程度,抑制了Bax的表达;4)Western blotting显示针刺足三里、曲池穴可上调造模大鼠AKT的磷酸化程度。结论:针刺曲池穴、足三里穴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SHR大鼠血压以及血管形态的影响,探讨不同穴位配伍针刺的降压作用以及对血管保护的差异。方法:将SHR大鼠(收缩压≥160mm Hg)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非穴位组、穴位配伍组包括足三里和曲池的同名经配伍组(A组)、足三里和丰隆同经配伍组(B组)、足三里和三阴交表里配伍组(C组)。空白组大鼠不予针刺。非穴位组每天针刺鼠尾部距离根部3cm处,穴位组每天给予穴位针刺,各组大鼠针刺穴位均取双侧。第1疗程连续针刺7天,停1天,开始第2疗程,以后隔日1次,第2疗程为28天。针刺前、第1疗程结束时分别测定大鼠血压,第2疗程结束时再次测定血压并处死大鼠,取胸主动脉行光镜检查,拍照并测定动脉中膜厚度(MT)。结果:第1疗程结束时穴位组较非穴位组、空白组血压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非穴位组较空白组血压值无明显下降(P0.05),A组血压下降最明显,同其他穴位配伍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疗程结束时A组血压水平最低,和其他所有组两两比较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配伍各组MT均较非穴位组、空白组有所下降,其中以A组的MT值最小(P0.05)。结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穴位配伍针刺能显著降低SHR大鼠血压和抑制血管重构,其中以足三里为基础的同名经配伍组降压效果和血管保护作用最好并且持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配"内关"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同名经配穴针刺对SHR的降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每组15只,另取正常血压Wistar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针刺相应双侧穴位,每次30min,每天1次,共15次。分别于治疗第1、3、7、15天针刺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治疗结束后,用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各组大鼠RVLM中Asp、Glu含量。结果:针刺1、3、7、15d时,内关组、太冲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较模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5d后,太冲配内关组SBP、DBP、MBP降压百分比均大于内关组、太冲组、太冲配非穴组(P0.05);与针刺前比较,太冲配内关组在针刺1、3、7、15d时SBP、DBP、MBP降压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配内关组在针刺1、3、7、15d的SBP、DBP、MBP降压百分比呈递增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VLM中Asp、Glu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Asp、Glu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太冲配内关组RVLM中Asp含量明显低于内关组、太冲组(P0.05),Glu含量明显低于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P0.05)。结论:不同穴位针刺降压效应有差异,同名经配穴针刺可有效地降低SHR血压和RVLM中Asp、Glu的含量,针刺对血压的调节与中枢Asp、Glu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海马CA1区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和非穴组,每组各12只,同时选取12只WKY大鼠为正常组。太冲组取穴太冲,非穴组针刺非穴部位,正常组与模型组不给予针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实验后海马GLUT1,采用imageJ法测定累积光密度值。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域GLUT1积分光密度值小于正常组及太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CA1区GLUT1积分光密度值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组海马CA1区GLUT1积分光密度值大于非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SHR大鼠太冲穴可能通过调整GLUT1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TNC)中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11只。采用硝酸甘油颈背皮下注射法(10 mg/kg)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双侧“率谷”“阳陵泉”,假针刺组针刺双侧非穴点Ⅰ、非穴点Ⅱ,20 min/次,1次/d,连续9 d。检测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值(PWMT)、甩尾潜伏期(TFL)观察疼痛反应;ELISA法检测大鼠TNC中IFN-γ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TNC中Cx43和IFN-γ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TNC中GFAP、Cx43的共表达情况及神经元核抗原(NeuN)、IFN-γ受体R(IFN-γR)的共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第3、5、7、9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WMT、TFL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和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PWMT、TFL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C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究针刺人迎穴对SHR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H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人迎组和模型组,另取10只WKY雄性大鼠为对照组。人迎组每天针刺人迎穴,模型组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共28 d,结束后取材,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并对关键基因进行PCR技术验证。结果:模型组大鼠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迎组大鼠血压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不同组别之间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基因数据分析显示有129个上调,243个下调;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有167个上调,188个下调。PCR结果显示:干预前模型组基因KLK1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模型组基因KLK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模型组基因EPHX2和CHI3L1表达的数量低于对照组。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的数据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针刺人迎穴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影响其下丘脑中有关基因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抗炎、基因EPHX2、KLK1和CHI3L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刺不同腧穴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内关"、"足三里"4穴对大鼠平均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动物麻醉下分离颈静脉、颈总动脉,颈静脉插管给药造模(高、低血压),颈总动脉插管连接血压检测装置,各组依次针刺以上4穴,记录平均动脉压。结果:在高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足三里"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或P<0.01);在正常血压状态下,针刺"耳甲"、"曲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或P<0.01),针刺"内关"却能显著升高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在低血压状态下,针刺"内关"、"足三里"均能显著升高大鼠平均动脉血压(P<0.05)。结论:不同穴位对血压的调节效应有一定差异,部分单穴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效应,而有些穴位需配合才能发挥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体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