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防治经验会议上讨论确定了统一诊断名称和诊断标准,将婴幼儿腹泻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型与重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甚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金葡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等。 2、病毒性:如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冠壮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及杯状病毒等。 3、其它:霉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某些  相似文献   

2.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儿科临床上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常由于病毒或细菌所致。虽然近年来病毒性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Rota Virus)引起的腹泻,有较多的报导,但细菌所致的感染腹泻仍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问题,除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者外,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所致的腹泻,近年来明显增多,不仅在国内,而且是世界性较为广泛流行的疾病。鼠伤寒沙门氏菌为需氧菌,不形成芽胞亦无荚膜而有活动力的杆菌,在外界环境中有较强的生活力。本病无特异的宿  相似文献   

3.
引起人们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但最多见的仍是由生物性性致病因子引起的所谓感染性腹泻。从我国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现状观察,主要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细菌中志贺菌、大肠埃希茵、沙门菌、O1群及O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及空肠弯曲菌等占有重要位置;病毒中最多见的是轮状病毒。其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水、食物、生活接触及媒介昆虫均可单一或交错地传播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其他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根据疫情监测网数据,2005年1~12月,宝安区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1224例,…  相似文献   

4.
陈志海: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尤其在夏、秋季.广义上讲,所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都属于感染性腹泻.但在传染病防治法里面的丙类传染病,也叫感染性腹泻,是指除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等之外的腹泻,我们可以称之为狭义的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1985年及1987年两次由寄异变型杆菌及蒙德维多沙门氏菌引起的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了解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群体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途径,为制定预防控制应急对策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采用食品安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沙门氏菌核酸检测以及细菌分离培养常规方法。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生病例19例,采集病人的呕吐物5份、粪便排泄物3份、肛拭子5份、家庭饮用水2份、剩余食物7份和食品汤料1份,所检标本在2份粪便排泄物、3份肛拭子和2份食物中均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确定本次事件是病人误食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及时发现传染源,并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玉英  童俊 《黑龙江医学》2002,26(9):727-727
急性感染性胃肠炎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也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菌培养结果常不理想 ,加之实验室诊断条件限制 ,病原谱诊断常常缺如。1 常见致病微生物1 1 细菌最常见的是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梭状芽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耶氏菌等引起。我国细菌性痢疾发病是第一位 ,其次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近年来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胃肠炎十分普遍 ,第四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1 2 病毒1972年Kapikian发现引起腹泻的诺瓦克病毒后 ,至今已明确有五…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1989年中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称为其他感染性腹泻,并列为丙类传染病.中国卫生部公布的2009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27.33%,占全部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1.11%[1].由此可见,其他感染性腹泻仍是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腹泻是一综合征,乃指排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或含有脓血。其病因较复杂,常由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如病毒、细菌及原虫等。由感染引起的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而由其他药物、中毒、肠道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为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在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较高,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去发展中国家旅游时易罹患腹泻,称旅游者腹泻,其病因多为常见致病菌。本文简介其病原学及发病机制。一、细菌性与原虫性腹泻有很多种肠道病原菌及阿米巴原虫可引起腹泻,其发病机理可分3种类  相似文献   

10.
宋贤响  方代华  权艳秋 《重庆医学》2014,(27):3684-3686
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原虫及真菌[1]。目前,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中,死于腹泻的高达300~400万,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2-4]。为了解本院就诊腹泻儿童的感染性腹泻病因及感染的细菌具体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便于临床及时治疗,现对本院腹泻儿童病原检测和药物敏感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全世界已发现多达两千多种,对人、动物或对二者都有致病力。对人可引起伤寒、副伤寒、败血病等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开展沙门菌血清型别调查是沙门菌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1994—2004年,我们从健康体检人员粪便及引起食物中毒人员粪便和剩余食品中,共检出5395株沙门菌,分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阴市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阴市辖区内3家医院为监测点开展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监测,进行病原学分离、鉴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标本84份,病原菌的检出率为33.33%(28/84),检出沙门氏菌1份,轮状病毒14份,II型诺如病毒12份,星状病毒1份。男性检出率为32.56%(14/43),女性检出率为34.15%(14/41);主要集中在3~岁组和60~岁组的学龄前儿童和离退休人员;季节高峰为夏季和冬季。结论江阴市2013年感染性腹泻主要为轮状和诺如病毒II型引发,应加强对重点人群肠道传染病预防的卫生宣教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致病菌的感染状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将送检的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致泻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281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8株,阳性率为20.6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40株,所占比例最大,达68.97%,其次为气单胞菌6株(10.35%),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8.62%),沙门氏菌4株(6.90%),志贺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各1株(1.72%)。结论 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4.
李佐君  钱冬梅 《四川医学》2019,40(10):1043-1046
目的了解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原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肠道门诊收治的330例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结果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患者在青壮年组较中年组、老年组发病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患者大便性状多为水样便(72. 7%),其它症状依次为腹痛占77. 3%,恶心占66. 1%、呕吐占50. 3%,发热占23. 3%,脱水占总数的17. 6%,里急后重占13. 6%。33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均≥97. 0%,对氨曲南敏感率仅为77. 6%。结论青壮年是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症状表现为水样便、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脱水、里急后重。副溶血弧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高,对氨曲南敏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婴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婴儿腹泻为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1岁以内占半数,发病率夏秋季最高. 一、婴儿腹泻的原因分析 1、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引起,以前两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陈志海: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尤其在夏、秋季。广义上讲,所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都属于感染性腹泻。但在传染病防治法里面的丙类传染病,也叫感染性腹泻,是指除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等之外的腹泻,我们可以称之为狭义的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17.
张明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98-1399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124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采集患者大便标本,实施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且予以相关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大便标本中102例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23%。对副溶血性弧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抗生素为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抗生素为头孢他啶、氟哌酸、亚胺培南等。结论了解感染性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掌握其抗生素耐药性,利于疾病的快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2004~2007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甘肃省感染性腹泻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甘肃省2004~2007年感染性腹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感染性腹泻的时间、人群、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布特点的描述,推测大部分感染性腹泻可能由轮状病毒引起.结论 轮状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很大比重,针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提出相应防控策略,从而有效控制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腹泻     
<正> 感染性腹泻即小儿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复习文献后仅就临床上常见的病原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某些进展做一介绍。1.概述:曾泛称之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以腹泻为主的综合征,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仍为当前儿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对本病之命名,曾有过几次改变。1982年全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7月~ 10月采集了崇文区 2 10份急性腹泻患者粪便 ,除开展了致病性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外。还开展了气单胞菌属的检测 ,共检出阳性菌株 32株。其中沙门氏菌 3株(鼠伤寒沙门氏菌 1株 ,都伯林沙门氏菌 2株 ) ,志贺氏菌 6株 (宋内氏菌 4株 ,福氏Y变种 2株 )致病性大肠杆菌 4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 2株。分离到气单胞菌属的细菌 14株 ,检出率为 6 .6 7% ,其中豚鼠气单胞菌 8株 ,温和气单胞菌 5株 ,嗜水气单胞菌 1株 ,结果表明夏秋季感染性腹泻气单胞菌属亦属常见 ,应引起临床及实验室的重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