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肾细胞癌并发同侧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并发同侧肾上腺转移癌的发生率,探讨肾癌根治术作同侧蛹 腺切除要响声生。方法 报告5年间行肾癌根治术56例,其中3例并发同肾腺肿瘤,仅1例为肾上腺转移癌。结果 3例均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均痊愈出院。1例肾癌并发肾上腺转移癌者术后随访2年。健在。另2例分别为产发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哮铬细胞瘤,术后随访5年及2.5年健 在,结论肾 同侧肾上腺肿瘤并不都是转移癌。肾癌根治术不必都作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3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报道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的体会。方法 2002年10月~2003年1月利用后腹腔镜行肾癌根治术3例。平均年龄69岁,肿瘤平均直径3.5cm,用自制水囊扩张后腹腔后,沿肾周脂肪囊游离肾脏,用直线切割器分别切断肾动脉,肾静脉,遂将肾装入自制的肾袋中,扩大切口至5cm~6cm,将肾取出。结果 3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3h,出血少,均未输血。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1例。结论 后腹腔镜切除肾癌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并发同侧肾上腺转移癌的发生率,探讨肾癌根治术作同侧肾上腺切除的可行性。方法报告5年间行肾癌根治术56例,其中3例并发同侧肾上腺肿瘤,仅1例为肾上腺转移癌。结果3例均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均痊愈出院。1例肾癌并发肾上腺转移癌者术后随访2年,健在。另2例分别为并发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5年及25年,健在。结论肾细胞癌并发同侧肾上腺肿瘤并不都是转移癌。肾癌根治术不必都作肾上腺切除,只有肾上极肾癌直接蔓延至肾上腺及肾上腺有转移癌时才作肾上腺切除。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肾上腺正常者肾上腺可不必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并行文献复习.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2例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行肾盂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随访至今,1例健在,1例失访.结论 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简称Xp11.2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6例Xp11.2肾细胞癌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类型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6例患者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9~59岁,平均31.4岁。其中13例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开放肾癌根治术,1例肾癌根治术后因纵隔转移穿刺确诊后行靶向药物治疗。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Xp11.2肾细胞癌。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1~36)个月,1例患者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死亡,2例失访,其余23例均预后较好。结论:Xp11.2肾细胞癌临床发病率较低,诊断主要结合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FISH确诊实验,手术主要以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为主,短期随访预后尚可,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肾癌患者中2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病例的4.56%,男女比例为2.67:1.00,年龄32~74岁,平均47岁。结果22例患者中行肾癌根治术1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肿瘤直径1.8~11.0cm,平均4.8cm。其中透明细胞癌21例,透明细胞癌与颗粒细胞癌混合型1例;pT1N0M019例,pT2N0M02例;pT3bN0M01例;G15例,G217例。失访2例,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27.6个月。其中1例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死亡,无瘤存活21例。结论多房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为肾偶发癌,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与肿瘤大小无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7.
肾细胞癌剜出术远期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7~1992年行肾细胞癌剜除术4例,3例随防4年以上,均健在,无复发,其中两例于术前1年半和5年曾因对侧肾肾癌行肾切除术,病理报告均为透明细胞癌。认为肾手术预后与临床分期及细胞类型有关。早期低级别的肾癌,对侧无肾、肾功不全或潜在病变可能影响肾功能障碍者,可行肾细胞癌剜出术或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42~75岁,平均62岁。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4例,间歇全程肉眼血尿伴右侧腰痛1例。B超、IVU及CT提示肾肿瘤并发尿路肿瘤4例,肾癌不除外合并同侧肾盂占位1例。结果 5例均行根治性手术,4例同时行不同部位肿瘤根治术,1例行分次手术。病理为肾癌并发膀胱癌3例,肾癌并发同侧输尿管癌1例,肾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1例术后10个月膀胱肿瘤局部复发,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4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少见,对肾癌患者行泌尿系超声、IVU和术中肾脏剖开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根治性手术宜同时切除肾癌侧输尿管,以避免残余输尿管发生肿瘤。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肾细胞癌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青少年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1992-2004年收治20岁以下青少年肾细胞癌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0~20岁,平均17岁。血尿8例,腰部疼痛6例,腹部肿块5例,发热3例,消瘦2例,尿路刺激症状1例,贫血、乏力1例。14例均行B超、KUB加IVU和CT检查。肿块直径2.5~13.0cm,≤3.0cm者2例,4.0~10.0cm者10例,>10.0cm者2例。术前Robson分期:Ⅰ期2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1例。14例均行肾癌根治术,8例术后行免疫治疗。结果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11例,颗粒细胞癌2例,混合型癌1例。11例随访1~9年,术后2年内死亡2例,其中1例Robson分期Ⅲ期,肿块直径10.0cm,病理为颗粒细胞癌,另1例Robson分期Ⅳ期,肿块直径13.0cm,病理为混合型癌。余9例均无瘤存活,包括8例术后行免疫治疗者。结论对有肾癌相关症状的青少年宜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根治术是青少年肾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手段,术后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生存率。预后与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10例.年龄27 ~ 85岁,平均52岁.11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开放肾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 13例,pT2N0M0 5例,pT3aN1 M0 2例,pT4N0M0 1例.Fuhrman病理分级:G1 6例,G2 14例,G31例.术后随访19例,时间3~36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给予索拉非尼治疗2个月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12个月后出现肺转移,给予索拉非尼治疗1个月后死亡,16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较少见的肾细胞癌,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正式将其归类为肾癌的4种基本形式之一,约占肾癌的10%~15%,居第2位。我院自1985年至2003年共收治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疸肾的诊治临床分析张尤光,朱长发,关键,陈美琳,李素兰有学者将因胆道梗阻,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肾脏损害称之为黄疸肾。我们从1988年11~1993年8月间,遇到黄疸肾23例,平均年龄57岁(29~75岁),男性17例,女性6例。23例中,胰头癌1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散发性双肾多发性肾细胞癌的治疗原则,以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例散发性双肾多发性肾细胞癌患者的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40 ~ 73岁,平均57岁.无家族病史.7例均为查体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同时发现双肾癌4例,一侧肾癌术后随访发现对侧肾癌3例,未发现其他脏器及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布于肾中央及外周,最多者一侧16枚.肿瘤直径0.8~6.0 cm,平均4.1 cm.肿瘤临床分期T1a3例,T1b 3例.结果 1例行单侧肾动脉栓塞者7个月后失访;1例靶向治疗2个疗程后双肾分期行保留肾单位(NSS)手术;3例一侧行根治术,对侧择期行NSS手术;2例双肾择期行NSS手术.7例患者病理报告均为肾透明细胞癌.6例术后随访6 ~ 96个月,平均40个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 双肾多发肾细胞癌患者应积极实行手术治疗,以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肾单位为原则.患者预后不因双肾受累及肿瘤多发而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bcl-2、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癌组织中bcl2蛋白及PCNA进行检测,以探讨其阳性表达与肾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91~1996年间因肾细胞癌行肾切除或肾癌根治术的肿瘤石蜡包埋标本46例。年龄22~79岁,平均563岁。3...  相似文献   

15.
阴茎浸润性磷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350例前瞻性分析[英]/OrnellasAA…//JUrol.-1994,151(5).-1244~1278作者报告414例阴茎浸润性磷状细胞癌,平均年龄56岁(23~91岁)。随访350例。224例行阴茎切除或部...  相似文献   

1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报告梁朝朝王克孝刘国兴在健康人群B超普查中,肾脏实性占位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占首位。我院于1989年8月~1995年8月共收治肾AML2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7~65岁,平均45...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肾细胞癌的诊治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隐匿性肾细胞癌(ORCC)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先后收治的7例O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此型。肾癌及其诊治进行讨论。结果:6例病理检查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例诊断为结节型肉瘤样肾细胞癌,其中G1-G2 2例,G2 2例,G3 3例。5例分别于肾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后3个月、5个月、15个月、19个月和4.5年因肺、肝、骨骼癌细胞转移、癌性恶液质而死亡;1例皮肤转移患者生存14个月;另1例口服索拉非尼者生存12个月死亡。结论:ORCC是以转移癌(骨骼、肝等)表现首诊而缺乏肾癌症状的晚期肾癌,如能提高警惕,对泌尿系器官进行全面检查,确诊并不难。肾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小肾癌(附34例报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1985~1996年诊治3cm以下肾癌34例。其中无任何临床症状由体检发现者23例(67.6%),血尿5例(14.7%),腰痛4例(11.8%)血尿及腰痛均有者1例,因慢性肾功能不全经B超检查发现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9例,单纯性肾切除2例,行肾肿瘤剜除术2例,术前误诊为肾盂癌而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1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32例(94.1%),颗粒细胞癌1例,混合型(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癌1例。PT110例,PT224例。30例(88.2%)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7个月。无癌存活者29例,术后存活超过5年者7例,其中1例术后第6年死于肺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 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 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 ,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 ,术中发生危象 ,经抢救治愈。 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同侧肾癌者手术顺利。 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 ,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 ,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20.
肾细胞癌的外科治疗(附8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方法 总结 81例肾癌治疗经验 ,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 73例、姑息性肾切除 6例、肾肿瘤剜除术 2例。其中 38例术前行肾动脉造影加栓塞术再行肾癌根治术。 结果  81例术后病理诊断 ,透明细胞癌 5 2例 ,颗粒细胞癌 19例 ,混合细胞癌 6例 ,囊性肾细胞癌 4例。 81例中 6 5例随访 12~ 110个月 ,5年生存率 :Ⅰ期 83.9% ,Ⅱ期 78.9% ,Ⅲ期 33.3% ,Ⅳ期 16 .7%。 结论 肾癌根治术前肾动脉栓塞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良好预后的较好方法。保肾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是关系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