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发展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否定,而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进行,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预防医学、行为医学、群体医学、社会医学的整体观;以生物科学学科群为核心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应加大改革的力度;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与医学模式转变的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也随之转变。健康的概念已由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再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和道德完善(四维)。健康、疾病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社会、心理、环境、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由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为医学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渗透的医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医学行为也由过去的以理论知识和个人经验为指导的模式向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为依据的模式转变。它是医学治疗学的决策指南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结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出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社会心理药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必须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发展交叉学科,开展社会医学的研究。用新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医务工作者必须摆脱旧医学模式的束缚,积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方面综合考察人体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实行社会予防,作出社会诊断,开出社会处方,进行社会治疗。只有从根本上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更好地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立,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与发展,由此带来了医学传统观念、医学模式的变化,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代替。医学模式的转变,向医务人员提出了更新的道德要求,要求医务人员站在更新更高的角度,用更符合人道主义和人类利益的医学道德观念审视自己的医疗行为和医学科研行为。同时,社会和医学的进步,向人们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是医学科学发展中革令性的变革,它突出社会、环境、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医学的发展趋势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将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医学的社会作用越来越显著,将出现医学社会化的趋势。为适应医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医学教育的模式也应做出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医学发展指导思想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必将深刻地影响医学教育,同时对医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由医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有什么样水平的医学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生物医学模式也必然发生转变。做为一个医学高等学校教师,首先要认识到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医学课程也应在这方面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建立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转归有重要影响的意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医学及药学的重要桥梁课程,同样面临着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问题。笔者做为这门学科的教师,就在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医学模式转变迟缓原因之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我国提出至今已20年,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观点也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但在现实的医疗实践中,把病人仅仅当作生物体,从生物角度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做法仍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对于其中的原因,学术界认为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第二,新医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差;第三,滞后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 为了推动医学模式转变,我们将对上述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期找出妨碍医学模式转变的症结。1 功利主义和知识结构单一化是医学模式转变迟缓的深层原因1.1 为…  相似文献   

12.
迎接21世纪的挑战 造就临床医学高质量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健康和医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对世纪整个医学的模式将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一系列医学观念的转变 ,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 医学模式的转变 ,促进医德教育观念的更新  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现代医学的社会化。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医学不仅开阔了医学研究的视野 ,同时也使医学职业道德获得了新的起点和蓬勃发展的生机。现代医学模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  相似文献   

14.
邹飞  倪再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39-244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也日益深化。社会、环境、心理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小,生物医学模式对现今社会所出现的健康新问题的指导已力不从心。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突出地强调了心理、社会及环境因素的决定作用,是一个比生物医学模式更加科学的认识人类健康规律的新模式。虽然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严重影响健康的观点在理论上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在现实的医疗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本文对医学模式在实践上滞后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问题的症结,为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口腔修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研究美的修复体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必将促使口腔修复医学概要研究具有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修复体,又要探讨社会美,探讨患者的审美意识和心理及其与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等方面的患者修复时的关系,从而使修复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这是口腔修复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新医学模式对社会预防和社会保健提出的新要求,捉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实现“2000年人人健康”的战略目标,对人民大众开展深入,广泛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徐小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58-959
新的医学模式是1967年由美国教授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医学模式转变,涉及疾病观、健康观、卫生观的根本转变,人们不仅要深刻地认识到生物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要注意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间接致病作用也日趋显现出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新的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社会、。C理、行为因素与健康、疾病的关系日益引起医学界及有关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社会学、,C理学、行为科学与医学的结合,促进医学模式转变,促进医学科研方法、诊断...  相似文献   

19.
邓天善 《四川医学》2001,22(10):974-975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明确要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是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构建卫生服务新体制。从 80年代开始 ,医学模式就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因而要求卫生服务模式作相应的调整。社区卫生服务 ,能有效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模式的转变 ,充分说明了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促使人们对健康观念意识的变化 ,人们不再单纯要求防病治病的旧医学模式。要求保健康复、心情愉快、健康长寿等具有综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为了适应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需求,医学已从治疗医学、预防医学发展到保健医学,而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生态医学模式。我们产科工作人员也应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转变传统产科服务模式,从单纯的医疗处理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支持,促进以产妇为中心的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