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7-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NT-pro BNP、和肽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脑出血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浆NT-pro BNP及和肽素水平,分析其与脑出血量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和肽素水平以及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轻型、中型以及重型患者比较,NT-pro BNP水平及和肽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和肽素水平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组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少量出血患者及中量出血患者相比,大量出血患者的NT-pro BNP浓度指数显著上升(P0.05),表明NT-pro BNP水平同出血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NT-pro BNP及和肽素水平显著上升,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脑出血量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同期10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出血量多少分为大量脑出血组(32例)、中等量脑出血组(37例)和小量脑出血组(61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实验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脑出血少量组、中量组、大量组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NT-proBNP与和肽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并且对评估预后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放宪法检测30例脑出血患者不同病期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出血组发病2周内血浆ET-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4周内CGR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阵高血压、出血量较大者,血浆ET-1含量显著增高,CGRP则明显降低,而不同病变部位两肽含量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 CHD 患者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对照组(50例),测定 APN 和 NT-proBNP 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明显降低,且 SAP 、UAP 组、AMI 组3组 APN 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 SAP 、UAP组、AMI 组3组 NT-proBNP 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与 NT-proBNP 呈负相关(r=-0.236,P<0.05)。结论 APN 和 NT-proBNP 水平检测对老年 CHD 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46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并分析脑出血不同时期、不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不同出血量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入院7d时(P<0.01);GCS评分≤8分较GCS评分>8分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脑出血量的增加而增高(P<0.01);好转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且急性期增加较为明显,同时血NT-proBNP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均具有密切关系,该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钠肽(BNP)和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脑出血病患89例,并记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普宁华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分组对比不同出血量组、不同脑出血部位血浆BNP水平,并分析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出血量越高、脑出血部位丘脑基底节区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更高,并且出现低钠血症的比例越高(P<0.05)。而低钠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预后深度昏迷患者比例更大,好转出院比例更小(P<0.05)。结论脑出血后病患血浆BNP水平会明显升高,并且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roadrenomedullin N-terminal 20 peptide,PAM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入选CHF患者72例和32例非CHF对照,检测纳入对象血浆和肽素、PAMP和NT-proBNP水平,心脏彩超评价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CHF患者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01),并随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和肽素分别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值(r=0.508)、血肌酐(r=0.320)、NYHA分级(r=0.567)、NT-proBNP(r=0.412)呈显著正相关(均有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63,P<0.01)。CHF患者血浆PAM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和肽素、NT-proBNP水平在CHF中显著升高,并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科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190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52例(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138例(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分成4个亚组: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3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心功能Ⅳ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24h内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5mL,测定和肽素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计算Ea/Aa比值。结果不全组各亚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组中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3,P<0.05),Ea/Aa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53,P<0.05),和肽素水平与Ea/Aa呈负相关(r=-0.753,P<0.01)。结论检查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可以准确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立  黄怡 《湖南医学》2014,(1):146-148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0例急性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93.3% vs 73.3%, P <0.05;显效60.0% vs 35.6%,P <0.05;治疗后 LVEF (55±12)% vs (52±11)%,P <0.05;NT-proBNP水平(1050.6±568.1) pg/mL vs (2100.8±789.2) pg/mL ,P<0.05];②观察组中,新活素治疗对急性心衰患者较慢性心衰加重患者的效果更明显[总有效97.1% vs88.0%,P <0.05;显效70.0% vs46.0%,P <0.05;治疗后LVEF (58±11)% vs (48±8)%,P <0.05;治疗后 NT-proBNP水平(780.9±365.7) pg/mL vs (1866±1075.8) pg/mL ,P <0.05]。[结论]新活素显著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且对急性发作心衰患者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N 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CHF患者60例,分为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出现组)24例和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未出现组)36例,出现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即死亡组7例和未死亡组17例。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差异;分析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LVEF的相关性。结果未出现组和出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组(P<0.05), LVEF明显低于未出现组(P<0.05)。未死亡组、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死亡组(P<0.05), LVEF明显低于未死亡组(P<0.05)。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而LVEF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 CHF 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能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对预测近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和脑保护作用?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发病7 h内的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测定两组术前和术后12?36 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浓度及术前和术后第8天的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的评分?结果:术后12 h和36 h,A组NSE浓度明显低于B组,术后第8天A组GCS评分明显高于B 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中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有利于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记录病人发病2、12、24 h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其变化特点。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3组病人不同时间的血浆NT-proBNP水平,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发病30 d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颅脑损伤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不同预后病人的血浆NT-proBNP水平特点。结果:发病2、12、24 h, 3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低于其他两组,中型组低于重型组(P<0.01);3组组内在发病2、12、24 h时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发病12、24 h时均明显高于发病2 h时(P<0.01),中型组发病24 h均明显高于发病2、12 h时(P<0.01),重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PC T )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脑出血、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12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和肽素与PC T水平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和肽素、PC T水平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生存组血清和肽素、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PCT 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关系密切,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21-24
目的探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大容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9),其中试验组采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血肿消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前及术后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为32.50%,低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消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0±0.25)h、住院时间为(22.1±2.12)d,均短于对照组的(3.27±0.42)h、(31.1±4.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00%,低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与各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较快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段血清和肽素、空腹血糖水平,探讨和肽素、血糖与 NIHSS 评分的关系,分析和肽素、血糖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发病24 h 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在发病第1、3、7天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和肽素,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NIHSS 评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4.34±1.22)、(4.74±1.71)、(4.49±1.58)pmol/L ;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6.55±1.03)、(7.04±0.97)、(5.67±0.81)mmol/L 。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和肽素水平(3.64±0.51)pmol/L 、空腹血糖水平(5.34±0.91)mmol/L 。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和肽素水平、血糖、NIHSS 评分、超敏 C‐反应蛋白、年龄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肽素及空腹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与年龄、NIHSS 评分、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评估价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IHSS 评分与血清和肽素呈正相关(r =0.246);NIHSS 评分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21);空腹血糖与和肽素呈正相关(r=0.203)(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血糖水平是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 proBNP)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创伤后24 h)血浆中的浓度,探讨其在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6例颅脑创伤患者,依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分为轻度(GCS 13~15,n=27)、中度(GCS 9~12,n=21)、重度(GCS 3~8,n=18)颅脑创伤3组;检测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血糖,白细胞,比较GCS评分,头部简明创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ore,AI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依患者出院时GOS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1~2,n=16)和预后良好组(GOS 3~5,n=50);比较各组NT proBNP浓度,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NT-proBNP对预后判断的价值及其与GCS、头部AIS评分及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重度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NT-proBNP判断预后的最佳阈值为112 pg/mL(灵敏度0.875、特异度0.900),其与头部AIS评分、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NT-proBNP在早期颅脑创伤患者血浆中的浓度可作为评估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急性期CT检查临床特征,及探讨其与血清NTpro BNP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均经CT扫描和血浆N端前脑钠肽水平检测,使用Spearman软件分析相关性。结果 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蛛网膜下腔未出血患者血清N端前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中、轻度脑肿胀血清N端前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型脑外伤血清N端前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r=6.78)、脑肿胀程度(r=9.10)、脑出血CT分型(r=8.14)与血清NT-pro BNP呈正相关。结论 CT可反应脑外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肿胀情况,并对脑外伤严重程度进行分型,上述临床指标均与血清T-pro BNP呈正相关,可根据CT下患者脑损伤临床特征评估其血清NTpro BNP水平,为临床操作与预后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硬通道组、软通道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每组25例。观察治疗后三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采用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定预后的情况。结果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组的血肿清除量、入出院时临床GCS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硬通道组、软通道技术组疗效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预后与血糖浓度的关系,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后病人血糖升高的机制。结果:GCS评分低于6分者,其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CS评分高于6分者(P<0.01)。急性颅脑损伤预后与平均血糖浓度负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能够作为判定病人伤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伤者越重,血糖浓度越高,其预后愈差。对于颅脑外伤的病人,应视血糖水平尽早给予一定量的胰岛素,以预防控制高血糖,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以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同时对年龄、血肿部位、血肿量、GCS积分、脑中线结构移位、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清除率、血压控制、引流后残余血肿量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的死亡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病死率与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血肿部位、入院血压、手术时机、引流后残余血肿量、首次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和药物降压治疗无关(P>0.05)。结论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影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相应指征的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