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彭昊  马进 《中国临床康复》2011,(48):8977-898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选用内固定治疗成功率不高。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69例年龄大于70岁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记录置换后并发症、死亡周期、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周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失访,剩余53例。7例以上患者死于置换后1年内。置换后第1个月的Harris评分为66±7,第3个月为72±6,第1年为74±5,第3年为76±6,其中27例5年后的Harris评分为76±8。患者恢复下地行走能力的平均时间为28d。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和植入感染现象。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患者在极低的器械故障风险下能更快地恢复,避免了内固定治疗失败的风险问题,使患者能够在治疗后保持良好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选用内固定治疗成功率不高。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69例年龄大于70岁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记录置换后并发症、死亡周期、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恢复正常功能的时间周期。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失访,剩余53例。7例以上患者死于置换后1年内。置换后第1个月的Harris评分为66±7,第3个月为72±6,第1年为74±5,第3年为76±6,其中27例5年后的Harris评分为76±8。患者恢复下地行走能力的平均时间为28d。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和植入感染现象。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患者在极低的器械故障风险下能更快地恢复,避免了内固定治疗失败的风险问题,使患者能够在治疗后保持良好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长型PFNA固定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均骨性愈合,无股骨头坏死、骨不愈及内固定断裂松动。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及膝关节KSS评分,3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除了1例(伴同侧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活动度欠佳外,其余31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膝关节优良率达96.9%。结论长型PFNA使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通过一次手术完成,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固定牢固、防切割、防旋转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对23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外支架固定。结果本组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1例出现螺钉松动及脱出。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其中优15例,良4例,优良率为82.6%。结论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等内科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  相似文献   

5.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选择髓内还是髓外一直都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就生物力学而言,髓内固定较髓外固定更加具有优势,那么高龄 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是否也是髓内固定更好一些呢? 目的:比较髓内与髓外内固定治疗高龄Evans 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武警沈阳总队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高龄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患者47例,分别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系统髓外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 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2个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内2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但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抗旋髓内钉组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且Harris评分显示交锁髓内钉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好于动力髋螺钉组(P 〈0.05)。髓外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髓内组1例内固定螺钉松动1例。提示2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短期内高龄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髓内钉固定可使患者在不进行关节置换的前提下早期负重活动,髋关节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甚至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微创钢板固定,疗效肯定.但此类方法并非适应所有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年龄在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多为不稳定型,大多合并有内科疾病,内固定失败率较高.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84.6岁.采用髋关节后外侧改良Gibson入路,将大转子解剖复位,作为测量肢体长度和安装假体的一个重要标志.所有患者均使用骨水泥加长股骨假体柄,除2例合并有髋关节炎的患者行全髋置换外,其余患者均为双动股骨头置换.结果与结论: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置换后7-16 d.27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骨折有满意骨痂生长.置换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8-94分,平均达85.4分,优良率达78%.1例因护理不当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提示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能早期负重行走,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佳等优点,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以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报道较多,但两者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和倒置微创内固定两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皮加压钢板置入21例,倒置微创系统置入15例,年龄65~91岁。观察置入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全部获得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经皮加压钢板组优良率87%,倒置微创内固定组87%。两组患者并发症少,没有患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提示对于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有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此两种微创髓外固定系统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以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报道较多,但两者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和倒置微创内固定两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皮加压钢板置入21例,倒置微创系统置入15例,年龄65~91岁。观察置入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全部获得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经皮加压钢板组优良率87%,倒置微创内固定组87%。两组患者并发症少,没有患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内翻。提示对于使用髓内固定系统有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此两种微创髓外固定系统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遇伯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542-8546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0.05)。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10.
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结果:48例全部随访6~15个月,平均12个月,45例骨性愈合。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7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生物力学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抗旋转确实、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1.
背景:PFN钉置入内固定用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人工关节置换是否可以运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PFN钉置入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青海省藏医院骨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年龄75~87岁,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二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内科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结论: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①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组、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率均少于PFN组(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手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多,但在术后恢复时间、预防术后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方面优于PFN钉内固定组,近期髋关节活动度要优于PFN钉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12.
邓海源 《中国临床康复》2011,(17):3075-3078
背景:PFN钉置入内固定用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人工关节置换是否可以运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PFN钉置入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青海省藏医院骨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年龄75~87岁,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二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内科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结论: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①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组、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率均少于PFN组(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钉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手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多,但在术后恢复时间、预防术后内科并发症及髋部畸形方面优于PFN钉内固定组,近期髋关节活动度要优于PFN钉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A组)和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DHS组给予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PFNA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人工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可有效缩短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短、中期随访结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失血量)、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2个月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按Evans-jensen分类,ⅡA型7例,ⅡB型9例,Ⅲ型6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半髋关节置换16例。结果:21例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负重行走,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下沉松动,无脱位,未出现髋内翻,1例行走髋关节疼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目的: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随访均超过6个月。以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观察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优17例,良14例,可8例。并发心功能不全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脱位2例(交流障碍,不能配合置换后康复训练),深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感染5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心脏衰竭、应激性溃疡、肺栓塞、假体周围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表明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下地负重、减少置换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 目的:应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随访均超过6个月.以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并观察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优17例,良14例,可8例.并发心功能不全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脱位2例(交流障碍,不能配合置换后康复训练),深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感染5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心脏衰竭、应激性溃疡、肺栓塞、假体周围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表明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下地负重、减少置换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背景:老人股骨颈骨折目前采用T型或线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由于它的固定力弱,对于重度骨质疏松症,仍难以避免长期卧床致并发症加重的状况.为此设计经皮穿针弓形三爪外固定器,以固定力强治疗老人股骨颈骨折,实现早期离床,早期恢复受伤前的活动状态以减少并发症.目的:设计经皮穿针弓形三爪外固定器治疗老人股骨颈骨折,探讨其可行性.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骨外科.对象:2002-12/2004-06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老人股骨颈骨折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71~86岁,平均79岁.方法:应用经皮穿针弓形三爪外固定器对31例创伤性老人股骨颈骨折治疗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应用理论力学分析该外固定器在应用中的受力情况以及稳定性.主要结局观察:①经皮穿针弓形三爪外固定器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头下型,股骨颈型,股骨基底型)的功能效果.②患者站立时,经皮穿针弓形三爪外固定器上固定点的受力情况及稳定性.③髋关节活动的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①应用经皮穿针弓形三爪外固定器后即可行坐和站立活动,在站立时,经理论力学分析它的固定力强(上固定的受力A,B,C点分别是下固定受力的1/22,1/2,1/2).髋关节单向的屈伸活动克服了骨折远端的髋内翻和旋转移位.髋关节轴的加压板,使骨折端紧密嵌插和纵向挤压,以稳定性和压应力的刺激促进骨折愈合.②经皮穿针弓形三爪外固定器稳定性效果,应用中除股骨头下型骨折在活动时,旋转移位外,其余均无移位,固定稳定,手术创伤少,操作简单,可调节性大,而且无一例因长期卧床出现并发症,无一例因外固定支架松动造成骨折再次移位.③髋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平均7 d,骨折愈合时间两三个月,平均2.4个月.结论:应用经皮穿针弓形三爪外固定器对骨折处无组织再损伤,上固定点受力小,稳定性强,骨折断面有压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能实现早期离床,早期恢复受伤前的关节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王亚平  路通 《中国临床康复》2013,(52):8961-8966
背景:目前,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而内固定置入方法和置入材料种类较多,那么哪种方法临床疗效最好呢?目的: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6例,根据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置入治疗转子间骨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X射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切口小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但出血量及操作时间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Harris评分低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P〈0.05)。提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且临床疗效好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患者,但长期疗效如何尚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髓外固定方法有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等.髋关节动力螺钉则被认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临床应用广泛.目的:评估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3种不同髓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24例术前可活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3例行髋关节动力螺钉固定,27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44例经皮加压钢板固定.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Sander髋关节创伤评分,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24例患者中共有9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9.8个月.髋关节动力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加压钢板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7.4±7.0),(94.3±12.5),(48.2±9.0)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20.4±19.3),(237.4±23.9),(86.9±16.9)m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6.22%,13.04%,5.56%.Sander髋关节创伤评分在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3种不同髓外固定方法均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经皮加压钢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