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及肌瘤大小的影响。方法将郑州颐和医院妇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未接受任何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瘤组织中ER、PR、EGFR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2%比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有利于降低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表达水平,缩小肌瘤体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80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手术前不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 mg/d,连服90 d;检测观察组用药前后子宫大小及血浆激素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手术患者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结果:观察组用药90d,子宫肌瘤体积较用药前明显缩小(P<0.05),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行子宫切除术者少于对照组(P<0.05),肌瘤组织中PR、E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ER仍有较高的强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肌瘤组织中PR、EGFR水平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将7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确诊后立即手术,共30例;5 d服药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d-1,连服5 d后手术,共20例;90 d服药组(B组):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1,连服90 d后手术,共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水平,同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激素(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1)服药后肌瘤体积A组平均缩小22.51%,B组平均缩小61.77%,两组服药前后肌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服药组间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服药组服药前后FSH、LH、E、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SH呈下降趋势,E维持在卵泡期水平。两服药组间比较,服药后EG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EGF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PR仍呈高表达,ER、EGF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组织中PR呈高表达,ER表达下降,EGFR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短期大剂量及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效果更明显。(2)米非司酮可能系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血清中EGF水平,从而影响子宫肌瘤生长。(3)直接降低肌瘤组织中EGFR表达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另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患者的肌层、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的变化,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捌。方法20例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连续90d,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结果①米非司爵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②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高于肌层组织(P〈0.01)。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明显,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可能是降调肌瘤局部的高ER,PR水平。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效果以及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米非司酮组为2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不同程度贫血,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连续30d,第31~91天8mg/d口服。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同时采用Ⅷ因子标记法观察两组子宫肌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米非司酮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1)。②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仍高于肌层组织(P〈0.05);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降调肌瘤的ER和PR,缩小子宫和肌瘤的体积,通过引起闭经缓解贫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瘤清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宫瘤清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变化,并根据肌瘤体积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瘤体积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缩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68例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片,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米非司酮片治疗,月经来潮时停服,3个月后观察闭经、月经恢复情况,观察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大小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肌瘤体积缩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瘤体积的平均值(11.3+4.72)cm3,对照组患者的肌瘤体积平均值为(18.83+7.45)cm3。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有效、不良反应小、方便、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后组织的病理改变和雌孕激素受体 (ER、PR)表达的情况 ,探讨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刀行射频治疗 ,2 8例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2例 3d后切除子宫 ,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 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下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选同一患者子宫上未做射频治疗的肌瘤作为对照组。结果 :射频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2cm ,ER、P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PR低表达是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秀玲 《吉林医学》2014,(26):5894-5894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在观察组连续用药3个月的基础上行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后6个月复查对比观察肌瘤缩小情况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观察组肌瘤缩小率为78.96%,高于对照组肌瘤缩小率(58.69%);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缩小肌瘤,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高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闭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肌瘤体积明显缩小。实验组治疗后肌瘤体积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有较好的疗效,小剂量长期使用米非司酮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月经量、月经期、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等疗效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米非司酮与宫瘤消胶囊联合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前150例入院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后150例入院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和肌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和肌瘤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肌瘤萎缩,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其雌、孕激素受体(ER和PR)的影响。方法:服用米非司酮每日10mg,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27例,连续3个月后,其中7例行子宫切除,测其血清E2、P、FSH、LH水平,并分别对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ER和PR;同时与未用药而行子宫切除的肌瘤进行比较。结果:每日服用10mg米非司酮3个月后,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41.6%。体内的E2和P水平均下降,E2维持在滤泡早期水平;肌瘤的PR和ER含量均减少,PR减少更明显,接近绝经后水平。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缩小子宫肌瘤的机理可能与其降低体内E2和P水平及肌瘤的PR和ER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及瘤体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选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例仅服用橘荔散结丸3个月以上又手术治疗的患者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ER、PR水平,选择15例未曾服用相关中西药物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做对照。结果2组肌瘤组织EP、PR的水平均高于子宫肌层组织(P<0.05),而对照组EP、PR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降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及其瘤体组织中的EP、PR水平可能是橘荔散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 测定1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GnRHa治疗3月后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和EGF-R水平,并以28例未用药肌瘤作对照。结果  GnRHa治疗组肌瘤内ER、PR、E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GnRHa除减少肌瘤内ER、PR外,使肌瘤内EGF-R的水平下降可能是GnRHa治疗子宫肌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何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90-1291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大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闭经等都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肌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缩小,且试验组治疗后肌瘤体积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疗效,长期小剂量使用米非司酮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而观察组则额外加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流血、痛经、经期延长及非经期下腹痛等临床症状,肌瘤体积以及血清激素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疗效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激素水平,减小肌瘤体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优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桂枝茯苓丸辨证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与血清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性激素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较好,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西药治疗合并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合并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肌瘤的大小、血液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健康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遴选症状、肌瘤的大小、血液激素水平变化和心理健康水平元明显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后各项评定指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治疗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子宫肌瘤不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瘤体体积,降低激素水平,而且能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孙俊峰  石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25-126,128
目的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给予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一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观察组治疗后E2、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优于单一米非司酮治疗,是目前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一种较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