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TOFA对卵巢癌COC1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TOFA作用24、48、72h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OC1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COC1细胞磷酸化AKT、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5、10、20、50μg/ml)TOFA分别作用24、48、72h后,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5、10、20、50μg/ml TOFA处理48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10μg/ml TOFA作用后,可上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60min后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抑制率为47%(P>0.05)。结论:TOFA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抑制磷酸化ERK表达,TOFA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myc蛋白、CD44黏附分子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2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C-myc、CD44/HCAM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期、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恶性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myc基因蛋白和CD44/HCAM的阳性表达率比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的表达明显增高;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卵巢上皮性癌中的C-myc和CD44/HCAM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Ⅰ期与Ⅰ期以上者C-myc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而CD44/HCAM的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卵巢肿瘤组织中C-myc和CD44/HCAM的表达,与卵巢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CD44/HCAM的高表达可能与卵巢肿瘤细胞盆腹腔种植有关.  相似文献   
3.
狄文  方秀丽  丁传伟  朱建善  林其德 《上海医学》2003,26(10):720-722,T001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 (E cadherin ,E cad)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6例子宫内膜癌及 10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 (对照组 )的E cad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 cad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子宫内膜癌E cad表达水平 :①与临床分期相关 ,临床早期表达显著高于晚期 (P <0 .0 5 ) ;②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分化越差 ,表达越低 (P <0 .0 5 ) ;③与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成反比 ,浸润肌层越深表达越低 (P <0 .0 5 )。结论 E cad在子宫内膜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的丢失是癌细胞发生侵袭性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卵巢癌COC1细胞顺铂(c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As2O3与cDDP联合作用的效应以及As2O3对COC1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及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cDDP作用72h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s2O3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两药联合作用的效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IK3CA mRNA和AKT、ERK、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单独应用As2O3或cDDP和联合用药时卵巢癌COC1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并呈浓度依赖关系,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0.08~0.15μmol/L As2O3无明显细胞毒性,不能提高COC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各浓度(1、3、8、16μmol/L)As2O3作用24h可以下调AKT、MMP-2蛋白水平(P<0.05),并呈浓度依赖效应,但对ERK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0.5、1、2、4μmol/L As2O3作用4h,PIK3CA mRNA表达分别降低45.03%、53.05%、61.67%和72.91%(P<0.05)。结论:As2O3抑制COC1细胞增殖具有浓度依赖性,与顺铂联用有相加效应,可能与As2O3下调PIK3CA mRNA、AKT、MMP-2蛋白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蜕膜巨噬细胞TSP-1 IL-10及IFN-γ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蜕膜巨噬细胞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妊娠妇女20例(A组)和1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B组)检测蜕膜TSP-1mRNA、蜕膜巨噬细胞表面TSP-1的表达及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和IFN-γ的量,并在培养液中加入相应刺激物,观察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蜕膜TSP-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蜕膜巨噬细胞TS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显著降低(P<0·05);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干预因素对两组病例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FN-γ无显著影响;加入TSP-1后,两组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均增加(P<0·05);加入抗TSP-1后A组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降低(P<0·05)。结论URSA患者蜕膜TSP-1表达下降,且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降低,可能是导致URSA发病的原因。TSP-1可能在调控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释10μg18-甲基炔诺酮(LNG)钥匙形宫内节育器(IUD)进行临床初试101例,观察578.5个妇女月与TCu200对照。未发现失败,续用率为93.07%,无宫外孕发生,闭经率很低(0.99%),且能自然恢复月经。主要副反应为经期延长和月经淋漓。经3例置器前后月经中期连续测定晨尿LH和宫颈粘液,提示对排卵可能无影响。使用者经血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相应上升,痛经改善。本器使用5年或5年以上。为月经过多、贫血和痛经妇女提供了合适的IUD,为我国计划生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非孕妇女30例和UHA妇女30例主动免疫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GF-β1 mRNA 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UH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123.2±62.7)%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妇女(192.7±64.6)%(P<0.01)。主动免疫治疗后,UHA组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172.2±74.9)%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和正常非孕组差异无显著性。UHA组经主动免疫治疗后,16例妊娠成功,6例仍发生自然流产。妊娠成功者中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183.5±90.5)%较治疗前(113.6±68.6)%明显升高(P<0.05),而妊娠失败者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结论:亿卜p1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UHA的发生相关,主动免疫治疗可能通过上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促使UHA患者获得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6月至9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住院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超声测量患者子宫肌瘤数量及其径线值.术中取小块子宫肌瘤及正常肌层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其中VEGF及其受体蛋白含量.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及VEGFR1、VEGFR2蛋白表达水平(0.74±0.30、0.44±0.13、0.75±0.40)均显著高于正常肌层组织(0.15±0.07、0.36±0.14、0.31±0.21,P<0.01);无论是增生期或分泌期,它们在子宫肌瘤组织中均持续高表达(P<0.01),但各自月经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VEGFR1(P<0.01);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与子宫肌瘤数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及其受体与子宫肌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如能研制VEGF及其受体蛋白的拮抗剂,则可能导致子宫肌瘤萎缩或消亡,可能是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 测定13例子宫肌瘤患者经GnRHa治疗3月后肌瘤内雌、孕激素受体和EGF-R水平,并以28例未用药肌瘤作对照。结果  GnRHa治疗组肌瘤内ER、PR、E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GnRHa除减少肌瘤内ER、PR外,使肌瘤内EGF-R的水平下降可能是GnRHa治疗子宫肌瘤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连续2次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的必要性。方法将2003-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145例连续2次原因不明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主动免疫组41例,非主动免疫组104例),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妊娠活产率82.9%(34/41),纠正活产率87.2%(34/39);非免疫组妊娠活产率85.6%(89/104),纠正活产率89.0%(89/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胎儿出生孕周及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2次原因不明自然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