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国3~6岁儿童的家庭照料和正式照料(幼儿园/托儿所)与其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预防与干预策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1—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获得2 725名来自9省区、3个直辖市3~6岁儿童的相关信息,通过Z值法计算儿童体质指数得分(BMIZ),评估其超重肥胖现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照料方式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及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路径。结果 3~6岁儿童总超重肥胖率为20.99%,其中家庭照料超重肥胖率(22.08%)明显高于正式照料(15.8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家庭照料相比,正式照料可显著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概率(OR=0.598,90%CI=0.465~0.770,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家庭照料相比,正式照料大幅度提高了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概率(OR=2.204,90%CI=1.715~2.833,P=0.000);但是正式照料使儿童脂肪摄入超过参考范围的概率略高于家庭照料(OR=1.242,90%CI=1.028~1.501,P=0.059)。结论正式照料可以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概率,同时体育活动对预防和干预儿童超重肥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建成环境特征对江苏省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5—6月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使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12个行政区4~12年级学生(9~17岁儿童青少年)共4401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国际上通用体力活动居住环境量表(PANES)来评价建成环境的特征;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建成环境特征对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结果调查的4401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充足比例为21.1%(930/4401)。以学校为随机因素,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以及父母最高文化水平后,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道路具有人行道(OR=1.40,95%CI=1.10~1.78)、社区具有隔离的自行车车道(OR=1.37,95%CI=1.12~1.67)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以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分层,结果显示,初中组社区具有隔离的自行车车道(OR=1.59,95%CI=1.11~2.27)以及高中组看到社区居民积极锻炼身体(OR=1.88,95%CI=1.05~3.39)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具有促进作用。结论不同建成环境特征能够明显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可控因素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选取石家庄、上海、深圳、兰州、武汉5个城市共389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8%,其中超重率为10.6%,肥胖率为9.2%;超重肥胖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地区差异,男童超重肥胖率(22.8%)高于女童(16.5%)(P0.01)。校正地域和年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OR=4.179,95%CI=3.492~5.002)、男童(OR=1.218,95%CI 1.019~1.456)、不爱吃零食(OR=1.346,95%CI=1.047~1.731);而进食速度一般(OR=0.532,95%CI=0.335~0.845)或进食速度慢(OR=0.352,95%CI=0.211~0.586)、不爱吃肉类食物(OR=0.723,95%CI=0.549~0.952)、饮食结构为荤素搭配(OR=0.556,95%CI=0.324~0.965)有助于降低城市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结论以促进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饮食习惯为目标的干预策略是预防和干预超重肥胖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抽取19 498名6~23月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19 498名常住6~23月龄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者9 279例,患病率为47.59%,标化患病率为47.1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月龄~组(OR=3.765,95%CI=1.215~4.315)、毛南族(OR=3.411,95%CI=1.635~4.095)、苗族(OR=4.937,95%CI=1.867~6.123)、出生时体重3 kg(OR=3.407,95%CI=1.125~3.883)、饮食结构以谷物或玉米为主(OR=3.803,95%CI=1.356~4.935)、辅食转换时间6个月(OR=5.546,95%CI=1.867~6.978)、未补充营养包(OR=3.903,95%CI=1.341~3.916)、母亲职业为农民(OR=2.887,95%CI=1.224~3.987)、母亲孕期患贫血(OR=3.232,95%CI=1.139~4.084)、看护人为祖父母及其他(OR=3.179,95%CI=1.214~4.657)、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元(OR=5.796,95%CI=1.857~6.353)、依山而居(OR=3.271,95%CI=1.215~3.792)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5个县市4 457名农村地区4~5岁学龄前儿童.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PedsQLTM 4.0)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生活质量总分为(79.44±12.51)分.留守儿童在情感功能、角色功能及心理领域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t值分别为2.99,3.51,3.2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越大(OR=0.82,95%CI=0.71 ~0.95)、家庭居住人数越多(OR=0.85,95%CI=0.73~0.98)与儿童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而父亲文化程度越高(OR=1.40,95%CI=1.21~1.62)、父亲收入越低、母亲做家务或无业、儿童2周患病(OR=1.76,95%CI=1.50~2.06)与儿童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地区4~5岁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儿童年龄、父亲文化程度、父亲去年年收入、母亲职业、家庭居住人数、儿童2周患病是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探讨独生子女与儿童青少年低身高发育等级的关联以及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对该关联的影响,为探究和改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的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7个省市抽取93所中小学校40 978名7~17岁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更低(OR=0.63,95%CI=0.58~0.67);多水平模型发现,独生子女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依然较低(OR=0.78,95%CI=0.73~0.85),且每日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1 h(OR=0.92,95%CI=0.85~0.99)和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5份(OR=0.83,95%CI=0.75~0.92)也可降低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分层分析发现,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充足时,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独生子女是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可能的影响因素,充足的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可改善非独生与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的差距.应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保护儿童青少年身高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7.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不足1h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多层整群抽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共8个行政区16所中小学,对入选学校的9 583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体力活动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MVPA不足1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中小学生平均每天MVPA时间为0.55(0.21~1.07)h,70.1%的中小学生每天MVPA不足1h,其中男生为67.7%,女生为72.8%,女生MVPA不足1h的比例高于男生(x2=29.7,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272,95%CI=1.156~1.399)、年龄小(OR=0.906,95%CI=0.892~0.920)、孩子从不或很少和同学/朋友一起运动(0R=3.347,95%CI=2.303~4.864)、父母每天MVPA时间少(OR=0.793,95%CI=0.763~0.825)、家长很少给孩子留出运动时间(OR=1.412,95%CI=1.178~1.684)、学校下午没安排体育活动时间(不包括体育课时间)(OR=1.667,95%CI=1.496~1.858)是中小学生MVPA不足1h的危险因素.结论 MVPA不足1h现象在上海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存在,急需开展更多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的工作.在开展促进活动时,需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同伴、家长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探讨影响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拟问卷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唐山市城区1 642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36.4%,总忽视度为(43.32±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年龄小(OR=1.149,95%CI=1.032~ 1.279)、儿童性格内向(OR=1.846,95%CI=1.240~2.747)、父亲性格内向(OR=2.207,95%CI=1.403~ 3.473)、母亲性格内向(OR=1.907,95%CI=1.147~3.168)、家庭成员关系冷淡(OR=1.926,95%CI=1.376~2.696)、教育态度不一致(OR=1.487,95%CI=1.166~ 1.897)、长期寄养(OR=1.667,95%CI=1.031 ~ 2.696)是儿童受忽视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儿童性格、父母性格、家庭类型、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成员关系、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及儿童长期寄养(P值均<0.05).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受忽视状况严重,影响因素涉及儿童、父母和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9.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在农村地区开展留守儿童性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8年3-5月对1 348位四川省各乡镇农村幼儿园3~6岁留守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四川农村地区3~6岁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开展率为48.4%(652名).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孩子就读年级越高(OR=1.32,95%CI=1.12~ 1.55)、家庭年总收入<1万(OR=1.48,95%CI=1.02~2.14)、孩子问过性相关问题(OR=1.44,95%CI=1.11~1.87)、认为有必要开展幼儿性教育(OR=3.78,95%CI=2.57 ~ 5.58)、认为幼儿性教育负责人应该包括家长(OR=2.69,95%CI=1.78~4.07)、其他家人进行过幼儿性教育(OR=7.86,95%CI=5.16~11.95)、学校开展过幼儿性教育(OR=3.13,95% CI=2.25 ~ 4.34)的家长,幼儿性教育的开展率高(P值均<0.05).结论 四川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长幼儿性教育开展率低.应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加强对家长性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转变其态度,进而促进幼儿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PPS)抽样法,选取怀化市2228名6~24月龄农村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运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34.07%,其中以6~11月龄儿童贫血率最高为43.04%。儿童为18~24月龄(OR=0.558,95%CI 0.431~0.723)、母亲职业为非务农(OR=0.738,95%CI 0.558~0.976)、过去两周内未发过烧(OR=0.724,95%CI 0.578~0.907),过去24小时添加过配方奶粉(OR=0.657,95%CI 0.538~0.802)是贫血的保护因素。母亲(OR=1.514,95%CI1.050~2.181)、父亲(OR=1.826,95%CI 1.186~2.809)民族为苗族,所处地区为溆浦(OR=1.647,95%CI 1.029~2.637)、芷江(OR=1.883,95%CI 1.269~2.795)、会同(OR=1.833,95%CI 1.256~2.676)、沅陵(OR=2.003,95%CI 1.266~3.169),过去24小时添加母乳(OR=1.427,95%CI 1.105~1.842)、看护人不知晓辅食添加最佳时间(OR=1.208,95%CI 1.001~1.457)是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怀化市6~24月龄农村儿童贫血形势不容乐观,6~11月龄是怀化市儿童贫血高发月龄,儿童贫血受到儿童月龄、所处地区、自身健康状况、膳食摄入和看护人职业、民族、营养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