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了解宁夏银川、吴忠2个市儿童青少年血清微量铁、锌、铜元素水平,为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9月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中小学校抽取学生1 865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定、静脉采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离心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锌、铜水平.结果 宁夏银川、吴忠市儿童青少年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铁为20.10(22.07) mg/L,锌为2.85(2.69) mg/L,铜为0.76(0.39) mg/L,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铁、锌元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9,-1.16,P值均>0.05),铜元素水平女生高于男生(Z=-2.20,P=O.03);不同年龄分期比较,青春期血清铁、锌水平高于青春期前期(Z值分别为-4.05,-6.41,P值均<0.01),青春期铜水平低于青春期前期(Z=-5.53,P=0.00);不同体型儿童青少年3种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比较,体重正常组高于消瘦、超重、肥胖组,铁、铜元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75,6.52,P值均<0.01),4组间锌元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与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铜水平相关.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营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南宁市3~6岁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对体格指标、头发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为今后评估幼儿营养状况及指导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3所幼儿园201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调查,并测定幼儿头发中铜、锌、铁、钙、镁的含量。结果 201名学龄前儿童平均身高、体重和胸围分别为105.71 cm、17.20 kg和17.20 cm,头发中铜、锌、铁、钙和镁含量分别为19.48、28.04、419.18、33.48和151.12μg/g。膳食中的能量、蛋白质、尼克酸、磷、锌与身高呈正相关(P0.05),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E、钙、磷、钾、镁、铁、锌、铜、锰与体重呈正相关(P0.05),能量、蛋白质、尼克酸、磷、镁、铁、锌与胸围呈正相关(P0.05)。膳食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硫胺素、尼克酸、维生素E、磷、镁、铁、锌、锰与发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胡萝卜素、锰与发镁含量呈正相关,脂肪与发镁含量呈负相关(P0.05),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尼克酸、维生素E、镁、铁、锌、锰与发锌呈正相关(P0.05),脂肪、维生素C与发钙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膳食摄入的营养成分与3~6岁学龄前儿童体格指标及头发中的微量元素与存在一定相关性,且头发中微量元素铜和锌则易受多种膳食营养成分的影响。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膳食合理、科学的补充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宝鸡市城区儿童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采用博辉BH5100分析仪测定1 161例儿童不同年龄组微量元素铜、锌、钙、镁和铁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女儿童间锌、镁、铁元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0.39、1.72,均P>0.05),铜、钙元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58、2.35,均P<0.05).锌、铁含量随儿童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F分别为266.39、61.28,均P<0.05),钙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F=32.58,P<0.05),铜、镁随年龄增长无明显波动(F分别为1.27、1.51,均P>0.05).微量元素缺乏比率的顺序依次为锌(43.76%)、铁(32.04%)、钙(5.25%)、铜(2.93%)、镁(0.09%).微量元素过高比率的顺序依次为钙(2.15%)、镁(0.26%)、锌(0.17%),无高铁、高铜出现.低锌与低铁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递减(r铁=-0.74、r锌=-0.81,均P<0.05),低钙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r锌=0.98,P<0.05).结论 在宝鸡市城区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应加强儿童锌和铁的补充,提倡从婴幼儿开始补充铁和锌,定期检查微量元素,合理补钙.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铜、锌、钙、镁和铁水平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020年10月期间145例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儿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铜、锌、钙、镁和铁水平。结果:不同性别儿童铜、锌、钙、镁和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期的锌明显低于学龄前儿童的水平;婴幼儿期的铁为略低于学龄前儿童;而婴幼儿期的钙略高于学龄前儿童的水平。不同年龄段儿童锌、钙和铁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和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铜、锌、钙、镁和铁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锌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期儿童锌的缺乏率远高于学龄前儿童,铜、镁和铁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的BMI与锌和钙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P<0.05);学龄前儿童的BMI与铜、镁和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P>0.05)。结论:通过开展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检测,了解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症(TD)与患儿体内铜、锌、铁、钙、镁、铅6种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分析TD的危险因素,以期对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保定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96例抽动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于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量两组儿童体内铜、锌、铁、钙、镁5种微量元素水平及铅水平.运用病例对照法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逐步分析TD与上述微量元素关系.结果 TD患儿体内的锌、铁水平均较正常儿童低(t值分别为7.711、2.691,均P<0.05),而铅水平明显比正常儿童高(t=3.596,P<0.05).不同性别的TD患儿锌、铁、铅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11、0.891、0.896,均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锌、铁、铅水平是T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012、2.947、5.834,均P<0.05).微量元素铜、钙、镁在正常体检儿童体内的水平与TD患儿体内水平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894、1.605、0.121,均P>0.05).结论 TD患儿体内锌、铁的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而铅的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提示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失衡是抽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儿童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铅及锌、铁、钙、镁、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组儿童锌、铁、钙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值均<0.05),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3,呈中度负相关;与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1,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7,呈轻度负相关。结论铅中毒与锌、铁、钙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7.
周环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6):953-954
目的:了解北辰区0~7岁儿童体内钙、铁、锌、铜、镁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使用BH 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钙、铁、锌、铜、镁元素。结果:5 962名儿童锌缺乏占49.3%,钙缺乏占27.4%,铁缺乏占11.7%,镁缺乏占0.2%,铜缺乏占0.9%;5种微量元素的缺乏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年龄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0~7岁儿童为生长发育较快时期,易缺乏微量元素,尤其是钙、铁、锌的缺乏易被家长忽视。应加大宣传及防治措施,强调不同的年龄饮食搭配合理,营养摄入均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宁津县两镇3岁以下儿童体内锌、钙、铁、铜、镁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宁津县随机选取两个镇,并收集健康儿童1 049例,将其分为两个年龄组,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种微量元素在性别上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3、1.05、0.77、1.41、0.83,均P>0.05);锌、钙、铁元素缺乏率在两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5、3.98、4.24,均P<0.05),镁和铜元素缺乏率在两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22、2.82,均P>0.05),两年龄组的锌、钙、铁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锌、钙、铁元素含量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3、1.75、2.09,均P<0.05),而镁和铜元素含量水平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5、0.96,均P>0.05).结论 该地区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应重视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以保证儿童能够摄入足够均衡合理的营养.  相似文献   

9.
桑植地区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成祥  方梅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496-1497
目的检测桑植地区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本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中血液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和相关性。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营养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检测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来本院就诊的1750名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33±14.82)μmol/L、(8.26±1.61)mmol/L、(24.47±8.84)μmol/L、(1.42±0.12)mmol/L、(4.37±0.18)mmol/L。锌、钙含量低于正常对照值,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铜、铁、镁与正常对照无差异。不同性别儿童的6种微量元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地区儿童血液中钙、锌元素普遍缺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千阳县0~10岁儿童头发中铜、镁、铁、锌、钙5种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及分布情况、性别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为加强儿童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千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354例0~10岁儿童为检测对象.剪取枕部发际离头皮1~3 cm的头发,每人不少于5 g,用电位溶出法进行测定.结果:千阳县0~10岁儿童头发中铜、镁、铁、锌、钙含量((x)±s)分别为:16.32±15.85 μg/g、133.94±70.03 μg/g、32.52±24.18 μg/g、67.08±49.11 μg/g、891.95±552.78 μg/g.锌、钙、铁缺乏率分别为33.90%、13.56%、5.65%.性别间,铜无明显差别,镁无明显差别,铁无明显差别,锌无明显差异,钙有显著性差异.铜与镁负相关,铜与锌相关,镁与钙负相关,铁与钙相关,铜与铁无相关,铜与钙无相关,镁与铁无相关,镁与锌无相关,铁与锌无相关,钙与锌无相关.以上元素两两做t检验,P值均>0.5.结论:儿童头发中的铜、镁、铁、锌、含量与与性别无关,钙含量与性别有关,铜与锌相关,铁与钙相关.儿童时期生长发育较快,易导致锌、钙、铁缺乏,尤其是缺锌比较明显,应普及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家长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微量元素和血铅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3 929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铜、锌、钙、镁、铁及铅的检测.按照儿童发育情况分为幼婴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发育期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微量元素分布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末梢血铜、钙、镁在不同年龄组及各年龄组的不同性别间分布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锌含量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1.71±15.91)μmol/L,分布水平在各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锌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总缺锌率为13.7%;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的男、女缺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铁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28±0.78)mmol/L,在婴儿组以后分布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学龄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铁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缺铁率为12.9%;在幼婴期、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组男、女缺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血铅水平为(59.97±26.52)μg/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总的铅中毒率为8.2%;各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呈男性高于女性,男童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除幼婴组和婴儿组外,其他年龄组男、女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学龄前、学龄期和青春发育期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钙缺乏已基本纠正,但锌、铁缺乏较为明显,血铅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学龄前儿童末稍血中钙、铁、锌、镁、铜元素的水平,为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P-2型溶出分析法检测。结果:各种元素构成比正常;<2岁组、2~5岁组、>5岁组儿童钙、铁、锌、铜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元素在3个年龄组儿童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与≤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镁元素缺乏率高。结论:营养素钙、铁、锌、铜在学龄前儿童体内的分布合理;镁元素的缺乏在学龄前儿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机体可存在长期缺镁而无低镁血症现象,建议将营养素的检测纳入学龄前儿童保健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的微量元素水平在健康人、胃癌,非癌症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及40例非癌症但患有消化道疾病患者(非癌症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各种微量元素包括铜、锌、铁、镁水平及铜/锌比值5项指标。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铜、锌、铁、镁水平分别为(0.877±0.235)mg.L-1、(2.809±0.898)mg.L-1、(13.353±4.232)mg.L-1和(21.801±2.980)mg.L-1;铜/锌比值为0.337±0.121。胃癌组与非癌症对照组比较:血清中铜水平升高明显(P<0.01),分别为(1.183±0.194)mg.L-1和(0.892±0.195)mg.L-1,铜/锌比值明显增高(P<0.01),分别为0.535±0.165和0.348±0.127,血清中铁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0.779±4.227)mg.L-1和(12.931±3.778)mg.L-1;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锌水平明显降低(P<0.05)[(2.392±0.717)mg.L-1],镁水平显着升高(P<0.01)[(24.274±3.636)mg.L-1]。结论血清中铜水平升高、铜/锌比值增加及铁水平的降低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及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锌、铁、铜、钙、镁及铅等微量元素水平的对照研究,了解轮状病毒感染对人体微量元素的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7名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及56名非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分别测定研究对象的锌、铁、铜、钙、镁及铅等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的锌、钙、镁这三种微量元素水平均低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患儿血铅水平则高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铜、铁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比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更易于发生微量元素失衡,在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含有铜、锌、钙、铁、镁这5种微量元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作出相应措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0-6岁的500名儿童取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这500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除铜(P>0.05)外,锌、铁、钙、镁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体内镁、锌、铁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钙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锌、铁、钙3种元素的缺乏,年龄越小,越易发生锌、铁、钙的缺乏,提示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加锌、铁、钙的摄入并加强其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和性激素水平对精子缺陷的影响。方法:检测精子缺陷已婚育龄男性和健康对照者血清钙、镁、铜、锌、铁、铅、性激素,并精液常规分析。结果:精子缺陷组血铅、血镁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锌、铜、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与雌二醇的比值T/E2(0.109±0.031)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微量元素和性激素与精子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液中保持合理平衡的微量元素和激素水平对于形成优良精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微量元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妊娠母亲与新生儿脐血中常/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妊娠母亲和新生儿脐血血清元素。结果:孕妇静脉血的钙和铜水平高于新生儿脐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铁、镁和锌水平低于新生儿脐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孕妇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中钙、铜和镁水平正相关(P<0.01),其余铁和锌无相关。新生儿体重3 500 g以上新生儿铁和锌水平高于<3 5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微量元素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元素水平可以反映母体内的元素水平及营养状况。因此,应做好孕期保健及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路北区0~6岁儿童指血中钙、镁、铜、铁、锌的变化规律,提高0~6岁儿童不同年龄段幼儿保健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钙、镁、铜、铁、锌的含量。结果:男女儿童指血中钙、镁、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缺乏率最高为婴儿期女童组,有随年龄增加铁缺乏率最高组向学龄前组转化的趋势;锌缺乏率最高为婴儿期男童组,也有随年龄增加向学龄前组发展的趋势。结论:路北区0~6岁儿童指血中钙、镁、铜含量不缺乏,趋于合理。铁、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状况,应加强保健指导,促进两种元素的吸收,改善铁、锌缺乏状况。  相似文献   

19.
潘建英  严佳斌  张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71-2772
目的:了解盛泽地区幼儿铜、锌、钙、镁、铁五项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并建立正常参考区间。方法:使用多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09年"迎六.一"幼儿体检中的各幼儿园幼儿末梢血进行铜、锌、钙、镁、铁的检测。结果:在盛泽地区幼儿中铜均不缺乏,缺锌率为5.2%,缺钙率为4.7%,缺铁率为3.0%,缺镁率为2.0%。铜、锌、钙、镁、铁的过高率分别为0.4%、0.3%、1.5%、0.2%和0.1%。用正常幼儿的五项微量元素的含量建立正常值参考区间,小班、中班、大班三组的铜、钙、镁、铁的含量基本一致,锌的含量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小班、中班、大班分别为(88.53±15.80)μmol/L、(95.34±17.21)μmol/L和(103.15±16.81)μmol/L。结论:盛泽地区幼儿铜、锌、钙、镁、铁五项微量元素的情况基本良好,铜、钙、镁、铁的含量在三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的含量随年龄升高有递增趋势,适宜建立不同年龄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