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根治性放疗,且放疗第1天开始同步化疗(顺铂40 mg/m2,每周重复),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放化疗方法的基础上,化疗当天加HIFU治疗,每周3次,共6次,HIFU治疗后1 h内行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FU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提高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与顺铂加氟尿嘧啶(PF)方案化疗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喉癌的效果和毒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局部晚期喉癌47例随机分为TP化疗同步放疗组(TP组)24例和PF化疗同步放疗组(PF组)23例。两组均予常规放疗,方法相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放射耐受剂量(DT)60~70 Gy/6~7周(2.0 Gy/d,每周5次)。放疗同时予2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继续完成2周期化疗,共4周期。TP组予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 d为1个周期;PF组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注射(第1~5天),28 d为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近期疗效、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5年观察生存期。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与PF组的放射性咽喉炎、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TP组2.4年,PF组2.0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方案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喉癌有效率较高,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奈达铂单周方案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采用奈达铂进行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2.1%、8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1%,差异显著(P0.05)。结论奈达铂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67例,根据其化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单纯静脉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TTP)与总生存时间(O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顺铂腹腔灌注联合多西他赛静脉化疗可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与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单纯静脉化疗比较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并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12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125例患者分为顺铂组(59例)和多西他赛+奥沙利铂组(TP组)(66例),顺铂组给予放疗+顺铂单药同步化疗,TP组给予放疗+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同步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P组的总有效率为93.9%(62/66),明显高于顺铂组81.3%(48/5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3.3%、98.5%、95.5%和66.7%,而顺铂组则分别为的91.5%、96.6%、91.5%和5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并同步放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06-3807
分析洛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食管癌的老年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顺铂联合紫杉醇进行治疗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洛铂联合替吉奥治疗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癌细胞转移率和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洛铂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不仅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还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应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卡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高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宫颈癌术后患者86例,按联合化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卡铂组和顺铂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卡铂组3年生存率为75.61%,略高于顺铂组的66.6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卡铂组中等及以下胃肠道、肝肾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95.35%、93.02%、65.12%,均明显高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铂组中等及以下脱发发生率为27.91%,明显低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癌术后应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卡铂化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同时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较低,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Ⅲ期、Ⅳa期鼻咽癌放疗同步两种化疗方法的近期效果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将150例确诊为Ⅲ期、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A组75例和同步放化疗B组75例,两组均给予根治性调强放疗,A组在放疗的同时予2个周期(21 ~ 28 d/周期)化疗,紫杉醇135 mg/m2+顺铂80 mg/m2方案;B组放疗同时给予每周1次顺铂30 mg/m2同步化疗,共化疗6周期.观察两种化疗方法的近期效果及其毒副作用.结果 (1)放疗结束后A组与B组原发病灶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8.0%(51/75)与52.0% (39/75),颈部淋巴结CR率分别为64.0%(48/75)与48.0%(36/75),原发病灶并且颈部病变淋巴结CR率分别为45.3%(34/75)与20.0%(1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5、3.90、10.94,P均<0.05);放疗后3个月复查A组与B组原发病灶CR率、颈部淋巴结CR率、原发病灶并且颈部病变淋巴结C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期间毒副作用:A组与B组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8.67%(29/75)与21.33%(16/75),Ⅲ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33%(16/75)与6.67% (5/75),Ⅲ度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6.66%(35/75)与21.33%(16/75),Ⅲ度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1.33% (16/75)与9.34% (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短期随访结果:随访1~3年,两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同步紫杉醇135 mg/m2+顺铂80 mg/m2化疗组与放疗同步顺铂30 mg/m2同步化疗组比较,治疗期间紫衫醇+顺铂组毒副作用较单纯顺铂组大,但近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7年4月诊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实行同步放化疗,研究组采取顺铂联合伊立替康进行新辅助化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有效率(82.61%)高于对照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疗患者中联合应用多柔比星与顺铂化疗的效果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等分为治疗组(接受多柔比星与顺铂联合化疗)和常规组(接受顺铂化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治疗效果、生存率以及毒副作用。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疾病控制率、Ki-67蛋白表达水平、局部复发率显著较低,细胞内脆性组胺三联体(FHIT)蛋白、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较高(P 0. 05); 2组半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局部复发率较常规组显著更低(P 0. 05)。结论多柔比星与顺铂联合应用于宫颈癌患者化疗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患者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放射损伤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34例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实施3DCRT二程放疗,放疗剂量30.4~66.0 Gy,中位剂量55.0 Gy,1.8~2.0 Gy/次,5次/周。结果随访截至2014年12月,随访率100%。34例中临床症状缓解率91.2%,病灶完全缓解率29.4%(10/34)、部分缓解率52.9%(18/34)、无进展率17.6%(6/34)。全组患者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5.3%、8.8%。全组≥2级放射性食管炎29例,其中2级26例,3级3例。2级放射性肺炎11例。结论 3DCRT可作为放疗后复发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二程放疗并发症较高,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腹部肿瘤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以提高其放疗精度。方法应用Syn-ergyIGRT加速器治疗24例腹部肿瘤患者,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24例患者共行458次CBCT,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5±0.07)cm、(0.08±0.13)cm、(-0.02±0.12)cm、0.76°±0.25°、-0.20°±0.27°、0.20°±0.19°。其中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摆位误差最小。x、y、z方向的摆位外扩分别为0.57cm、1.09cm、0.66cm。结论 IGR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建议临床耙体积(CTV)外放计划耙体积(PTV)时,在x、y和z方向上分别外扩0.60cm、1.20cm和0.8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