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 V-CBCT)获取不同区段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第一周的摆位误差,分析不同部位食管癌摆位误差的区别。方法将43例食管癌患者按照原发病灶的位置分为A组(颈段及胸上段)和B组(胸中段及胸下段),对A组病例放射治疗时利用颈肩膜固定,对B组病例利用体膜固定。应用直线加速器机载k V-CBCT在放射治疗第一周进行每天1次扫描,采集的容积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X轴)、前后(Y轴)、头足(Z轴)三个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结果在X轴、Y轴、Z轴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A组(0.39±0.20)cm、(0.27±0.14)cm、(0.34±0.19)cm;B组(0.44±0.25)cm、(0.31±0.25)cm、(0.49±0.17)cm。三个方向上的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分别为:A组5.11 mm、4.36 mm、5.72 mm;B组6.79 mm、5.76 mm、7.38 mm。A组患者在X轴、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B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Y轴方向上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载k V-CBCT可用于评估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值,利用该摆位误差值可估算PTV的外扩边界。颈肩膜固定的准确性要优于体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的12例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锥形束CT影像技术或者患者左右(x)、头脚(y)以及前后(z)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获得的摆位误差。结果对本次研究的10例患者分别进行30次锥形束CT检查,x、y、z的自由度误差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表示,其中y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大,x方向的摆位误差最小。结论图像引导放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腹部肿瘤治疗的精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固定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分别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和热塑体膜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各30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在每次治疗的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图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得到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原因。结果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1±0.8)mm、Y(1.3±1.1)mm、Z(1.0±0.9)mm,热塑体膜组的摆位纠正前误差为X(1.7±1.4)mm、Y(4.5±3.2)mm、Z(3.9±1.5)mm,两组的分次间误差在X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纠正后与纠正前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和热塑体膜组的摆位误差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纠正后CBCT对比,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组的摆位误差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塑体膜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头颈肩热塑膜真空袋固定技术精确性高于热塑体膜组;分次内误差在每次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明显,因此在治疗计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
不同影像学技术引导下乳腺癌穿刺活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乳腺癌疗效的关键,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临床无法触及的肿块,通过影像学技术引导定位活检现已成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工具。目前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MR及锥束乳腺CT。本文就影像学技术引导定位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引导脑胶质瘤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行CBCT图像引导下SIB-IMRT技术,计划肿瘤区(PGTV)同步加量62.5 Gy/25次,33 d完成。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60 Gy/30次,40 d完成。放疗过程中及放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毒性反应,放疗结束后、放疗后1年评价两组肿瘤局控率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放疗过程中及放疗结束后放疗毒性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BCT图像引导下SIB-IMRT技术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肿瘤局控率及生存率,这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何强  荆保国  朱云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538-1540
目的:通过比较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常规、整体挡铅、三维适形3种不同摆位技术方法的精度,以期找到更切合实际的摆位技术方法,提高鼻咽癌放疗的水平。方法:按照鼻咽癌三种摆位技术的操作常规,对9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摆位,用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的验证系统拍验证片,随机拍两张片与第一次片完全叠加,测量两片射野中心点“0”以及十字坐标线与不规则野四周4个交点A(上界)、B(后界)、C(下界)、D(前界)的绝对距离,比较3种摆位方法的精度。结果:常规组的0、A、B、C、D误差(mm)分别为2.96±1.61、3.85±1.74、3.69±2.08、2.94±1.77、2.90±1.59;整体挡铅组的0、A、B、C、D误差(mm)分别为0.71±0.80、0.50±0.63、0.83±0.77、0.69±0.93、0.93±0.86;适形组的0、A、B、C、D误差(mm)分别为0.20±0.40、0.15±0.44、0.33±0.56、0.42±0.75、0.36±0.52;三组间5个点的误差两两比较除整体挡铅组与适形组C点误差差异无显著性(t=1.89,P<0.0607)外,其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1)。结论:三维适形和整体挡铅摆位精度和重复性明显高于常规摆位,三维适形与整体挡铅的精度虽比较接近,但适形组布野更多,射野范围更小,更能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臂CT引导经皮穿刺骨肿瘤活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接受C臂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的骨肿瘤患者,计算穿刺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辐射剂量;以最终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C臂CT引导穿刺活检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效能。结果 C臂CT引导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总手术时间(14.10±5.95)min,辐射剂量(11.21±4.12)mSv。283例中,3例(1.06%)轻微出血,80例(28.27%)术后轻度疼痛。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诊断骨肿瘤的敏感度为90.82%、特异度为86.97%,其准确率(89.81%)与最终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结论 C臂CT引导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能实时透视准确定位病变,有效进行术前规划和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螺旋断层放疗中,应用兆伏级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MVCT)图像引导技术,分析肝脏恶性肿瘤放疗中患者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10月进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4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摆位数据,将其分为体模组和体架组。每次治疗前进行MVCT扫描,获得相应的线性摆位误差和旋转摆位误差。对两组摆位数据进行均值方程t检验。根据外扩公式M=2.5Σ+0.7δ,计算PTV外扩边界值。结果:两组X轴、Z轴上的的摆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2、2.56,P=0.04、0.01),Pitch、Yaw上的摆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2.16、2.26,P=0.03、0.02)。体模组PTV外扩边界值为8.29、9.87、7.72 mm;体架组PTV外扩边界值为4.81、5.27、4.57 mm。结论:螺旋断层放疗中,MVCT图像引导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精度;体架固定能够更好地固定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时,其产生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体模固定,且能缩小PTV边界。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螺旋CT确诊的102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提取SⅠQⅢTⅢ波群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102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阳性29例,阳性率28.4%。SⅠQⅢTⅢ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入院前不能明确诊断分别为41.4%vs.69.9%(P〈0.05);大面积肺栓塞分别为48.3%vs.23.3%(P〈0.05);死亡率分别为24.1%vs.10.9%(P〉0.05);双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86.3%vs.65.8%(P〈0.05);右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10.3%vs.31.5%(P〈0.05)。结论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阳性不能作为急性栓塞诊断的必要条件;SⅠQⅢTⅢ阳性可降低肺动脉栓塞的误诊;SⅠQⅢTⅢ阳性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头影测量技术在正畸学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 方法2012年5—12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13例正畸患者,其中严重骨性错颌畸形5例,骨埋伏牙8例。所有患者在术前通过常规全景片、头颅定位侧位片检查,患者决定治疗后签署拍摄锥形束CT同意书。摄取相关影像后,导入专业软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测量结果与传统测量法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三维重建后的锥形束CT(CBCT)影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头影测量所需的标志点,与传统方法相比,ANB角[(0.78±2.64)°,(1.51±1.92)°,t=2.63]、MP-FH角[(32.14±4.25)°,(32.96±2.84)°,t=2.59)]、L1-NB角[(28.27±3.72)°,(29.02±2.81)°,t=2.68]、SNA角[(80.15±3.39)°,(81.47±1.85)°,t=3.08]、U1-NA角[(26.85±4.35)°,(28.36±3.46)°,t=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测量项目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三维头影测量技术在某些方面比传统的定点描记具有更大的优势,三维头影测量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头影测量法,可对正畸术前矫治方案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肝肿瘤CT增强时环状强化的形成,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平面动态肝动脉造影CT(SD-CTHA)观察肝细胞癌以及肝转移癌(结肠癌)在动脉造影CT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肝细胞癌造影早期肿瘤内部可见点状血管影或斑片状血窦影,增强达到高峰后造影剂向周边扩散形成环状强化。肝转移癌造影早期肿瘤周边形成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造影剂向内部扩散。测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癌环状强化出现时间,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P=0.000<0.01)。结论:SD-CTHA对环状强化的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癌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T与超声在腹部囊肿经皮穿刺抽液并硬化治疗中的导引作用。方法CT导引下穿刺腹部囊肿抽液硬化治疗38例,超声导引下45例。结果CT导引下共穿刺46个囊肿,穿刺次数83次,硬化治疗失败6例;超声导引下共穿刺71个囊肿,穿刺次数87次,硬化治疗失败1例。超声导引下行经皮穿刺腹部囊肿抽液并硬化治疗每个囊肿平均穿刺次数及硬化治疗失败例数均显著少于CT导引。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腹部囊肿术中,超声导引较CT导引具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腹壁疝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壁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2例临床拟诊腹壁疝的患者,经MSCT扫描和多方位重建(MPR),观察和测量疝囊、疝颈及疝内容,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本组诊断腹壁切口疝143例,自发性白线疝2例,脐疝3例,腹股沟直疝和斜疝12例,腹壁造瘘口疝8例,外伤性腹壁疝14例。疝囊直径小于5cm者86例,在6~10cm者74例,大于10cm者22例。疝内容依据疝颈的部位和大小可为大网膜、肠管甚至临近的器官.结论MSCT可敏感地探测到腹壁疝,并可精确测量疝颈大小,为外科手术修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穿刺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盆腔囊性恶性肿瘤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盆腔囊性恶性肿物患者分为穿刺灌注化疗联合放疗组(n =28,观察组)和静脉化疗联合放疗组(n =27,对照组)。观察组通过 CT 引导下行经皮盆腔囊性恶性肿瘤穿刺置管术,局部灌注顺铂20~40 mg 化疗,对照组行静脉顺铂单药化疗,每次40 mg/m2,每周1次,两组同步行盆腔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50~60 Gy,分割2 Gy/次,5次/周。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整个穿刺置管操作时间18~42 min,平均23 min,未出现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未损伤血管、肠管、膀胱、前列腺、子宫、阴道等组织。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局部缓解时间较对照组长,(14.26±2.61)月 vs (10.76±1.97)月(P <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穿刺灌注化疗联合盆腔放疗治疗盆腔囊性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对腹部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凝血试验的变化及出血的影响.方法 90例行腹部肿瘤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法安明组45例,空白对照组45例.法安明组于术前2 h、术后1 h、术后第6天各给予法安明2500 U一次.对照组未予以任何抗凝药物处理.所选参与者的年龄均在50岁以上.两组的年龄、性别、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类型均具可比性.分别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中的抗Ⅹa活性,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 法安明组术前2 h、术后1 h、术后第6天的抗Ⅹa活性分别为0.023 IU/ml、0.225 IU/ml、0.271 IU/ml,术后抗Ⅹa活性明显高于术前抗Ⅹa活性(均P<0.05).而对照组术前相应时间点的抗Ⅹa活性分别为0.017 IU/ml、0.003 IU/ml、0.014 IU/ml,手术前后抗Ⅹa活性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前抗Ⅹa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法安明组术中弥漫性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和术后的外科出血量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伤口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的法安明(2500 U)能明显增加抗Ⅹa活性,从而达到预防腹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但术前给药能明显增加术中弥漫性出血以及术后伤口出血,不推荐术前预防性应用法安明.  相似文献   

16.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方法,而精准的靶区勾画是决定放射治疗疗效的前提和基础,靶区勾画是以CT为基础的多种影像学信息资料,本文将对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分子功能影像在食管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靶区勾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充分发挥PET-CT在食管癌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靶区勾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常见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以及各自的特点。材料与方法: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或临床动态观察证实的肋骨病变50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32例为良性病变,其中12例为骨岛,9例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7例为软骨类良性肿瘤,4例为骨感染性病变(2例为结核,2例为非特异性感染)。恶性病变18例,其中转移瘤10例,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4例。结论:常见的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般都具有某些有助于我们诊断的特征性的CT表现。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通过这些CT表现较好的区分常见的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肿瘤的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肿瘤的价值。结果 55例病灶中,34例为恶性病变,21例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8.3%、85.3%、85.7%;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3.9%、82.3%、81.0%;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肾肿瘤的诊断效果相当,临床可以根据检查技术的特点,为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