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血饮水煎剂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234例,随机分为第1观察组与第2观察组,第1观察组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的同时即加用生血饮水煎剂,第2观察组治疗组在干扰素治疗两周血象下降后加用生血饮水煎剂;观察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及治疗前后症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纳差等)变化情况。结果两个观察组经过两周的治疗后,第1观察组生血饮可有效降低干扰素骨髓抑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1);第2观察组生血饮治疗组症状,骨髓抑制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饮为预防和治疗干扰素副反应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由于HBV缓慢的病毒清除动力学和自发的基因变异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在临床上仍然是一种挑战.抗病毒治疗基本分两大类:免疫治疗与核苷类似物治疗.每一种抗病毒药物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现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34例行根治性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处方剂量:鼻咽部肿瘤(pGTVnx)及可见的转移淋巴结(pGTVnd)70Gy/33次,高危临床靶区(PTV1)60Gy/33次,预防照射区(PTV2)56Gy/33次,5次/周。其中17例放疗期间联合尼妥珠单抗,200mg/次,静滴,每周1次,共6-7次(尼妥珠组);另17例放疗期间联合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以后每周250mg/m2,静滴,每周1次,共6-7次(西妥昔组)。参照RECIST 1.0版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疗效,采用RTOG/ERO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结果随访27-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放疗后1、2、3年区域局部复发率、淋巴结复发率、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尼妥珠组均为0、0、17.6%和88.2%,西妥昔组均为0、0、11.8%和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急性反应,尼妥珠组口腔黏膜反应(u=2.25,P<0.05)、体重下降程度(t=2.56,P=0.02)、皮疹(u=4.36,P<0.01)较西妥昔组轻。结论螺旋断层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与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鼻咽癌的1、2、3年临床疗效无差异,急性反应尼妥珠单抗较西妥单抗轻,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恶性肿瘤保守治疗的成功典范。由于化疗药物的革新及化疗方案的完善,加之靶向治疗成熟应用于临床,使得肿瘤内科治疗向着高疗效、低毒性方向发展。鼻咽癌放疗与化疗时机的选择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螺旋断层放疗治疗鼻咽癌36例失败病例的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9月--2012年8月间共初治鼻咽癌217例,治疗失败36例(Ⅰ期1例、Ⅱ期5例、Ⅲ期16例、Ⅳ期14例),其中单纯放疗9例,同步综合治疗27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6~57)个月,中位失败时间12(3~42)个月,局部复发10例(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5例、IVa期3例),照射野内复发7例,照射野边缘复发3例;区域复发3例(Ⅲ期2例、Ⅳa期1例),远处转移16例(Ⅱ期3例、Ⅲ期7例、Ⅳa期6例),5例骨转移,5例肝转移,1例髓内转移,5例多器官转移;其他因素失败7例。死亡29例(80.6%),包括局部复发7例,区域复发2例,远处转移13例,不明原因咽部出血5例,急性脑疝1例,全身虚弱衰竭1例。结论螺旋断层放疗治疗鼻咽癌失败主要原因为复发及转移,建议原发肿瘤GTV外扩5mm边界并每日行图像引导;针对N。的Ⅱ期患者放疗联合含铂化疗可以有效降低治疗失败率;治疗失败后患者可从挽救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是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发展延伸出的一种新型放疗技术.其实施是通过照射方式的改变来实现对患者组织解剖或肿瘤变化的调整,即通过引导图像(如CT、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等)评判患者解剖和生理变化,或治疗过程中所反馈信息如肿瘤大小、形态及位置变化,分析分次治疗与原计划设计之间的差异,从而指导后续分次治疗计划的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设定不同物理参数实施鼻咽癌螺旋断层治疗计划的设计,分析研究其剂量学特点,从而寻求探讨物理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法应用铅门宽度(jaw width,JW)、螺距(Pitch)和束流强度调制因子(modulation factor,MF)的物理参数组合,对5例鼻咽癌患者实施螺旋断层计划设计。将3种铅门宽度和7种螺距进行组合,设定相同的优化条件,每例患者设计产生21个计划。同时在获得理想机架周期及剂量分布的基础上得到合适的束流强度调制因子。采用等剂量曲线、体积直方图、剂量均匀性指数、适形指数和治疗时间等物理指标实施对治疗计划的评估。结果鼻咽癌螺旋断层计划中较小的铅门宽度和螺距,显示出更好的适形指数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选择较小的铅门宽度、螺距,与优化靶区剂量、降低正常器官受量显著相关,且治疗时间与铅门宽度呈反比关系,其中JW1.05/Pitch2.0时间最长为1569.2s,JW5.0/Pitch5.0时间最短仅为296.0s。结论 JW较Pitch对治疗时间和计划质量的影响更大,而MF增加可提升计划质量同时轻微影响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解放军总医院使用螺旋断层(helical tomotherapy,HT)全中枢放疗(craniospinal irradiation,CSI)2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7月收治23例经螺旋断层全中枢放疗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20岁。全中枢放疗剂量:27~36 Gy/15~20 F(1.5~2.0 Gy/F),局部剂量46~60 Gy/30~50 F,女性行全中枢照射的患者均从腰5以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左右对穿野照射以保护卵巢功能,DT 30~36 Gy/15~20 F,单次剂量1.8~2 Gy。中位随访时间30.9(5~67)个月。总生存率采用SPSS19.0软件Kaplan-Meier法。结果中位随访30.9(5~67)个月,在17例可评价原发肿瘤的患者中,治疗结束后复查9例(52.9%)完全缓解(CR),7例(41.2%)部分缓解(PR),1例(5.9%)疾病稳定(SD)。血液学毒性是放疗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组病人中白细胞减少1~4级比例分别为8.7%、30.4%、34.8%、21.7%,;血小板减少1~4级比例分别为8.7%、30.4%、21.7%、8.7%;血红蛋白减少1~4级比例分别为26.1%、13.0%、8.7%、0。全组病例3年无复发生存率、3年无转移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100%、91.3%。结论对于原发于颅内的生殖细胞瘤,使用HT进行CSI既简化放疗程序、增加了放疗精确性,又能更好地保护周围危及器官、保证治疗效果,所产生的急性及晚期毒性可以接受,是临床上首选的放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等效均匀剂量(EUD)在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优化中的作用。方法:在已接受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中,随机抽取采用物理约束条件优化设计的8例患者计划。以这些计划为基础,将膀胱、直肠的物理约束条件改为EUD约束,保持其他优化条件不变,对治疗计划进行重新优化,并比较新旧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在保证靶区剂量分布没有差别的情况下,基于EUD优化能够使膀胱、直肠的平均剂量显著降低,直肠的平均剂量下降了3.3 Gy,膀胱的平均剂量下降了3.8 Gy。直肠和膀胱的V10、V20、V30、V40比D-V优化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配对t检验,V10、V20、V30以及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UD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膀胱、直肠的受照剂量,这对于降低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肿瘤靶区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异常征象持续超过6个月,或肝内有活动性炎症变化者.属中医胁痛、虚劳、黄疸等范畴.近年来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侧重点各不相同,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综合部分文献对从脾论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这一观点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