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的短期存留率和美学效果.方法 选取86例上颌前牙区单颗牙无法保留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延期种植组和即刻种植组,各43例.冠修复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存留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修复体美学效果,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冠修复12月后延期种植组和即刻种植组的存留率均为100%.延期种植组红色美学指数(PES)为(7.63±0.91),白色美学指数(WES)为(7.37±0.70);即刻种植组PES为(8.00±0.60),WES为(7.81±0.82),两组患者PES、W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即刻种植组满意率高于延期种植组.结论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短期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较延期种植修复组更好,种植体存留率两者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在前牙区应用BEGO种植系统进行即刻种植的体会。方法对23例前牙因外伤、龋坏、牙周病等原因拔除后即刻植入BEGO种植体31枚,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戴入愈合基台,1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结果经6个月。3年的临床随访,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及放射学检查,即刻种植后愈合期内伤口裂开1例;修复后6个月复查时轻度种植体周围炎1例;2例x线检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2mm左右;其余19例种植体患者无自觉症状,X线检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均在1.5mm以内。结论即刻种植减少了牙槽嵴吸收;缩短了患者缺牙时间,节省了治疗费用使患者更易接受种植;BEGO种植系统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中远期骨结合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因外伤而致前牙根折、无骨缺损患者,总计41颗行即刻种植,均于术后2周左右在种植体上部完成临时冠,3个月后烤瓷冠永久修复。结果:36例种植体修复后,观察至少6个月,稳定性良好,未发生种植体脱落,牙龈形态、色泽正常,X-线片显示骨组织无异常吸收。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选择好特殊设计的种植系统,对前牙缺失患者进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即刻植入Anthogyr种植体共22枚,其中15例18枚种植体术区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问的问隙和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全部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烤瓷冠修复。修复后随访观察期1~5年。结果除1例1枚种植体于修复后5个月松动外,其余病例在观察期内临床效果良好,5年累积存活率为95.45%。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前提下,只要种植体能取得初期稳定性,对种植体与拔牙窝间存在的间隙或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处理,即刻牙种植可以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道生 《中外医疗》2011,30(24):63-63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牙运用膜引导技术的临床观察。方法对50例70颗牙拔除术后病人,即刻植入种植体使用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0.5~1年行冠修复,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病人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70颗牙即刻种植体4个月后骨缺损修复形成,冠修复后承栽了3年无松动。5年随访,除2例有进行性骨吸收外,其余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平均1.25mm。结论运用膜引导技术进行即刻种植,可获得良好的骨修复,缩短种植修复疗程。  相似文献   

6.
李宝卓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17+3916-3817,3916
近年来随着种植体性能的改进及种植手术的创新,种植体即刻加载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我科2003年1月-2011年5月共为患者植入428枚种植体,并于术后1周完成烤瓷冠修复,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钴铬烤瓷冠与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材料对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组织有无不良刺激.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治疗完成后的病例32例,种植体均选用瑞士士卓曼(straumann)4.1 mm×10 mm美学种植体,其中16例采用钴铬烤瓷冠修复,16例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种冠修复后的菌斑指数、探诊指数、探诊深度、骨组织吸收等情况.结果 修复后第12个月随访,植体稳定性均良好,冠修复体与基台粘结紧密,无基台折裂与崩瓷情况发生,种植体存留率100%.2种冠修复后种植体周围改良菌斑指数、改良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边缘骨吸收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钴铬烤瓷冠与二氧化锆全瓷冠均能取得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毛强  邓琦 《吉林医学》2012,33(3):456-457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牙运用膜引导技术的临床观察。方法:对50例70颗牙拔除术后患者,即刻植入种植体使用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0.5~1年行冠修复,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70颗牙即刻种植体4个月后骨缺损修复形成,冠修复后承栽了2年无松动。2年随访,除2例有进行性骨吸收外,其余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平均1.25 mm。结论:运用膜引导技术进行即刻种植,可获得良好的骨修复,缩短种植修复疗程。  相似文献   

9.
胡芳 《中外医疗》2009,28(23):54-55
目的探讨上领前牙区种植体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疗效。方法按照CDIC单件式锥状螺旋种植体种植手术与即刻修复同期联合实施原则,选择JDIC单件式锥状螺旋种植体植入前牙缺失区,术后即刘临时冠修复,6个月后完成金属烤瓷冠永久性修复,术后6个月~5年随访,记录成功率。结果本研究12例15枚CDIC锥状螺旋种植体植人后5年内未晃种植体松动脱落,除1枚于术后2个月种植体松动而取出,随访成功率为93.8%,种植义齿周围的牙龈及相应的软组织也获得满意的美观修复效果。结论针对上领前牙区种植体即刻修复技术,CDIC单件式锥状螺旋种植体是理想的种植体系统,操作技术简便,又显现了满意的修复效果和极高的成功平,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包括种植修复成功率、牙周组织健康程度以及美学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共收治108例前牙种植体修复的患者,共需种植162颗患牙。所有患者均采用Straumnn种植系统。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4例,患牙79颗)与对照组(54例,患牙83颗)。研究组患者微创拔牙之后即刻将种植体植入拔牙窝内,同时辅以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完成种植植入过程;对照组患者微创拔牙完成后3个月,将植体植入拔牙窝内,同时辅以牙周组织引导再生技术予以失牙区义齿延期种植修复过程。两组患者均于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予以上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体成功率、牙周袋深度以及美学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修复完成12个月后种植体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68);研究组患者在完成修复之后1、3、6个月及12个月的牙龈美学评分、牙周袋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牙周组织健康程度及美学效果优于延期种植修复,值得在临床种植体修复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Anthogyr种植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云 《中外医疗》2010,29(34):14-15
目的通过103例Anthogyr种植系统修复患者的追踪观察,分析讨论Anthogyr临床应用结果及短期成功率。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行种植修复的96例患者,共103枚种植体。观察种植修复临床效果,并调查患者修复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有6例种植体松动,2例烤瓷冠崩瓷。修复成功率为92%,患者的总体意度为98%。结论结果显示Anthogyr种植系统成功率较高,是一套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相容性良好的种植体系。  相似文献   

12.
神经反应遥测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阳  邱建华  查定军  高磊  韩丽萍 《医学争鸣》2003,24(23):2175-2176
目的:通过分析1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应用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技术辅助调机,确定行为反应阈值(T-level,T级)和最大舒适级(c-level,C级),试图为幼儿、合并其他残疾或不能配合调试的植入估计行为反应T,C级提供依据.方法:受试对象为使用Nucleus CI24M或Nucleus CI24RCS型多导人工耳蜗系统的18例患,测试软件为NRT3.0版本,硬件包括计算机、IF5卡、调试控制台(processor control interface,PCI)及多导人工耳蜗系统.NRT阈值的测试采用单极刺激方式分别测试每一例患的奇数电极.T,C级行为测试均于同日进行.结果:18例患的180个电极的波形检出率为85%,所有电极的NRT阈值均大于T级,NRT阈值超过C级的电极占22%,NRT平均阈值介于T级和C级的均值之间.结论:NRT技术可以客观反映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有效性,而且为不能配合调试的患提供了估计T级和C级的参考值,提高了调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中Straumann种植体对牙冠美观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患者86例,应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即刻种植修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联合Straumann种植体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6月骨吸收水平、种植体长度、种植体直径、根部突度与牙龈色质、远中龈乳头、唇侧牙龈高度、近中龈乳头、唇侧牙龈曲线等美观状况、边缘骨高度变化。结果 研究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月骨吸收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种植体长度、种植体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根部突度与牙龈色质、远中龈乳头、唇侧牙龈高度、近中龈乳头、唇侧牙龈曲线等美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边缘骨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 论 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过程中,应用Straumann种植体,其美观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9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及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以及种植体周围牙龈...  相似文献   

15.
晋容珍  董洋  王粉珍 《医学综述》2014,(13):2434-2435,2438
目的评价BLB种植系统在国内应用10年以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搜集国内相关文献,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种植体的累积存留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6篇,有效植入数目为2677枚,最长随访时间为11年,BLB种植系统临床应用5年、10年的累积存留率分别为94.66%和91.16%。结论 BLB种植系统临床应用效果可靠,长期成功率较高,适应证广泛,是一种较理想的种植系统。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初,Branemark教授将“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概念引入口腔医学,从此有关种植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为口腔医学的热点[1,2]。种植义齿作为一种重要的口腔修复方法,在国内外已开展相当普遍。本院口腔种植中心于1993年...  相似文献   

17.
    
陈广华  栾明亮  董凯丽  符国新 《安徽医学》2012,33(12):1654-1656
目的评价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可用骨高度为3-6 mm,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治疗。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定期随诊。结果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经过6~36个月追踪观察,种植体均行使功能良好,无松动或脱落。结论掌握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适应证,二者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成宏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18-1320
目的:通过X线片评估奥齿泰种植体与ITI种植体在下颌骨种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差别。方法:49例患者植入59颗种植体,其中奥齿泰种植体31颗,ITI种植体28颗,行X线片牙槽骨边缘高度测定。结果:奥齿泰种植体骨吸收呈缓慢上升趋势,而ITI种植体骨吸收相对平稳,种植后0~6个月时ITI种植体周骨吸收高于奥齿泰种植体,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奥齿泰种植体系统骨结合较早,ITI种植系统远期骨吸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Bio-Gide在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2月到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种植区存在骨缺损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21例;可通过GBR(Guided Bone Regeneration)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种植体81枚.生物膜均采用可吸收性的Bio-Gide生物膜,移植物采用自体骨与Bio-oss骨粉1∶1或2∶1的混合物.结果 术后6个月,x线片观察到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行二期修复术.结论 Bio-Gide生物膜在引导骨再生中种植体骨结合成功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于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48-149
目的通过与常规种植对比,探讨即刻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因牙齿缺失进行牙齿种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即刻种植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法,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1、3、6个月的IS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两组牙齿松动、牙周组织红肿及溢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牢固掌握即刻种植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选择即刻种植可以达到与常规种植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缩短治疗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