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观察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影响.方法 酶谱分析技术观察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MMPs分泌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槲皮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影响.结果 酶谱分析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槲皮素能够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泌MMP-2及MMP-9,随浓度的升高,MMP-2及MMP-9的分泌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人结肠癌SW480细胞后,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 不同浓度的槲皮素能够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及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这些都可能是槲皮素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22-2723
使用MTT法悬挑合理的IL-8使用浓度,分别使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IL-8对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MMP-2蛋白的表达。对照组及不同浓度IL-8(25、50、100μg/L)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依次表示为16±2.0、50±7.4、120±16.4、62±10,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IL-8穿过Transwell实验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这一结果与划痕试验一致,再次验证IL-8能促进SW480细胞迁移。IL-2可提高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IL-8能有效促进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迁移,可能通过上调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FoxD2-AS1是否通过靶向miR-324-5p影响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 RT-qPCR检测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株NCM460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HCT116和HT29中FoxD2-AS1和miR-324-5p表达水平; MTT法检测FoxD2-AS1和miR-324-5p表达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FoxD2-AS1和miR-324-5p表达对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FoxD2-AS1是否靶向miR-324-5p。结果与NCM460细胞相比,结肠癌各细胞株中FoxD2-AS1表达明显上调(P 0. 05),miR-324-5p表达明显下调(P 0. 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FoxD2-AS1靶向抑制miR-324-5p的表达; MTT和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表明,干扰FOXD2-AS1和过表达miR-324-5p后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与干扰FOXD2-AS1相比,同时干扰FOXD2-AS1和miR-324-5p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 0. 05)。结论 lncRNA FOXD2-AS1通过靶向负调控miR-324-5p的表达影响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ACT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DACT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CCK-8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侵袭力改变.结果 21例结肠癌组织中有14例DACT1表达增高,DACT1高表达的SW480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划痕后24 h,DACT1高表达的细胞划痕宽度恢复70%,而对照组划痕宽度恢复20%(P<0.05).实验组SW480细胞侵袭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ACT1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并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circPRMT5)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93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ircPRMT5蛋白表达量。将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试验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10μg pEGFP-N1质粒,试验组转染10μg pEGFP-N1-circPRMT5质粒,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SW480细胞增殖率,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各组SW480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W480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W480细胞中circPRMT5蛋白表达量。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ircPRMT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试验组SW480细胞增殖率、侵袭能力、circPRMT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试验组SW480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SW480细胞增殖率、凋亡率、侵袭能力、circPRMT5蛋白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rcPRMT5在结肠癌患者中呈高表达,circPRMT5高表达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分析结肠癌组织中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并研究C/EBPα的表达对结肠癌SW480细胞系侵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确诊为结肠癌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36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C/EBPα表达情况。将结肠癌组中的C/EBPα表达情况设为研究组,正常组织中的C/EBPα表达情况设为对照组,每组均为18例。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C/EBPα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发现SW480细胞系为高表达C/EBPα肠癌细胞株;构建pCDGFP-C/EBPα真核表达质粒,通过细胞划痕实验研究其迁移能力的变化,并检测与肿瘤侵袭相关蛋白(KLF5、MMP-2、MMP-9、ECD)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组织中,C/EBPα的低表达率为6.21%;在结肠癌组织中,C/EBPα的低表达率为67.8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表达C/EBPα的患者的肿瘤直径越大、TMN分期越晚,过表达C/EBPα的SW480细胞的KLF5、MMP-2、MMP-9表达越低,而E钙黏蛋白(ECD)表达越高。结论低表达C/EBPα与结肠癌的TMN分期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过表达C/EBPα能够显著降低结肠SW480癌细胞的侵袭性,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着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通过PI3K/Akt和NF-κB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发生的机制。方法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医院普通外科采集20例配对的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其中男12例,女8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人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中TLR2表达。采用TLR2激动剂Pam3Cys(P3C)(0.1、1.0、10.0μg/mL)处理SW480及HCT116细胞作为观察组(P3C组),未作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增殖情况。采用划痕试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LR2对结肠癌细胞PI3K/Akt和NF-κB通路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TLR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0%(16/20),明显高于正常癌旁组织的35%(7/20,P0.05)。划痕试验结果显示:HCT116经P3C处理后48h迁移率显著高于0h迁移率(P0.05);SW480经P3C处理后48h迁移率显著高于0h迁移率(P0.05)。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HCT116经P3C处理后穿透基底膜细胞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SW480经P3C处理后穿透基底膜细胞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采用10.0μg/mL P3C刺激HCT116、SW480细胞,随着时间推移TLR2蛋白表达逐渐升高,磷酸化Akt及NF-κB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TLR2高表达于结肠癌组织,可通过PI3K/Akt和NF-κB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自噬及其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CCK-8法检测;结肠癌细胞的长期增殖能力采用克隆平板实验检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抑制剂预处理后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癌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采用CCK-8法检测小干扰RNA(siRNA)沉默自噬关键蛋白ATG5转染后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不同浓度鸢尾黄酮作用下结肠癌细胞系SW480的生长抑制情况绘制IC50曲线,确定其IC50为(221.90±35.31) μM;克隆平板实验表明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长期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凋亡抑制剂Z-VAD显著逆转了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鸢尾黄酮作用浓度的升高,SW480细胞内LC3-Ⅱ含量逐渐上升,p62含量下降;电镜结果表明,经鸢尾黄酮作用后SW480细胞内自噬体含量明显增加;沉默ATG5可部分逆转鸢尾黄酮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鸢尾黄酮通过促进自噬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探究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CCK-8法检测;结肠癌细胞的长期增殖能力采用克隆平板实验检测;CCK-8法检测不同抑制剂预处理后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癌细胞中自噬体的数量;小干扰RNA(siRNA)沉默自噬关键蛋白ATG5,CCK-8法检测联合凋亡抑制剂作用下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CCK-8法分析不同浓度鸢尾黄酮作用下结肠癌细胞系SW480的生长抑制情况后绘制半抑制浓度(IC50)曲线,确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221.9±35.31)μM;克隆平板实验表明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长期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凋亡抑制剂Z-VAD显著逆转了鸢尾黄酮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鸢尾黄酮作用浓度的升高,SW480细胞内LC3-II含量逐渐增高,p62含量下降;电镜结果表明鸢尾黄酮作用后SW480细胞内自噬体含量明显增加;沉默ATG5部分逆转鸢尾黄酮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鸢尾黄酮通过促进自噬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iR-1197负调控Smad3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S期细胞周期的聚集,分析miR-1197在结肠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qRT-PCR检测miR-1197在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miRBase筛选miR-1197的潜在靶基因Smad3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miR-1197对Smad3的靶向调控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mad3的表达量;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Tran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miR-1197与Smad3对SW620细胞的增殖,周期,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构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miR-1197在裸鼠体内对肿瘤生长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血清中miR-1197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相关临床指标呈负相关;miR-1197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在发生远端转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转移肿瘤组织;miR-1197通过结合Smad3的3’-UTR靶向调控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Smad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iR-1197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S期细胞周期的聚集,但这种抑制效果可被Smad3逆转;miR-1197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miR-1197通过负调控Smad3的表达在结肠癌中发挥抑癌作用,具有成为结肠癌诊断与预测新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phk1对人结肠癌细胞体外生成VM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100 nmol/L PMA处理HT-29、SW480作为2组激活组,用50μmol/L DMS处理SW480作为抑制组;在抑制组内分别加入rhMMP2、rhMMP9作为2组试验组。采用Matrigel三维培养法观察VM形成;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RT-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Elisa检测蛋白表达及分泌。结果:PMA上调Sphk1表达,促进VM表达阴性的HT-29体外形成VM,增强SW480增殖迁移能力,上调MMP2、MMP9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分泌。DMS抑制Sphk1表达,减少SW480体外形成VM,加入rhMMP2、rhMMP9后再次形成VM,减弱SW480增殖迁移能力,下调MMP2、MMP9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分泌。结论:Sphk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形成VM,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强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力并增加MMP2、MMP9的表达与分泌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辣椒素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检测法,观察终浓度100-400μmol/L的辣椒素作用24、48 h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生长作用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0μmol/L辣椒素作用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后其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率。结果辣椒素能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株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在400μmol/L辣椒素作用下,结肠癌SW480细胞株停滞于G0/G1期。辣椒素作用24、48 h,SW480细胞凋亡率升高(F=8.73、8.10,q=4.86-7.30,P〈0.01)。结论辣椒素抑制SW48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iglycan对大肠癌细胞HT-29和SW480侵袭、凋亡等生长作用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方法检测Biglycan对大肠癌细胞HT-29和SW480的侵袭能力影响;A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加药处理前后细胞内Rb、pRb和Ras表达变化。结果100nmol/LBiglycan和50nmol/I。Biglycan可抑制大肠癌细胞HT-29和SW480侵袭转移,同时可诱导HT-29、SW480细胞发生凋亡;经Biglycan处理后,细胞内Rb总蛋白无显著性变化,pRb和Ras出现下调趋势。结论Biglycan可抑制大肠癌细胞HT-29和SW480侵袭转移、诱导细胞凋亡,下调pRb和Ras的表达、调控细胞周期从而抑制细胞生长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过表达TAB3对结肠癌细胞SW620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探究TAB3对NF-κB的影响以及NF-κB在TAB3调控结肠癌EMT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为阐明TAB3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与癌旁组织中TAB3的表达情况。利用结肠癌细胞株SW620构建稳定过表达TAB3的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分子标记物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TAB3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TAB3后,结肠癌细胞SW620中Vimentin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下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过表达TAB3能够上调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此外,过表达TAB3使p65表达增加,核内分布增多;NF-κB抑制剂能够减弱过表达TAB3对结肠癌EMT和侵袭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 TAB3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其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结肠癌的EMT和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酒石酸锑钾(PAT)对人结肠癌细胞、结肠癌裸鼠移植模型抑瘤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PAT作用于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PAT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生长抑制率;60只裸鼠皮下注射结肠癌细胞株SW480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在荷瘤鼠腹腔内注射氟尿嘧啶、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的PAT,给药15d,末次给药24h后计算抑瘤率并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利用TUNEL法进行凋亡检测。免疫组化分析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PAT对结肠癌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性抑制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增加;TUNEL法观察到棕褐色着染的凋亡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显示PAT作用下Bcl-2基因阳性细胞数降低。【结论】PAT可通过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的凋亡抑制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PC4基因转染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影响。方法建了表达DPC4基因的逆转录病毒pLXSN载体,转染SW480细胞和未转染的SW480细胞为对照。Western鉴定DPC4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发现SW480/DPC4细胞较SW480/pLXSN、SW480/-细胞,生长明显减缓,经统计有显著差异(P<0.05)。培养第7天的时候,抑制率达50%左右。结论 DPC4基因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为结肠癌的侯选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结肠癌细胞SW480为模型,探讨Kiss-1基因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培养后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转染pEGFP-N1空载体)、实验组(转染pEGFP-N1-Kiss-1)及空白对照组(未转染)。实验组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EGFP-N1-Kiss-1重组质粒转染至SW480细胞,上调结肠癌细胞中Kiss-1的表达水平,经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株。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Kiss-1的表达,采用CCK8试验分析Kiss-1对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成功将pEGFP-N1-Kiss-1重组质粒转染至SW480结肠癌细胞。Kiss-1在实验组中高表达,而在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中低表达,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72 h后,实验组SW480细胞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SW480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ss-1基因在SW480-Kiss-1细胞中能稳定、高效地表达;Kiss-1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的表达水平,并观察调高RIP2水平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以探讨RIP2在肿瘤细胞侵袭与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C组织(48份)及癌旁黏膜组织(56份)中RIP2的表达水平,并应用JetPRIME试剂将pEGFP-RIP2质粒转染入SW480结肠癌细胞株,上调其RIP2表达水平后,观察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CRC组织中RIP2表达显著低于癌旁黏膜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上调RIP2后,SW480细胞迁移能力减弱,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RIP2在CRC组织中表达下降,并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biglyca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稳定转染biglycan的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转染VEGF siRNA,实验设置未转染对照组(mock组)、空载质粒和非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对照组(vector+siRNA-NC组)、biglycan cDNA和非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组(biglycan+siRNA-NC组)以及biglycan cDNA和VEGF siRNA共转染组(biglycan+siRNA-VEGF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iglycan和VEGF的mRNA表达;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NAIL、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的活性。结果:与mock组及vector+siRNA-NC组比较,biglycan+siRNA-NC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vimentin、MMP-2、MMP-9、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MMP-2和MMP-9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biglycan+siRNA-NC组比较,biglycan+siRNA-VEGF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SNAIL、vimentin、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MMP-2、MMP-9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biglycan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来促进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迁移和侵袭,下调结肠癌细胞中VEGF的表达可逆转biglycan对HCT116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细胞骨架的分子可视化成像技术阐明LIM蛋白1(LIMK1)诱导结直肠转移的具体机制。方法 构建过表达LIMK1处理组细胞SW480/HA-LIMK1及空白对照组细胞SW480/HA,鬼笔环肽染色法分子可视化成像技术检测过表达LIMK1对SW480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沉默LIMK1、ACTN4和MYH9,鬼笔环肽染色法分子可视化成像技术检测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沉默ACTN4和MYH9对LIMK1介导的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在SW480细胞系中,过表达LIMK1后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染色明显增强,而使用siRNA沉默ACTIN4或MYH9的表达后,这种增加可以被恢复。此外,在SW480细胞系中沉默这两种蛋白,可以抑制LIMK1介导的恶性迁移运动表型(P<0.05)。结论 LIMK1可能通过与ACTIN4或MYH9相互作用来调节细胞骨架,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