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O111B4大肠杆菌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发大鼠实验性腹膜炎,按L8(27)正交设计法观察腑安冲剂及其组分对实验性腹膜炎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及对肺脏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腑安冲剂及其组分能降低外周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肺组织丙二醛的含量,并有增加肺组织谷胱甘肽含量及降低肺系数、肺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及白细胞数等显著作用。经多指标同步分析表明:用腑安冲剂治疗腹膜炎、内毒素血症及减轻肺损伤以全方为最佳组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用药处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腑安冲剂对实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和肝损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诱发大鼠大肠杆菌性腹膜炎,以外周血、门脉血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黄嘌呤氧化酶(X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谷丙转氨酶(GPT)等的含量为指标,观察了腑安冲剂对实验性腹膜炎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腑安冲剂能降低腹膜炎时外周血及门静脉血中的内毒素,减少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并有保护肝脏免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IL-1 8在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中的变化及中药腑安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内毒素诱导大鼠肝损伤中的变化及中药腑安颗粒防治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向大鼠腹腔内注射O111B4标准大肠杆菌加硫酸钡混悬液,建立实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诱发大鼠肝损伤。检测血中内毒素(ET)、IL-18、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与腑安治疗组相比较。结果:实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诱发的肝损伤中,大鼠血浆中内毒素及血清中的ALT含量升高,腑安治疗组中,内毒素及ALT水平均低于肝损伤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8显著升高,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经腑安颗粒治疗后,可降低血清中IL-18。结论:内毒素诱导肝损伤的程度与血清中IL-18的升高呈正相关,表明IL-18是内毒素诱导肝损伤中的重要诱导因子,中药腑安颗粒保护肝脏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18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通里攻下法对腹膜炎大鼠脏器组织中PGF1α/TXB2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源性内毒素可使脏器中PGF1α/TXB2发生改变。为研究该变化对组织脏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腹膜炎大鼠模型检测其肝、肺、胃、肠、肾组织中PGF1α/TXB2含量,并观察通里攻下法对它们的作用。结果表明:腹膜炎所造成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使脏器中PGF1α/TXB2比值下降,引起组织脏器损害。而通里攻下法可对调节腹膜炎大鼠脏器组织中PGF1α/TXB2的平衡具有显著作用,故可改善机体的微循环状态,降低脏器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本研究为临床应用通里攻下法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承气汤对腹膜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实验以125I-LPS对大鼠灌胃后,观察腹膜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后各脏器中分布。结果表明:急性感染性腹膜炎可致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增加,各重要脏器中均含不同浓度的内毒素,内毒素含量由高至低为:肾、肺、肝、胰、肠系膜淋巴结、心脏(P<0.05)。大承气汤能明显抑制腹膜炎大鼠肠源性内毒素移位(P<0.01),并可增加125I-LPS的粪便排出量(P<0.01)。为临床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里攻政法对肝细胞溶酶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内毒素刺激所致大鼠肝细胞溶酶体功能改变及下法对其影响。方法:通过对腹膜炎大鼠离体肝细胞溶酶体N-乙酰基-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的测定,观察溶酶体功能,膜稳定性改变及通里攻下法对其的影响。结果:腹膜炎使溶酶体NAG含量增加,而大承气汤可降低NAG水平,结论:通时攻下法可增加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肠生内毒素血症发生时,溶酶体酶的合成及溢出活化。此可能为下法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机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时肝脏和血内毒素的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D大鼠以去氧胆酸钠作胰管逆行注射,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按L2(8)正交设计方法观察茵陈蒿汤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肝功障碍和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茵陈篙汤及其组分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提高血前白蛋白含量,提高肝组织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SDH)和肝组织cAMP/cGMP比值;降低外周及门脉血内毒素,说明茵陈蒿汤及其组分具有防治胰腺炎所伴发的肝功损害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里攻下法对肝细胞溶酶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毒素刺激所致大鼠肝细胞溶酶体功能改变及下法对其影响。方法:通过对腹膜炎大鼠离体肝细胞溶酶体N-乙酰基-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的测定,观察溶酶体功能,膜稳定性改变及通里攻下法对其的影响。结果:腹膜炎使溶酶体NAG含量增加,而大承气汤可降低NAG水平。结论:通里攻下法可增加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时,溶酶体酶的合成及溢出活化。此可能为下法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阻断淋巴通道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阻断淋巴通道角度探讨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机理。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管,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6 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和梗阻性黄疸 乳糜管结扎组(C组) ,每组各2 0只,于术后15d剖腹分别抽取下腔静脉血、门静脉血,检测其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的含量,并对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行细菌培养,对末端小肠及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建立后15d ,外周静脉和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含量均明显升高(P <0 0 1) ,同时外周静脉血浆TNF α、IL 6含量、肠系膜淋巴结及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亦明显升高(P <0 0 1) ,并伴有肺泡腔出血水肿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乳糜管结扎显著降低外周血内毒素、TNF α、IL 6含量(P <0 0 1) ,明显减轻肺细菌易位率及肺病理损伤程度(P<0 0 1)。结论 阻断淋巴通道可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肠道细菌易位所致的高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过表达,改善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法对ALI/ARDS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ALI/ARDS肺肠同治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将10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加内毒素方法造成大鼠ALI/ARDS模型,观察大鼠血清TNF—a、IT-1β、IL-6、IL-10含量。结果通腑泻肺法可以有效降低大鼠全身炎性因子TNF—a、IL-1β、IL-6、IL-10表达水平。结论(1)通腑泻肺法能够明显减轻ALI/ARDS大鼠免疫炎症损伤,其保护作用较单纯用泻肺法或通腑法效果更有优势;(2)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对ALI/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作用靶点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肾病综合征模型。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安冲剂小剂量组、肾安冲剂中剂量组、肾安冲剂大剂量组和泼尼松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8周,观察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2)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3)肾安冲剂治疗组各指标与泼尼松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说明肾安冲剂疗效优于泼尼松。结论:肾安冲剂具有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血脂以及减轻肾脏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致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引起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① 内毒素休克模型[静注内毒素(LPS)10mg/kg]:设手术对照组、单纯LPS组、迷走神经切断(VC)+LPS组和VC+LPS+迷走神经电刺激(VS)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心肌组织炎症介质和心肌酶指标的影响。②内毒素血症模型(静注LPS5mg/kg):设LPS+电针非经非穴组、LPS+电针足三里穴组、VC后注射LPS组和VC+LPS+电针足三里穴组,观察电针副交感神经相关穴位足三里穴对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心肌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各组大鼠均于注射LPS后2h处死,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内毒素休克各组测定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刺激迷走神经可明显降低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组织TNF-α含量;刺激迷走神经或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降低LPS注射后2h大鼠血浆CK-MB活性,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害;切断迷走神经能显著减轻或消除电针足三里穴的作用,进一步升高血浆CK-MB活性,加重心肌组织损害。结论:刺激副交感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酵母多糖A性腹膜炎时的肺损伤及大承气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承气汤对酵母多糖A性腹膜炎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酵母多糖A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无菌性腹膜炎模型。随机分为4组:(1)模型组;(2)大承气汤组;(3)大黄组;(4)抗生素组(氨苄青霉素组),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观察实验性腹膜炎时的肺损伤及中药的保护作用。结果:中药组内毒素、肺匀浆脂质过氧化物,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而还原谷胱甘肽(GS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中药可能通过降低外周、门脉血内毒素,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产生与加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显著减轻急性腹膜炎引起的肺损伤,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大鼠失血性休克(4kPa,180分钟)模型上,观察了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mRNA表达及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可导致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肺组织TNF、IL-6mRNA表达分别在复苏后2、8小时明显增多(P<0.05~0.01);给予BPI治疗则完全中和休克所致内毒素血症,并不同程度地抑制肺组织TNF、IL-6mRNA的表达(P<0.05~0.01);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降低。作者认为,BPI可有效防止失血性休克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介导的局部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鼠NO、SOD及MD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体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72只Wa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和异丙酚 内毒素组(P组)。L组腹腔内注入内毒素10mg·kg-1;P组皮下缓慢注入异丙酚20mg·kg-1·h-1后再注入内毒素10mg·kg-1;C组:腹腔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L组和P组在注射后30、90、180、360min取静脉血并处死动物(每时间点8只),C组在相应时间点留取3ml静脉血后,于360min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测定各时间点血清和肺组织中MDA和NO浓度及外周红细胞SOD活性。结果 P组用异丙酚后显著性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NO和MDA浓度,并增加SOD活性,与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异丙酚可降低内毒素血症鼠NO水平,抑制MDA合成,增加SOD活性,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改善内毒素血症鼠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测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受体CD14 mRNA的表达及其在内毒素介导Kupffer细胞(KCs)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剂量按5mg/kg计算)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测定血浆中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LBP)、TNF-α及IL-6含量变化,同时观测不同时相点肝组织中CD14 mRNA的表达及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与生理盐水组大鼠相比较。结果 在内毒素血症组大鼠中,随着血浆LPS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肝组织中CD14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血浆中LBP、TNF-α和IL-6含量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伴随KCs激活和肝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KCs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噬功能增强,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等变化。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随着肝组织中CD14表达增强和血浆LBP增加,可介导KCs激活,产生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或加重肝组织及其它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肠道细菌易位及精氨酸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梗黄)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状况及经胃肠道给予精氨酸对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管,制成梗黄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黄组和梗黄+精氨酸治疗组,每组各20只,于术后21d观察并比较各组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及肝功能状况,并对肠系膜淋巴结、胰腺及肺组织行细菌培养,末端小肠做病理检查。结果梗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TNF-α、IL-6含量、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胰及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小肠黏膜损伤严重,而精氨酸治疗组以上血清学指标较梗黄组均显著下降,肠系膜淋巴结、胰及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小肠黏膜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梗黄后出现的高内毒素血症与肠道细菌易位关系密切。精氨酸治疗可减轻梗黄时肠道细菌易位,从而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细胞因子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18.
Yao Y  Sheng Z  Shi Z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389-391
作者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上,观察了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人素-6(IL-6)mRNA表达及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可导致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肺组织TNF,IL-6mRNA表达分别在复苏后2、8小时明显增多(P〈0.05-0.01);给予BPI治疗则完全中和休克所致内毒素血症,并不  相似文献   

19.
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血浆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 (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 ,检测不同时点模型鼠肝组织中LBPmRNA的表达 ,同时检测血浆中LBP、内毒素、TNF α及IL 6含量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另取肝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随着内毒素血症时间的延长 ,内毒素组大鼠肝组织LBP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TNF α和IL 6含量也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电镜观察见肝细胞脂肪变 ,线粒体空化 ,枯否氏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吞噬功能增强。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 ,大鼠肝组织中LBPmRNA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含量也明显增加。由此提示 ,增高的LBP可能在脂多糖介导的枯否氏细胞激活及产生、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GM  Ding XQ  Xu GZ  Wang JK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56-860
目的 观察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NS)组,内毒素脂多糖(LPS)2h、4h、6h组和LPS预处理2h、4h、6h组,每组12只。LPS预处理各组大鼠经腹腔注射LPS0.25mg/kg,24h后再注射LPS0.5mg/kg,NS组和LPS各组在上述时间均给予等容量NS;第2次腹腔注射72h后,LPS各组和LPS预处理各组大鼠经静脉注入(静注)LPS 10mg/kg,NS组注射等量NS。NS组在静注NS后6h,LPS2h、4h、6h组和LPS预处理2h、4h、6h组在静注LPS后2、4、6h时各取6只大鼠取血,行血气分析;取左侧肺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抑制性κB-α(IκB-α)蛋白表达;计数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数,测蛋白含量。上述7组另取6只大鼠,在上述相同时点取全肺,计算肺体指数,测定髓过氧化酶(MPO)。结果 LPS各组大鼠较NS组大鼠肺体指数、BALF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及肺组织MPO含量均增加,氧分压和HCO3^-下降;而LPS预处理各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变化明显减轻。肺组织ICAM-1 mRNA在LPS2h、4h和6h组表达递增,而在LPS预处理各组表达显著减少;LPS2h组肺组织IκB-α蛋白表达较NS组减少,而LPS预处理2h组较LPS2h组表达增加。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防止内毒素血症时的肺损伤,可能与内毒素预处理使肺组织IκB-α蛋白生成增加和(或)消耗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