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测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受体CD14 mRNA的表达及其在内毒素介导Kupffer细胞(KCs)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剂量按5mg/kg计算)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测定血浆中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LBP)、TNF-α及IL-6含量变化,同时观测不同时相点肝组织中CD14 mRNA的表达及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与生理盐水组大鼠相比较。结果 在内毒素血症组大鼠中,随着血浆LPS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肝组织中CD14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血浆中LBP、TNF-α和IL-6含量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伴随KCs激活和肝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KCs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噬功能增强,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等变化。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随着肝组织中CD14表达增强和血浆LBP增加,可介导KCs激活,产生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或加重肝组织及其它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TNF-αmRNA及其蛋白的组织分布和细胞定位,探讨烧伤并发内毒素血症早期肝损害的发生机理。方法 选用20%Ⅲ度TBSA烧伤大鼠合并腹腔内毒素(LPS)注射造成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肝损害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观察产肝脏的形态功能变化、血清TNF-α含量变化、肝组织TNF-α和TNF-α mRNA的细胞定位及其分布。结果 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组,光镜下主要表现肝窦反应,枯否细胞(KCs)激活与增生以及肝细胞(HCs)变性坏死等;电镜下主要表现肝窦内血小板聚集、纤维素沉积与中性粒细胞(PMNs)扣押以及KCs、肝细胞退变溶解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1)和白蛋白(ALB)轻度下降。组织TNF-α主要定位于肝窦内皮细胞(SECs)、KCs。TNF-αmRNA主要定位于KCs、PMNs、巨噬细胞(MPs)。而在单因素组主要特点为病变程度轻,肝功能损害不明显,血清TNF-α峰值滞后以及组织TNF-α和TNF-αmRNA表达相对较弱等。结论 TNF-α是参与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早期肝脏损害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大鼠 MOF 模型,运用免疫电镜标记技术检测 MOF 大鼠枯否氏细胞中纤维结合蛋白(Fn)的定位分布与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 MOF 早期,枯否氏细胞肿胀增生,胞浆中 Fn 含量明显增多,且多定位于溶酶体中;MOF 后期枯否氏细胞减少并呈变性改变,胞浆 Fn 含量恢复至正常状态。电镜观察与血浆 Fn 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枯否氏细胞 Fn 含量变化与 MPS 功能密切相关,且在MOF 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移位与肝组织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大鼠 35 %TBSAⅢ度烫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治疗组。烫伤组和rBPI2 1 治疗组动物于伤后 12h活杀。留取肝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 NA表达及肝脏功能指标。 结果 烫伤后肝组织内毒素含量显著降增高 (P <0 .0 1) ,且肝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亦明显增多。给予rBPI2 1 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组织内毒素水平 ,并不同程度抑制组织LBP/CD14、TNFα基因表达。同时 ,rBPI2 1 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烫伤后移位内毒素聚积于肝脏 ,可明显刺激机体局部组织LBP/CD14mRNA的表达 ,而组织LBP/CD14表达上调可能是严重烫伤增敏内源性内毒素作用的主要分子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5.
多器官衰竭大鼠枯否氏细胞中纤维结合蛋白的免疫电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应用大鼠MOF模型,运用免疫电镜标记技术检测MOF大鼠枯否氏细胞中纤维结合蛋白(Fn)的定位分布与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MOF早期,枯否氏细胞肿胀增生,胞浆中Fn含量明显增多,且多定位于溶酶体中;MOF后期枯否氏细胞减少并呈变性改变,胞浆Fn含量恢复正常状态。电镜观察与血浆Fn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枯否氏细胞Fn含量变化与MPS功能密切相关,且在MOF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大鼠MOF模型,运用免疫电镜标记技术检测MOF大鼠枯否氏细胞中纤维结合蛋白(Fn)的定位分布与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MOF早期,枯否氏细胞肿胀增生,胞浆中Fn含量明显增多,且多定位于溶酶体中;MOF后期枯否氏细胞减少并呈变性改变,胞浆Fn含量恢复至正常状态,电镜观察与血浆Fn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枯否氏细胞Fn含量变化与MPS功能密切相关,且在MOF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脾切除大鼠内毒素血症脂多糖结合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在脾切除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e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有脾组(对照组):行大网膜切除;脾切除组:行脾切除术,每组根据时间点再分为内毒素注射前、注射后0.5、1.5、4.0、12.0、24.0 h组;各组均留取肺组织标本,采用改良过氯酸法预处理组织匀浆液、鲎试剂基质显色法检测组织内毒索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组织LBP,TNF-α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组织TNF-α含量;对肺脏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后,脾切除动物肺组织内毒素较有脾动物明显升高(P<0.05)。脾切除大鼠内毒素攻击后肺组织LBP mRNA及TNF-α mRNA表达峰值较有脾组明显增高(P<0.05),且峰值持续时间延长,脾切除动物肺组织TNF水平较有脾动物明显增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组织TNF-α水平与TNF-α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LBP mRNA表达与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著相关。病理示脾切除大鼠肺损害明显加重。结论 脾切除后肺脏内毒素清除延迟,内毒素在肺组织积聚,致组织细胞LBP mRNA过量表达,增敏内毒素激活细胞,进而诱发炎症因子大量产生,造成器官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8.
阻断淋巴通道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阻断淋巴通道角度探讨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机理。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管,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6 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和梗阻性黄疸 乳糜管结扎组(C组) ,每组各2 0只,于术后15d剖腹分别抽取下腔静脉血、门静脉血,检测其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的含量,并对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行细菌培养,对末端小肠及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建立后15d ,外周静脉和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含量均明显升高(P <0 0 1) ,同时外周静脉血浆TNF α、IL 6含量、肠系膜淋巴结及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亦明显升高(P <0 0 1) ,并伴有肺泡腔出血水肿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乳糜管结扎显著降低外周血内毒素、TNF α、IL 6含量(P <0 0 1) ,明显减轻肺细菌易位率及肺病理损伤程度(P<0 0 1)。结论 阻断淋巴通道可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肠道细菌易位所致的高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过表达,改善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不同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观察门、体循环内毒素含量及肝、肺、肠、肾等组织LBP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烫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门、体循环均值分别为0.707EU/ml与0.342EU/ml)及细菌移位率(37.1%)较伤前值均有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肺、肠、肾等组织LBP mRNA表达亦显著增多(P<0.01)。给予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治疗后可明显降低门、体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肺、肠、肾等组织LBP mRNA表达(P<0.05~0.01),其中以肠道改变最为显著(治疗组与烫伤组均值分别为0.990与1.729,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组织LBP 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5)。结论创伤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显著影响不同组织LBP mRNA的表达,LBP mRNA在局部组织表达增多可能与增敏内毒素血症的组织器官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Ⅲ度体表烧伤复合1μg/g内毒素注射对大鼠肝脏的损害显示明显的协同效应。其病变过程可分为肝窦反应与枯否氏细胞增生期、肝细胞与枯否氏细胞变性坏死期和损伤修复期三个阶段。根据病理组织学、酶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观察,结合血浆内毒素检测、电镜立体形态计量分析和肝功能变化等结果,提示细菌内毒素在烧伤早期肝脏损害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文中重点讨论了烧伤状态下,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效应、病变特点、演变规律及其形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