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CD4^+ CD8^+ T、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抗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和门诊PBC患者(n=27)外周血CD4^+ 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群比例,以26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观察调节性T细胞亚群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如AMA—M2、ANA的关系。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肝脏疾病组(P〈0.05)。CD4^+ CD8^+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肝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B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B呈负相关(r=-0.338,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2,0.386,P〈0.05)。CD4^+ CD25^+ /CD4^+比例与GGT呈负相关(r=-0.335,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3,0.339,P〈0.05)。抗AMA—M2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CD4^+ CD25^+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MA—M2阴性患者(P〈0.01)。未发现CD4^+ CD25^+ T、CD4^+ CD8^+T细胞比例在ANA^+和ANA—PBC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T细胞群比例与肝功能损害和抗AMA—M2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推测CD4^+ CD25^+T细胞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病情发展以及肝脏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调节T细胞在病程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丙肝患者RNA高拷贝组、低拷贝组、RNA阴性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百分率,分析其在丙型肝炎病程中的变化。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阴性组和低拷贝组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RNA高拷贝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丙型肝炎病程发展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均发生变化且有调节性T细胞的增高,说明细胞免疫及调节机制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腺切除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Fas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MG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7例MG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组PBL中CD4^+CD8^+及Fa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CD4^+CD8^+细胞比例升高,CD4^+CD8^+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胸腺切除术组CD4^+CD8^+细胞比例较无行胸腺切除术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CD4^+Fas^+细胞比例以及行胸腺切除术组Fas^+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CD4^+Fas^+及CD4^+Fas^+细胞比例低于无行胸腺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胸腺切除可减少此异常。MG患者PBL表面Fas表达升高,可能反映体内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胸腺切除可降低PBL中Fas的表达,可能与治疗MG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未孕妇女进行对照,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T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结果:子痫前期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子痫前期患者总T淋巴细胞无显著变化,CD^4+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8^+T淋巴细胞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与未孕妇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患者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569,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相互间的平衡失调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28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27例(15例患者,12例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治疗对其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D8^+,CD4^+CD25^+增高(P〈0.01),CD3^+与CD4^+降低(P〈0.01);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和IL-10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和降低(P〈0.01),经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趋向正常。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紊乱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和病灶处脓液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探讨化脓性结核病患者免疫状态。方法:对30例结核病组患者外周血标本和病灶处脓液标本各30份应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核细胞水平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标本20份作对照。结果:结核病组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百分含量低于对照组,CD8^+淋巴细胞百分含量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病组病灶处CD4^+淋巴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1),CD8^+淋巴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结核病的发生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有关,表现为外周血中CD4^+细胞数量减少,而局部病灶中CD4^+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8例H7N9禽流感患者(感染组)根据治疗预后分为治愈组13例和死亡组5例,以门诊健康献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感染组CD3+、CD8+和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愈组治疗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明显升高(P〈0.05);但CD3+、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H7N9禽流感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死亡患者免疫失衡更为严重。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与H7N9禽流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探讨Am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AIH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淋巴细胞。FITC标记的抗CD3单抗,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PE标记的CRTH2单抗,以CD3/CD4、CD3/CD8设门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IHA患者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IHA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8^+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显著(P〉0.05),CD4^+/CD8^+比例显著升高(P〈0.05);CD3^+CD4^+CRTH2^-T细胞百分率、CD4^+CRTH2^-T/CD4^+CRTH2^-T和CD8^+CRTH2^-T/CD8^+CRTH2^+T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而CD3^+CD4^+CRTH2^+T、CD3^+CD8^+CRTH2^-T及CD3^+CD8^+CRTH2^+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AIHA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呈明显的Th1/Tc1型细胞优势;Th1/Tc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能与AIH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美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影响。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点滴美能注射液60-80ml,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IL-6及IL-8。结果:对照组ALT复常率为72.8%,治疗组ALT复常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细胞亚群检测显示治疗组经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IL-6及IL-8明显下降(P〈0.01)。结论:美能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能改善T细胞功能,而且也能调节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253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8例健康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百分率降低,CD^3+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5),性别、年龄阶段不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其T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fSLE忡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29例活动期、24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的CD3+、CD4+、CD8+、CD3-CD16+CD56+(NK)及CD19+(B)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B淋巴细胞明显增高(P〈0.05),CD3+T和CD8+T淋巴细胞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各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判断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分析R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RA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R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淋巴细胞。FITC标记的抗CD3单抗,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PE标记的抗CD30单抗,以CD3/CD4,CD3/CD8设门作三色流式细胞术(Tris-color flowcytometry),分析RA患者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8^+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比例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0^-细胞百分率.CD4^+CD30/CD41CD30^+和CD8^CD30^-/CD8^+CD30^+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而CD3^+CD4^+CD30^+、CD3^+CD8^+CD30^+及CD3^+CD8^+CD30^-细胞百分率无明为变化(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呈明显的Th1/Tcl型细胞优势;Th1/Tol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能与R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结核病免疫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观察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CD3^+,CD4^+和CD8^+T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监控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对指导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平衡的改变,以及与活化T细胞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例难治性贫血患者(RA)和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患者(RAEB)的外周血,在PMA、Ionomycin、Monensin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和细胞内因子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表达CD3^+ CD8^-IFN-γ^+细胞(Th1)、CD3^+CD8^-IL-4^+细胞(Th2)、CD3^+CD8^+IF-γ^+细胞(Tcl)、CD3^+CD8^+IL-4^+细胞(Tc2)的百分率。结果与活化T细胞之间关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MDS组患者Th1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体内的Th细胞向Th1细胞漂移,产生过多的造血抑制因子如IFN-γ,TNF-β等。Th2,Tc1,Tc2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D4^+CD45RO^+细胞的百分率和Th1细胞的百分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573(P〈0.05),CD4^+CIN5RA^+细胞的百分率和Th1细胞的百分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509(P=0.05),而和Th2,Tc1,Tc2的百分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MDS患者存在有Th1/Th2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以及过多的造血抑制因子,且这些因子主要来源于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6.
严重创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例严重创伤患者于入院第1天晨抽取肘静脉血2mL,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CD3^+、CD4^+亚群均比对照组下降非常显著(P均〈0.001),而观察组CD8^+亚群、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恶化组与好转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明显变化,并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恶化组与好转组间T细胞亚群变化似乎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对20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血清,应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测定,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治疗前IL-2,sIL-2R,CD4^+T,CD4^+T/CD8^+T含量升高(P〈0.05),CD8^+T,mIL-2R表达下降(P〈0.05);治疗后,IL-2,sIL-R,CD4^+T,CD4^+T/CD8^+T含量降低(P〈0.05),CD87T,mIL-2R表达升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治疗进行期银屑病的一个有效药物,它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T淋巴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尼龙棉柱法分离外周血T细胞,将T细胞与MSCs共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与MSC共培养及单独培养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 IL-4的表达。结果表明,与MSC共培养3天后,CD4^+与CD4^+ CD25^+ T细胞与单独培养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MSC共培养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弱,同时IFN-1表达减少,IL-4表达增加。结论:MSC减弱了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与反应体系中CD4^+ CD25^+ T细胞比例增多及IFN-γ、IL-4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14例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CD3^+细胞明显降低(P〈0.01)、CD3^+CD8^+细胞降低(P〈0.05)、CD3^-CD19^+细胞升高(P〈0.01),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4^+、CD4^+/CD8^+、CD3^-CD(16+56)^+细胞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CD3^+、CD3^+CD8^+细胞降低,CD3^-CD19^+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20.
朱莉莉  施苗盛  赵印敏 《检验医学》2013,(12):1144-1146
目的探讨吸毒者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体液免疫[B细胞(CD19^+)、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CD16^+CD56^+)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改变,在临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同时为吸毒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收集47例吸毒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B细胞(CD19^+)、NK细胞(CD16^+CD56^+);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结果吸毒组CD3^+、CD4^+、CD19^+细胞及IgM、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NK细胞(CD16^+CD56^+)及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CD8^+细胞、CD4/CD8比值及IgG、Ig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毒者免疫功能可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导致免疫调节功能出现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