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Tei指数与左室肥厚的相关关系。方法(1)57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组28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29例,另选取健康体验者13人作为正常对照组。(2)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各个参数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Tei指数。结果(1)高血压LVH组的Tei指数显著高于高血压无LVH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无LVH组Tei指数较正常组有增大的趋势;(2)Tei指数与射血分数(EF)值密切相关(r=-0.281,P〈0.05)。结论(1)高血压LVH与左室Tei指数密切相关。(2)左室Tei指数对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尚未发生改变时,及早发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ei指数联合组织多普勒(D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超声观察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采用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方法测量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E/A)、左室Tei指数,组织多普勒测二尖瓣前叶瓣环运动频谱图收缩期运动幅度S峰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Ea/A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正常构型组(Ⅰ组,25例)、向心性重构组(Ⅱ组,28例)、向心性肥厚组(Ⅲ组,23例)E/A值均〈1,与正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离心性肥厚组(Ⅳ组,22例)E/A〉1,呈假性正常;Ⅱ、Ⅲ、Ⅳ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值减低(P〈0.01);高血压各组Ea/Aa值均〈1(P〈0.01);Ⅳ组EF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患者EF、FS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各组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呈递增趋势,Ⅲ组与Ⅰ组,Ⅳ组与Ⅰ、Ⅱ、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ei指数和S值、Ea/Aa、EF均为负相关(r分别为-0.44、-0.34、-0.47,P分别小于0.01、0.05、0.01),Tei指数和E/A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 Tei指数联合DTI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左室肥厚患者左室整体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左室肥厚患者分为2组:肥厚型心肌病组(A组)2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B组)2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左室Tei指数;测量并记录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之比(E/A)。M型超声测量并计录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收缩末径(LVD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分析Tei指数与左室肥厚患者IVsT的相关性。结果A、B、C 3组左室Tei指数分别为0.70±0.27、0.50±0.12、0.36±0.07,A、B 2组左室Tei指数均较C组明显升高(P均〈0.01),A组左室Tei指数明显高于B组(P〈0.05)。A、B、C 3组IVST值分别为(20.4±4.0)、(12.4±0.8)、(8.7±1.2)mm,B、C 2组IVST均明显低于A组(P〈0.05,P〈0.01),B组IVST明显高于C组(P〈0.05);左室肥厚患者A、B 2组Tei指数与IVST均呈正相关(r=0.42、0.37,P均〈0.05);A、B、C 3组LVDd值分别为(42.7±6.9)、(48.3±4.0)、(46.7±2.9)mm,A、C 2组LVDd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B、C 3组EF值分别为68.0±7.1、66.7±6.3、65.3±6.7,3组间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E/A比值分别为1.72±0.37、0.80±0.27、1.28±0.30,B、C 2组E/A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多普勒Tei指数可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左室整体功能,并且与左室肥厚患者IVS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IGR)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0例糖耐量正常者(NGT)及40例IGR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EF、FS、Sa、SRs)、舒张功能指标(E、A、E/A、Ea、Aa、Ea/Aa、SRe、SRa)及Tei指数。结果①与NGT组相比,IGR组收缩功能指标Sa及SRs降低(P〈0.05),EF和FS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②IGR组舒张功能指标Ea、SRe、SRe/SRa及Ea/Aa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E、A、E/A、Aa和SRa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IGR组Tei指数明显增高(P〈0.05)。结论IGR患者已有左室功能受损,超声心动图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左室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徐杰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08-109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整体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Ganau分类法将其分为四组:正常构型A组(35例),向心性重构B组(30例),向心性肥厚C组(23),离心性肥厚D组(20例);正常对照组为E组(35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内径(IVS、LVPW、LVDd),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比值,肺静脉血流频谱S/D,左室EF值、左心Te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D组的室间隔厚度较E组明显增厚(P〈0.01);D组INDd较A组、B组、C组及E组明显增大(P〈0.01);A组、B组、C组、D组的E/A均较E组降低(P〈0.01);D组的EF值较E组明显降低(P〈0.01);D组Tei指数较fE组明显增高(P〈0.01),A组、B组和C组的Tei指数较E组减少(P〈0.05),且A组、B组和C组与D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ei指数能简便、准确、综合评价高血压左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Tei指数评价不同脉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清  关浩增  莫永秀  杨珈玲 《广西医学》2005,27(11):1723-1726
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评价不同脉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对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24例血压正常老年人对照者进行24h动态平均脉压(24hMPP)测定,按24hMPP不同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4hMPP〈60mmHg组(Ⅰ组,32例)和24hMPP≥60mmHg组(Ⅱ组,30例)。所有观察时象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IVS、LVPW、LVDEd)。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比(E/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主动脉射血时间(ET)、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Tei指数。结果Ⅱ组LVEDd与Ⅰ组和时照组比较增大(P〈0.05)。Ⅰ、Ⅱ组IVS、LVPW、LVMI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Ⅰ、Ⅱ组E/A与时照组比较减小(P〈0.05),Ⅱ组减小更为明显(P〈0.05)。Ⅰ、Ⅱ组的IVRT、Tei指数较对照组延长(P〈0.05),且Ⅱ组的延长幅度比Ⅰ组大。脉压与IVRT、Tei指数正相关(r=0.48,r=0.47,P〈0.05),与EF、E/A轻度负相关(r=-0.32,-0.36,P〈0.05)。结论脉压增大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功能。Tei指数能直观、简便、敏感、综合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雪玲  伍业冬  骆峰  雷蓓  李坚 《广西医学》2009,31(5):642-644
目的探讨Tei指数检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左心室Tei指数测定,用二维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的比值(E/A)。结果高血压组左室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左室EF、E/A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即存在心功能改变;Tel指数能准确定量评价青年高血压患者整体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PAH患者左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观察PAH患者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PAH患者(PAH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各6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室及右心室相关指标。结果:PAH组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CA)低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in)、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指数(LVEF)、左心室输出量(C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H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左右心功能能进行有效评价,患者心功能表现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右心舒张及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运动指数(Tei指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比值E/A〈1及二尖瓣环间隔、侧壁2个位点的舒张早期、晚期组织多普勒平均运动速度比值Ea/Aa〈1,选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58例(病例组),同时选取56例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者(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二尖瓣口、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及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测定计算两组研究对象的Tei指数。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脉冲多普勒Tei指数[(0.56±0.11)vs(0.41±0.08)]、间隔TDI Tei指数[(0.57±0.11)VS(0.45±0.08)]、侧壁TDITei指数【(0.55±0.11)VS(0.41±0.08)】、平均TDITei指数[(0.56±0.10)vs(0.43±0.07)】相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能够简单、敏感、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可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验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与左室肥厚(LVH)、左室收缩功能异常(LVSD)的关系。方法:将7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左室收缩功能情况及有尢LVH分为4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无LVH者(A组)22例。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存在LVH者(B组)24例,左室壁运动指数(LWMI)1.9~1.3者(C组)13例。LWMI〈1.2者(D组)17例,检测其脑钠肽前体浓度。选择15例超声心动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E组)。结果:血浆脑钠肽前体浓度,C组、D组与A、B、E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C组与D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只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室肥厚不影响血清脑钠肽前体浓度,发生LVSD时血浆脑钠肽前体浓度随之升高。因此,血浆脑钠肽前体可以成为明确高血压患者是否出现LVSD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陈雪辉  尹清风  王涛  曹萌  翁孝刚 《医学综述》2013,19(13):2492-2494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放射性核素碘(131I)治疗前后血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甲亢性心脏病与IL-1、TNF-α、内皮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单纯甲亢组,另选取同期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172例为甲亢性心脏病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前后血IL-1、TNF-α、内皮素的水平,并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甲亢性心脏病脏病组患者治疗131I治疗前后血内皮素、TNF-α及IL-1均显著高于单纯甲亢组;甲亢性心脏病组患者131I治疗后血内皮素、TNF-α、IL-1、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显著下降,而TSH水平增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LVESD、LVEDD及LVE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I可能参与了IL-1、TNF-α、内皮素的生成调节,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改善与上述因子水平变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治疗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减小(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疗效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其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房室扩大;左室壁厚度改变;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瓣膜改变;心包积液、右室流出道增宽等异常改变。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有异常改变,彩超有助于早期发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温 《海南医学》2012,23(4):18-20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出院后随访观察5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脑钠肽(BNP)值的变化以及随访5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BNP值、IVS、LVP、LVEDD、LVESD值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LVEF值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明显(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以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症状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白玉涵  程艳  任启珣  王咏  曹斌 《疑难病杂志》2022,(2):119-123,129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观察组(n=39).对照组予尼可地尔等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潘丽 《广西医学》2004,26(8):1090-1092
目的 采用超声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 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HP 1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量 (SV)、左室舒张末容量 (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 (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s)、左房腔内径 (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两组LAD和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潘丽 《医学文选》2004,23(4):409-410
目的 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 HP-1 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 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 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术后两组 LAD和 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 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治疗组(n=46例),常规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加用福辛普利和螺内酯,观察时间1年。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治疗后超声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LVDd缩小、LVEF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能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二尖瓣环位移( MAD)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分为心肌梗死组(n=31)、心绞痛组(n=27)及对照组(n=30)。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二维图像并储存,以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 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使用STI测量MAD参数:左室室间隔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 TMAD1)、左室侧壁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 TMAD2)、室间隔一侧壁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 TMADmid )及其占左心室舒张末长径( LVIDd)的百分数(左心室长轴缩短, TMADmid%)。分析MAD各参数与LVEF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心绞痛组、心梗组间LVEDV、LVESV、LVIDd依次递增, LVEF 依次递减,但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LVEDV、LVESV、LVI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的MAD各测量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心梗组减低较心绞痛组更为显著( P<0.01)。所有研究对象TMAD1、TMAD2、TMADmid及TMADmid%均与LVEF正相关(r=0.79、0.85、0.84、0.89, P<0.01)。结论应用STI测定的MAD与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冠心病左室整体收缩活动异常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与左心室肥大及早期肾脏损害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检测13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24 h动态血压、心脏重量指数(LVMI)、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及其他血脂等血生化指标。按照患者的AASI分为两组:AASI低水平组(AASI≤0.51)76例,AASI高水平组(AASI>0.51)61例。比较两组各参数指标的差别;并对各参数指标与AASI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AASI低水平组相比,AASI高水平组尿微量白蛋白量增高(P=0.007)。线性回归结果显示,AASI增加可升高与尿微量白蛋白(β=0.761,P=0.001)及心脏质量指数(β=0.466,P=0.004)。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AASI升高可增加左心室肥大(OR=1.96,95%CI=1.67~3.98,P=0.003)及早期肾脏功能损害(OR=2.28,95%CI=1.76~4.44,P=0.008)的患病风险。结论:AASI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大及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