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樱  杜长虹 《护士进修杂志》2014,(24):2213-22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对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发生返流误吸风险的差异。方法将84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重症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两组喂养72h内采集气管插管气囊上分泌物,检测胃蛋白酶含量,判断返流误吸风险。结果鼻胃管组返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返流误吸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使用螺旋型鼻肠管,对重症颅脑疾病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2月本科室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鼻饲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鼻饲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增加胃管插入长度,鼻饲时抬高床头,改进鼻饲液的量、速度和温度等,比较两组患者鼻饲过程返流、误吸、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返流、误吸、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患者鼻饲过程返流、误吸及窒息的发生率,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改良鼻饲法用于脑外伤病人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对脑外伤病人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颅脑外伤病人采用传统鼻饲法(对照组)与改良鼻饲法(试验组)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比较。试验组用输液瓶装入混合流质或用能全力营养素配液(与营养师根据病情配制)接输血管持续滴注鼻饲法(GCS4~8分),对照组用传统方法鼻饲(营养液同试验组),比较两组鼻饲后胃肠道并发症(呕吐和返流、误吸、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便秘)发生率。结果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输液瓶装入混合流质或能全力营养素液持续滴注鼻饲法可安全用于颅脑外伤病人,且对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营养状态和改善预后有显著临床意义,能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肺内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表格形式,除正常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外,还重点观察白天三餐患者摄食状态及夜间长期鼻饲患者有无胃液返流现象,并加以记录。结果60例患者中有14例并发肺内感染,其中8例与误咽有关,4例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2例与鼻饲引发胃液返流有关。结论加强护士责任心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防止误咽措施,是预防吞咽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减轻胃肠术后病人身心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正确掌握拔除鼻胃管的时机,探讨胃肠术后检测胃液胆汁返流对判断拔除鼻胃管时机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1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各5例)并顺利在术后第3天拔除鼻胃管的20例住院病人,术后每日定时检测胃液常规胆红素水平、胃液量及pH值,分析每日胃液胆汁返流与胃液量以及随时间改变的关系.结果除手术当日胃液胆汁返流与胃液量不相关外,术后3天两者均呈显著性相关;胃液pH值术后改变不显著;每日胃胆汁返流及胃液量随时间呈类似曲线变化.结论利用胃液常规检测胆红素水平能够判断胆汁返流情况,胃肠手术病人术后每日胃胆汁返流同胃液量一样随时间呈类似曲线变化,当现察到术后每日胃液胆汁返流呈曲线变化接近术前水平或为阴性时提示为鼻胃管拔除时机,该法可以单独应用指导判断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6.
两种鼻饲方案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鼻饲方案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为临床选择肠内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医嘱经鼻胃管采用鼻饲泵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53例,对每例患者实施1周的持续鼻饲后改l周的间歇鼻饲,记录两个阶段患者腹胀、腹泻、误吸、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次数以及胃液pH值.结果 两种鼻饲方案在腹胀、腹泻、误吸、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患者胃液平均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鼻饲方案时患者胃液pH值更接近生理值.结论 应用鼻饲泵间歇鼻饲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程度小于持续鼻饲方案.  相似文献   

7.
鼻饲在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气管切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经常被应用于昏迷患者 ,而这些患者因为不能经口进食 ,又常常需要进行鼻饲。在护理工作中 ,笔者发现 :如果鼻饲时间、体位、方法掌握不当 ,观察不仔细 ,由于吸痰的刺激 ,容易导致食物返流至气管内 ,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机会。1 临床病例我科 1997~ 2 0 0 0年 ,共收治在气管切开期间进行鼻饲的患者 12 4例 ,其中 4例气管内发现明显的返流食物 ,3例发现痰液较平日增多而稀薄 ,疑有食物返流。上述 7例患者经抽胃液证实胃管仍在胃内。经停止鼻饲后 ,患者痰液量明显减少 ,其中 5例出现肺部感染 ,经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鼻饲与间歇鼻饲的利弊,为临床正确选择鼻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鼻饲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持续鼻饲,观察组采用间歇鼻饲的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腹胀、腹泻、胃潴留、呛咳、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的次数,胃液pH值。结果持续鼻饲与间歇鼻饲方法在腹胀、腹泻、反流、呛咳、胃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鼻饲方法患者的胃液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鼻饲胃液pH值更接近生理值。结论间歇鼻饲优于持续鼻饲,对胃液pH值影响更小,有利于患者营养的吸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控制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ICU的108例颅脑损伤昏迷需鼻饲患者,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干预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鼻饲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进行鼻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鼻饲反流的发生率及反流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反流发生率及反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反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鼻饲模式与应激性溃疡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鼻饲模式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格拉斯哥评分小于8分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1组(持续注入组)、2组(间隔1h注入组)和对照组(间隔2h注入组)。用同样的营养液进行鼻饲,记录胃液PH值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组和2组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胃液PH值方面与对照组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注入的鼻饲模式可以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9例在入院或术后24 h内插管鼻饲进食,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65例在术后24 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2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EEN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DEN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的监护方法和疗效。方法将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按医嘱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33.3%,常规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采取早期规范化EN,并进行有效的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持续有效地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的监护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按医嘱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33.3%,常规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采取早期规范化EN,并进行有效的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持续有效地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的监护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按医嘱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33.3%,常规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采取早期规范化EN,并进行有效的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持续有效地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入院或术后24h内插管鼻饲进食,对照组50例在入院或术后24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腹泻、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院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胃肠减压和早期管饲营养素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 75例急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的患者常规置胃管行胃肠减压 ,并交替灌注流食或营养素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结果  75例患者中有 6例发生消化道出血 ,其中死亡 1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尽早胃肠减压和营养素管饲 ,可以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鼻饲法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按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返流、血糖升高、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唐静  朱京慈 《护理研究》2007,21(7):584-586
[目的]探讨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清和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5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生菌 肠内营养组(EC组)、肠内营养组(EN组)、创伤对照组(I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于喂养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取标本,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和黏膜中的SOD和MDA含量。[结果]EC组、EN组、I组与C组相比,血清和胃黏膜SOD显著下降(P<0.05或P<0.01),MDA升高明显(P<0.01);EC组、EN组与I组比较,血清与胃黏膜SOD活性明显增强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EC组在喂养第3天、第5天与EN组相比,血清和胃黏膜中SOD活性明显增强而MDA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补充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可显著增强血清和胃黏膜中SOD活性,从而促进清除血清和胃黏膜中MDA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ICU患者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的发生率,分析发生误吸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及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误吸发生,减轻误吸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收集年龄、性别、体位、意识状态、胃潴留量、鼻饲管口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等数据,采集咽喉部分泌物及气管分泌物,进行胃蛋白酶检测。结果观察235例次患者,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为48.1%,误吸发生率为38.3%。经单因素分析得出不同胃管直径型号、气管插管/气管切型号、鼻饲液泵入速度、胃潴留量、Glasgow评分、气囊压力及是否使用镇静剂患者误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为Glasgow评分、鼻饲液泵入速度、胃潴留量和气囊压力。结论根据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发生原因,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胃潴留量,检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气囊压力,采取合理的鼻饲液泵入速度,以降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长期鼻饲病人在鼻饲液中加入米曲菌胰酶片(慷彼申)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采用鼻饲饮食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方法鼻饲组和鼻饲液中加入米曲菌胰酶片实验组.观察鼻饲期间堵管、误吸、胃潴留、腹胀、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堵管发生频率、胃潴留、腹胀、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误吸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长期鼻饲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采用鼻饲液中加入米曲菌胰酶片(慷彼申)发生鼻胃管堵塞、胃潴留、腹胀发生率低,减轻因反复留置胃肠管和腹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值得在临床老年鼻饲病人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