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穿刺插管术在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结果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4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及82例股静脉穿刺插管的插管时间、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静脉穿刺插管术操作较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相对比较而言,股静脉穿刺插管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不失为更理想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2.
方素萍 《吉林医学》2011,(19):4036-4037
目的:减少烧伤患者锁骨下静脉插管后的并发症。方法:对插管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锁骨下静脉插管观察记录表,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插管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及处理。结果:2009年以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4%,2010年发生率为4.7%。结论:对插管患者建立规范化记录表,开展专科知识培训及规范操作,可明显降低插管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自Wilson等报道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测定中心静脉压和输液有较多的并发症后,多主张采用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此法用于心脏和其他复杂以及危重手术中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和输血、输液,亦用于静脉高营养疗法。本文报道应用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120例的临床疗效,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导管由周围静脉导入使其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通过导管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从而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周围静脉的损伤,同时也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了普通穿刺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由于31例老年患者在插管时能很好地配合,以及对在置管前、置管过程和出现并发症的护理,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保证了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护理中,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插管的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是保证锁骨上静脉插管通畅及长期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 深静脉穿刺置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以颈内静脉为首选,其次为股静脉、颈外静脉最后为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之所以被作为最后选择与其定位困难、穿刺技术难掌握、并发症多不无关系。文献报道有7种径路可用于锁骨下静脉穿刺,但常用锁骨下径路。本文介绍80例锁骨上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避免或减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CVC)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系统观察所有并发症,进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穿刺2053例,置管成功2039例(99.32%).机械性并发症依次为:点滴不畅、导管滑脱各43例(2.11%),误刺锁骨下动脉33例(1.62%),局部渗血23例(1.13%),导管误入颈内或颈总或颈前静脉共14例(0.69%),血液反流至导管内8例(0.39%),气胸5例(0.25%),导管阻塞、导管内移各3例(0.15%),误刺淋巴管2例(0.10%),拔管困难及拔管时出血各1例(0.05%),均经相应处理痊愈.结论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并发症种类虽多,但每种发生率较低且经相应处理多可缓解,不影响使用,提高穿刺技能并主动干预多可避免或大幅度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郭航远  郑景霞 《医学综述》1995,1(9):415-416
CPR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熟练而快速地建立静脉通道。静脉内插管适用于:静脉内给药及输液;采集血标本化验;置入导管,用于电生理监测和起搏。1 静脉疗法的一般原则在CPR过程中,外周与中心静脉插管优于心内注射。心跳骤停病人,首选肘前静脉插管,因为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插管均可影响CPR技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外周静脉通路不能及时恢复循环,必须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但应尽量减少对CPR的干扰。颈内静脉插管对胸外按压的干扰较锁骨下静脉插管小。另外,中心静脉置管需中断通气,且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较多。因心跳骤停病人四肢的血供明显减少,故应尽量避…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经由肘部外周静脉置入的其末端到达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方式,主要用于需要中期至长期静脉输液以及化疗用药的患者.可以为患者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可有效地保护上肢血管网和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且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限制.同时也减少了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可长达一年的特点.我科自2001年开始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至今,已为61名患者行此插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63-1164
<正> 1963年Uldall应用Sedinger技术在锁骨下静脉插管,并获得成功。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多采用传统定位方法,部分患者由于穿刺定位不准确及特殊体位等原因常导致插管失败。现介绍一种经皮锁骨下静脉插管新的穿刺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艳玲  李娜  杜娜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679-679
锁骨下静脉作为化疗给药的途径,可增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性,自锁骨下静脉导管插管红肿皮肤处培养出的菌株多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菌等。我科加例锁骨下留置导管插管处皮肤红肿经氟哌酸胶囊粉剂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体会、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次穿刺成功率94.5%(824/872),24例再次穿刺成功,总成功率97.2%(848/872),另有24例改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急诊常见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操作可将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理想范围.  相似文献   

12.
抢救危重病人时,经上腔静脉插管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治手段,同时也为长期输液、取血标本或静脉高营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以往腔静脉插管多经上、下肢静脉切开或经颈外、锁骨下静脉穿刺,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常常失败,且并发症较多。六十年代后期,有人提倡经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由于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一、解剖依据颈内静脉自颅底颈静脉孔后部起始,进入颈部血管鞘,沿颈内动脉外后方下行,逐渐移行到颈总动脉外侧,前外侧,最后达锁骨内端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右侧的颈内  相似文献   

13.
110例重型肝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0例重型肝炎患者建立起持久的静脉通路,进行锁骨下静脉插管。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8.18%,误穿动脉发生率为2.73%(3/110),导管感染率为2.73%(3/110),局部血肿/出血不止发生率为3.64%(4/110)。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凝血机制障碍的重型肝炎患者可以进行锁骨下静脉插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锁骨下静脉插管进行输液或静脉高营养治疗被视为置管的最佳途径,现已广泛应用。原由于针头或导管插入位置不当,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占3~6%),最常见的为气胸和血胸。本文报告3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髓移植(ABM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锁骨下静脉插管是各种药物输入患者体内的重要通道。2001年5月~2003年3月,我们对3例复发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ABMT,我们发现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可替代锁骨下静脉插管而保证移植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导管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强心药物、静脉取样、补液以及胃肠外营养。常用置管部位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各种大小机械性并发症的几率可能高达10%。这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体会、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94.5%(824/872),24例再次穿刺成功,总成功率97.2%(848/872),另有24例改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2%,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抢救急诊常见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操作可将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理想范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外医学文献关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高价营养疗法的报道很多。以“洋为中用”为目的,现综合了部分有关文献,作为革命的医名工作者学习研究和改进工作的参考。早在1952年,Aubanic即有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报告,主要用于休克的输液。1962年Wilson报道锁骨下静脉穿刺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250例。接着Mogil(1967)、Dudrick和Wilmore(1969)等相继改进了Wilson方法。Dudrick等并提出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高价营养疗法。以后在此基础上,Borja(1970)、  相似文献   

19.
国外已把PVP-碘广泛用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及术后长期导管进皮区的消毒。本文介绍在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时应用PVP-碘的一些体会 应用10%PVP-碘溶液,作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的皮肤消毒14次及术后长时间导管进皮区消毒6例。术后导管进皮区消毒即每天用该制剂在进皮点周围皮肤、静脉导管及输液管接头处涂抹消毒。然后用无菌敷料包盖。病例情况及结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或刺激性药物的静脉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