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同透析模式的效果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德宏州瑞丽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进行分析,按照透析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和观察组(超滤透析、钠梯度透析、低温透析),观察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观察组3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且患者血压指标更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应用不同的血液透析模式具有不同的效果。其中钠梯度透析和低温透析能够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减少护理干预,改善血压指标,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2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分别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及标准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及透析中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中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能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的方法,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容量负荷增加导致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将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正常透析组(对照组)和中药干预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量、透析前后血肌酐、血压变化及低血压、心衰发生率情况。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平稳、透析更为充分、血压控制平稳、低血压、心衰发生率降低。结论:通过中药控制患者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能明显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平稳控制血压、减少低血压、心衰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存在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中低血压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 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变化和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透析中血压明显升高,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存在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和血压,可作为一种长期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透析治疗,观察组82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血压、肌酐、尿素氮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透析开始后1h,血压与透析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P〉0.05)。透析开始后2h和3h,观察组血压与透析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而对照组血压较透析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透析结束时2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相差不大(P〉0.05)。蛄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于防止透析中低血压十分有效,且不会影响透析效果,可以作为临床透析的常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8例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按低血压发作的顺序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2例次)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2例次)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及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低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透析中的低血压,升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2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8.
左卡尼汀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微炎症和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存在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中低血压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 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变化和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透析中血压明显升高,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存在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和血压,可作为一种长期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为治疗组,常规透析为对照组,观察两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压、超滤量和低血压、肌痉挛的发生率。结果:可调钠和超滤曲线透析超滤量高于常规透析,而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常规透析,低血压减少。结论:可调钠及超滤曲线透析血压相对平稳,减少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低温可调钠透析致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透析中多次出现低血压的尿毒症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低温钠曲线透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并服用中药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分别为(98.5±7.1)mmHg和(93.7±6.2)mmHg,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5.87±2.76)%和(53.92±3.62)%,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及中药汤剂能明显降低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反复发生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用低温透析预防血液透析(HD)中出现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观察在常规透析和低温透析时的血压及超滤量变化。结果:采用低温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发生低血压时的超滤量相对较多.结论:低温透析是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血透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均在透析时静滴生脉注射液,观察组另在透析前煎服中药,对比12周低血压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血压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和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Hb和ALB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而CRP则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Hb和ALB均高于对照组,而C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能进一步降低血透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左卡尼汀用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透析开始时予百会、关元、足三里、内关穴位艾灸,透析结束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注射液,每周治疗2~3次;对照组在透析中出现低血压时予减少超滤量、减慢血流量、回输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萄糖等处理,共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低血压情况比较,实验组6例(20.00%),对照组14例(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左卡尼汀有利于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耳穴贴压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透析疗法,利用透析前后、中、后收缩压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需紧急处理及提前结束透析者低于对照组(P〈0.01) 两组患者透析前,中、后收缩压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透析前、中、后三者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改善最明显的是透析中血压.结论:耳穴贴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钠梯度血液透析加低温透析及盐酸米多君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维持性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钠梯度血液透析加低温透析组(B组),盐酸米多君干预组(C组),随机排序进行相应的透析治疗方案,观察低血压发生的例次。结果:共计记录有效透析126例次,低血压发生率51例次。其中A组低血压发生30例次(71%);B组低血压发生12例次(29%),C组低血压发生9例次(20%),B、C组低血压发生率与A纽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所需的护理干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而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以选择钠梯度血液透析加低温透析或口服盐酸米多君,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并使护理干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的效果.方法:观察78例血透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护理方法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探讨使用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按常规血液透析钠浓度(140mmol/1)、可调钠浓度(起始钠145mmol/l,结束钠135mmol/1)分为两组,记录透析中的血压及患者症状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测定透析前后血钠浓度。结果:可调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采用可调钠透析能有效预防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方法:入选规律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患者。给予煎服八珍汤,50ml/次,每日1次,连续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连续1个月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八珍汤能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洋参三七胶囊改善血液透析中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探讨。方法 :选择60例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洋参三七胶囊+常规防治低血压治疗)、对照组(常规防治透析低血压治疗),进行为期8周的研究。观察两组血液透析中收缩压(SBP)变化情况,观察研究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及心脏彩超EF值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SBP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及心脏彩超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洋参三七胶囊对防治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治疗有效,同时可改善透析低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脏射血功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信集群教育应用于血透患者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教育和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微信集群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期间的体重增长率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增长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高血钾及透析相关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微信集群教育后,患者的体重增长率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